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

上传人:huo****ian 文档编号:139720281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及护理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蹇京宴一 糖尿病的概述二 有关糖尿病的并发症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检查及治疗五 护理一 糖尿病的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紊乱。其临床特征为血糖增高、尿糖出现。患者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无力等症状。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1%左右,较国外为低,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和老年人。二 糖尿病的并发症1、全身并发症:感染、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神经性病变、酮症酸中毒及昏迷(最为严重的并发症)。2、眼部病变:以糖尿病性

2、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多见,前者是由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致,早期眼底检查可见微血管瘤,以后可有出血和渗出物,最后出现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 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一)、发病率(与病程有关)美国 10年 7% 1014年 26% 15年 63% 30年以上 95%(二)、致盲率(占盲人总数) 1930年 美国 1% 1959年 英国 16%1960年 美国 15%80年代 中国 25%(三)、发病机制:高血糖症引起多种生化和生理改变相继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包括周细胞减少、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腔减小,毛细血管内皮屏障(血视网膜内屏障)

3、失代偿。(四)、临床表现1. 早期多无自觉症状2. 病变波及黄斑,视力下降3. 眼底玻璃体出血,出现飞蚊症,视力突然下降4. 后期玻璃体、视网膜出血机化、增生,牵拉视网膜脱离,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五)眼底改变检眼镜检查,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根据视网膜病变由轻到重,有以下表现:1 视网膜血管的损害1.1 视网膜微动脉瘤 是DR早期出现的损害,多位于毛细血管闭塞区边缘,黄斑和后极部,可散在或密集成簇状,有的位于末梢小动脉或小静脉。1.2 视网膜内毛细血管异常(IRMA)毛细血管扩张、迂曲、渗漏、视网膜水肿,管径细者检眼镜不易查见,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明显可见,常位于毛细血管闭塞区边缘,黄斑区

4、周围毛细血管渗漏可导致黄斑水肿,视盘周围辐射状毛细血管(RPC)扩张,预示病情恶化。1.3 毛细血管关闭塞区(毛细血管无灌注) 由于毛细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破坏消失,致毛细血管闭塞,荧光素眼底造影显示无染料灌注的弱荧光区,范围大小不等,小者100um大者可达15mm,闭塞区边缘可见微动脉瘤、毛细管扩张。1.4 视网膜小动脉异常 (1)小动脉交通,常见于毛细血管闭塞区边缘,或毛细血管异常附近。(2)管径粗细不均,起源处窄,远端粗,呈串珠状曲张、扭曲,血管鞘形成,重者管径闭塞,呈短棒状残端。1.5视网膜大动脉异常 (1)大动脉管腔细,或粗细不均,狭窄、闭塞、节段状扩张,管壁荧光染色。(2)大动脉迂

5、曲、扩张、管径粗细不均呈串珠状、腊肠状、环行血管白鞘,分支静脉阻塞,管壁荧光渗漏。2 血管外的损害2.1 视网膜出血 轻者:火焰状出血、斑点状出血;重者:出血融合成大片,累计视网膜各层。2.2视网膜渗出 硬性渗出(脂质渗出);棉絮状斑(视网膜毛细管梗塞)2.3 视网膜水肿 微动脉瘤或视网膜大小血管通透性改变,使液体渗漏到管壁外间隙,导致视网膜水肿,表现为组织增厚,混浊,功能破坏。2.4 新生血管 是视网膜病变进入增生期的信号,是视网膜毛细血管大量闭塞的结果。新生血管初起纤细色红,伴有少量纤维组织,逐渐增粗、增多,纤维组织也增多,形成新生血管纤维膜,呈淡红色,最后新生血管逐渐萎缩闭塞,纤维膜增生

6、形成白色机化膜,新生血管也 脆弱,易破裂出血。2.5 玻璃体出血及纤维增生早期的新生血管一般在视网膜与玻璃体后界面之间潜行生长,以后逐渐进入玻璃体形成玻璃体新生血管膜。一旦新生血管破裂可形成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出血。2.6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及玻璃体内新生血管出血后纤维增生形成的条带和增生膜收缩,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裂孔性视网膜脱离。3 黄斑病变 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功能严重损害的原因之一。可表现为:局限性黄斑水肿、弥散性黄斑水肿、缺血性黄斑变性、增生性黄斑变性。 (六)DR分期国际上一般分为非增生性和增生性二型。(略)1985年中华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讨论制定了两型、六期的分期标准

7、。 期别 眼底检查所见单纯型1期 有微血管瘤或有小出血点2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有出血斑3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有出血斑增生 型4期有新生血管或有玻璃体积血5期有新生血管和纤维膜增生6期有新生血管和纤维膜增生,并发视网膜脱离(此分期以眼底所见为依据,不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发现)在临床观察中严重的期以下的视网膜病变可不同程度的合并黄斑病变。(六)DR的发病机理目前仍在继续探讨中。1 视网膜毛细血管病理生理改变:毛细血管自身调节失常;毛细血管壁细胞代谢紊乱;毛细血管结构的改变。2 视网膜缺血、缺氧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血液成分的改变;新生血管因子的存在。3 其它眼内有关因素:玻璃体后脱离;眼球

8、轴变长等。四 DR的相关检查及治疗(一)DR的相关检查1 视力2眼压(NCT)3 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4散瞳眼底检查5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检查诊断DR的主要手段,能早期查见检眼镜不能看到的微血管改变,鉴别微动脉瘤与出血,了解视网膜血管损害的程度与范围,结合眼底检查,确定视网膜病变的分期,选择激光治疗的依据,治疗前后疗效的观察,预后的推断。 造影过程:造影前12小时,眼内滴散瞳药(美多丽眼液)12次,待瞳孔充分散大后,一边静脉注射造影剂(荧光素钠或吲哚青绿),一边拍摄眼底相。最初要连续拍摄一分钟左右,然后再间断拍摄,整个拍摄过程大约需要1520分钟。拍摄完毕即可回家。注意:造影前

9、须作皮试,造影后告诉病人皮肤、小便会变黄,大约数小时至一天即完全恢复正常。没有其他任何后遗症和并发症。(二)DR的治疗1 控制血糖、血脂、血压2 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3 激光治疗是当前国内外治疗DR有效的重要措施,对防止和延缓病变的发展有重要作用。1.1 激光治疗的作用机理(1) 光凝封闭微动脉瘤和扩张的毛细血管,使视网膜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闭塞,减少血管的渗漏和视网膜的水肿。(2) 光凝后破坏了视网膜外层毫氧量高的光感受细胞和视网膜色素细胞,降低了新陈代谢毫氧量,使视网膜内皮层得到更多的氧供给。(3) 光凝后视网膜变薄,有利于来自脉络膜的氧供给更易进入视网膜内层。(4) 光凝后封闭了毛细管闭

10、塞区,改善了视网膜缺血,减少了诱发新生血管形成的血管因子。1.2 治疗方法治疗前的准备:首先要充分散瞳,告诉病人激光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留其残余视力,阻止眼底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并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刺痛感,不会伤及眼睛的其它组织,嘱病人要密切配合,勿紧张。具体治疗方法:最常用氩激光、氪激光,黄斑区可选用纯绿激光,以减少黄斑区黄色素的吸收,视网膜严重水肿、白内障或玻璃体部分混浊者,可选用穿透力强的氪红、黄激光,或810mm的红外线二极管激光。(1) 全视网膜光凝适应症:单纯型(DR+)或并合黄斑水肿;增生型(DR)或并合黄斑水肿; DR一旦发现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应立即采取全视网膜

11、光凝。治疗方法:分34次完成,每次间隔57天,可先行后极部围绕视盘及颞侧上下血管弓周围凝环形光凝,以后再作周边光凝。(2) 局部视网膜光凝适应症:非增生期(DR+)病变范围局限,对于视网膜局限的新生血管,可行融合光凝治疗,使光斑盖住新生血管。(3) 黄斑光凝治疗适应症:黄斑水肿,缺血性黄斑病变,无黄斑水肿,增生性黄斑病变不宜作激光。治疗方法:局部光凝:用于治疗距中心凹5003000um之间的局部病灶,微动脉瘤、毛细血管异常,局部渗漏水肿;格子样光凝:用于黄斑弥散性水肿,在距中心凹500um以外作C形或环行光凝。五 护理(一) 护理诊断1、视力障碍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2、悲哀 由于视力下

12、降和视力丧失。3、缺乏相关知识 缺乏疾病防治及引起严重并发症的知识。(二)护理措施 做好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的同时重点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视力丧失的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督促患者积极控制血糖 血糖的控制情况与本病的进展和视力预后有密切关系。嘱患者每餐前查尿糖、血糖,对病程长、病情重者要注意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如定期做心电图、眼底、尿常规等检查是必要的。2 、要求患者定期作荧光血管造影:对增生型早期应用激光治疗病变区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封闭渗漏的微血管瘤,减少新生血管的产生和刺激,对防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积极的意义。经视网膜电生理(ERG)检查证实视网膜功能尚好,严重玻璃体出血而不能吸收者,可考虑行玻璃体切割术。3、嘱病人坚持锻炼身体,注意眼部卫生预防感染;注意饮食定时、定量,特别限制糖的摄入,养成饮食治疗的好习惯;药物治疗的病人要严格遵医嘱执行,防止低血糖发生;教会病人自护的相关知识,并根据病人存在的问题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解,使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使糖尿病控制达到最佳状态。(三) DR患者随访观察是眼科医护人员防盲治盲的重要任务之一,随访中定期监测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并告诉患者复查的时间: 病程 5年 视网膜病变 期 半年1次 5年 视网膜病变 期 3月1次 10年 视网膜病变 期 13月1次 2010-8-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