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39758592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蓬勃发展,施工中遇到的不良地基愈来愈多;科学技术的进步,结构物的荷载增加,对地基变形的要求越来越严。地基虽不是建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但作为基础的载体及建筑物荷载的最终承受者,在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地基处理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与投资,亦对创精品工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建筑地基基础检测的重要性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方法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s

2、 booming construction encountered adverse ground more and mo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tructural loads increase, more and more strict requirements for ground deformation. Although it is not part of the buildings foundation, but as a basis for the vector and the ultimate bearer of th

3、e building load, the building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ground treatment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entire project, progress and investment, also create quality project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detection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building founda

4、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地基虽然不是建筑物的一部分,但是支承着建筑物的上部荷载,所以与建筑物的安危息息相关。同时,建筑物对地基也有很高的要求,简单概括包含以下3个方面:可靠的整体稳定性;足够的地基承载力;在建筑物的荷载作用下,其沉降值、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需要满足一定值的要求。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要人工改善或加固便可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即为天然地基。若天然地基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不能满足承受上部建筑荷载和

5、变形的要求,就必须对其进行人工处理,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加固后的地基,即为人工地基。 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关键技术 地基是支承由基础传递的上部结构荷载的土体或岩体。为了保证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首先要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致产生破坏;其次,组成地基的土层因某些原因产生的变形,有如湿陷、冻胀、膨胀收缩等不能过大,否则将会使建筑物遭受破坏,从而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为此在进行地基检验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1基础底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应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地基容许承载力是包含着一定安全储备的地基承载能力。一般采用三种确定方法: (1)地基极限荷载除以安全系数; (2)将地基

6、中因外荷载产生的塑性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3)现场荷载试验直接确定,这是比较可靠和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1.2建筑物的沉降值应小于容许变形值 容许变形值与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有关,同时还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因此,不同的建筑物应采用不同的容许变形控制值; (1)对均质地基且荷载分布比较均匀时,可以采用地基沉降所形成的相对弯曲值,即利用弯曲部分的矢高与弯曲部分的总长之比来控制; (2)对于有局部差异沉降的建筑物,可以采用局部倾斜值,即利用两点沉降差与距离之比来检查和控制; (3)对于烟囱、水塔等高耸结构,可以采用整体倾斜值,即利用倾斜方向上的两点沉降差与距离之比来检查和控制; (4)对于简支排

7、架结构,如工业厂房等,对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较好,多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的规定容许变形值进行检查和控制。 1.3地基应无滑动的危险。 一般有三种情况: (1)位于斜坡上的建筑物; (2)在现有建筑物旁开挖过较深的基坑或洞体等; (3)建筑物的主要荷载为水平荷载。 以上三种情况均应作稳定性复核验算分析,用以检查和控制有无滑动的危险。 由于建筑物的大小不同,对地基的强弱程度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在检验控制中应按照设计、使用条件等具体情况考虑上述要求。对于湿陷性黄土、冻土、膨胀土等具有独特的性质土体作为地基,除考虑上述要求外,还要考虑其自身的特点。 2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处理方法 地基加固的原理是:将土质由松

8、变实,将土的含水量由高变低。即可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土法、压实法和打桩法三大类。 2.1换土法 换土法是将基础下部一定范围内承载力低的软土层挖去,然后回填强度较大、压缩性低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至密实,作为基础垫层的方法。换填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地基、碎(砂)石地基、灰土地基等。 2.1.1砂地基和砂石地基 砂地基和砂石地基是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挖去,然后采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回填,并经分层夯实,作为基础持力层。该地基工艺简单、工期短、造价低,适用于处理透水性强的软弱黏性土地基,但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

9、和不透水的黏性土地基。 2.1.2灰土地基 灰土地基是将基础底面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用按一定体积配合比的石灰和黏性土拌和均匀,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石灰和土的体积比一般取3:7或2:8,灰土地基的强度一般随着石灰含量的增多而增大,但石灰含量超过一定比例时其强度增加很小。该地基施工工艺简单,取材容易,费用低,适用于处理14m厚的软弱土层。 2.2压实法 压实法是通过用重锤夯实或压路机碾压,挤出软弱土层中土颗粒间的空气,使土中空隙压缩,提高土的密实度,从而达到增加地基土承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经济实用,适用于土层承载力与设计要求相差不大的情况。压实法根据压实的机械或设备不同

10、,通常可分为夯实法、重锤夯实法、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是用起重机械将特制的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利用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基土表面,使其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从而使地基得到加固。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黏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但当夯击振动对邻近的建筑物、设备以及施工中的砌筑工程或浇筑混凝土等产生有害影响时,或地下水位高于有效夯实深度以及在有效深度内存在软黏土层时,不宜采用。 2.3打桩法 打桩法是在软弱土层中置以桩身,把土壤挤密或把桩打入地下坚硬的土层中来提高土层承载力的方法。通常有振冲地基、灰土桩地基、砂桩地基等。下面介绍振冲地基的施工。振冲地基,又称

11、振冲桩复合地基,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冲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开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成孔,然后分批填以砂石骨料形成一根根桩体,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和沉降差的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适用于加固松散砂土地基(对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经试验证明加固有效时方可使用),该法具有技术可靠、机具设备简单、操作技术易于掌握、施工简便、节省三材、加固速度快、地基承载力高等特点。 参考文献: 1 贾永标. 排列图分析法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建设监理,2012(05). 2 姚杰. 超长钻孔灌注桩试桩的监理监控重点J. 建设监理,2012(05). 3 刁玉强. 旋挖机械钻孔灌注桩及后注浆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J. 建设监理,2012(05). 4 闵骥. 基坑围护(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工程监理控制要点J. 建设监理,2012(07). -最新【精品】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