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研究

上传人:花****园 文档编号:14051292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研究(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贡献度研究邢丹丹 张红 张春晖2012-2-15 9:20:54来源:旅游学刊2011年第10期摘要:文章基于14家旅游上市公司20012009年度的 相关财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并引入虚拟变量比较了酒店类、景区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贡献度远高于固定资产;酒店类、景区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贡献度具有显著差异;酒店类高于综合类和景区类;综合类高于景区类,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并结

2、合实际分析原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关键词: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贡献度,多元虚拟回归分析在当今以知识与技术为竞争手段的时代,无形资产作为一项经济资源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其作用的发挥程度甚至能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1。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固有的脆弱性使其易受自然灾害、流行性疾病、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顾客的感知风险较大。具有良好品牌、形象、诚信等无形资产的旅游企业更受游客青睐。另外,旅游类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2,无形资产需要依附实物发挥作用,并且无形产品的盈利能力远远高于有形产品的生产活动3。因而,在新

3、的市场环境下,利用无形资产刺激固定资产及其他类资产带来经济利润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无形资产研究现状1.1国内外无形资产研究现状 无形资产始终是国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国外早期关于无形资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方面的问题,诸如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摊销方法。近几十年来,才开始集中于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问题以及无形资产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4。 国内关于无形资产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于对无形资产的计价、内容、确认及信息披露等问题的规范研究,关于无形资产的实证研究则很少。1942年艾弗里(Avery)就采用实证方法考察了1929

4、1939年间346家美国企业资产负债表所记载的无形资产5。而国内最早的一篇实证研究是2001年薛云奎、王志台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并检验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发挥了重要贡献,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与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从此,国内学者开始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无形资产展开研究。王化成、卢闯等分析了无形资产信息对投资者的有用性,得到无形资产与企业未来的业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7;黎玉琴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数量在逐年增加,无形资产投资增长量比同期固定资产少,无形资产对公司经营业绩做出显著的正向贡

5、献,但是贡献程度较小8。沈炳珍、陈娟以沪深两市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证实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程度远大于固定资产3。刘彬、韩传模却得出与其相反的结论,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程度逊于固定资产9。 另外,国内大多数研究是把无形资产作为一个整体,很少分行业进行具体研究,忽视了行业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资产结构不同,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无形资产有着不同的需求,也许会导致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贡献不同。 1.2国内外旅游企业无形资产研究现状 在国外,多数学者已意识到旅游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价值,但缺少实证研究。菲希尔(Fisher)指出,无形资产像特许权、契约、专

6、利、著作权、旅游商誉、人力资本等,为旅游企业创造了绝大部分的价值;赫斯(Hess)建议饭店企业在连锁经营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优势资源的投资,指出无形资产对于饭店企业的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10。韦尔德(Wilder)指出,特许权和管理契约能够传递价值,同时带给饭店所有者商誉,但是,它们会随着饭店的出售或是权力和合同的终止而失去11。虽然他认识到了特许权和管理契约这类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但忽视了在饭店所有权固定时这类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开发与维护。此外,还有些学者强调旅游文化、旅游商誉、企业与旅游者关系的重要性。 国内关于旅游企业无形资产的研究相对匮乏,其研究内容也仅局限于旅游企业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7、内容确认、开发、利用与管理,并多借鉴无形资产的研究成果。王晓红认为,旅游企业无形资产是由旅游企业所控制的一种无形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产,包括人力资源、旅游文化、旅游资源的使用权、特许经营权、版权、旅游商业秘密、旅游品牌、旅游声誉、旅游企业域名等12。李诗白、刘健萍针对无形资产在旅游经济中的应用提出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措施,进而提高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13。于静构建了旅游企业无形资产价值链结构,表示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整合无形资产实现利润增加,然后对增加的资源进行整合,重新进入新一轮的循环,进而实现旅游企业无形资产利润增值的良性循环14。 以上学者均认为,旅游企业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对企业

8、经营绩效产生促进作用,但缺少数据验证。并且,一些学者将商誉包括在旅游企业无形资产内。然而与学者们的主观界定不同,旅游上市公司年报中的资产负债表和会计报表附注均将无形资产与商誉分列为不同的会计科目,并明确指出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核算严格依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来确认,会计报表附注所给出的无形资产的定义也与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的相同。 作为初步的探索性研究,考虑到数据获取依据的权威性、可靠性,以及便于进一步与其他类别的上市公司进行对比的后续研究。本文对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界定与旅游上市公司披露年报中给出的定义一致,即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

9、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也就是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3条的规定。 目前,国内外在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方面的实证研究很少,在旅游类企业研究中缺乏数据验证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所以,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在对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进行描述性统计基础上,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为提高经营绩效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2样本选取及数据分析2.1样本选取 2001年新会计准则规定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所以样本的选择以2001年为分界线,确定以20012009为研究区间,并根据证监会上市

10、公司行业分类属于旅游业、旅馆业、餐饮业的沪深两市A股旅游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旅游上市公司是指分属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并且旅游业务收入占其公司收入大于或等于50%,或旅游业务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均大于30%的上市公司。剔除ST类及在其资产负债表正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中缺失无形资产明细分类的上市公司,最终选取了14家旅游上市公司(详见表1)、126个样本。 在表1中,根据旅游企业经营领域的不同将其分为3类:酒店类,以酒店经营为最主要经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景区类,以旅游景区为最主要经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综合类,主营业务在旅行社、酒店、餐饮、景区、娱乐、房地产等旅游相关业务或信息、广告等不相关

11、业务都占有相当比例的上市公司。另外,本文所研究的无形资产仅指旅游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中披露的无形资产。所用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公开披露的旅游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处理采用EXCEL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 2.2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利用SPSS17.0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数据的Cronbachs值为0.654。根据匹德森(Peterson)研究建议,Cronbachs值水平在0.6以上为研究数据可使用的最低标准15。依照上述标准,本研究所分析的数据总体信度良好,满足研究要求。数据的KMO值为0.713,Bartle

12、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说明数据存在较好的结构效度。至此,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得到验证,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3实证研究3.1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描述性统计 首先,对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进行描述性统计,便于掌握无形资产的发展变化趋势,见表2。其中,INTAN1代表无形资产平均净额;INT4N2代表无形资产平均比率,即为无形资产平均净额/总资产平均净额;均值是基于所有样本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净额计算所得的平均值。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10%左右,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30%。尽管其绝对量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然而相对比例却逐年下降,说明无形资产

13、净额每年的增量低于固定资产或其他类资产的增量。另外,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数值明显高于景区类;酒店类与综合类相比,20012006年无论绝对值还是相对值前者都比后者要高,而从2007年以后,虽然酒店类无形资产数量也在增加,但其增加速度却低于综合类;景区类无形资产平均比率高于综合类。从总体来看,酒店类无形资产高于总体平均值,景区类与综合类都稍低于总体平均值,且景区类无形资产平均比率最低。这可能是因为在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所占比重最大,而相对于其他两类,酒店类无形资产主要是土地使用权。 其次,本文根据旅游上市公司年报所披露的无形资产种类进行了明细分类,以了解其内部结构。关于无形资产的分类,国内

14、外学者基本有4种标准:第一种分为土地使用权、特许使用权、房屋使用权、专有技术、专利技术、软件、技术投资、商誉、用电权、商标、其他等11类;第二种分为各类使用权、技术资产、商誉、商标、其他等5类;第三种分为使用权类、技术类、商誉、其他等4类;第四种分为技术资产、非技术资产两类。 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但是由于样本公司2006年以前编制年报的标准是我国2001年的会计准则,所以商誉包含在无形资产构成中。为了使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分类与新准则一致,加上商誉的数值非常小,因此,把已列出的商誉归入其他类。 最后,本文结合各旅游上市公司年报中的会计报表附注所列无形资产核算方法、

15、项目明细表及以上4种分类标准对无形资产进行归总,详见表3。在无形资产构成中占最大比重的是使用权类,高达99.01%,且主要是土地使用权(55.71%)和特许使用权(42.30%)。技术类无形资产不足1%,表明我国旅游类上市公司利用高新技术的程度还很低。 3.2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借鉴多数学者研究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所采用的模型,尤其是阿布迪等(Aboody,et al.)在研究英国上市公司固定资产的重估价值和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16和阿布迪、列弗(Aboody&Lev)在检验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所采用的方法17,以及薛云奎、王志台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所构建的模型6,

16、并结合旅游上市公司的特点加以改进,构建多元回归模型(1)来检验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如下:(1)其中,OPINCt表示第t年的主营业务利润;在模型(1)中,INTANt表示第t年无形资产的新增值,即样本公司第t年无形资产净值与第t1年无形资产净值的差;PPEt表示第t年固定资产的新增值,即样本公司第t年固定资产净值与第t1年固定资产净值的差;OPINCt1表示样本公司上年度的主营业务利润,用于控制数据盈余的时间序列性对未来年度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4;MBt表示净资产倍率,即t年开盘最后一天每股市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ASSETt表示第t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残差

17、项;a0为常数项;a1、a2、a3、a4、a5为回归系数;t表示年度。 其次,不同类型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应该将旅游上市公司类型作为虚拟变量引入回归方程。根据虚拟变量引入原则,对于包含一个具有k种特征的质因素,如果回归模型有常数项,只需引入k1个01型虚拟变量,设置D1=1为酒店类,其他为0;D2=1为综合类,其他为0;即以景区类为参照组。构建多元虚拟回归模型(2):(2)其中,OPINCt表示第t年的主营业务利润;INTANt表示第t年末的无形资产净值;LIABt表示第t年末的负债总额;OPINCt1、ASSETt同模型(1);D为虚拟变量,表示旅游

18、上市公司的类型。 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主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作用,所以本文选用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业绩的变量主营业务利润作为衡量无形资产对企业业绩所起作用的表征变量6,即OPINCt为被解释变量;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新增值比其净值更利于反映对本年度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MBt控制企业的风险和成长性的潜在影响18;LIABt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融资能力,控制企业风险;ASSETt控制企业规模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3.3研究假设 上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在旅游上市公司总资产中,无形资产比例仅占10%左右,主要是固定资产,并且无形资产每年的增量低于固定资产的增量。所以,笔者认为,固定资产对我国旅游上市公

19、司经营活动所发挥的作用要高于无形资产。最后,基于先前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 假设2:旅游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高于无形资产。 另外,酒店类、景区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资本结构、股权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可能导致企业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不同。从企业扩张角度分析,酒店可以以连锁、特许经营等方式在全球范围推广,景区具有固定的地点、不可移动,所以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影响范围远远大于景区类,致使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可能高于景区类。而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业务范围广,导致无形资产的价值难

20、以综合体现,整体业绩居中。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绝对值和相对值都高于景区类和综合类,景区类最低。无形资产具有超强的获利能力,所以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酒店类、景区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具有显著性差异。 假设4: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高于景区类和综合类。 假设5: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高于景区类。 3.4实证检验结果 首先,基于模型(1)进行回归,得到结果见表4。表4显示,所有变量的容差都大于0.1,VIF远小于10,这说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问题。模型调整后的判别系数为72.5%,说明模型中自变量对因变量

21、的解释程度较高,即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另外,所有的变量都通过了t检验,都是显著的;无形资产回归系数6.697,说明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并且大于固定资产的回归系数4.838,表示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高于固定资产。假设1被证实,假设2不成立。 其次,将基于模型(2)分别进行两次多元回归。旅游上市公司类型可能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不显著,所以第一次回归不引入虚拟变量,以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显示,调整后的判别系数是83.6%;无形资产回归系数为1.603,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再次说明旅游上市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越多,公司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越多,印证了假设1成立。接着,

22、第二次回归引入虚拟变量D1=1为酒店类,其他为0;D2=1为综合类,其他为0,进行多元虚拟变量回归来比较酒店类、景区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贡献度。得到结果见表5。 表5显示,模型(2)不存在多重共线问题。同时,模型调整后的判别系数为84.1%,比先前的83.6%有所提高,说明包含虚拟变量的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更强一些。由于因变量值较大,而导致D1、D2的回归系数很大。D1的回归系数通过了t检验,表示旅游上市公司类型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是显著的,即酒店类、景区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假设3成立。其次,D1为正数,通过了显著性检

23、验,而D2却未通过,并且D1大于D2,说明在三类旅游上市公司中,酒店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最显著的,并且是正向的。验证了假设4。最后,D2在实证中没有通过检验,回归系数为正,在10%水平上基本显著,笔者认为,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贡献度高于景区类,但在统计上不显著,假设5成立。至此可得,酒店类、景区类、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具有显著差异;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度高于综合类和景区类,景区类最低。 4研究结论和建议4.1研究结论 本文以旅游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索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以丰富旅游上市公司无形

24、资产实证研究成果。通过无形资产描述性统计发现,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数值逐年增加,但明显低于固定资产每年的增量。另外,尽管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还比较小,且多为使用权类,技术资产类很少,但是回归结果显示,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显著的、正向的,并且远高于固定资产的贡献。 其次,从各旅游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具体类别名称累计已达上百种,更有些晦涩难懂,缺少统一的标准和统计口径,如“乡村会员证”、“速8加盟费”、“索张公路收益权”等,致使各企业之间无形资产信息可比性差。 最后,回归结果还显示,旅游上市公司中酒店类、景区类、综合类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贡献度具有显

25、著性差异,其中,酒店类显著高于景区类和综合类,景区类最低。该结果还反映出,尽管先前多数学者在评价不同类型旅游上市公司业绩差异时,得到景区类业绩显著优于综合类和酒店类,其中,酒店类业绩最差,综合类居中1921,但酒店类无形资产对经营业绩的贡献度却是最高的,景区类在这方面的表现则最差。 以上结论与旅游上市公司的现实经济意义相符,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从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来看,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数值高于景区类和综合类,景区类最小,可见无形资产比率数值排序与其对绩效的贡献程度高低排序一致;(2)从行业性质来看,近年来,酒店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供大于求,致使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开始注重无形资产的投入

26、,比如加大网络系统建设、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开展各种营销活动,这些措施比起具有天然垄断性、收入稳定的景区更具有操作性,成效也更快;(3)从经营业务的特点看,投入等值无形资产对酒店类企业的影响程度比景区类更大。景区具有不可移动性,在数量及建设难易程度上明显逊于酒店,导致无形资产的影响范围显著小于酒店;(4)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经营范围广泛,缺少盈利性强的特色项目19,并且这类公司上市之初的主要收入来自旅行社业务,营运成本高,而其本身经营的一些酒店、旅游服务业务盈利能力又不强22,迫使这些企业逐步介入利润高增长的行业,这种结果导致投入资金利用分散,企业不太注重无形资产的投资与利用效率。 4.2建议 在

27、21世纪,无形资产将是公司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否拥有无形资产及无形资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判断一个上市公司股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23,而股票销售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在旅游类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下,旅游类企业更应该注重对无形资产的投资与管理,积极发挥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能力。 不同类型的旅游上市公司应根据本企业的特征,适度调整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比例,逐步加大无形资产的投入,特别要增加技术类无形资产的比重,并合理分配无形资产,优化无形资产内部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作用。 同时,无形资产是资本扩张的工具、筹资融资的金融工具、企业诚信的标志22。所以,旅游上市公司应该提高无形资产披

28、露的透明度,为公众投资者提供真实的无形资产信息,推广公司良好的形象,进而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为扩大规模、集团化经营提供条件。 许多旅游上市公司的年报并未披露无形资产项目,忽略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缺乏无形资产意识。或者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无形资产项目名称千奇百怪,没有分类披露,不具有可比性。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该对旅游上市公司加强监督与管理,强制其披露无形资产信息、规定无形资产确认范围、规范无形资产项目具体构成,以使无形资产的披露、统计口径更加合理、统一,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5研究展望作为旅游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初步探索,本文选择了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20012009年度财务数据进行多元回

29、归分析,得到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的贡献,该结论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使其更加关注无形资产的超强获利能力。然而,此贡献度如何量化还需进一步研究。另外,本文借鉴先前研究成果构建模型验证假设,并引入虚拟变量加以创新,结果显示,该模型适合旅游类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实证研究。当然,构建不同模型对同一问题进行验证以增加结论的可信度,应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0YJA790243)和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2010CXS029)资助。参考文献 1Wan Xiang.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Accounting of Int

30、angibles in China and AmericaD. Tianjin: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eonomics,2008.万翔.中美无形资产会计问题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 2Cheng Luxuan, Huang Fucai. Study on the scale reward of Chinas tourism listed companiesJ. Tourism Tribune, 2010,25(2):2328.程露悬,黄福才.中国旅游类上市公司规模报酬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2):2328. 3Shen B

31、ingzhen, Chen Juan. Study on impacts of intangible assets to operat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Chinas hightech industriesJ. Economic Forum,2009,(15):110112.沈炳珍,陈娟.我国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经济论坛,2009,(15):110112. 4Guo Min. The Value Relevance oflntangible Assets:Recheck on all Kinds of Intangible Asset

32、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mpaniesD. Beijing: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2009.郭敏.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基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明细分类信息的再检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9. 5Avery H G. Accounting for intangible assetsJ. The Accounting/Review, 1942,17(4):354363. 6Xue Yunkui, Wang Zhitai. Study on disclo

33、sure and value relevance of intangible assets based on 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Shanghai stock marketJ. Accounting Research, 2001,(9):4047.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1,(11):4047. 7Wang Huacheng, Lu Chuang, Li Chunling.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angible assets and future firm p

34、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Chinas stock marketJ. China Soft Science,2005,(10):120124.王化成,卢闯,李春玲.企业无形资产与未来业绩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5,(10):120124. 8Li Yuqin. Empirical study on relations of intangible assets to operat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J.Technoeconom ics&Man

35、agement Research, 2006,(3):3234.黎玉琴.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3):3234. 9Liu Bin, Han Chuanmo. Study on relevance of intangible assets to operating performance based o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J.Friends of Accounting(Midmonth),2009,(2):7779.刘彬,韩传模.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2)

36、:7779. 10Fisher J D. Should you concern yourself with going concernsJ.Valuation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1998,3(1):911. 11Wilder J S. Hotel Asset Disposition, Hotel Investing:lssues and Perspectives, the AH&MAS Educational InstituteEB/OL. http:/www. innvest. com/news/library/disposit/,19990405. 12W

37、ang Xiaohong. Research on the Intangible Assets Management of the Tourism EnterpriseD. Xiangtan:Xiangtan University,2004.王晓红.旅游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4. 13Li Shibai, Liu Jianping.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tourism economicsJ. Modern Accounting, 2006,(4):4447.李诗白,刘健萍.刍议无形资产在我国

38、旅游经济中的应用J.现代会计,2006,(4):4447. 14Yu Jing. Research on the intangible assets increase of the tourism enterprise based on value chainJ. 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2006,(7):8889.于静.基于价值链的旅游企业无形资产增值研究J.北方经贸,2006,(7):8889. 15Peterson R A. Ametaanalysis of Cronbachs coefficient alphaJ. Journal of Consumer

39、Research, 1994, 21(2):381391. 16Aboody D, Barth M E, Kasznik R. Revaluations of fixed assets and future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he UK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9,26(1):149178. 17Aboody D, Lev B. The value relevance of intangibles:The case of software capitalizationJ. Journal

40、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8,36(Supplement):161191. 18Fama E F, French K R. 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J. Journal of Finance, 1992,47(2):427465. 19Chen Qingya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performanc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listed tourism companies in ChinaJ. Journal of/Harbin University

41、 of Commerc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9, (6):120127.陈青雁.中国不同类别旅游上市公司业绩 差异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120127. 20Cen Chengde.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growth of public companiesJ. Commercial Research,2002,(8):3234.岑成德.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2,(8):3234. 21Wang Junhui, Zhang Yue. Analysis of p

42、erformanc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tourism listed companiesJ. Journal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West Forum), 2004,(3):102103.王峻惠,张月.不同类型旅游上市公司业绩差异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3):102103. 22Feng Qing. A financial analysis and investing prospect of different kinds of tourism listed co

43、mpanies in ChinaJ.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2005,16(4):6266.冯青.我国各类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及投资前景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报,2005,16(4):6266. 23Cai Jixiang. Intangible assets disclosure by 1isted companiesJ.Journal of Guizhou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0,(3):4653.蔡吉祥.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现状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3):465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