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4034842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赫章县实验中学 李贵祥 一、基本说明模块:高中生物必修二年级:高中一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属的章节:五章第二节学时数: 45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图片观察和文字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体会进化的漫长,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理念。2、内容分析:教材介绍了共同

2、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从安排的顺序上看,本节既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个完善,也为必修3生物与环境的学习铺垫生态学观点,因此我希望在这一节能够承前启后3、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说明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体会进化的漫长,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理念4、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相对简单,属于新课程新加的内容,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早就具有了通过阅读收集信息,并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他们不会主动去利用或加强自己的这种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整合分散的

3、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来解决相关问题。 5、设计思路:从生理需要着手,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从社交需要和自我展示需要着手,巧妙利用资料,引导学生即兴发挥,展现自我风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建立知识框架,公开展示,自省互省,训练学习能力。另外,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我给学生准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三、教学过程学习阶段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课题美食当前,你会选择哪种吃?山珍野味,珍稀的金枪鱼寿司,普通的鲢鱼寿司,你选哪种吃?野生动物们又是如何满足口腹之欲的呢?播放录像(大白鲨捕食视频)通过视频与图片,描述野生动物在获取食物时的不挑不捡,描述人与动物在捕食上的不同利用美食与视频

4、,凝聚学生注意力,也为新课做好准备。一、共同进化除了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大鲨鱼的捕食之外,自然界中的捕食关系,随处可见。强大的捕食者,时时刻刻在威胁着被捕食者的安全,让他们夜不安寝。可是,我们的科学家,却发现了一组有趣的数据。(展示事例二)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现象吗?捕食者对于被捕食者,是否都是有害的呢?(展示动物的捕食策略)(回顾课题引入部分)动物的捕食策略,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展示兰花拟态雌性昆虫 用性欺骗引诱昆虫授粉)拟态只能模拟一种雌蜂,性激素也只能吸引一种雄蜂,自然界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植物,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只为了吸引昆虫专一的为其传粉昆虫的专门传粉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给你带来什么启

5、示?归纳:这就是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同进化。板书共同进化的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过渡:不仅不同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也是相互影响的。阅读P124,尝试说出原始大气氧气含量变化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还能举出其他事例吗?归纳:这就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共同进化。小结: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影响既包括种间互助也包括种间斗争。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

6、、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讨论事例二发生的原因。由一及二,思考自然界中类似的现象,发现规律。回忆课题引入部分,动物的捕食策略,能够促成动物们共同进化,更加适应环境,思索人类的捕食方式对于自然界的影响。表达自己的看法。思考植物与昆虫的共生关系中,对双方生存带来的意义。表达对于自己对于生物相互依赖关系的看法,在保护生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事例分析归纳共同进化的第一层含义。阅读教材,分析讨论,总结共同进化第二层含义总结归纳共同进化对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意义典型案例分析,体会捕食关系对于物种双方都可以起到促进的作用,从而体会到捕食关系中的共同进化现象课内到课外,反思自身,

7、建立正确的生物观关注共生关系中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启发学生注意到共生关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潜在着危险,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突破重点难点1和3)过渡到知识目标2的教学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讲述法: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研究生物多样性的证据依据书本的内容,与学生自己的知识贮备,尝试构建生物进化简图,帮助理解,生物多样性是怎样形成的。展示提示问题,引导构图方向。1、地球经历了几个时代?2、无机环境是怎样变化的?3、植物和动物是怎么变化的?4、各时期有什么标志性事件吗?评价、小结归纳:简单复杂低等高等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单细胞多细胞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原始异养厌氧自养厌氧自养需氧水生水陆两

8、栖陆生学生分析、讨论。利用自己对于进化的了解,依据书本,借助老师的提示,小组构建生物进化历程的知识框架。小组代表公开展示知识框架利用老师补充的资料图片其他同学帮助进行补充完善这个部分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框架,公开展示的方法进行重难点突破。充分利用书本资源与自我平日积累,给学生表现知识内涵的机会,也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热爱,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通过练习构建知识框架,也进一步提高生物学习能力(突破重点难点2和3)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理解,强调生物与环境的互相影响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课件展示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几个学说的主要思想,及其核心。小结:核心

9、:自然选择学说中性突变理论发展:中性突变理论和间断平衡学说生物的进化是复杂的,还有很多问题不能用今天的理论所解释,还有待研究。生物进化理论还在不断向前发展。了解生物进化理论仍然在不断发展,也为一些不解之谜留下未来的解释空间简单陈述生物进化理论仍然在发展,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建立辩证唯物观念总结课堂小结1、共同进化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课后探究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能力更强吗?请说明你的观点和证据。四、 法律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相关法律如下: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

10、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狩猎证或者未按狩猎证规定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可以没收猎捕工具,吊销狩猎证。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持枪证持枪猎捕野生动物的,由公安机关比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

11、限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情节严重、构成投机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没收的实物,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按照规定处理教学反思 准备丰富的资料,巧妙设计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分析,主动思考,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很容易掌握本节重点内容。 由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推及反思人类本身,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也为下一册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做好铺垫。 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充分满足学生的各层次需要,提高学习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训练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为日后的生物复习做好技能铺垫。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且不同班级学生在展现自我时,表现情况或主动或胆怯,需要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反应,加以不同的引导或启发;资料准备的更充足些,可以在不同课堂教学时作为适当的补充。因此教学进度需要随堂即时修改,不同班级教学流程上会稍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