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的血液供应

上传人:伴*** 文档编号:140496778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肺的血液供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肺的血液供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肺的血液供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肺的血液供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的血液供应(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肺的血液供应有两条途径:体循环的支气管循环。肺循环的功能是运输右室的血液经肺间质回流到左房,途中血液在肺泡壁完成气体交换。支气管循环的功能是供养呼吸性小支气管以上的呼吸道组织。两个循环在末梢部分有少量吻合,占心排出量1%2%的血液可从支气管静脉通过这些吻合直接进入肺静脉,故主动脉的动脉血中混有少量未经肺泡气体交换的静脉血。1肺动脉干 + Q: T7 d. + 短而粗,起自右心室,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在肺动脉干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连有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0 t! w m E2 R: E& : D2肺静脉 3 j1 B, |& p! C8 m! Y: C% W-

2、uo6 x四条,起自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终于左心室。 0 C# F) Y% P3 r0 X5 1 u$ J4 g肺循环的生理特点1. 肺循环压力低肺循环途径较体循环短,肺动脉壁薄,弹性纤维较少,易于扩张;肺血管分支多而短,口径粗,外周阻力少,因此肺循环压力低,其收缩压平均为22 mmHg,舒张压平均为8 mmHg;肺静脉压力与左心房相近,后者压力平均为45mmHg。2. 无组织液生成由于肺动脉压力低,因此肺毛细血管压也甚低,约为7 mmHg,远低于血浆胶体渗透压(25 mmHg),故正常情况下,有效滤过压是负值,肺毛细血管外即为肺泡,不能在肺泡中形成组织液;反之,肺泡中如有液体也将被吸收入血。在

3、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压升高,则血管内液体渗入肺泡,形成肺水肿。3. 肺循环血液容量变化大肺组织和肺血管有很大的扩张性,因而其血液容量具有很大的变动范围。虽然肺循环仅容纳总循环血量的9%左右,但肺血管容量变化时,其储存或排出的血液总量可达200ml,故可认为肺循环也被称为血库。影响肺循环的因素呼吸运动对肺循环有一定影响。吸气时,肺组织扩张,肺毛细血管延伸,其容量增加;左房回流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也随之减少,动脉血压降低;深吸气时,肺血容量占全身血容量的10%12%。反之,呼气时,肺血容量减少,约占全身血容量的6%;故左房静脉回流量增加,心排出量也增加,动脉血压升高。 因此呼吸对肺血容量的影响是形成动

4、脉血压呼吸波的原因之一。体位也影响肺血容量,平卧时肺血容量多于立位。立位时,肺上部血量少于肺下部。此外,肺血容量也受心功能的影响,心衰时,左房及肺静脉内淤血,肺血容量增加。肺血管受肾上腺素能交感缩血管神经及胆碱能迷走舒血管神经的支配。静息状态下,肺血管的紧张性很低,几乎处于最大舒张状态。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可使肺循环阻力降低,而刺激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则可使肺血管收缩。缺氧、二氧化碳过多(或代谢性酸中毒),可直接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这是肺心病发病的重要原理。当肺某一部分通气不足,氧分压过低,二氧化碳分压过高时,该部分肺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而通气良好的部分血管血流相对增加,有助于肺

5、泡气体交换。空气稀薄,氧分压低(如高原),有肺动脉收缩、肺动脉高压倾向。组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血管紧张素等体液因素均能引起肺血管收缩。由于肺循环压力低,胸内压、间质压(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间隙的压力)和肺泡压的变化对肺血管的跨壁压影响远远大于体液因素对肺血管的影响,因此认为肺血管阻力的变化以被动变化为主,而不是肺血管主动的收缩或舒张。肺动脉主肺动脉窗:上方为主动脉弓,下方为肺动脉主干,右侧为右肺动脉,左侧为动脉韧带。( 7 H& c, Y5 G3 U: _/ W/ S4 X5 i5 z H m k9 N C+ K6 L- f) w2 qG$ P肺动脉及其分支解剖简图左右肺动脉在

6、主动脉弓下方分别起自肺动脉干,肺动脉干起自于右心室动脉圆锥,起点的体表投影在左侧第二肋间隙或第三肋平面偏胸骨左侧,肺动脉干平均长度约4.5cm,X线活体测量平均宽度3.8cm。肺动脉干向左后上方行至主动脉弓下,再分为左、右肺动脉()。肺动脉入肺后,伴随支气管分支而分支,一般行走于相应支气管的背侧和下方,最终在肺泡壁形成稠密的毛细血管网,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性血变为动脉性血。右肺动脉较左肺动脉粗且长,在主动脉升部和上腔静脉后方,奇静脉弓下方,右主支气管的前方,右上肺静脉的上后方横行进入右肺门,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小进入右肺上叶,称为上干。下支(叶间干)较大,进入右肺中下叶,分为右肺中

7、、下叶动脉。右肺动脉分支比较恒定,变异较小。右肺动脉前邻升主动脉及上腔静脉,手术时术野狭小;在上腔静脉外侧,右肺动脉前方有右膈神经下行,前下方有右上肺静脉和右心房,由于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间有较紧密的纤维结缔组织韧带相连,手术分离时有一定困难;有肺动脉后邻食管及右主支气管,奇静脉弓绕右肺动脉上方及右主支气管汇入上腔静脉。手术时应特别小心。左肺动脉经胸主动脉、左主支气管前方,肺静脉后方进入左肺门,然后绕左主支气管上后方分出数支上叶支,再转向下后方分出下叶及舌叶支。左肺上叶动脉分支变异较大,少则3支,多则7支,但以4支多见。左肺动脉虽较右肺动脉短,但在它前面没有大血管遮挡,手术时术野较好显露,也容易

8、结扎。但在施行左肺上叶手术时,也需将各分支显露清楚,以免误伤。, m% t R& f N- A9 o* % H3 m. t: W心脏背侧观,1.2.3.4.分别是右、左侧上、下肺静脉;5.6.分别是右、左侧肺动脉主干;7.8.分别是主动脉弓、降主动脉;9.10.分别是上、下腔静脉肺动、静脉心包内解剖肺动、静脉的心包内段是指:肺动脉的起始段和肺静脉的末段被心包包绕的部分。肺动脉的心包内段长于心包外段,()。手术时可经心包腔结扎肺动脉;肺静脉心包内段的长度也比较长,手术时经心包腔结扎也比较容易。切开心包解剖肺动脉和肺静脉,可增加游离肺血管的长度,完成肺切除术,提高肺癌的切除率和肺癌病人的生存率及减

9、少手术探查率。行心包内肺切除术时除应掌握其严格的适应证外,为预防大出血,还应注意以下环节:在肺门前方和膈神经之间纵行切开心包,在左侧应注意主动脉干内侧缘,右侧应注意上腔静脉内侧缘,先向上分离肺动脉和心包的反折处,在直视下游离出肺动脉,在向下分离时应将心包切口延长至下肺静脉干处,解剖上肺静脉和下肺静脉和心包间的隐窝,在直视下游离出上下肺静脉;为使结扎和缝扎的肺血管有足够的长度,须明确心包内肺血管的部位和走行,尽量使其与心包外血管相沟通;在心包内游离肺动脉干时不能误伤其后壁,用左手示指和直角钳交替分离是一种安全的方法;在结扎左肺动脉主干时。一般宜收紧结扎线试验,观察生命体征无变化后方可结扎。在心包

10、内处理肺血管时,对左肺动脉的处理帮助不大,而对肺静脉和右肺动脉主干的显露和处理较为满意;心包内操作易引起心律紊乱,应注意药物纠正;如右肺动脉主干太短,可沿上腔静脉近心端及右心房行钝性解剖,同时用手将右心房向前推移,可使右肺动脉主干增加显露约2cm,有利于处理该血管;如遇发生大出血,用手指压迫,并吸净术野,慢慢放松后缝合止血。肺静脉两肺静脉逐级汇集成左、右、上、下肺静脉()。左上肺静脉收集左上叶及舌叶的静脉血;右上肺静脉收集右肺上叶及中叶的静脉血;左右下肺静脉分别收集两肺下叶静脉血,最后汇入左心房。右上肺静脉平均长1.5cm,右下肺静脉平均长1.2cm,左上肺静脉平均长2.0cm,左下肺静脉约1

11、.5cm长,肺静脉外径在1.02.5cm间。上肺静脉在肺门区位于前部,前入路手术时切开肺根表面的胸膜即可显露;下肺静脉位于肺根最底部,而以右下肺静脉尤其短而深,结扎较困难;手术中应充分考虑肺静脉注入心房的途径而避免损伤。根据国内学者统计约20%左右肺静脉在注入左心房前合成为左肺静脉干和右肺静脉干,而左右肺静脉合成共干注入左心房的约有6.3%,有91%肺静脉分有4支注入左心房,手术时应充分显露辨别。8 Y) G. u- 2 a( l0 Z* K肺静脉主干及其分支$ : n; Q0 L3 F( |/ i5 t2 E# q ?3 p7 u( av, q( o( X4 O0 & |& m7 E5 A. w v! C3 f+ ) c& m) R5 Y8 K- P9 E g Bronchioles and alveoli* & m& U# e: B, 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