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40193715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累赘(li)点辍(zhu) 悲天泯人B枯槐(hui) 幼稚(zh)千钧重复C钦佩(qn)执着(zhu) 心有灵犀D遨游(o)模样(m)海市辱楼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阴阳割昏晓”一句中有“阴阳”一词,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B“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论语。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美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D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

2、地利作家茨威格,文章记述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在南极探险的归途中悲壮覆没的经历。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除了它能锲而不舍之外,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B他们一家人感情非常融洽,丈夫尊重妻子,妻子也一直低眉顺眼地照顾着全家人。C他嘴上虽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D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五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B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C针对南海问题,中国政府一贯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

3、发”的政策,这体现了中国解决问题的诚意和避免冲突的善意,但菲律宾等国对此并不领情,甚至变本加厉地侵占南海。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评卷人得分二、语言表达5“五个一”积累。“每天写一句真情”是我市初中语文开展的“五个一”工程活动之一。回顾过去一学期的“真情”,撷取你认为最精妙的一句写在答题处。(要求:力戒空话、套话、假话、废话。写心中所想、一吐为快的话。写有感受、有观点、有思想的话。)评卷人得分三、句子默写6按要求填空。(1)_: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3)故园东望路漫漫,_。(岑

4、参逢入京使)(4)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5)杜甫在望岳中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6)李商隐贾生中,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诗句是:“_,_。”(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_,_”两句表明自己虽仕途受挫却仍然要为国家奉献一切。评卷人得分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

5、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用讫再火令药镕_(2)持就火炀之_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9文章介绍活版印刷的过程是按_顺序加以说明的,还补充说明了活版使用中应注意

6、的事项:如一字多印、奇字旋刻、_等。评卷人得分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于令仪诲人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注释】市井:指做生意。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十千:指十贯铜钱。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汝素寡悔:_(2)乃邻舍子也:_11翻译下列句子。盗大感惭,卒为良民。12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

7、特点,并结合实际说说你的感悟。评卷人得分六、现代文阅读阅读谢建骅的散文母亲的千层底,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千层底往年的冬季,地上有霜了,“鸡跷脚”的时候到了。母亲就开始为我们做千层底布鞋。那时,针线活纯粹靠手工。母亲的针线活是村上出了名的,她制作的衣裳,针脚匀称,样式好看,尤其做的千层底布鞋,耐穿、养脚,透气性好,我们从小到大,就是穿着母亲制作的千层底布鞋一步步走过来的。为了制作千层底布鞋,母亲总是在平时就注意搜集碎布头,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掖在小包里。用时拎出小包,翻出碎布头,用面粉煮一锅浆糊,再拿一块面板,用丝瓜瓤蘸上浆糊抹在面板上,然后粘上一层布,再抹上一层浆糊,再粘上一层布。反复多

8、次,就制作成了一块多层碎布黏在一起的布板。母亲叫它“布骨子”。做好的“布骨子”,放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晒干的“布骨子”非常硬,像硬纸板一样。母亲小心地把它揭下来,作为半成品放在一边。制作千层底的时候,母亲把鞋样缝几针固定在“布骨子”上,照着小小的鞋样,裁剪出来。一个千层底通常需要六七层“布骨子”,摞起来要有一厘米左右的厚度。将第一层鞋底朝外的一面用白布覆盖,边缘用棉白布条扦好,再把几层鞋底叠放对齐,用针线固定好,以上工作仅是千层底的一个开端,接下来才是做布鞋最费力的一个程序纳鞋底。每天晚上,母亲等一家人吃完晚饭,收拾完碗筷,就坐在小桌前,一针一线地纳鞋底了。她一手拿着鞋底,一手挥着针线,下好针,

9、用针毂用力一顶,在冒出的针尖上套上橡皮管,捏紧使劲一拔,线绳就“吱儿、吱儿”地扯过来了,再用力收紧。有难纳的地方,母亲就先用锥子扎一个眼,再下针引线。母亲纳鞋底,不时还把针在头发上抹一抹,大概是因为头上有油脂,能使针尖更加润滑。这时,我们坐在桌旁做作业,只听得母亲扯着线儿“吱儿、吱儿”的声音,那声音分明就是最动听的游子吟乐曲。随着冬日渐深,气温越来越低,为了给我们赶制布鞋,母亲夜晚就把煤油灯用绳子挂在床头,坐在被窝里纳鞋底,往往到深夜还没有休息。有多少个夜晚,鸡叫五更,等我们一觉醒来,看见母亲仍在昏暗的灯光下,飞针走线那时,父母白天下地参加大集体生产劳动,母亲做鞋只能在晚上。在那些寒冷的乡村冬

10、夜里,母亲右手中指戴着针毂,坐在灯下走针引线纳鞋底的身影,用嘴吮吸手指上鲜血的情形(有时手指会被针尖戳破),成了我童年最熟悉的一幕。鞋底纳好了,母亲便开始制作各式各样的鞋面,然后将鞋底和鞋面缝合到一处,俗称“绱鞋”。绱鞋是最需要技巧的活儿,母亲绱的布鞋总是严实合缝,针脚匀称,鞋绱好后,再请皮匠师傅用鞋楦楦下,楦好的鞋子看上去,圆润饱满,有模有样。那时,经常有婶婶和阿姨们拿着鞋样来请她指导,母亲总是毫无保留地尽心指导,有时还亲自示范。母亲制作的一双双精美的千层底布鞋,要是今天,一定是申遗样品的首选。那时,我们穿着母亲制作的新布鞋,出去拜年、走亲戚、上学校,多自豪啊,不时地引来旁人的夸赞。母亲的千

11、层底布鞋,穿在我们的脚上,暖暖的,舒舒服服的,也温暖了我们整个冬天。我喜欢穿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上中学后,市场上已出现了耐克鞋等其他不同款式的鞋子,但我依然穿的是布鞋,冬天穿着母亲做的棉鞋上晚自修课,脚暖暖的,暖到我的心里,我总想,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冀望。记得刚工作的那年,第一天上班,我就是穿着母亲的千层底布鞋去单位的,只觉得步履是那样的坚实、稳重。而今,母亲随着年岁的增大,也做不动布鞋了。几年前,母亲给我做的一双新布鞋,我没舍得穿,一直完好地收藏在橱柜里,时常拿出来看看,见到千层底布鞋,就想起母亲灯光下熬夜纳鞋底的辛劳,仿佛母亲在告诫我做人也要像布鞋踏实,耐劳,勤俭,行稳致远,走好

12、人生的每一步路。13根据文章内容,把母亲制作“千层底布鞋”的过程补充完整。收集碎布头(1)_晒干布骨子(2)_叠放鞋底(3)_14按要求完成题目(1)文中第小节划线句画面生动,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精妙之处。她一手拿着鞋底,一手挥着针线,下好针,用针毂用力一顶,在冒出的针尖上套上橡皮管,捏紧使劲一拔,线绳就“吱儿、吱儿”地扯过来了,再用力收紧。(2)第一段“冬季,地上有霜了”、第六段“冬日渐深,气温越来越低”、第七段“寒冷的乡村冬夜”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15文章以“母亲的千层底”为标题,有哪些好处?16文中的母亲人物形象鲜活可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的性格特征。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13、爆米花香林海蓓腊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走在古老的东禅巷,阳光照亮了半条巷子,巷子的另一边则在背阴处。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浙江黄岩留下的旧街老巷已经不多。而留在这些巷子里生活的,也大多是上了年纪舍不得离开的人。每每走在这些街巷,我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远远地,听到沉闷的一声“砰”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看,果然有一群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我们老远就把耳朵捂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却很欢喜。常常是

14、飞快地跑回家,拿来各种能够“爆破”的粮食。有的同学拿来玉米,“爆”出来的是“苞米花”;有的拿来大米,“爆”出来的是“大米花”。大家还会互相交换,这样能吃到不同的口味。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等热气消散,打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我们这些孩子将它们用一个干净的脸盆接住,装好后带回家。一碗米刚好“爆”一盆米花。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干桶、玻璃罐、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那时候,我们会把干燥的食品直接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放学

15、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种味道。其实,我的母亲自己就会做不少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四季她总能做出一些美味。冬天的北方,每家都会储藏大白菜、萝卜和大葱。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来,没多久就可以吃了。这些萝卜干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就稀饭,还可以炒菜。快过年时,母亲还会用北方最常用的面粉,做出各种小点心:麻花、油条、猫耳朵、叶片、金果条普普通通的面粉在母亲的摆弄下,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小吃。随父母从部队转业到黄岩,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时物资供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许多小时候觉得稀罕的东西都变得寻常

16、起来。比如,在街上可以看到农民担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在售卖,街巷里时不时地飘来阵阵大海的咸腥味。那些原来母亲做给我们吃的小点心,也可以在街头小店里买到,不必再等到过年才有口福。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南方的爆米花,与北方相比有些许不同。比如把年糕切成片,“爆”出来的是扁圆形的“糕片”;切成条,“爆”出来的则是长条形的“糕条”。有时候人们还会用豆类来“爆”。另外,“爆”的时候放少许糖精,则多了份松而甜的口感。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可惜呀,平时街上也再难见到,那个巷口的小车和车上小小的锅炉,还有摇炉的人不声不响站起时孩子们见状奔跑的瞬间可是,当

17、那不经意的一声闷响传来时,当那特有的香味远远飘来时,便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阵欢声笑语(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3月1日,有删改)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天气,引出下文的内容。B第段总结全文,抒发对儿时美好生活的眷恋,引起读者的遐想。C第段“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能干、善于持家、心灵手巧的人。D本文告诉我们,随着物资的日渐丰富,爆米花不再受人们喜欢了。18第段写“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熟悉”和“陌生”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19选文第段,作者围绕爆米花回忆了哪几件

18、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0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句子。(1)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急躁地、兴奋地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赏析句中加点词语)21题目“爆米花香”中的“香”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评卷人得分七、名著阅读22阅读下面文段的内容,回答问题。这一夜我的睡眠很不好,希望和恐惧轮流地在我心中转来转去。我起来好几次最后可纪念的8月19日那天,早晨六点,客厅门打开,尼摩船长进来,他对我说:“到自由通行的海了!”(1)文段出自名著 ,尼摩船长的话表明此时他们已经摆脱困境,他们遇到

19、的这个困境是 。(2)结合名著内容,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评卷人得分八、作文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套作。字数不少于600字。答案:1C【详解】A.点辍点缀,悲天泯人悲天悯人;B.千钧重复千钧重负;D.模样(m)m,海市辱楼海市蜃楼;故选C.2D【详解】A.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B.“五经”指

20、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论语是“四书”之一;C.普希金是俄国诗人;故选D。3B【详解】A.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正确;B.低眉顺眼:低着头,眼中流露出谦卑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不符合“感情非常融洽”的语境,错误;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正确;D.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汹涌、壮阔的样子。现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正确;故选B。4C【详解】A.减少不能用倍数,可将“一倍”改为“一半”;B.句式杂糅,可去掉“也参加了学习”;D.成分残缺,在“快捷、方便、灵活”加“的特点”;故选C。5示例:中考已经不远了,我们的青葱校园时光也将画上休止符,努力拼搏

21、,不负韶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题目要求是写真情,而且是写心中所想、一吐为快的话。回顾我们过去的学习生活,熟悉的同学、尊敬的老师、慈爱的亲人,都可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以他们中的某一个为对象说说自己的真心话。语言真挚,措辞适当,表露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示例:妈妈,您为了我们这个家,起早贪黑,不知疲倦,皱纹已经悄悄爬上您的额头,您的身影也不再那么挺拔,您真的辛苦了!6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苔痕上阶绿 双袖龙钟泪不干 山重水复疑无路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

22、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忧郁、须、痕、疑”等字词容易写错。7 完毕,终了 烤8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9 工艺制作程序(或时间顺序) 分类贮存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讫:完毕。(2)句意:拿着它靠近火烘烤。炀:烘烤。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

23、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第一个“帖”,做标签;韵:韵部;第二个“帖”,标签;贮,贮存。9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和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写活字版印刷术,说明时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进行说明。例如写制版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除了制版印刷的主要内容外,还补充说明了活版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如“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写活字的分类贮存;“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写“一字多印”,“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写“奇字旋刻”等。参考译文:庆历年间,有位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胶

24、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制成一个字模,用火来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一灰东西覆盖它。想要印刷,就拿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板,拿着它靠近火烘烤;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刷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别快。印刷时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板正在印刷,另一块板已经另外排上字模,这一块板印刷刚刚印完,那第二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防备一块

25、板里面有重复出现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做的标签分类标出它们,每一个韵部制作一个标签,用木格储存它们。有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马上把它刻出来,用草火烧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头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的疏松有的细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药物互相粘连,不能取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字模,使用完毕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用手擦拭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脱落,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10 平时,一向; 竟然。11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12性格特点: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感悟: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或: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10本题考查重点文

26、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为:你一向很少做错事。素:平时,一向。句意为:发现竟然是邻居的小孩。乃:竟然。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盗:小偷。感惭:感到惭愧。卒:终于。为:成了。良民:善良的人。1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及谈感悟。性格:“长厚不忤物”意思是人忠厚不得罪人,由此可知令仪宽厚大方;“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意思是你平时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27、。留之,至明使去”意思是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由以上两点可知他处处为别人着想。感悟:感悟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无论我们身居什么位置,都应该有一颗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心。对待他人要宽容为上。参考译文:曹州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竟然是邻居的小孩。于令仪问他说:“你平时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小偷回答说:“为贫困所迫罢了。”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

28、住他,小偷大为恐惧。于令仪对他说:“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13 做布骨子 裁剪鞋样(裁剪布骨子) 纳千层底14(1) 运用动作描写,“拿”“挥”“顶”等动作,生动而全面地展现了母亲纳鞋底复杂艰辛的过程,表现母亲吃苦耐劳、勤劳朴实品质,表达我对母亲感激之情。(2)通过写“下霜”“寒冷”“冬夜”等词句来表现气候寒冷,环境恶劣。衬托母亲勤快能干、吃苦耐劳,突出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15(1)“母亲的千层底”是文章,的线索。(2)以“母亲的千层底”为题可以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9、。(4)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体现母亲对我们的爱,以及我们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5)以“母亲的千层底”为题意蕴丰富,“千层底”既指母亲给我们做的鞋,也指“千层底”所蕴含的品质及道理。(答出两点即可)16(1)聪明能干,心灵手巧。母亲的针线活是全村出名的,所做的千层底常获得他人的夸赞。(2)吃苦耐劳,勤劳朴实。母亲白天上工,晚上熬夜纳千层底。(3)善良无私,热心助人。当婶婶阿姨来请教时,母亲总是毫无保留地尽心指导。(4)疼爱子女,天寒地冻时节,不辞苦为子女制作“千层底”。(5)教子有方,费尽辛苦精心制作精美而暖和的“千层底”,给子女人生的启示。(结合内容,答出两点即可)【分析】13考查内容的概括

30、。梳理情节,以“做了什么事”的格式来概括事件。阅读第三段和第四段可知,母亲制作“千层底布鞋”的过程分六步:收集碎布头做布骨子(用时拎出小包,翻出碎布头,用面粉煮一锅浆糊,再拿一块面板,用丝瓜瓤蘸上浆糊抹在面板上,然后粘上一层布,再抹上一层浆糊,再粘上一层布。)晒干布骨子(做好的“布骨子”,放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晒干的“布骨子”非常硬,像硬纸板一样。)裁剪鞋样(母亲把鞋样缝几针固定在“布骨子”上,照着小小的鞋样,裁剪出来。)叠放鞋底(一个千层底通常需要六七层“布骨子”,摞起来要有一厘米左右的厚度。将第一层鞋底朝外的一面用白布覆盖,边缘用棉白布条扦好,再把几层鞋底叠放对齐,用针线固定好。)纳千层底。

31、14(1)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文章第5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拿”“挥”“顶”“拔”“收紧”等动词,运用了动作(细节)描写,具体形象、传神而详实地描写了母亲纳鞋底的过程,表现母亲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白天劳动,晚上做鞋),同时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推动故事情节

32、的发展。为下文叙写做铺垫。此文中反复写“冬季,地上有霜了”“冬日渐深,气温越来越低”“寒冷的乡村冬夜”主要运用的是环境描写,渲染了寒冷的气候,恶劣的环境,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同时(随着冬日渐深,气温越来越低,),更衬托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突出了母亲勤劳能干,疼爱子女的品质。15本题考查对题目作用的理解。解答时,通读全文,在对文章主旨进行分析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当题目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时候,对题目的分析要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内容、表达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文章内容看,文章的标题“母亲的千层底”,既是文章的抒情线索,也是叙事线索。文章紧扣母亲做千层底布鞋,叙写母亲纳千层底,我们穿千层底以及

33、我对千层底布鞋的感念等内容,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感激之情。其次,从文章最后“想起母亲灯光下熬夜纳鞋底的辛劳,仿佛母亲在告诫我做人也要像布鞋踏实,耐劳,勤俭,行稳致远,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可以看出,用“千层底”,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暗示了文章的主旨。第三,题目“母亲的千层底”这个题目设置了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分析解答即可。第四,题目意蕴丰富,有表义(母亲做“千层底布鞋”),还有深层含义(深层指为赞美无私的奉献的精神和美德。)16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章叙写的

34、事件主要是母亲做千层底布鞋的故事。母亲白天去生产队里干活,深夜还没有休息要纳鞋底,可见母亲勤劳能干、吃苦耐劳;从“那时,经常有婶婶和阿姨们拿着鞋样来请她指导,母亲总是毫无保留地尽心指导,有时还亲自示范”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热情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从“母亲制作的一双双精美的千层底布鞋,要是今天,一定是申遗样品的首选”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从“母亲的千层底布鞋,穿在我们的脚上,暖暖的,舒舒服服的,也温暖了我们整个冬天”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关爱子女的人。结合内容,据此概括作答,答出两点即可。17D18“熟悉”指的是小时候在北方的爆米花香;“陌生”指的是已经很久没有闻到爆米花香了。19小时候在北

35、方,快过年时去爆米花;回家后存放米花;上学路上和放学后吃米花。20(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花冲出小锅炉时的情形,表现出“我”急切和喜悦的心情。(2)“咀嚼”本义是“用牙齿磨碎食物”,在这里是“反复体会”的意思,准确生动地表现出生活越来越好了,人们开始回味过去的生活,表现了人们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留恋。21“爆米花香”中的“香”不仅寄托了作者对爆米花的喜爱,也流露了作者对往昔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以及对生活的珍惜和向往之情。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D.“随着物资的日渐丰富,爆米花不再受人们喜欢了”表述错误,根据第段“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可知

36、,爆米花依然稀罕,第段原文“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咀嚼记忆的味道”,第段“当那不经意的一声闷响传来时,当那特有的香味远远飘来时,便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阵欢声笑语”写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留恋,以及文章主旨“爆米花香”寄托了“对爆米花的喜爱”可知,爆米花依旧受人们喜欢;故选D。18本题考查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第段写作者走在街上,忽然听到“砰”的爆米花声音,结合下文第段写小时候北方炸爆米花的描写可知,这里的“熟悉”指的是小时候在北方的爆米花,带给我和伙伴们无限欢乐,是我们最主要的零食;根据第段“远远地,听到沉闷的一声砰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

37、种声音了”可知,“陌生”指的是已经很久没有闻到爆米花香了,怀念爆米花的香味与吃爆米花的快乐。19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根据题干可锁定答题区域在第段。结合第段的“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我们老远就把耳朵捂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却很欢喜。常常是飞快地跑回家,迅速拿来各种能够爆破的粮食”可概括为:小时候在北方,快过年时去爆米花;结合第段的“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干桶、玻璃罐、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可概括为:回家后存放米花;结合第段的“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

38、抓一把出来吃”“放学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种味道”可概括为:上学路上和放学后吃米花。20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1)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需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由画线句中“米花会急躁地、兴奋地冲进”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米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米花随着那一声“巨响”后冲出锅时的情形,移情于物,说米花会急躁地、兴奋地冲进,实际上表现出“我”急切、喜悦的心情。(2)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本义。“咀嚼”本义是用牙齿磨碎食物。语境义。由“咀嚼记忆的味

39、道”可知在这里是反复体会的意思,物资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好,咀嚼记忆的味道,是人们开始回味体会过去的生活,表现了人们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留恋和怀念,化无形为有形,具体可感。2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分析。结合第段“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看,果然有一群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可知,“爆米花香”的表层含义是指爆米花的香味。结合第段“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第段“当那特有的香味远远飘来时,便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阵欢声笑语”可知,深层含义是“爆米花香”不仅

40、寄托了作者对爆米花的喜爱,也流露了作者对往昔简朴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以及对生活的珍惜和向往之情。22(1)海底两万里;冰山封路。(2)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上面的语段出自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尼摩船长的话表明此时他们已经摆

41、脱困境,他们遇到的这个困境是冰山封路。当潜艇驶到南极时,一块冰山翻倒砸到了潜艇,潜艇一时找不到出路,陷入冰山封路的困境。他们的船封在冰层下面,船员面临压死或窒息的危险。尼摩船长一面鼓舞着大家,一面想方设法带大家脱险。他们轮流用铁镐凿底部厚10米的冰盖,又用开水喷射,将潜艇拉到挖好的大坑里,灌满储水舱,增加潜艇的重量,压碎了底部最后两米的冰层,终于脱困。(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原著内容分析。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冷漠、残酷、不近人情,如他把阿龙纳斯一行囚禁起来,强迫他们睡觉,并且强制他们永远留在鹦鹉螺号上(或:他领导船员击沉战舰,亲眼看

42、着爆炸的战舰和上面的受难者一点一点地沉到海底);但他又是一个有博爱之心的勇士,富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请求阿龙纳斯教授为伤势严重的部下治疗,面对水手的死情绪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并且为他举行了庄严隆重的珊瑚王国的葬礼;看到印度采珠人被鲨鱼袭击,他奋不顾身地和鲨鱼进行肉搏,还慷慨地送给采珠人一袋珍珠。他以慈爱之心关注着被压迫国家的人,他定期地将装有金银财宝的箱子交给固定的联系人,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提供物质援助。23范文坚韧的松树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夏天的雨,总是那样突如其来,猝不及防。暑假的一天,我坐在窗口写作业,说是写作业,但手已经从握着笔,到放下笔,再到托着下巴,神思早已飞扬到九霄云外。突然

43、,一阵电话铃把我拉回现实,再是我妈一段急切的声音:“你在家干嘛呢,下雨了知不知道,快到楼上把衣服收下来。”我抬头一望,呀!天上满是乌云,真想神话故事妖怪快来的前兆,仿佛要把人吞噬了。我急忙跑到楼上,手一伸,抓住衣叉,三下两下就把衣服全收完了。此时,豆粒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我跑到了阳台上,避避雨。雨点像小石子一样打在玻璃上,真让人害怕,那气势好像要把玻璃打破,“啪啪”作响。我来不及停留,抱着一大堆衣服正准备下楼时,无意间瞥了一眼,目光锁定在玻璃窗外的一棵松树上。狂风伴随着大雨将它吹得东倒西歪,我真担心它会被吹倒啊!毕竟也这么多年了。想到这里,我停下了脚步,收回了那只往下迈的脚,回到了阳台上,把衣服

44、放在桌子上,向前走走,看着他。这棵树是我爷爷小时候栽的,也有六十多年了,现在长得有两三层楼房那么高。小时后的我最爱在树底下玩了它那宽大的树杈为我挡住了阳光,微风轻拂,“沙沙”作响,凉快极了,且别有一番风味。它是我童年的伙伴。雨水打在树枝上,有些许下弯,但不会因此而被折断。瞧!它多机智啊!弯到一定程度,待雨水滑落下去,它又向上反弹。承受一定压力,但不会完全屈服,保护好自己。但是,有一点很重要,树杈必须要有足够的韧劲,不然被暴雨一打,就折断了,那可不行。这也许就是它历经沧桑,却仍然屹立不倒的秘诀吧!我,也可以这样。就拿学习来说吧,压力一定是有的,但我们不能被它压得喘不过气来,压力太多会失去信心,太

45、少又会骄傲,只有适当压力才刚刚好,才会保持最良好的学习状态。松树我的老友,学习上,我也要加快脚步了。【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第一,审题立意。要求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写一篇记叙文。本题所给材料是开头的一句话“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脚步”指行走或奔跑时脚的动作。即可是写,指行走在路上的脚步;也可续写,指成长或人生中的脚步。“加快了”是指行走或前进的速度有所提升。“不由得”是不由自主的意思。引起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的原因是关键,或是景物的神奇或优美,如紫藤花萝瀑布;或是事件的离奇与新颖,如上学路上神奇的事件;或是榜样的力量,如同桌的优异成绩;或鼓励的话语,如老师的一句我相信你;或危险的境

46、地或胆怯的心理,如悠长的小巷里没有路灯等。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第二,选材构思。文体要求写成记叙文。应根据对题意的理解,对“脚步”的内涵和引起“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的原因,进行定位,如仰望泰山十八盘,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妈妈“下次你会做得更好”的鼓励,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等。然后写出与之有关的故事。根据故事或确定的主题,拟定题目。如老师总是在你情绪低落时鼓励你、鞭策你,不仅让你走出低估,还催你奋进,让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可拟题为“有你,站好”或“我的指路明灯”等。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那个让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的事物,对你的影响或作用。注意开头一定用上“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