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14034242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带传动的滑动率和效率测定的实验方案设计一、实验目的1深入了解带传动的原理以及传动摩擦和滑动时候的相关问题。2深入了解、掌握机械带传动效率及滑动率测量方法及原理,了解测量过程所使用的仪器、仪表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观察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加深对带传动工作原理和设计准则的理解。4通过对滑动曲线(e F曲线)和效率曲线(hF曲线)的测定和分析,深刻认识带传动特性、承载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二、实验的理论依据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不同的时候伸长量不等,使带传动发生弹性滑动现象。在带绕带轮滑动传动时候,带的压力由F1 下降到F2所以带的弹性变形也要相应减小,亦即带在逐渐缩短,带的速度要落后于带

2、轮,因此两者之间必然发生相对滑动。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从动轮上,但是情况恰好相反。带从松边转到紧边时,带所受到的拉力逐渐增加,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随之增大,带微微向前伸长,带的运动超前于带轮。带与带轮间同样也发生相对滑动。其中:带收到的张紧力F0,紧边拉力F1,松边拉力F2。则:有效拉力F=F1- F2等于带沿带轮的接触弧上摩擦力的总和Ff带传动中滑动的程度用滑动率表示,其表达式为式中 v1、v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圆周速度,单位:m/s;n1、n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r/min;D1、D2分别为主动轮、从动轮的直径,mm。1-滑动曲线 2-效率曲线图2-1 带传动的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如图

3、2-1所示,带传动的滑动(曲线1)随着带的有效拉力F的增大而增大,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称为滑动曲线。当有效拉力F小于临界点F点时,滑动率与有效拉力F成线性关系,带处于弹性滑动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F超过临界点F点以后,滑动率急剧上升,带处于弹性滑动与打滑同时存在的工作状态。当有效拉力等于Fmax时,滑动率近于直线上升,带处于完全打滑的工作状态。图中曲线2为带传动的效率曲线,即表示带传动效率h与有效拉力F之间关系的曲线。当有效拉力增加时,传动效率逐渐提高,当有效拉力F超过临界点F点以后,传动效率急剧下降。带传动最合理的状态,应使有效拉力F等于或稍小于临界点F,这时带传动的效率最高,滑动率e =1%

4、2%,并且还有余力负担短时间(如启动时)的过载。 三、实验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本实验的设备是PCA型带传动实验台。该实验 台由主机和测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如图2-2所示。 1 主机主机主要由两台直流电机组成,其中一台作为原动机,另一台则作为负载的发电机,原动机由直流调速电路供给电枢以不同的端电压,可实现无级调速。主、从带轮分别装在原动机和发电机的转子轴上,实验用的平带套在两带轮上。3 4 5 6 7 8 91 12 11102 图2-2 PCA型实验台 电机滑动底板 砝码 百分表 测力杆及测力装置 电动机及主动带轮 平带 光电测速装置 发电机及从动带轮 负载灯泡 负载开关 电源开关 调速开关 带

5、传动的加载装置是在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路上,并联了八个40瓦的灯泡作负载。每按一下“加载”按键,即并上一个负载电阻(减小了总电阻),由于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V2/R, 因此并联负载电阻后使得发电机负载增加,电枢电流增大,电磁转矩增大,即发电机的负载转矩的增大,实现了改变带传动输出转矩的作用,即带的受力增大,两边拉力差也增大,带的弹性滑动逐步增加。当带传递的载荷刚好达到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时,带开始打滑,当负载继续增加时则完全打滑。 原动机装在滑动底板上,可沿底板滑动,与牵引钢丝绳、定滑轮和砝码2一起组成带传动的预紧力形成机构。通过改变砝码的质量,使钢丝绳拉动滑动底板,即可设定带传动的预紧力

6、。2 测量系统1. 电测模块-是由发光二极管、光敏电阻、光敏三机管安装于二者之间的遮光板测量转速的,发光二级管发出红外线,通过安装与电动机主轴的遮光板(遮光板再同一半径上均匀的打出了许多小孔),是光敏三极管感受到脉冲光信号,并将其转换成脉冲电信号,经电路处理为标准的转速显示于LED上。 带轮转动时,就可在数码管上直接读出主动带轮转速n1和从动轮转速n2。因带轮直径D1D2,可以得出滑动率e 的计算公式 2. 电控模块-将220V、50Hz的市电流整流成直流电,经电位器调压调节电动机的转速。3. 负载-电动机为从动轮的负载,灯泡为发电机的负载。负载的大小(接通灯泡的数量)由按钮开关控制。4. 扭

7、矩的测量-测量方法为平衡电机法。有电机工作原理可知,定子与转子之间有一对互为反作用的扭矩,所以定子转矩大小即为转子转矩的大小。电机通过轴承由一对支架支撑,电机扭臂固定于电机钉子上,在扭臂的端部有一触头,作用于力传感器上,有公式 M=FL 可以得到电机的扭矩。 主动轮上的扭矩: T1 = F1L1 (Nmm) 从动轮上的扭矩: T2 = F2L2 (Nmm) 式中为主从动轮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数值,可通过面板直接读出L1、 L2测力计的力臂,L1= L2= mm。测得不同负载下主动轮的转速n1和从动轮的转速n2以及主动轮的转矩T1和从动轮的转矩T2后,带传动效率可由3式确定。 (3)带传动的有效拉力

8、可近似由下面的公式计算 (4)式中 P1、P2为带传动的输入、输出功率;T1、T2为带传动的输入、输出转矩。以有效拉力F为横坐标,分别以不同载荷下的e 和h之值为纵坐标,就可画出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如图2-1所示。序号仪器设备名称仪器设备型号数量主要用途a直流电动机1台机械能输入(电能转化机械能)b直流发电机1台机械能输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带轮V带、平带通用2个机械能传递d传动轮V带、平带(各一)2条机械能传递e螺口灯头及灯泡40w9套发电机负载f电机支架及轴承2套支撑电机定子,使电机定子能够回转g电机扭臂2套测量扭矩(扭臂的长度为力臂大小)h力传感器2套测量扭矩(应变大小与力

9、成正比)i电控模块1套整流、调压等j电测模块1套转速及扭矩测量及显示k按钮开关10控制总电源及发电机负载l底座1套支撑固定其他部件m咫尺测量扭臂长度5. 建议 :实验过程中主动轮的转速调节范围为 100002000转/分。三、实验步骤1检查安装。将选定的平带合适的安装好在两带轮上。启动实验台的电动机,待带传动运转平稳后,可进行带传动实验。2.确定带的初拉力2F0值。根据初拉力的大小决定砝码2(图1-1)的重量,将传动带张紧。(注意,记录实验台机主要参数,如带型号,D1、D2、L1、L2,等)。3.空载调零。调整测力磅秤读数的零点,检查发电机负载应为零值。4.按操作规程缓慢启动电动机,将转速调至

10、一定值(按辅导教师的规定),并注意随时保持转速的稳定性。逐级调整发电机负载,记录各级负载下的n1 、n2、T1、T2、值,依次做到带在带轮上接近明显打滑时为止(滑动率约为20%30%即可),停止试验。卸去负载,按上述程序重复做一次,再停机,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1-1中,取两次的平均值。测得的数据应不少于68点。5.改变初拉力2F0(或主动轮转速),重复上述步骤,做出另一组试验数据。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1-2中。6.根据表1-1、1-2中的实验记录数据在坐标纸上合适取单位,描点,画出带传动滑动率曲线和效率曲线,即-F、h-F关系曲线图(用16开座标纸绘出)六、实验预期结果带传动最合理的状态,应使有效拉力F等于或稍小于临界点F,这时带传动的效率最高,滑动率e =1% 2%,并且还有余力负担短时间(如启动时)的过载。七、实验报告整理将上述实验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实 验 报 告实验名称: 姓名: 班级: 学号: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三、实验台参数1带轮半径 D1=D2= mm2测力杆长度 L1=L2= mm3预紧力(初拉力) F0= 四、实验数据与计算 参数 序号n1n2F1F2T1T2%F0空载加载1加载2加载3加载4加载5加载6加载7加载8机自0907班 王明智 0905040707张超 0907班 09050407251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