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答案

上传人:ch****o 文档编号:140014462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0.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数学上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数学上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上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上册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答案第1章 全等三角形1.1 全等三角形 活动一:1、全等形 相同 相等 2、(1)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能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能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注意书写时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大对大,小对小,公共的边是对应边,公共的角是对应角,对顶角是对应角,对应边的对角是对应角,对应角的对边是对应边。活动二:2、ABCDEF ABCDBC ABCAED3、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活动三:1、OC=OB OA=OD AC=B DAOC=DOB A=D C=B2、AB与AC BE与CD A

2、E与ADBAE与CAD3、CE=3 cm ADC=110活动四:1、70 2、DC=7 cm AC=5cm D=601.2怎样判定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一)知识引桥1、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 AB=DE AC=DF BC=EFB=E A=D C=F问题1:全等(二)探究活动: 1、只知道两个三角形有一对对应相等的部分,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只知道两个三角形有两对对应相等的部分,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两角一边相等、两边一角相等全等 全等 三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 简写成“边角边”或“SAS“边边角”不一定能判定两三角

3、形全等。所以“SAS一定是两边及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才能判定两三个角全等。(三)学以致用1、全等 AB=AD,BAC=DAC, AC=AC2、因为ABCDEC所以DE=AB(四)巩固练习1、AC=AD2、因为AB=AD,AC=AE,A=A(公共角),由SAS,所以ABEADC 3、略第二课时 三、学以致用解:ACB=DFE,BC=EF,B=E, ABCDEF(ASA)四、交流与发现知识应用:添加条件1=2或者3=4,都可以用“AAS”来说明ABD和CBD全等。五、巩固练习1、(1)有3种不同的添加方式:若添加条件为BC=B1C1,则根据“ASA”可得ABCA1B1C1;若添加条件为AB=A1B1

4、,则根据“AAS”可得ABCA1B1C1;若添加条件为AC=A1C1,则根据“AAS”可得ABCA1B1C1; 2、解:在ABC中,3=1+C C=31 同理D=42 1=2 ,3=4, C=D 1=2 ,C=D,AB是公共边, ABDABC(AAS)第三课时三、 新知应用 1、解:在ABD和CDB中,AD=CB AB=CD BD是公共边ABDCDB(SSS) A=C2、 解:(1)AE=CF AC=AE+EC EF=CF+EC AC=EF (2)AB/DE BC/DFAC=EF,AB=DE,BC=EF ABCEDF(SSS)A=DEFAB/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理BC/DF五、巩固

5、练习1、(1)全等,SSS;(2)不全等,条件不够;(3)全等,SSS. 2、解:在ABD和CBD中, AB=CB,AD=CD,BD是公共边 ABDCBD(SSS) A=C1.3尺规作图 第一课时议一议:(2)O ,OC (3)O, OC (4)C , C D (5)OB 【当堂检测】 1、略 2、第二课时【当堂检测】2、作法:1作BC=a;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D点;3以D为圆心,h长为半径作弧交MN于A点;4连接AB、A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能力提升】作法:1作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C;2以C为圆心,线段a的长为半径画弧,与直线交于两点M和A,则AC=a;3分别以两

6、点M和A为圆心,大于1/2MA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N,连接CN;4在CN上截取CB=b,连接AB; Rt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第三课时 略。第1章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 巩固训练 1、D 2、B 3、C 4、略 能力提升1、3 ABCADC ABEADE BCEDCE 2、C 3、能。因为ABDACE,所以B=C,AB=AC,AE=AD。所以BE=CD。因为BOE=COD,所以OBEOCD4、作法略,4个。第2章图形的轴对称2.1图形的轴对称(五)兴趣作业:略2.2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四、跟踪练习1、略 2、AE垂直平分CD第2课时三、跟踪练习:1、2 2、x 3、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

7、(2,4),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2,-4)2.3轴对称图形(四)展示交流1、4 2、A 3、图略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五)课堂练习:1、A 2、C 3、94、分别作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图略。第2课时(三)、课堂练习略(五)、作业答:如图:2.5角平分线的性质(四)学以致用:1、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2、图略3、10cm22.6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五)课堂测试1、B 2、C 3、75 4、14第2课时(三)课堂练习1、82、33、(1)120 (2)BOE、 COF第3课时(四)课堂测试1、B2、60度3、证明ABEACD第2章图形的轴对称的复习二、1、B 2、A 3、C

8、 4、C5、26、20 7、2.5米 8、60度三、(一)1、6。2、底边垂直平分线。3、36度。4、4。5、10cm。6、70度或55度。7、2。8、7。9、8051.。(二)CDDADDC(三)略(四)CD=5cm,B=26度。第3章 分式3.1分式的基本性质1一、略二、1、(1) ,是整式 , 不是 分母中有字母2、不是 分母中含有字母小结 整式 字母 分子 分母(1)略 (2)为0 0 无意义 (3) 字母 为04、 0 5、 0三、1 (1)12 (2)a20 2 (1)a= (2)a= 3、(1) 是整式 是分式(2) x-5 x=1 x= -63.1分式的基本性质2一、1、分数的

9、基本性质 二、1、相等 相等 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 值不变 = =2、例3 x2 1 x 练习 正确 错误 错误 例4 和 任意两个 练习 A3.2分式的约分一、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观察并化简: 1、1/2a 2、x/4y a2 公因式 y 分式的约分: 分式的基本性质 公因式分式约分的步骤:1、最大公约数 最低次幂 2、分解因式 公因式3、前面 例2、3a 2、a+2/a-2三、1、 D 2、A 3.3分式的乘法与除法一、1、略 2、(1) (2) (3) 3、 4、二、1、略 2、(1) (2) 4,5,6、略3.4分式的通分一、略二、1、(1)xy, ;x(x-3), (2)

10、6x2 最简公分母2、略3、(1)6x2y2 -(2)x(x+3)(x-3) (3)=, =,=,4、略3.5分式的加法与减法第1课时一、1、略 2、略二、(一)(1) (2) (二)(1) (2) 略(三) 第2课时3、 略二、略3.6比和比例第1课时(一)1、比 a:b 比的前项 比的后项 1 19 1:182、9:8 10x:33、2:1(二)问题1、 问题2、(三)5:a 2y:3x 1:(x-y) 1:(a+2) (四)1、C 2、B 3、1680第2课时一、1、20:30 2、 1千克小麦磨出面粉的重量二、4 6 2:3 4:6 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例= 比例外项 b与ca:b=c

11、:d ad=bc三、1、a:b=3:2 a:b=2:1=2 2、125牛 四、1、 2、4:7 7:4 3、3:4 4:3第3课时一、1、4.7cm 2、40度、60度、80度二、1、由得 3(x+2y)=5x3y即3x+6y=15y所以(2)设=k,可以看出k0那么a=2k b=3k c=4k所以 =三、1、8:12:21 2、9:4 3、60、90、120 4、183.7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第1课时一、2、(1)1 (2) 3、同时乘以61、D 2、同乘以6二、4、x=-3 无解 第2课时一、x= 原方程无解 二、(3)x=1原方程无解 x=1 x=(4)-4 -1 4 第3课时活

12、动一:1、整式方程 增根 检验2、无解 x=3应用练习:甲15个 乙20个反馈练习:2、原计划 10千米/小时第3章分式的复习双基1、x0 2、x=2 3、x=3 4、 5、6x2y2 6、1 7、A 8.D 9、A 10、 11、三、综合探究,发展能力例1:1/2 例:2:(1) (2) 例3:1 例4(1) (2)学以致用 四、12 80 25 五、存在 a=-1第4章 数据分析 4.1加权平均数第一课时五、1、77.1分 2、 (1)32.4千克 (2)32.4千克 (3)35640元 3、 乙比甲高4.2 中位数 四、1、85 2、8, 5 3、B 4、 B 5、 A B4.3众数五、

13、巩固练习:1、1.61 2、B3、X+3,m+3,n+34、(1)5.6, 5, 4(2)答案不唯一,只要有道理,都正确4.4 数据的离散程度(答案:不同意这种说法。(图略)乙的成绩较好。因为乙的成绩波动范围小,偏离平均数的程度较小。)4.6 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三、 1、(1)205.95 (2)、S2=0.3 2、乙种饮料维生素C的含量高;甲种饮料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稳定。3、(1)86 (2)83 (2) (3)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波动大4.5 方差第一课时1、D 2、B 3、乙 4、6,2 5、5,2第二课时1、7,6 2、D 3、B 4、B 5、A 6、解:分别计算两种玉米6年的平均

14、产量和方差,得甲=900,乙=900,S2甲=566.7,S2乙=1733.3,由于S2甲S乙2,所以乙种水稻长得比较整齐。 三、1、C 2、200、300;300 3、A 4、 5、解:从成绩来看:(1)甲、乙的平均数都是93,丙的平均数是91,所以淘汰丙;(2)虽然甲、乙的平均数都是93,但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说明甲比较稳定,有利于在射击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所以,应选甲参加比赛。 四、1、5 2、9 3、(1)15 15 15 众数 (2)16 6 6 中位数4、解答:(1)=(12.1+12.5+12.5)8=12.5(秒)=(12.0+12.9+12.9)8=12.55(秒)(2)S2

15、A=(12.1-12.5)2+(12.5-12.5)2+(12.5-12.5)28=0.075,S2B=(12.0-12.55)2+(12.9-12.55)2+(12.9-12.55)28=0.1875(3)可从平均成绩,成绩的稳定性,运动员的潜力等方面去比较。因为,故A的平均成绩比B好。又因为S2ABAD,同理,CDECADBDE+CDEBAD+CADBDCA第二课时三、1、(课本173页)2、证明:E=90 1+3=901=2,3=41+2+3+4=180BAC+DAC=180ABCD5.6 几何证明举例第一课时一、 知识回顾1、ASA SSS SAS2、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四、智慧冲浪

16、(1)OA=OB或APO=BPO或OAP=OBPCDEABEAB=CEB=DAEB=CEDAE=CE(2)第二课时二、证明见课本178页四、证明见课本179页第三课时二、合作探究:证明见课本180页三、证明见课本181页四、1、相等 2、120 3、43第四课时二、证明见课本182页五、1、提示:证全等2、提示:过点D分别往AB、AC、BC作垂线第五课时二、证明见课本182页三、例3证明见课本185页 例4证明见课本186页四、不正确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复习二、1、C 2、C 3、c 4、C三、1、(1)如果用线连接两点,那么这些线中线段最短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那么这两边所对的

17、角相等。DFCAEB2、证明: AB=BD=DC,A=C ABDBCDABD=BDCAB CDDE=BF FEDBAC3、(1)证明:BD=AF,AE=CD=FB且DEF为等边三角形 AEFBFDEAF=FBDABC=BACAC=BC 又AE=CD CDEBFD AEFCDEABCDE(2)证明:CDEBFDAEF EAF=FBD=DCEABC=BAC=BCA ABC 是等边三角形 4、(1)证明:DEBC,ABC=80度 ADE=80度又ADE+EDB=180度EDB =10(2)证明:AB=BC=12 ,BD是ABC的角平分线 ABC为等腰三角形且点E为AC的中点又DEBCABC ADE

18、即AB=2DE DE=6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验与评价答案一、选择题1.C 2.B 3.B 4.D 5.A 6.D 7.C 8.C 9.A 10.C 11.C 12.D二、填空题13、60 14、10:51 15、8cm 16、125,140 17、 17. AC=AE或B=D或C=E 18、三、解答题19、化简求值:(1)原式=,当a=2时,原式=220. (1) (2)a121、22、不正确 错在第一步 证明略23、(1)正确的结论有(2)选择证明:DM垂直平分AB DA=DBA=DBA =36AB=AC ABC=CA =36 ABC=C=72DBC=72-36=36ABD=CBD射线B

19、D是ABC的角平分线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测验与评价答案一、选择题1. C 2.A 3. C 4.D 5.D 6.D 7.B 8.B 9.A 10.B 11.D 12.C二、填空题13、真、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假 14、AC=AE或B=D或C=E 15、2 16、3 17、8cm 18、125,140三、解答题19、 理由:20、解:(1)设捐款30元的有6x人,则8x+6x=42 x=3 捐款人数共有:3x+4x+5x+8x+6x=78(人) (2)由图象可知:众数为25(元);由于本组数据的个数为78,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都是25(元),故中位数为25(元)(3) 全校共捐款: (910+1215+1520+2425+1830) =34200(元)21、(1)原来方程无解 (2)a= -8或a= -1222、A题:(1)解: (2)证明:略B题: AM+BN=MN(证明略)23、(1)证明略 (2)ADE、BCD、ACD (3)作图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