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976565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1998前 言为贯彻执行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保障人群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从 1998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 B 、附录 C 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钰慧、陈亚妍、李双黎、宋向东、陶毅。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用水输配水设备( 供水系统的输配水管、设备、机械部件) 和防护材料的卫生安全性评价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与饮用水以及饮用水处理剂直接接触的物

2、质和产品,这些物质和产品系指用于饮用水供水系统的输配水管、设备和机械部件( 如阀门、加氯设备、水处理剂加入器等) 以及防护材料 ( 如涂料、内衬等)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5749 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 7919 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T 5009.691996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11934 89水源水中乙醛、丙烯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

3、法3 卫生要求3.1凡与饮用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不得污染水质,管网末梢水水质必须符合GB 5749 的要求。3.2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必须按附录A 和附录 B 的规定分别进行浸泡试验。3.3浸泡水需按附录 A 和附录 B 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必须分别符合表1和表2的规定。表 1饮用水输配水设备浸泡水的卫生要求表 2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材料浸泡水的卫生要求3.4浸泡水尚需按附录C 的方法进行下列毒理学试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 下标始 )50( 下标终 ) 不得小于10g/kg体重。两项致突变试验:基因突变试验和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两项试验均需为阴性。3.5生产与饮用

4、水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所用原料应使用食品级。4 监测检验方法见附录 A 和附录 B。附录A( 标准的附录 )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卫生标准检验方法A1样品预处理A1.1采样为尽可能符合应用条件,在浸泡试验中应使用输配水管或有关产品的最终产品。当最终产品容积过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按比例适当缩小。A1.2预处理用自来水将试样清洗干净,并连续冲洗30min,然后用浸泡水立即进行浸泡。A1.3浸泡试验浸泡水制备A1.3.1.1试剂A1.3.1.1.1纯水: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其电导率为小于2 S/cm 。A1.3.1.1.2 0.025mol/L氯贮备液:取 7.3mL 试剂级次氯酸钠 (5 Naocl)

5、 ,用纯水稀释至200mL ,贮于密闭具塞的棕色瓶中,于20 避光保存,每周新鲜配制。测定氯含量:取 1.0mL 氯贮备液,用水稀释至 1.0L ,立即分析总余氯,将此值定为“A”。测定所需的余氯:为了获得2.0mg/L 余氯,需要向浸泡水中加入氯贮备液的量,按式(A1)计算:式中: V 需加入氯贮备液的体积,mL ;B 标准浸泡水的体积,L;A 氯贮备液的浓度,mg/mL。钙硬度贮备液: 称取4.44g无水氯化钙(CaCl(下标始 )2(下标终 ) ,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L,充分混匀,每周新鲜配制。碳酸氢钠缓冲液:将 3.36g无水碳酸氢钠(NaHCO(下标始 )3(下标终 )溶于纯水中

6、,并用纯水稀释至1L ,充分混匀。每周新鲜配制。浸泡水的配制:配制 pH 为 8 、硬度为 100mg/L 、有效氯为 2mg/L 的浸泡水方法如下: 取 25mL 碳酸氢钠的缓冲液、25mL 钙硬度贮备液以及所需的氯贮备液 ( 见,用纯水稀释至1L 。按此比例配制实际所需要的浸泡水。浸泡浸泡条件:受试产品接触浸泡水的表面积与浸泡水的容积之比应不小于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最大的比例。对于输配水管应使用该类产品中直径最小的。浸泡试验用试验用浸泡水充满受试水管或水箱,不留空隙,两端用包有聚四氟乙烯薄膜的干净软木塞或橡皮塞塞紧,在 25 5C 避光的条件下浸泡 24h 1h 。对于机械部件,如不能在部件内

7、进行浸泡试验时,可将部件放在玻璃容器中浸泡,条件同上。表 A1浸泡水的收集和保存A1.3.2.2.3另取相同容积玻璃容器,加满试验用浸泡水,在相同条件下放置24h 1h ,作空白对照。A1.3.3浸泡水的收集和保存浸泡一段时间后,立即将浸泡水放人预先洗净的样品瓶内。一般收集和分析间隔的时间尽可能缩短。某些项目需尽快的测定。 有些项目则需加入适当的保存剂。需加入保存剂的水样,一般应先把保存剂加入瓶中,或直接低温保存。详细的方法见表A1 。A2 检验方法A2.1色:按 GB/T 575085中第 5 章执行。A2.2浑浊度:按 GB/T 575085 中第 6 章执行。A2.3臭和味:按 GB/T

8、 575085 中第 7 章执行。A2.4肉眼可见物:按 GB/T 575085中第 8 章执行。A2.5铁:按 GB/T 575085中第 11章执行。A2.6锰:按 GB/T 575085中第 12章执行。A2.7铜:按 GB/T 575085中第 13章执行。A2.8锌:按 GB/T 575085中第 14章执行。A2.9挥发酚类:按 GB/T 5750 85 中第 15 章执行。A2.10砷:按 GB/T 5750 85中第 22章执行。A2.11汞:按 GB/T 5750 85中第 24章执行。A2.12镉:按 GB/T 5750 85中第 25章执行。A2.13铬 ( 六价 ) :

9、按 GB/T 575085中第 26 章执行。A2.14铅:按 GB/T 5750 85 中第 27 章执行。A2.15蒸发残渣:用重量法测定输水管及有关产品浸泡水中蒸发残渣。方法原理样品经浸泡水浸泡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为蒸发残渣,蒸发残渣表示在浸泡水中的溶出量。仪器分析天平,感量万分之一克。A2.15.3.2水浴锅。A2.15.3.3蒸发皿。A2.15.3.4电热恒温干燥箱。A2.15.3.5干燥器:用硅胶作干燥剂。A2.15.4测定步骤A2.15.4.1将蒸发皿洗净,放在 105 3 烘箱内烘干 30min ,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30min 。称量,再次烘烤,称量直至恒重

10、。A2.15.4.2取 200mL浸泡液置于预先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于105 烘箱中干燥 2h ,取出于干燥器中冷却 30min后称重,再于105 干燥 1h ,称至恒重。A2.15.5计算,见式 (A2)式中: c 浸泡水中蒸发残渣的浓度,mg/L ;W( 下标始 )1( 下标终 ) 蒸发皿重量, g ;W( 下标始 )2( 下标终 ) 蒸发皿和蒸发残渣重量,g ;V 水样体积, mL 。A2.16高锰酸钾耗氧量本法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g/L,测定范围为0.05 5.0mg/L。在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将还原性物质氧化,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还原,根据所消耗的高锰酸钾的量,表示可溶

11、出物质的情况。A2.16.3试剂A2.16.3.1 1+3硫酸溶液:将 1 份浓硫酸加入 3 份纯水,煮沸,滴加高锰酸钾溶液至溶液保持微红色。A2.16.3.2草酸钠溶液 c(1/2)Na(下标始 )2( 下标终 )C( 下标始 )2( 下标终 )O( 下标终 )4( 下标终 ) 0.1000mol/L:称取 6.70g 草酸钠 (Na( 下标始 )2( 下标终 )C( 下标始 )2( 下标终 )O( 下标始 )4( 下标终 )溶于少量纯水中,并定容至1000mL,置暗处保存。A2.16.3.3草酸钠溶液 c(1/2)Na(下标始 )2( 下标终 )C( 下标始 )2( 下标终 )O( 下标始

12、 )4( 下标终 ) 0.0100mol/L:将 0.1000mol/L草酸钠溶液准确稀释10 倍。A2.16.3.4高锰酸钾溶液 c(1/5)KMnO(下标始 )4( 下标终 ) 0.1000mol/L:称取 3.3g 高锰酸钾(KMnO(下标始 )4( 下标终 ) ,溶于少量纯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煮沸 15min ,静置 2日以上。然后用玻璃砂芯漏斗过滤,移人棕色瓶中,置暗处保存,使用前按下述方法标定:吸取25.00mL草酸溶液(2.19.3.2)与 5000mL三角瓶中,加入225mL 新煮沸放冷的纯水及 10mL浓硫酸,迅速自滴定管中加入约 24mL高锰酸钾溶液,待褪色后加热

13、至70 80C,再继续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用量。见式 (A3)。式中: C 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mol/L;V 高锰酸钾溶液的用量, mL 。A2.16.3.5高锰酸钾溶液 c(1/5)KMnO(下标始 )4( 下标终 ) 0.0100mol/L:准确吸取标定后的高锰酸钾溶液,按所需要量稀释,使高锰酸钾溶液浓度为0.0100mol/L。A2.16.4仪器A2.16.4.1 50mL滴定管。A2.16.4.2 250mL三角瓶。A2.16.5测定步骤A2.16.5.1三角瓶预处理: 取 50mL 纯水,放入 250mL 三角瓶, 加入 1mL硫酸溶液 (2.19.3.1) 及少量高锰

14、酸钾溶液 (2.19.3.5),加热煮沸数分钟,取出三角瓶,用草酸溶液(2.19.3.3)滴定至微红色,将溶液倾出。A2.16.5.2取 100mL浸泡水于处理过的三角瓶中,加入 5mL 硫酸溶液 (2.19.3.1),用滴定管加入 10mL高锰酸钾溶液 (2.19.3.5),放入沸水浴中30min 。取下趁热加入 10mL 草酸溶液 (2.19.3.3),充分振摇,使红色褪尽,再以高锰酸钾溶液 (2.19.3.5)滴定至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用量V( 下标始 )1(下标终 )。A2.16.5.3另取 100mL 纯水,按上述同样步骤做试剂空白。A2.16.6计算,见式 (A4)式中: c 浸泡

15、水中高锰酸钾消耗量, mg/L ;V( 下标始 )1(下标终 ) 浸泡水滴定时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mL ;V( 下标始 )2(下标终 ) 试剂空白滴定时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mL ;0.316 1mL 0.0100mol/L高锰酸钾溶液相当的高锰酸钾量,mg ;100 浸泡水的体积, mL 。A2.17银:按 GB/T 5750 85中第 28章执行。A2.18 pH :按 GB/T 5750 85中第 9章执行。A2.19氟化物:按 GB/T 5750 85 中第 20 章执行。A2.20硝酸盐:按 GB/T 5750 85 中第 29 章执行。A2.21氯仿:按 GB/T 575085 中第

16、 30 章执行。A2.22四氯化碳:按 GB/T 5750 85 中第 31 章执行。A2.23苯并 (a) 芘:按 GB/T 575085 中第 32 章执行。附录B( 标准的附录 )与饮用水接触的防护材料卫生标准检验方法B1 样品预处理B1.1试样的制备B1.1.1按生产厂提供的使用条件 ( 如涂层厚度,涂后干燥时间等) 制备试样,可将涂层涂在玻璃片上,如玻璃片不合适,可根据生产厂的建议选用。B1.1.2取 70mm 300mm 玻璃片, 洗净烘干。 在玻璃片两面70mm 120mm 面积上, 按实际使用厚度涂以涂料。在干燥处自然干燥,制成涂料片。B1.1.3预处理:用自来水将试样涂料片清

17、洗干净,立即进行浸泡试验。B1.2浸泡试验B1.2.1浸泡水制备:同附录 A 中 A1.3.1 条。B1.2.2浸泡条件:试样的表面积与浸泡水容积比为50cm( 上标始 )2( 上标终 )/L 。如为多层涂料,则将各层涂料分别涂在玻璃片( 或根据生产厂的建议选用) 上,同时固定在浸泡水中。每种涂料试样与浸泡水容积比均按 50cm( 上标始 )2( 上标终 )/L计算。B1.2.3浸泡B1.2.3.1将试验片未涂防护材料的部分分别插入放于玻璃容器中的玻璃固定架上,使试样片保持垂直,互不接触,或者将试验片悬挂于玻璃容器中。在密闭、避光25 5 温度条件下进行浸泡。于浸泡后1 ,3 ,5,10,20

18、 和 30 天收集全部浸泡水,供检测分析用,以观察溶出污染物浓度的衰减情况,第30天的浸泡水中污染物浓度用于评价是否符合本卫生标准的规定。在收集浸泡水的同时,全部换入新的浸泡水。B1.2.3.2制备空白对照时,除玻璃片上不涂防护材料外,其他一切试验条件同1.2.3.1 。B1.2.4浸泡水收集和保存同附录 A 中 A1.3.3 条。B2 检验方法B2.1色:按 GB/T 575085中第 5 章执行。B2.2浑浊度:按 GB/T 575085 中第 6章执行。B2.3臭和味:按 GB/T 575085 中第 7章执行。B2.4肉眼可见物:按 GB/T 575085中第 8 章执行。B2.5铁:

19、按 GB/T 575085中第 11章执行。B2.6锰:按 GB/T 575085中第 12章执行。B2.7铜:按 GB/T 575085 中第 13章执行。B2.8锌:按 GB/T 575085 中第 14章执行。B2.9挥发酚类:按 GB/T 5750 85 中第 15 章执行。B2.10砷:按 GB/T 5750 85 中第 22 章执行。B2.11汞:按 GB/T 5750 85 中第 24 章执行。B2.12镉:按 GB/T 5750 85 中第 25 章执行。B2.13铬 ( 六价 ) :按 GB/T 575085中第 26 章执行。B2.14铅:按 GB/T 5750 85 中第

20、 27 章执行。B2.15氟化物:按 GB/T 5750 85中第 20 章执行。B2.16蒸发残渣:同附录A 中 A2.15。B2.17高锰酸钾消耗量:同附录A 中 A2.16 。B2.18醛类:B2.18.1甲醛按 GB/T 5009.6985中 7.2测定。B2.18.2乙醛、丙烯醛按GB 1193489 中。B2.19银:按 GB/T 5750 85 中第 28 章执行。B2.20 pH:按 GB/T 5750 85 中第 9 章执行。B2.21硝酸盐:按 GB/T 5750 85中第 29 章执行。B2.22氯仿:按 GB/T 5750 85中第 30章执行。B2.23四氯化碳:按

21、GB/T 5750 85中第 31章执行。B2.24苯并 (a) 芘:按 GB/T 575085中第 32章执行。附录C( 标准的附录 )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C1 范围本程序和方法适用于饮用水输配水设备( 包括一切与饮用水接触的设备) 和防护材料的卫生毒理学评价。当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在水中的溶出物质未规定最大容许浓度时,需按本方法进行毒理学试验确定其在饮用水中的限值。C2 总要求C2.1生产者必须提供下列资料:产品应用条件、应用范围、理化性质;配方、生产方法;配方各成分的化学结构式、杂质成分和含量;在饮用水浸泡过程中可能溶出的物质及估计浓度。C2.2生产

22、者必须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制备试样和提供试验样品。C3 毒理学评价程序根据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在水中溶出物质的浓度,分四个水平进行毒理学试验,以确定其在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C3.1 水平 I :当溶出物质在水中的浓度10 g/L 时选用。C3.1.1试验项目:两项遗传毒理学试验。C3.1.1.1基因突变试验: Ames 试验。C3.1.1.2哺乳动物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或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或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任选一项。结果评价如果上述两项试验均为阴性,则可以投入使用。如果上述两项试验均为阳性,则该产品不能投入使用,或进行慢性试验以便进一步评价。如果上述两项

23、试验中有一项为阳性,则需选用另外两种遗传毒性试验做为补充,包括一种基因突变试验和一种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如果均为阴性,则产品可投入使用,如有一项阳性,则不能投入使用,或进行慢性试验,以便进一步评价。C3.2水平 :当溶出物质在水中浓度为 10 50 g/L 时选用。试验项目C3.2.1.1水平I试验C3.2.1.2大鼠 90 天经口毒性试验C3.2.2结果评价C3.2.2.1对遗传毒理学试验结果的评价同水平I 。C3.2.2.2通过大鼠 90 天经口毒性试验, 确定溶出物质在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 安全系数一般选用 1000) 。C3.2.2.3当溶出物质在水中的实际浓度超过最大容许浓度

24、时,不能投入使用。C3.3 水平 :当溶出物质在水中浓度为 50 1000 g/L 时选用。C3.3.1试验项目C3.3.1.1水平 试验C3.3.1.2大鼠致畸试验C3.3.2结果评价C3.3.2.1对遗传毒理学试验结果评价水平同水平I 。C3.3.2.2当致畸试验结果为阳性时该产品不能使用。C3.3.2.3综合全部试验结果,确定溶出物质在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C3.3.2.4当溶出物质在水中的实际浓度超过最大容许浓度时,不能投入使用。C3.4 水平 :当溶出物质在水中浓度大于1000 g/L 时选用。C3.4.1试验项目C3.4.1.1水平 试验C3.4.1.2大鼠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评价当致畸试验结果为阳性时,不能投入使用。当致癌试验和遗传毒理学试验结果综合评价,溶出物质有致癌性时,不能投入使用。根据慢性试验结果确定溶出物质在水中的最大容许浓度。当溶出物质在水中的实际浓度超过最大容许浓度时,不能投入使用。C4 试验方法:见GB 79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