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045243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四下第四单元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执教时间 月 日课 题用计算器计算 本单元第 课目 的要 求1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不同操作键的功能,能用计算器正确计算四则运算和两步混合运算,并能说明计算操作过程。2使学生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感受科技的进步、发展及价值,产生用计算器计算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 点难 点用计算器计算一步或两步混合运算。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教师准备一个科学计算器。教学具实 验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导入新课引导:同学们今天都带了什么呀?(板书:计算器)你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计算器?引

2、入:人们在进行一些复杂计算的时候,通常都使用计算器,因此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那计算器是怎样进行一些复杂计算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计算器,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完成课题)二、认识计算器1学生交流。提问:关于计算器,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把你了解的和大家分享。(指名学生交流)2认识结构、按键功能。出示计算器图片,根据图片说明计算器上的显示屏和键盘两个部分,并指名学生把自己计算器上的显示屏和键盘部分指给大家看一看。提问:观察这里的计算器,这些常用按键你都认识吗?先看一看这里有哪些常用按键,再拿出自己的计算器认一认,然后和同桌指一指、说一说你认识了计算器上哪些按键。交流:你认识了计算器

3、上的哪些按键?用你的计算器向大家介绍一下。说明:有些计算器没有关机键,这样的计算器在使用后过一会儿能自动关机;有些计算器的消除键也用“C”表示,有许多计算器的消除键和开机键是同一个键。请大家看看自己的计算器有没有这样的情况。操作:我们现在来操作一下,看看一些按键的功能。大家找到开机键“0N”和关机键“0FF”,请你试一下开机、关机,明白了吧?计算器上消除键“AC”,用于消除有时按错的数字和符号。大家先输入一些数字,再按消除键把它消除掉,自己试试看。教 学 过 程教 学 随 想说明:计算器的主要功能就是方便、正确、快速地计算得数。认识了常用功能键,就可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三、学习计算1基本计算。

4、出示例1。引导:这里有两道计算题,大家会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吗?请你先自己用计算器计算,在课本上填写得数,再把你按键计算的过程和同桌互相操作、交流一下。学生主动操作、交流,教师巡视。交流:每题你是怎样操作的?得数各是多少?请你口算得数,看看计算器的结果对不对。(指名口算,确认得数)说明:用计算器计算,大家很快地得到了正确的得数,所以使用计算器,计算会正确、迅速、方便。(板书:正确 迅速 方便)2混合运算。出示例2。提问:这道两步计算,应该先算什么?要求:请你用计算器计算,把每步计算的得数填写在课本上,然后和同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按键计算的,把它再算一遍,互相检查算得对不对。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交流:

5、哪位同学用你的计算器来算一算,说说你按键计算的步骤?(指名学生投影显示按键计算步骤,和同学校对计算过程和得数)3计算小结。提问: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是怎样操作的吗?(按数字和符号顺序依次按键,看计算器显示的得数)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指出:用计算器计算,只要根据算式按数字和符号顺序依次按键,就能得出算式得数。用计算器计算正确、迅速、方便。4阅读“你知道吗?”引导: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器的计算,可计算器上还有一些键有什么功能和作用呢?大家的计算器都不一样,使用计算时要了解些什么呢?大家可以通过阅渎“你知道吗”来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现在请你阅读第41页的“你知道吗”?看看能知道些什么。学生阅

6、读,教师巡视。交流: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找到改错键“CE”吗?请你把123+456先输入成123+455,再按相应的步骤改错,看看是不是得到结果579。(学生操作)演示:老师这里有科学计算器,现在看算式510(3114),本来应该先算31-14,再算除法,但科学计算器只要按算式顺序按键,就能自己识别运算顺序计算出得数。大家看老师操作,观察结果是不是30。(教师操作,投影显示操作过程和得数)说明:在计算混合运算时,科学计算器比普通计算器更为方便、简捷。四、巩固熟练1做“练一练”第1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填空。交流结果,检查订正。2做“练一练”第2题。教 学 过 程教 学 随 笔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7、,写出得数,教师巡视。交流得数,有错的改正。3做练习七第2题、第3题。 让学生列式解答,用计算器计算得数。分别交流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注意说明第3题20万要化成200000计算,可以配备的台数只要看整数部分。学生口答答句。4做练习七第4题。(1)让学生列式计算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交流:每队平均身高怎样列式的,结果各是多少?(板书算式、得数)用计算器计算连加可以怎样按键计算?(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回答。五、小结收获1小结交流。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收获?2完成作业。板 书设 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执教时间 月 日课 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8、 本单元第 课目 的要 求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殊算式计算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重 点难 点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计算的规律。抽象和归纳相应的规律。教学具实 验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引入新课1完成练习七第5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填空。交流得数,呈现结果。说

9、明:复杂一些的计算,用计算器能很快地算出得数。2用学过的规律,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得数。2327 5654 2411 84824让学生观察,指名口答得数。提问:这里每道题应用了什么规律?3引入新课。引入:我们根据大家交流的计算规律,就能很快说出上面各题的得数,所以掌握计算中的一些规律,既能锻炼思维,又能提高我们计算的速度,对于学习数学有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就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规律,发现一些复杂计算里的规律,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板书课题)二、探索规律1计算器计算。出示例3三道算式,要求学生看清被除数和除数,用计算器独立计算。交流得数,教师板书。2引导发现。引导:这三道题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有

10、没有什么规律呢?请将下面两题和第一题比较,看算式是怎样变化的,商是怎样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和同学说一说。交流: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教 学 过 程教 学 随 想说明:大家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反而变小。和第一题比,被除数26640不变,除数乘2,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2;除数乘3,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3应用规律并验证。引导:如果除数继续变化,商会怎样呢?(出示后四道算式)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请你填写在课本上。交流得数,教师板书。提问:填写这几道算式的得数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们的得数对不对呢?请你用计算器验算,看看你写得对不对。学生用计算器验算。4引导归纳

11、。交流:上面写的得数对不对?追问:比较所有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如果反过来比,把下面每题的除数除以几变成111,商是怎样变化的?小组里讨论一下。提问:反过来比,把下面每题的除数除以几得111,商是怎样变化的?小结:一些复杂计算里的规律,可以用计算器计算、比较来发现。今天通过计算器计算,我们发现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反过来,除数除以几,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乘几。三、练习拓展1完成“练一练”。(1)让学生完成前三道题计算,交流并呈现得数。引导:观察和比较这组算式,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并用计算器验算你写的得数。(学生计算写得数、验算)交流:下面各

12、题的得数分别是多少?(板书得数)写得数是怎样想的?(2)提问:比较这几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明:11111137037=3,当除数37037不变时,被除数乘2得222222,商是3乘2得6 3被除数乘3得333333,商是3乘3得9。继续比较可以发现,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就等于原来的商乘几。反过来比,被除数除以几,商就等于原来的商除以几。从这里也能看出,有一些大数目的复杂计算,可以先用计算器计算其中一些简单算式,再按计算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复杂算式的得数,完成计算。这也是一些大数目计算的一个重要办法。追问:55555537037的商是多少?88888837037呢?2做练习七

13、第6题。(1)观察思考,了解特点。让学生了解习题要求,先联系方格里的数,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再计算各算式的得数。交流:你发现每组算式的特点了吗?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一说。(指名学生选择不同算式,联系表里各数的位置说算式特点和每组算式的联系)说明:这里的每道算式,都是按表里各数排列位置的相应顺序列出的。每组里两道算式的数字和符号顺序正好相反,把其中一道算式的数字和符号的顺序倒过来,就是另一道算式。(2)计算比较,发现规律。让学生计算每道算式的得数并填写。教 学 过 程教 学 随 笔交流算式,教师板书算式和得数。提问:比较各道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奇妙的现象?引导:你能再写一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吗

14、?自己再列出一组两道连加算式,算出得数;能列三位数连加的可以列出三位数连加算式计算。交流:你列出的什么算式,得数是多少?教师根据交流板书算式、得数,注意引导列出三位数连加的算式,并把两位数连加和三位数连加的算式分类板书。提问:这里的算式和得数符合你发现的规律吗?你对上面这些算式和计算有什么感受?指出:从第6题的计算和你的列式计算可以发现,把左边表里的各数按对应的位置顺序组成不同的两位数或三位数,可以列成三个数的连加算式,并且得数分别相同。如果列成两位数相加,得数就是165;如果列成三位数连加,得数是1665。正如大家所感受的,数学里充满了奇妙,具有许多非常有趣的现象。(3)分析表格,延伸思考。

15、引导:大家感觉这里的计算非常有趣,为什么会有这样有趣的现象呢?现在大家观察表格里的数,看看表格里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自己找找看,找到的和同桌说一说。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巡视。提问:你发现什么了吗?(可以结合学生交流,引导先看表格正中的数是几,再看每个横行三个数的和,再找找还有什么特点,知道每个竖行和斜行的和都是15)启发:了解了表格里数的排列特点,大家就可以思考为什么三个两位数的和是165,三个三位数的和是1665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讨论讨论,弄清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3做练习七第7题。出示右边三道题,让学生观察算式按顺序有什么特点。说明:大家发现,这里的算式是从l起按顺序用几个自然数组

16、成一个几位数乘8,再加几,就是这三道算式的特点。比如,第一题是用14这四个自然数组成的四位数1234乘8后,再加4;第二题是用15这五个自然数组成的五位数12345乘8后,再加5。引导:如果不让你用计算器计算这三道算式,你有办法通过更简单的计算,直接写出这三道算式的得数吗?大家想到可以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从最简单的算式开始,通过计算发现规律,直接写出得数,这样就使计算变得简单了。那通过怎样的算式可以发现规律呢?请大家说说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左边三道算式)计算:现在大家算一算这三道算式的得数,告诉大家。(引导学生计算,教师板书得数,其中前两道可以口算,第三道用计算器计算)引导:你能直接写出右

17、边三道算式的得数了吗?在课本上填一填。交流填写的得数,说说是根据怎样的规律填写的。说明:开始看到的这样有特点的算式,计算要复杂一些,大家除了想到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得数,还想到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找出规律直接写出得数。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办法,比较难的事情,可以从简单的开始解决。在用这样的办法填写得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从1到几的几个自然数按顺序组成的几位数乘8后加几,得到的得数是从9起倒着按顺序的几个自然数组成的几位数。比如,1234这个四位数乘8后加4,就等于从9起倒着按顺序四个自然数组成的四位数9876。这样的算式很有趣,我们从中学到一些复杂的计算可以先找规律,再填得数,也很有效。4做练习七

18、第8题。出示第8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填写得数。交流:前四道的得数各是多少?后面两道的算式和得数是怎样的?(教师板书算式、得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对这样的计算有什么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 说明: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可以发现一些算式计算的规律。这里我们又发现了一个规律,从1起按顺序的自然数组成的数乘9后,再加下一个自然数几,得数就是几个1组成的几位数。比如,用l4组成的1234乘9,再加下一个自然数5,得数就是5个1组成的五位数11111。四、全课小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要求:课后大家可以通过数学书刊或网络去收集一些有趣的、有规律的计算,看看还有哪些计算既有规律又很有趣。板

19、 书设 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执教时间 月 日课 题用计算器计算练习 本单元第 课目 的要 求1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比较熟练地计算多位数的四则运算,能进一步掌握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的方法,了解一些计算里的规律,能用计算器通过探索计算规律填写一些稍复杂计算的得数。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计算器计算的技能,进一步感受计算器在探索计算规律中的应用,积累探索规律和归纳推理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感受数学里的有趣现象,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 点难 点用计算器计算

20、和探索规律。归纳和概括相应的规律。教学具实 验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揭示课题谈话: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今天我们练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熟练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进一步用计算器探索计算里的一些规律,提高使用计算器的能力。二、基本计算1用计算器计算。出示:7652+4839 8063-3608 764 交流:100粒大米大约有多少克?l亿粒呢?大约合多少千克,是多少吨?引导:你看l粒大米很小很小,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1亿粒大米却有大约2200000克,是2.2吨呢!可见这1亿有多大!2计算感受。引导:现在我推算出1亿粒大米有2200000克,我国大约有1

2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全国一天能节约多少呢?请大家阅读课本上的两个问题,并按要求算一算,求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第1题的?(板书算式、得数)第2题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得数)追问: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全国一天节约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年?通过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和大家分享?五、议一议1回顾反思。引导:通过上面的综合与实践的几项活动,你对1亿这个数又有了哪些认识?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教 学 过 程教 学 随 想交流:你对l亿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2课后延伸。引导:这1亿有多大,给了

22、我们这么多的认识和体验,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放学回家你还可以把我们课上做的实验让爸爸或妈妈猜一猜,看看他们能不能知道数1亿本练习本要多长时间,1亿枚1元硬币摞起来有多高,1亿粒大米有多重,再把你实践的结果和体会和他们交流交流。253 41600128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并板书得数。2计算下面各题。948647 47226-896945(223329) (394+5477)+57 学生写出算式,计算得数。学生交流得数,选择两道说说计算顺序。说明:用计算器计算,也要按运算顺序一步一步算。如果是科学计算器,可以按顺序输入数与符号,得出最后得数。3做练习七第9题。让学生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计算

23、些什么,明确除了计算每种商品的总价,还要计算所有商品合计总价。学生计算解答,教师巡视。交流:你是怎样算的,2000元够不够?说明: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四种商品的总价各是多少,再算出全部总价,和2000元比一比,就能知道2000元够不够。三、探索规律1做练习七第10题。让学生计算左边两题,找出规律后再填写右边两题的积。提问:填写右边两题的得数时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两位数乘101的积是四位数,这个四位数是把两位数重复两遍组成的。掌握了这个规律,任何两位数乘101就能直接写出得数。2做练习七第11题。让学生了解题意,初步了解计算程序。引导操作,根据教师说明的要求操作:(1)请你任意写

24、一个三位数,把数里的3个数字重新组合成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在计算器上用减法求出它们的差; (2)这个差的3个数字再组成最大和最小的三位数,用计算器算出它们的差。(3)再把差按上面的办法重新组合成两个三位数,算一算差是多少;(4)再试试看,你发现什么奇妙的现象了吗?如果还没有发现,再继续这样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奇妙的现象?引导:任何不同的数都会这样吗?再任意找一个三位数这样试一试,看看结果怎样。提问:你对第11题的这个计算有什么想说的?说给大家听听。3做练习七第12题。(1)出示第12题前6道算式,让学生读题,说说现在知道了什么。引导:那你知道“142857十分有趣在哪里吗?请你用计算

25、器算一算下面各题,看看有没有比上一题更奇妙、更有趣的地方。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教 学 过 程教 学 随 笔交流得数,教师板书。提问:观察这些得数,你有什么发现?说明:有趣吗?每个积都由原来6个数字组成,而且按原来的顺序循环排列,就像走马灯一样。比如,142857 2的积是285714,从“2”开始排列,把前面的“14”接在“2857”后面,(引导观察准备的走马灯或圆盘)就是285714;1428573的积是428571,从“4”开始排列,把前面的“1”接在“42857”后面。(用走马灯或圆盘观察)那乘4的积怎样排列的?(观察教具)你发现“142857”十分有趣的地方了吗?所以,人们把“1428

26、57”这个数叫作“走马灯数”。(板书:走马灯数)(2)引导:现在知道了这个数是“走马灯数”,十分有趣。可是还有更有趣的呢。请你继续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前三题,并且完成后两道的填空,看看还有什么十分有趣的现象。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交流:前面三道算式的得数各是多少?后两道算式是怎样填写的?加上的数怎样想到的?引导:联系上面计算的得数观察,你能看出142857乘几的得数是999999吗?请你在计算器上用1428577算一算,看看得数。说明:1428577的积就是最大的六位数999999。4了解“你知道吗”。提问:练习到现在,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优点?说明: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它可以使计算正确、迅速

27、和方便,还能方便探索一些计算规律。那在没有发明计算器以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哪些计算工具使计算方便的呢?请大家阅读“你知道吗”,看看能知道些什么。四、练习总结1练习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体会?2完成思考题。让学生读题,说说要解决什么问题。引导:不用数字键“3”,可以怎样计算这里两题的得数?你能想到哪些办法?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明:这里解决的办法比较多,比如193264可以先算192254,再加1064的积640;也可以先算194264再减640,等等;825632可以先除以8再除以4;也可以先除以16再除以2,等等。让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计

28、算得数,再用自己的计算器按原题计算验证。板 书设 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执教时间 月 日课 题一亿有多大 本单元第 课目 的要 求1使学生经历实验、推算等活动过程,能借助并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亿的具体数量,感受一亿的实际意义,了解一亿的数量大小。2使学生通过实验、推算活动体验猜想、实验、推算和比照等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体会量化思想和利用样本类推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生活的数据形象地描述大数,体会日常生活里大数的存在,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与生活的习惯,培养主动、自觉理解和运用数的意识。重 点难 点了解一亿的实际意义,感悟一亿的

29、大小。感受到一亿的实际大小。教学具实 验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说一说提问:10个一万是多少?10个十万呢?能十万十万地数一数,数到一百万吗?我们一起数一数。(学生集体数数)引导:大家现在一百万一百万地数一数,数出10个一百万,看看是多少;(集体数数)再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出10个一千万,看看是多少。(集体数数)交流:大家通过十万十万、一百万一百万、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数出了1亿。这1亿究竟是多少呢,它是一个多大的数呢,你能联系认数时对一亿的认识,和大家说一说吗?指名学生交流,说说对一亿有多大的认识。引入:大家都说明了自己对一亿有多大的认识,如果要了解一亿的大小,我们还可以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认

30、识。今天我们就联系具体事物,通过知识的综台应用和实践活动,来认识一亿有多大。(板书课题)二、数一数1活动设计。交流:在我们生活里,你能想到哪些1亿的数据,随便说说,行吗?(学生自由说出l亿的事物)引导:生活里有许多1亿的事物,比如1亿本练习本。如果要数出1亿本练习本,你能猜猜大约要用多长时间吗?猜猜看。(指名学生猜测,可以选择板书记录)同学们也没人数过1亿本,都是凭想象猜测的时间,到底有没有比较接近实际的呢,哪个比较接近实际呢?是不是用1亿本练习本数一遍?有什么办法好解决?那要知道数1亿本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怎么估计能比较接近呢?请你开动脑筋,设计一个估计活动,可以估计出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要用多

31、长时间。有了想法就和同桌同学说一说。交流:你想到什么办法可以估计数1亿本练习本要用的时间?(引导学生得出可以用推算的方法解决估计时间的问题)教 学 过 程教 学 随 想2操作推算。引导:大家想到可以用一些练习本数一数,看要用多少时间,然后按这样的速度推算,估计出数1亿本大约要多长时间。现在就请每组同学由组长负责,互相合作,数出100本练习本,用秒表测出用了多少秒,把所用时间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里,再推算出数10000本、1000000本和00000000本各需要多少秒。学生操作实验,推算出数100000000本用了多少秒;教师巡视、指导。交流:你数100本用了多少秒?接着怎样推算的?说明:请你按

32、这样的方法再推算一次,检验你的推算结果对不对。先把数100本所用的秒数乘100得数10000本的时间,(指导在秒数末尾添两个0)再乘100得数1000000本的秒数,再乘100得出数100000000本的时间。你们小组数100000000本练习本用了多少秒?(指名小组代表交流)3计算时间。引导:那数1亿本练习本需要几年时间呢?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小组讨论,怎样从秒开始,换算到几分、几小时和几天、几年呢?请看课本上是让你怎样一步一步计算出需要几年的。提问:看明白了吗?可以怎样计算出需要几年?引导:现在请大家按课本上的思路,根据你推算出的数100000000本的秒数,自己填写算式,用计算器算一算,得

33、出结果。4体会1亿。交流:你算出数l亿本练习本的时间是多少?(指名各组同学交流)和你开始猜测的时间比一比,你想到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体验:大家推算出数1亿本练习本都在3年左右,这是开始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时问,这1l亿也太大了!大家注意了,这3年左右的时间是每天24小时一刻也不停息地数,如果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来计算,那就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才能数完。你想想,让你坐在这里每天数数,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才引导:跟数练习本一样,大家想到可以取几枚硬币摞起来量一量有多高,再推算出1亿枚1元硬币的高度。请每个小组组长负责,共同合作,用10枚1元硬币摞起来量一量,记录在课本上表格里。交流:你们量出的10枚1元

34、硬币大约有多高?引导:大家量出的10枚1元硬币高度大约是2厘米。现在就请你一步一步推算1亿枚1元硬币摞起来的高度。交流: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大约高多少厘米?引导:请你计算一下,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大约高多少米,大约是30交流: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大约高多少米?大约是30层楼房高度引导:1枚1元硬币虽然只有大约2毫米厚,可1亿枚摞在一起有200000米高,你想象过这200000米有多高吗?自己想象一下,它大约是30层楼房的2000倍那么高,你能想到有多高吗?你对l亿有多大又有了什么感受?四、称一称1称重推算。引导:我们从上面的推算中,已经感受了l亿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数,现在我们继续体验1亿有

35、多大。每个小组用你准备的100粒大米,在小型电子秤上称一称有多重,记录在表格里。再推算出l亿粒大米有多少克。教 学 过 程教 学 随 笔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交流:100粒大米大约有多少克?l亿粒呢?大约合多少千克,是多少吨?引导:你看l粒大米很小很小,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1亿粒大米却有大约2200000克,是2.2吨呢!可见这1亿有多大!2计算感受。引导:现在我推算出1亿粒大米有2200000克,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全国一天能节约多少呢?请大家阅读课本上的两个问题,并按要求算一算,求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第1题的?(

36、板书算式、得数)第2题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得数)追问: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全国一天节约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年?通过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感想可以和大家分享?五、议一议1回顾反思。引导:通过上面的综合与实践的几项活动,你对1亿这个数又有了哪些认识?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交流:你对l亿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2课后延伸。引导:这1亿有多大,给了我们这么多的认识和体验,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放学回家你还可以把我们课上做的实验让爸爸或妈妈猜一猜,看看他们能不能知道数1亿本练习本要多长时间,1亿枚1元硬币摞起来有多高,1亿粒大米有多重,再把你实践的结果和体会和他们交流交流。板 书设 计【精品文档】第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