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生态建筑

上传人:xin****18 文档编号:140492611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4.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工程管理)生态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管理)生态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管理)生态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生态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生态建筑(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mu程管理)生态m20XX年XX月多年的企业咨询顾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落地执行的卓越管理方案,值得您下载拥有:对建筑可持续性的探像宦盘工弘令唬班级:学号:摘要:文中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特征,通过对生态建筑提出背景及相关专业领域发展动态的认识,简析生态学和建筑的关系,且就生态设计原则对建筑师的要求理解更深层次的生态化设计,最后结合实例分析,完成对生态建筑的初步认识。关键词:1生态建筑;2可持续发展;3建筑设计壹.社会背景人类自从进入蒸汽时代以来,文明的发展飞速、迅猛,而随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人类不禁思考如何才能长久地发展。对于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存在俩

2、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发展1. 发展有极限有极限认为“世界末日”是客观存在的,应该采取控制增长的手段,而不是等到面临困境时再依靠技术的创新。2. 发展无极限认为技术足以解决环境问题,应该对生物圈和人类的适应能力充满信心。这壹论点的关键在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在面临需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资源和能源短缺等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注重生态的建筑设计在初始阶段也存在着俩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壹种侧重于保护和保存地球现有的生态资源,另外壹种侧重于寻求技术的解决。如果借用西默尔的观点,前者具有“乡村类型”倾向,而后者则具有“城市类型”倾向。3. 二者共性:都是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问题而进行的建筑设计研究,例如都考虑减

3、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等基本设计问题。4. 二者个性:(1)实现设计目的的手段不同:前者倾向于利用低技术、中间技术和适宜技术强调合理地利用地方性材料等,从而实现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重视体现建筑设计的地域特点,以理论研究为重点。(2)后者则倾向于利用高新技术,强调提高各种技术的使用效率,实现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高效利用,重视“少费多用”思想的体现,以设计者的设计实践为主。二.概念解释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壹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和参和。它是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

4、点,将人作为自然的壹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几个要点:1. 建立整体生态建筑观:首先,通过设计者和生态学家的认识,深入比较建筑系统概念和生态特点;其次,进壹步分析建筑系统自身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建筑系统作为更大范围生态系统的壹部分,和周围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指出整体生态建筑观的三个主要内容: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受到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影响;c、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同样影响着建筑设计。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2. 确定生态系统结构框架:依据整体生态建筑观,这

5、壹框架有三个组成部分:适合于时间因素影响的组成部分;适合于空间因素影响的组成部分;适合于资源有限性影响的组成部分。ZHUSHI14:后面讲座将有详细展开。3. 建立生物气候缓冲层:在生态系统结构框架的限定下,通过生物气候缓冲层建立起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物质材料的注重生态建筑的形式因素。生物气候缓冲层的设计分为三个层面:聚落空间、建筑实体和建筑细部。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不仅仅要在大的方向上把握好生态学和建筑设计的关系,更要在细节上体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可持续的建筑细则: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树立建

6、筑材料蕴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小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资源浪费以及建材浪费。坚持绿色设计的宗旨使用者(人)的需要优先于硬件(如建筑)被建造系统的恰当选址强调被动式系统优先于主动式系统强调建筑的“表”(即立面)优先于“里”着力设计作为第五立面的屋顶景观风和自然通风的考虑强调竖向景观的降温于生态效用过渡空间或空中庭院的创造重视材料、能源使用的生态学方法及其对空间的影响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建筑行业,我们应

7、该从自己做起:(1)我们所做的任何壹件小事都会或多或少地对环境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将这些影响最小化。(2)任何能够节约能量、降低总能耗的设计行为,都是绝对有益的行为。(3)应该避免使用氟氯碳化合物和卤化物,不鼓励使用氟氯碳氢化合物。(4)应该尽可能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废弃物,避免轻易抛弃废弃物.(5)只要可能,避免使用已经确定会造成危害的物质,像石棉、铅和六六六等。(6)严格遵守相应的健康和安全法规,以免对使用者造成不利影响。(7)建筑的物理舒适标准应该仔细评价,且以促进使用者的健康和保证建筑运作能耗最少为准则。(8)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三实例分析米那亚大厦,马来西

8、亚简介:1.建筑师:杨经文2建成日期:1992年8月3. 地点:马来西亚4建造费用:590万英镑5主要特征:30层(163米)高圆柱体塔楼6.气候区:亚热带主要(生态)设计特征:1空中花园从壹个三层高的植物绿化护堤开始,次,设置空中花园,直至建筑屋顶)2绿化种植为建筑提供阴影和富氧环境空间3构造细部使浅绿色的玻璃成为通风滤过器,从而使室内不至于完全被封闭4每层办公室都设有外阳台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门以便控制自然通风的程度5所有楼电梯和卫生间都是自然采光和通风6.屋顶露台由钢和铝的支架结构所覆盖,它同时为屋顶游泳池及顶层体育馆的曲屋顶(远期有安装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提供遮阳和自然采光7. 曲8. 中

9、庭使凉空气能通过建筑的过渡空间南北俩面为建筑调整日辐射得热量。检测系统被用具体应用:而在夏天则被装置为基础,由灯光强度。房间通j较,通过交流空间的设置消除了黑暗空间:备和空调系统的能耗照明:反射和半反射的薄板和天窗将允许阳光在冬天透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双面照明和人工照明将以高效控制,能根据室内的实际照明需要,且结合天然照明度制系统将自动关灯。b.HVAC(暖气、通风和空调)系统:个置换通风系统)和辐射天花板系统提供。轻质辐射天花板而减少能耗;而且,当房间中人很少或无人时,感应器必要的能耗。c.(气、电、冷)三生系统:煤气发动机是发电机结合,生产大部分所需的电能。发动机废热在冬天冷气,且用于全

10、年的热水生产。和中国其他同等体积的建V鼻“一一亠一口10.生:射灯J来舒适的暖气.条件由主通可串冬天气温较高,夏可调节气流和天花板温这栋大楼能源系统的核被用于供暖,夏天则通过吸筑相比,它的设计能够节能四总结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遵循生态原则是必然趋势,实践证明摩天楼较分散式城市布局更具生态上的合理性。生态设计的原则是以人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在总体布局上,将建筑于道路尽量安排在生态压力最小的位置上。能源利用上强调被动式系统充分利用了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平面形式以表面积最小为宜,采用方形其空调负荷相对最小,且有利于对太阳能的控制。其服务核以双

11、核布置形式为最佳。将建筑的外墙当作环境的过滤器设计。采用竖向绿化,设置屋顶花园、空中花园,以调节室内外小气候。建筑材料和能源的选择要考虑其再利用的可能性和耗能的大小。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三年的专业学习,已对建筑有了壹些自己的见法,在设计中应当结合社会背景和时代趋势,立足生态化设计,不仅要在功能造型上采用新技术、新形势,更要在设计中注入深刻的生态理念,在低碳风行的现今社会为建筑设计探索可持续性的发展方略。参考文献1:MeadowsDH,MeadowsDL,RandersJ.TheLimitstoGrowth:Potomac.London:EarthIsland,1973.中文译本:

12、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一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报告,李宝恒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 吴良镛教授指出:“就我国情况言,适用技术应当理解为既包括先进技术,也包括中间技术(intermediatetechnology),以及稍加改进的传统技术。见:吴良镛.广义建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第77页。康芒纳3. :CommonerB.TheClosingCircle:confrontingtheenvironmentalcrisis.London:JonathanCape,1971.中译本: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一自然、人和技术,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卡恩,控过壹低,从而减免不们和c.是以人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减4.:KahnH.TheNext200Year.London:Abacus,1978.西蒙5:朱利安林肯西蒙没有极限的增长,黄江南,朱嘉明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建筑外观,选自ArchitectureandtheEnvironment:BioclimaticBuildingDesignP23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