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总体规划说明书评审稿最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0446684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259 大小:8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洛川总体规划说明书评审稿最终_第1页
第1页 / 共259页
洛川总体规划说明书评审稿最终_第2页
第2页 / 共259页
洛川总体规划说明书评审稿最终_第3页
第3页 / 共259页
资源描述:

《洛川总体规划说明书评审稿最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川总体规划说明书评审稿最终(25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洛川总体规划说明书评审稿最终前 言洛川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说明书评审稿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07目 录第一章 概述5一、县域概况5二、规划编制背景6三、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8第二章 规划依据、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9一、规划依据9二、规划年限9三、规划范围9四、规划指导思想9五、规划原则9六、规划目标10第三章 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11

2、一、县域发展条件评价11二、县域发展指导思想14三、县域发展目标14四、县域产业发展方向15五、县域空间发展布局16第四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7一、县域城镇发展现状17二、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7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8四、旅游发展规划22五、城乡协调发展规划24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26一、城市性质26二、城市规模26第六章 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分析29一、发展条件分析29二、工程地质条件分析29三、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30四、用地发展方向分析31五、“四区”划定32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33一、现状概况33二、布局分析33三、布局综述34四、布局结构35五、各类用地布局35六、绿化系统规划37

3、七、景观系统规划38八、三线划定39九、住房政策建议39十、县城及周边村庄发展与控制40十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41十二、城市建设时序安排43第八章 旧城更新45一、旧城范围及概况45二、现状问题45三、更新原则45四、更新目标45五、旧城更新的具体措施46六、旧城整体风貌与景观特色规划46第九章 道路交通规划48一、对外交通48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49三、城市广场49四、城市交通设施49五、城市公共交通规划50第十章 城市设计导引52一、原则52二、城市空间意象框架52三、城市设计框架53四、城市自然与文化特色55第十一章 开发强度导向57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57二、中观层面:城市开

4、发强度分区57三、微观层面:地块开发强度分配59第十二章 市政工程规划60一、给排水工程规划60二、电力工程规划62三、电信工程规划63四、供热工程规划64五、燃气工程规划65六、环卫设施规划66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规划68一、城区环境质量现状68二、规划目标68三、环境功能分区68四、规划保障措施69第十四章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70一、消防规划70二、抗震规划70三、人防规划71四、地质灾害防治71第十五章 近期建设规划73一、居住用地73二、公共设施用地73三、工业用地74四、绿地74五、道路交通系统74六、市政基础设施建设74第十六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述76一、总则76二、环境现状76三、环境

5、影响分析与评价76四、建议77第十七章 规划实施建议78一、强化规划管理78二、提高经营城市能力78三、规划技术深化措施79第一章 概述一、县域概况1.地理位置洛川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洛河中游,位于东经10918141094547,北纬352629360412,北依富县、宜川,南界白水,东接黄龙,西濒洛河与黄陵为邻。境内东西宽41.6公里,南北长79.53公里,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2.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洛川高原沟壑地貌是我国黄土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主要特征是塬沟分明,支离破碎,倾斜度比较平缓,但受集水切割比较严重,沟头发育活跃,沟深坡陡、川道窄狭,第四纪的黄土岩层最厚,

6、广泛覆盖于县域的老岩层之上,表层以新土为主,老黄土次之,地带性黑垆土尚有残存,河谷川道还有裸露的基岩,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650米1481米,沟谷切深在100200米,主沟道比降1,1公里以上的沟道767条,沟壑密度为1.2公里平方公里。(2)地质洛川地质构造系华北的鄂尔多斯台地,向斜层东翼,主要是中生代的沉积岩系。在县境分布的第四纪地层为三迭纪及第三纪,均在洛河及其较大的支沟中呈带状出露。第四纪黄土几乎覆盖了所有较老的地层。河谷两岸露布着第四纪冲积及湖积物层。第四纪以黄土堆积物为主。洛川塬心最厚,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一般厚100米140米,最厚1527.4米。由地表向下为硬红土、

7、硬黄土交替出现,并有钙结核成层分布。(3)气候洛川大陆度为58,年湿润度0.72,属于北温带大陆性湿润易干旱季风气候。境内气候较温和。太阳辐射能量丰富。气候特点是:春季多风,大风天数占全年大风天数的49%;夏季平均气温在20以上,为四季之最高;秋季多连阴雨天气,季平均连阴雨天数占全年连阴雨天数的33%,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即可出现冰霜;冬季在西伯利亚大陆高压的控制下,具有气压高、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县境内年平均气温在810之间,7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元月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5.0以下,县境内年平均降水量在550650毫米之间。3.自然资源(1)土壤洛川的自然土壤,是在黄土母质的基础上由

8、于长期在自然地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特殊的地带性黑垆土。据普查洛川县土壤共有9个土类,11个亚类,20个土层,59个土种,主要土壤包括黑垆土、黄颙土、灰褐土、红土、淤土、潮土、泽土、草甸土、水稻土。(2)水文洛川县属黄河二级支流北洛河流域。洛河由富县石门子东入本县境,流经县西部边缘,在本县堡乃村出境,县域流长114.7公里。境内注入洛河的主要支流有四条地表水,分别为界子河、仙姑河、黄连河以及史家河,夏秋河水量较大,冬春流量较小,多年平均径流量6633.8万立方米。洛川的地质结构决定其地下水主要为两种类型:即赋存于黄土中的孔洞裂隙潜水和赋存于下浮沙泥(页)岩中的裂隙承压水。(3)植物洛川种植栽

9、培的农作物共有3大类、11小类、76个品种。3大类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它作物;11小类为谷禾类、豆类、薯类、油科、烟草、蔬菜、瓜果、药材、麻类、精料、饲料。林木共有30多科110个品种,其中优势树种有白桦、辽东栎、油松、山杓、小桐、杜梨、山杏、柏树等。天然草类有白草、冰草、星星草、艾蒿、刺蓬等。(4)动物县境内饲养动物包括牛、驴、骡、马、羊、猪、兔等,野生动物有刺猬、野兔、野猪、家鼠等,禽类有鸡、鸭、鹅、鸽等,虫鱼类有中国蜂、鳖、蛇、蟾蜍等。(5)矿藏洛川境内矿藏有以下几类:煤、石油、石灰、蓝土、白土。4.资源条件(1)果品资源洛川县是以苹果为特色主导产业的农业县,属于国家确定的全国优势农

10、产品(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国无公害苹果出口示范基地县,拥有果园面积50万亩,人均3.1亩,居全国第一。目前形成了以富士、嘎啦、千秋、津轻、美八、藤牧1号、花冠等名优品系为主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和新优势。2000年提出了建设苹果专业大县,新建果园1.57万亩,苗圃804.2亩,各类果库2ll座,苹果总产量51万吨,优果率达到75%,总收入8亿元,开辟苹果直销窗口28个,苹果出口欧共体东南亚一带。(2)文物旅游资源洛川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蕴藏丰富,其 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著名的洛川会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

11、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陕西线的第二站和延安红色旅游的首站、中央一号工程;此外还有宋代建的十三层万凤塔,刘琪、白起墓,“神仙一盘棋,凡间八百年”的烂柯山,十二岁任宰相的甘罗墓等。同时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是全国所有地质公园中唯一的一个黄土地质公园,也是世界第一个黄土地质公园,公园内沟谷登降,土桥、土柱、土洞等景观错落有致。5.历史沿革洛川古属雍州之域,夏商系西河国地,周为白翟,秦为鄜畤,汉隶左冯翊,新莽改为修令县,东汉时归并定阳,后被匈奴占据。后秦姚苌建初8年(393)划鄜县北部治洛川县,县名以洛河水而得,后虽几经迁徙而县名一直沿用至今,建置历史近1600年。民国2年(1913年)属榆林

12、道,废道后隶属民国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1940年)划县东部分归黄龙县。1948年4月25日洛川县解放,属黄龙分区,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属黄龙地委,1950年5月撤销黄龙地委后,辖于延安市至今。6.社会经济(1)人口2006年洛川县辖9乡、7镇、1个街道办事处、365个村(居)委会,共59283户,总人口202941人,非农业人口34106人。县域城镇区居住人口约74425人。县城区居住总人口49225人,其中农业人口11834人,非农业人口24108人,暂住人口13283人。(2)产业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2567万元,比上一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75810万

13、元,第二产业9295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462万元,三大产业比重为57:7:36。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9498万元,同比口径增长4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14万元,同比口径增长39%。(3)教育医疗2005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学校234所。其中:普通中学20所,在校学生21785人;小学165所,在校学生2256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达4969人。共有卫生机构(含卫生所)8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床位456张,卫生技术人员455人,其中医生209人。二、规划编制背景1.上一轮总体规划主要内容1999年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洛川县城总体

14、规划(1999-2020)主要内容如下:规划用地范围:东至安民村东沟沿,南至作善村,西至桥西土桥,北至好音村北沟沿,总面积约12.1平方公里。城市性质: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苹果等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和贸易为主的现代化城镇。人口及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05年4.0万人,2020年8.0万人。确定城市用地规模为2005年为376公顷,人均94平方米,2020年为712公顷,人均89平方米。城镇体系规划:一级中心: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工贸型城镇;二级中心:交口镇,县城片区中心,为石油化工城镇;三级中心:其余各类建制镇和集镇,永乡、土基分别为县域北部、东南片区中心,其余为各

15、镇、乡域的中心。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城市形态呈现为“两个片区、一个中心、两个分区中心、一条十里长街”和“三横一纵”城市道路主骨架构成的块状城市。“北片区”是一个“居住、商贸、行政管理、文化娱乐、教育科研”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区;“南片区”是一个以发展一、二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城市中心位于中心广场,北部分区中心位于后子头弧形广场,南部分区中心位于上黑木广场;“十里长街”就是中心大街。道路系统:以方格网为主。近期拓宽改造南北大街,向北接后子路,再接原西包公路,将西包公路的过境车流引至南北大街;远期跨东沟向东沿秦腰路(原城南路),安民路北上至原西包公路,使过境公路沿县城边缘通过。2.上一轮总体规划

16、基本评价及实施情况上一轮总体规划依托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对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职能等做出了相对合理的界定,对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发展方向等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对指导县城建设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自上版总体规划制定以来,洛川县城的发展日新月异,“三横四纵”的道路骨架已经基本形成,城市各项建设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目前,在上版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在原210国道两侧老城区的基础上向东有了较大的发展,城市中心开始向东迁移,此外在建成区南侧也有部分的建设,基本上按照上版总体规划来严格实施,用地主要以居住、行政办公、商业服务设施为

17、主,但是在城市扩展的同时,原有部分村镇居住用地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被夹杂在了建成区内,成为目前困扰城市建设的一个主要问题。3.本次规划修编的原因(1)国家政策发展的总体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洛川城区的城市建设在近几年来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外,随着国家红色旅游线路以及渭北黄土高原苹果示范基地的建设,洛川依托其作为红色旅游延安线的首站洛川会议革命旧址和特色苹果产业的优势,势必将成为未来陕北乃至更大区域范围内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未来洛川城市建设的速度将会明显加快。(2)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包茂高速公路的开通,从根本上

18、改变了区域的交通条件,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洛川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显得更为突出,如何利用这一条件引导城市未来进行合理的发展,是本轮城市规划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延安100万吨乙烯化工能源基地在洛川县杨舒乡开工建设,主城区将作为化工区后勤服务基地,这对城市的性质、结构、功能等都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原版规划已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城市发展需要新的总体规划作指导。(3)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上一轮总体规划至今已有8年,目前城市发展的速度尤其是用地规模扩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规划的预计,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城市未来可发展用地非常有限,近年来人口增长与城市可建设用地发

19、展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亟待通过新一轮的规划修编来解决。(4)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洛川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滑坡地质灾害严重,生态环境非常恶劣,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加剧,城市内部及其外围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而上版总体规划并未对此作出适当的考虑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城市居民尤其是沟壑区附近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5)工程管线对城市未来发展用地带来的影响由于在城市未来发展用地内有几条输油、输气管线穿越,而在上一轮总体规划中并未涉及到该问题,因此与现实因素产生了矛盾,导致上一轮总体规划无法继续实施。(6)新版城市规划

20、编制办法的出台建设部颁布的最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于2006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办法与老办法相比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进和变化,能够比较针对当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在城乡统筹、旧城更新、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依据老办法编制的上一轮总体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不能够完全适应当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三、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1.通过合理的分析与预测,确定县域城镇化水平及人口规模、制定县域发展战略和城镇体系规划。2.在99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本次规划应综合考虑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县域内存在的优势资源、当前国家及地区政策以及县城周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明确土地使用

21、性质,确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性质、预测城市发展规模。3.确定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划定“四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及各类用地布局关系。4.根据现状及城市周边生态环境条件确定未来城市道路布局,同时处理好城市内部交通与过境公路的关系。5.合理安排布置工业片区、物流片区、公共服务设施片区及居住片区,并注重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6.根据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明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市中的位置、规模及内容。7.充分利用城市外围生态环境条件,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8.强调城市发展的建设时序,使城市在

22、任何阶段都能够保持合理的结构与完整的形态。9.对旧城区采用有机更新的改造方式,通过用地调整,旧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措施使洛川旧城区在延续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焕发新的活力。10.对城市污水排放方式和地质灾害防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城市生态环境安全威胁降至最低程度,确保未来城市健康安全发展。第二章 规划依据、年限、范围、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6.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23、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7.洛川县城总体规划(1999-2020);8.洛川县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9.洛川县2005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0.洛川县第十四届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11.洛川县志;12.洛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13. 其他与洛川社会、经济、文化及城镇发展有关的技术资料和发展计划;14. 洛川县各有关部门对于县城未来发展建设的文件、谈话和会议意见等;15.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二、规划年限基期:2007年;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5年。三、规划范围1.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东至凤栖镇行政范围边界

24、,西至洛川火车站,南至延安炼油厂与杨舒化工新区,北至洛川国家苹果科研基地,同时包括拓家河水源地保护区,总用地面积约为180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用地范围规划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东至后子头沟,西至桥西村西侧,南至谷咀村与京兆乡东坡村,北至好音村北沟沿,总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四、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紧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建设两个苹果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发挥城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与苹果相配套的产业以及旅游产业;抓住石化工业园区建设机遇,明确城市发展方向和目标,提高并完

25、善城市功能;注重城市内部人工环境建设与外部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把洛川城市建设成为具有黄土文化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五、规划原则1.战略性原则:从跨区域、跨时空的角度分析研究洛川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城市的未来发展状况,明确洛川城市在区域环境中的定位。2.生态优先原则:创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注重对外围生态环境的引入,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城市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融。3.整体性原则:新区发展和杨舒工业基地紧密结合,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协调发展,注重现状、近期、远期城市建设发展的衔接,优化城市整体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4.以人为本原则:以城市居民的切实利益为出发

26、点与落脚点,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5.现实性原则:结合现状实际,充分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六、规划目标1.强调黄土高原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特色,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优化城市生态环境,通过人工绿化环境的建设体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共生”的生态城市。2.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塑造高起点、高水准、地域感与现代感和谐共融的洛川新城市。3.利用苹果资源优势,强化苹果特色产业链发展,使洛川县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科研基地、营销基地和加工基地。4.发挥城市旅游资源特色,强化旅游休闲功能,营造“黄土地质景观文化”的城市整体环境,将洛川打造成为独具地方旅游文化特色的城市。第三章 县域

27、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一、县域发展条件评价1.发展背景(1)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改革开放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传统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增长模式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问题等一系列瓶颈的严峻考验。在反思与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资源、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效益考量的基础上。(2)城乡统筹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城乡统筹是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相脱离的背景下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在城镇发展时考虑城乡空间资源的统一利用与保护,考虑城镇带动乡村地区的发展与繁荣。(3)区域竞争是任何地

28、区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应对区域经济竞争、提升本地区的竞争能力,是每个地区都要面对的问题。应对区域竞争和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和有效的手段就是将城镇地区作为重点发展地区。因此,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发展战略是城镇规划的重要内容。 2.面临机遇(1)发展政策机遇 陕西省重点建设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陕北地区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能源接续地。陕西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陕北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跨越发展”,陕北地区要围绕煤、油、气、盐等资源进行“三个转换”,着力打造“四大产业链”,使其成为陕西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跨越发展区域。未

29、来在陕北地区将形成“北部煤炭化工、南部石油化工”的能源基地空间格局。依据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城镇体系规划,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为“两核、四极、人字型”,洛川作为“四极”之一是地域次中心;根据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洛川将在20062010年撤县建市。因此,洛川产业与城镇发展的政策机遇非常好。 国家提出把西北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苹果优势产业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垄断地位的苹果生产区域。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和渤海湾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适宜产区,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把西北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苹果优势产业带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垄断地位的苹果生产区域。陕西渭北黄土高原是中国苹果优势产业带,也是世

30、界优质苹果最集中的产区,陕西省政府关于加快渭北绿色果品基地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渭北建成全国最大最强的绿色果品基地,把“陕西苹果”做成驰名国内外的名牌产品;陕西省“十一五”渭北绿色果品基地建设规划中提出,要把渭北建成全国最大最强、世界著名的绿色果品基地,把陕西苹果产业做成国际化产业。作为渭北苹果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的洛川县,苹果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2)产业布局机遇延安市域石油资源丰富,是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组成部分。延安立足于石油资源,积极发展石油化工产业,走油化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十一五”期间在洛川建设以100万吨乙烯项目为主的交口河、杨舒石化工业区,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北采南炼”的石油产业格

31、局。石化工业区在洛川的布局,将成为影响洛川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使洛川发展处在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县迈进的重要战略转折点。3.面临挑战(1)经济转型的挑战在洛川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是产业布局与空间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即能否抓住县域石化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调整和优化县域空间结构,使城镇化与工业化相结合,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成功实现。(2)生态环境的挑战洛川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水土易流失地区。在经济进入快速扩张期,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能否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未来要面临的巨大挑战。4.优势条件(1)交通区位优势西延铁路、包茂高

32、速公路、210国道贯通县域南北,距离西安180公里,距离延安90公里,地处关中经济区与陕北经济区的交汇地带,可以接受西安、延安等大中城市的发展辐射。(2)资源优势农业资源。农业资源主要是苹果与小杂粮等农牧产品资源,其中以苹果资源优势最为突出。洛川县是全国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国家优质无公害苹果出口示范基地、陕西“果业强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苹果总产量达到51万吨,总收入8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3200元,苹果出口总量达到7.5万吨。文化资源。洛川早在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时)即见诸文献记载,洛川县名系姚苌建初八年(公元前393年)始得,且沿用至今,历时近1600年

33、,历史悠久。原始先民活动遍及全县,仰韶至龙山文化遗址多处。1937年8月毛主席在洛川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制订了著名的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挽救了中华民族,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一页。洛川民间艺术十分丰富,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现代绘画画乡”和省文化厅命名的“现代老秧歌之乡”。洛川剪纸、农民画、泥塑等民间工艺品闻名遐迩。洛川蹩鼓被誉为“陕北三鼓”和“中国四大鼓”,多次被邀请到全国各地演出。洛川秧歌、元宵节秧歌会成为洛川人民群众娱乐的精品和保留节目。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主要是国家级洛川黄土地质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洛川会议旧址、地域性的民俗风情文化等。其中

34、,国家级洛川黄土地质公园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洛川会议旧址是旅游资源的主体,资源品味高、知名度大,开发利用潜力较大。(3)城镇建设条件优越洛川县大部分地处黄土原区,县城是黄土高原唯一地处塬面的城市,地势比较平坦,建设用地相对较为开阔、成片,在延安县市中是城镇建设条件较好的县。5.制约因素(1)生态环境脆弱洛川县地处黄土高原区域,由于受雨水冲刷,是全省水土流失中度地区。县域全年土壤流失量299.24万吨,年侵蚀模数为1927.5吨/平方公里,南部侵蚀模数高达2800吨/平方公里,是县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土壤侵蚀造成原面被切割、耕地被蚕食、农田被破坏、土层变薄、肥力减退,影响了农田灌溉,旱涝灾害

35、频繁发生。(2)经济总体滞后经济结构。2006洛川县完成生产总值13256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75810万元,第二产业9295万元,第三产业47462万元,三大产业比重为57:7:36。产业结构表现出农业重、工业轻的明显特点。农业可以使农民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收入状态,但是要使收入不断增长,与城镇以及其它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必须使产业结构由目前以农为主向以工为主的转变。发展水平。选取人均GDP、农民人均收入等指标与全国、陕西省、延安市的平均发展现状指标以及全国小康指标进行比较,洛川与这些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表3-1 发展水平比较(2006年)指标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全面小康指标24000180008000全国15930117593587陕西省1176292682260延安市2106785002425洛川县6532-3371(3)城镇化水平低洛川目前以城镇区实际居住人口计算城镇化水平36.7%,与陕西省、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全国水平比较,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城镇化的质量不高。城镇人口规模小。县域7镇9乡,乡镇平均人口规模1.3万,建制镇镇区人口规模除了县城与交口河镇人口规模过万人,其余城镇镇区人口均不超过0.4万人。城镇自身产业基础薄弱,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非常小。表3-2 2006年区域城镇化水平比较城镇化水平(%)全国小康指标

37、50全国43.9陕西省39.1陕北地区(2005年)35.4延安市(2005年)35洛川县36.7表3-3 2006年洛川县人口现状序号乡镇乡镇域人口(人)城镇区居住人口(人)总人口非农业人口1凤栖镇4267124108492252交口河85535299111003旧县镇1531358424004老庙镇1374561134005槐柏镇1743851032006土基镇958745129007石头镇1209352222008菩堤乡6446153-9黄章乡8888212-10永乡乡13093613-11京兆乡5863126-12杨舒乡16160356-13石泉乡5474119-14秦关乡993123

38、0-15百益乡7974202-16朱牛乡971210-总计洛川县2029413410674425(4)县域发展条件差异大全县从地貌上分为东北山地丘陵沟壑区、中部台塬区和南部残塬区三大区域,这三大区域在人口分布、交通条件、生态质量等各方面的差异非常大。东北部、南部地区地形相对破碎,交通条件比较落后,虽然两区面积占到全县面积50%,而人口仅占到30%。中部台塬区面积不到全县的50%,人口却占全县总人口的70%,而且国道、铁路、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均从本区穿越。因此,中部台塬地区是县域综合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区域。表3-4 县域发展条件地貌分区地貌特点包括乡镇土地面积人口非农业人口总量(ha)比例(%

39、)总量(人)比例(%)总量(人)比例(%)东北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不定,地形破碎,林草茂密,耕地多为塬地和沟坡地,土壤肥力较低菩堤、洪福梁(旧县局部)、武石(槐柏局部)47659.526.51284563541中部台塬区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凤栖、旧县、永乡、黄章、槐柏、老庙、杨舒、交口、京兆、石泉88937.349.4140799703233794南部残塬区塬面破碎,沟、塬交错分布,水土流失强烈秦关、石头、百益、朱牛、土基43279.324.1492972414155二、县域发展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

40、会为目标,全面实施“城镇带动、工业带动、重点带动”三大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洛川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1.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洛川这个农业县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的主要手段。目前洛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果业是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是从长远来看,受土地面积制约,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只能靠提高农业人口人均土地面积来实现,即通过城镇化转移农村富余人口来实现。城镇化战略不仅是洛川县城镇发展的战略,而且也是关系到洛川农村发展的大战略。2.工业化战略洛川县目前还是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

41、重还很低。大力发展加工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业,而且有利于强化县域城镇发展的产业基础,推动县域农业人口向城镇地区的积聚。3.重点发展战略洛川目前还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财力非常有限。从合理使用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角度出发,县域发展应该采取重点发展战略,实现重点带动、重点突破,即通过重点地区、通过重点产业的优先发展,带动县域其它区域的发展,以重点地区与重点产业应对周边地区的发展竞争。三、县域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1)生态立县洛川县域生态基础相对薄弱,应该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强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2)果业名县依托优势资源禀

42、赋,立足苹果产业优势,大力推进苹果产业化经营,把洛川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科研基地、营销基地和加工基地。(3)工业强县抓住石化工业园区建设机遇,做大做强工业,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实现洛川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4)旅游兴县立足高品质、高知名度的旅游资源,融入陕北黄土风情游、陕北红色游的大格局中,建设全国知名的旅游名县,使旅游业成为带动洛川发展的新兴产业。2.近期目标到2010年,县域总人控制在24.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6%,城镇居住人口达到11.0万;生产总值达到2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0.5万

43、元。3.远期目标到2025年,县域总人控制在29.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5%,城镇居住人口达到19.0万;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万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四、县域产业发展方向1.第一产业(1)坚持苹果产业主导地位,加快苹果产业化建设稳定优化苹果生产基地。实施基地稳定优化工程,坚持新建与改造并重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新优品种,加快品种结构更新优化,确保生产基地面积持续稳定,把洛川建设为全国苹果生产基地县和世界著名苹果产区。全面普及标准化生产。加强苹果科研工作,加快新技术的创新、引进与推广,积极推动“果、畜、沼、草、

44、水”五配套生态果园建设,大力普及四项关键技术为核心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尤其在大改形的精细修剪、巧施肥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上实现突破。积极实施沃土工程,抓好有机肥源培育体系和土壤培肥建设,加大绿肥种植力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实现绿色化、有机化目标。建设苹果科研基地。聘请国内外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果品生产、营销及加工领域的专家教授组建苹果科研顾问团,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攻关,解决苹果产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苹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整合资源力量,建立洛川苹果科研技术推广中心,积极有效开展重大课题研究试验。开展国际苹果技术互动交流,提升洛川苹果科研水平;建立健全农民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建设苹果营销

45、基地。依托包茂高速公路、西延铁路优势,建设包茂高速公路洛川段的苹果品牌广告工程;建设集苹果销售、观光、博物馆展览等为一体的服务区,建设集货运、储藏、包装、批发、运输、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化苹果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加强品牌保护力度,规范原产地保护标志,积极推行洛川苹果统一包装标准和苹果分级标准;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办好洛川苹果文化旅游节。(2)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畜沼产业按照“以沼促畜、以畜促果、果畜结合、共同发展”的思路,抓住国家扶持农村能源建设的机遇,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加强综合配套,实现果、畜、沼的良性循环,把养畜建沼作为苹果产业的配套以及农村新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良种、良方、高效的要

46、求,加快良种繁育场建设步伐,引进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大力发展养畜大户、畜牧龙头企业,推进畜牧产业建设,形成牛羊养殖基地、良种鸡养殖基地和良种猪养殖基地。2.第二产业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倾斜投资和国内资本、技术、产业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业、为农业服务的涉农工业、石油化工业等清洁环保型产业。(1)立足苹果主导产业,建设全国苹果加工基地,发展苹果深加工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建立有洛川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大力发展果品饮料、果醋、果酒、果干、果脯等为主的苹果加工产业。(2)围绕

47、苹果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围绕苹果产业的产前、产后服务,大力发展包装材料、化肥、农药等相关涉农工业。(3)石油化工产业围绕杨舒石化工业园区建设,延伸石化产业链,大力发展以原油、聚乙烯、乙烯为原料的石化工业,培育石化产业集群。3.第三产业(1)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依托区位优势和主导产业开发,着力构建以苹果为主的农产品流通、工业品批发、消费品零售三大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和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形成服务全县、辐射周边、货畅其流的流通网络。抓住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机遇,进一步健全农村商业网络,扩大农村消费。(2)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按照促进生产、方便生活、增加就业、服务民众的要求

48、,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房地产、社区服务、中介咨询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推动服务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3)培育壮大旅游产业立足洛川陕西北线旅游中心的区位优势,依托黄帝陵、延安、黄河壶口等旅游圣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地质景观游、果园观光游、原始森林探险游、人文古迹游、民俗风情游等旅游产品,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体系,把洛川建设为延安乃至陕西省红色旅游、黄土风情、生态观光度假休闲中心,使旅游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新兴产业。五、县域空间发展布局从发展资源、生态环境、交通区位条件等方面,将全县划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经济发展区域。(1)北部农、林、牧

49、经济发展区本区包括菩提乡全部、旧县镇的局部和槐柏镇的局部地区,土地面积47659.5公顷,占总面积的26.5%。区内梁峁起伏不定,地形破碎,林草茂密,土壤以褐土、黄绵土为主。年降水量600-660毫米,年均气温8.6-9.1,无霜期150-160天。耕地多为塬地和沟坡地,土壤肥力较低,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粮食生产很大程度靠广种薄收,产量低而不稳。全县林地大多分布于此,森林覆盖率高,林业潜力大。荒坡荒沟面积大,发展畜牧业条件好。该区发展方向是:大搞基本农田建设,重点修建梯田、台田,稳定发展粮食、油料;建立名、优、特、林产品生产基地,抓好林地的管理、抚育和更新;抓好草场改良,充分利用天然草地和林间草

50、地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提高草地利用率,充分利用陡坡耕地退耕,种植苹果、核桃等杂果林,发展多种经营;利用厢寺川林场,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生态旅游。(2)中部农、果、工业、旅游经济发展区本区位于洛川县中部,包括凤栖、旧县、永乡、黄章、槐柏、老庙、杨舒、交口、京兆、石泉等10个乡镇。土地面积88937.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9.4%,耕地以原地为主,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土壤以黄绵土和黑垆土为主,保水保肥。年均气温9.29.4,降水量为620毫米,无霜期167-169天。种植业以苹果、粮食、油料为主,是全县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林木以水土保持林和农田林网为主。交通便利,工商业集中,经济

51、基础好,城镇化水平较高。该区未来发展方向为:切实稳定农业用地,保护好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增加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改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努力提高作物单产,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建立好粮、油、果、肉、蛋、奶商品生产基地;工业发展以石油化工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与农业相配套的工业为主;旅游业发展围绕区内洛川会议纪念馆、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果园、水库等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等旅游项目。(3)南部农、果经济发展区本区位于县域南部的残塬地带,包括秦关、石头、百益、朱牛、土基五乡镇,面积43279.3公顷,占全县24.1%。塬面破碎,沟、塬交错分布,水土流失强烈。年平均气温9.59.6,降水

52、量558570毫米,无霜期171天,春季干旱少雨。该区是全县农业主生产区,粮油生产水平高,苹果发展快,果品产量高,已形成一定规模。林地分布较少,森林覆盖率低,主要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牧草地面积大,利用不足。该区未来发展方向是:狠抓基本农田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改造中低产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生态农业;抓好宜林荒坡绿化,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改善生态环境;改良草场,提高草地质量,建设好畜牧生产基地;稳定果园面积,改造低产果园。第四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县域城镇发展现状2006年末洛川县辖7镇9乡,总人口20294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10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91。非农业人口占县域总人口

53、的比例为16.8%,县域城镇区实际居住人口74225人,占县域总人口的36.7%。县域城镇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1)城镇发展条件差异较大洛川县是典型的高原沟壑地貌区,塬沟分明,支离破碎,多数城镇被沟壑分割,城镇建设受地形限制较大。包茂高速公路、西延铁路、210国道是洛川对外联系的交通干线,均从县域西部通过,210国道沿线分布的乡镇有交口河镇、京兆乡、凤栖镇、永乡乡,仅占县域乡镇总数的25%;304省道沿线分布的乡镇有凤栖镇、老庙镇、槐柏镇、土基镇,仅占县域乡镇总数的25%;其余乡镇均分布于县乡道路沿线,占到县域乡镇总数的50%。因此,从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建设用地条件等方面分析,洛川县

54、域各个城镇的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其中位于县域中部台塬区的城镇综合条件最好。(2)城镇规模普遍较小洛川县总人口202941人,乡镇总数16个,平均乡镇总人口规模约1.3万;城镇镇区实际居住人口县城约5万人、交口河镇约1万人,其余城镇均不足0.5万人。受城镇人口规模的制约,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差,城镇公共服务设施不齐全,城镇的服务功能较差。(3)城镇发展产业基础薄弱现状城镇职能比较单一,以行政管理职能和商贸服务职能为主,工业职能普遍较弱。虽然洛川县域是农业大县,果业资源、农牧产品资源丰富,但是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城镇发展的产业优势。城镇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滞后,制约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也使得城镇集聚和辐射

55、能力不强。因此,目前洛川县域城镇仅仅是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还远未成为县域的产业集中区、人口集聚区,城镇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远未发挥。二、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县域人口预测规划期县域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部分。1990年2006年县域人口综合增长率为8.9,参照洛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人口,规划期内县域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取6,远期取5。县域人口机械增长主要是由于杨舒石化工业园发展引起,增长规模取决于工业园区的建设规模。根据延安杨舒化工新区城镇建设规划,工业区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远期发展预留15平方公里。参照相关石油化工工业区用地与就业人口的经验数据,每平方

56、公里用地约吸纳就业人口约为0.2万人,工业园区建设近期需要就业人口约2.7万,远期约需3.0万。由于石化工业就业的高技术要求,园区所需劳动力主要从县域外部机械迁入,所以近期机械增长人口按2.7万控制,远期机械增长人口按3.0万控制。则规划期县域人口控制为:2010年 20.2941(1+6)4 + 2.724.0万2025年 24.0(1+5)15+3.029.0万2.城镇化水平预测现状城镇化水平为36%。(1)根据城镇人口增长估算1990-2006年县域非农业人口年均递增39,依此增长率估算城镇人口,则2010年城镇人口8.6万,2025年15.3万;考虑人口机械增长,则县域城镇人口为201

57、0年11.5万,2025年20.0万。城镇化水平为2010年48%,2025年69%。(2)参照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判定表4-1 有关区域城镇化水平发展趋势指标 区域全国陕西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延安市城镇化水平2005年4337.235.4342010年474545402020年60546050年均增长百分点200520100.81.561.921.2201020201.30.91.51.0200520201.11.121.641.07洛川是延安市域未来以石油资源加工和转换为主的县,而且在延安市域范围内总体上建设条件比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城镇化发展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

58、.52个百分点,则2010年县域城镇水平达到45%左右,2025年65%。(3)罗吉斯特表法预测罗吉斯特表(Logistic Table)法,是城镇化水平(率)预测的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其基本依据是,通常城市人口的增长相对农村人口要快一些。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趋向100%时,其速度将会减缓,即整个城镇化水平的曲线大致表现为横躺着的“S”型的罗吉斯特曲线。事实上,如果一定的城乡人口增长率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城市化水平的增长曲线是近似于罗吉斯特曲线的。因此,联合国由此开发了根据罗吉斯特曲线的增长率法。假定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50%的点为原点,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指数增长率

59、之差为每年1%,计算了城市化率从0.8163%(-480单位年)到99.1756%(479单位年)之间的100dt(即“单位年”)的值,并形成表格形式,这一表格即成为罗吉斯特表。根据罗吉斯特表,在假定城市化的变化近似于罗吉斯特曲线的情况下,就可简单地根据该表查出所要预测的城市化水平。表4-2 罗吉斯特表法城镇化水平预测年份单位年城镇化水平(%)1998-12222.82006-5536.72010-18.545.62025118.476.3综合以上各种预测结果,考虑洛川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规划期内县域城镇化水平确定为2010年45%,2025年65%;县域城镇人口2010年约11.0万,2

60、025年约19.0万。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总体发展战略(1)不均衡发展战略从县域人口总量、城镇发展动力、城镇规模发展的角度,洛川县域城镇发展应该采取不均衡发展战略,选择发展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城镇重点培育,使其成为吸引人口与非农产业集聚的核心。依此将县域城镇分为:发展型城镇与服务型城镇。发展型城镇是指其建设条件优越、发展现状基础好、城镇发展有产业依托,未来城镇产业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能扩张,城镇能够发挥规模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规划应该引导其快速发展;服务型城镇是指其城镇发展腹地小、发展条件较差、没有产业支撑,城镇作为行政管理职能突出,未来发展应该是完善其商贸、医疗等公共服务职能。县域内凤栖、交口河、杨舒为发展型城镇,其余城镇作为服务型城镇。(2)城园分离、产居分离县域石化工业园区以生产就业为主,不安排生活居住,只布置相应的综合服务设施;城市以生活居住、生产管理为主,避免工业对城市的干扰和污染,以便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2.城镇发展分区依据地形地貌特征以及乡镇之间联系条件,可将洛川县域划分为旧县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