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40139660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传统社会的美德教育往往最初从亲缘关系开始, 靠的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幼儿从小就感受到亲情的薰陶中华传统美德, 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 ; 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 ; 她作为文化的基因, 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 ; 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 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

2、, 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 使历史与现实相联, 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重在弘扬、 重在培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 ; 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 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

3、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 是中国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 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 一种昂扬向上、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4、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在我们宏伟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 英雄人物、英雄事迹也是层出不穷的, 在他们的身上真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公德,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正气和民族精神, 这些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和民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在他们身上有没有优秀的民族精神, 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大事。因此,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教育, 努力把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族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 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是中华子孙的美德, 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 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