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39699244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采样工作流程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 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 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 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 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的各 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的记录。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

2、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 所需的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的运行检 查。(1)采样前准备的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的吸 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 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 品。(2)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的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 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3)现场采样前的准备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

3、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 置;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4、现场采样(1)气态污染物采样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 至所需的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 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 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 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2)颗粒物采样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

4、,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 膜支持网表面上的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 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 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 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的边缘轮廓不清晰 的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的采样 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的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 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

5、 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 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1)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2)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3)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附加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4)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的痕迹,有错划掉,盖监测人印章。6、样品转移、交接工作结束后,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 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二、采样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吸收装置进、出气口密封,按相应项目 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

6、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3、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时,应对着光线检查虑膜是否有损坏,如有损 坏,停止使用。4、采集气体样品时,注意吸收瓶溶液的颜色,如未采样已变色,则该样品 作废。5、现场空白样的放置:启动采样气路时,同时将空白样的吸收瓶封口膜打 开,气路采样结束时,同时将空白样封口;准备空白滤膜装入切割头中放置在 空气中,采样结束后按照滤膜采样同样方法放入滤膜袋中,运回实验室检测, 如空白滤膜前后两次称量质量之差应远小于采样滤膜上的颗粒物负载量,否则 此批次采样监测数据无效。6、向采样器中放置和取出滤膜时,应佩戴聚乙烯手套等实验室专用手套 (和实验室人员称量滤膜所带的手套相同),使用无锯齿状镊

7、子。7、采样进气口必须暴露在空气中(箱体盖子可以不盖,几乎不影响吸收液 温度)。8、夏天仪器应尽量避免放置在太阳下暴晒,以防吸收液蒸发,可将仪器放 置于树荫处或适当遮盖。9、采样器显示的气温和气压未经过校准,不能直接读取;现场气温、气压 应用经校准过的气温、气压计测定读取。10、现场记录实况,标况需根据实况计算,实况和标况都要在原始记录中 体现。11、采样记录单上采样人员签字应为2人,其中1人为监督人员。12、干燥硅胶不宜放置太多,超过1/2 一点即可,注意检查硅胶罐的密封 性。三、米样过程中的问题1、如何进行采样器流量校准(1)气态污染物采样气路校准(皂膜流量计)1)用注射器把适量肥皂水在皂

8、膜流量计下侧小口注入(不宜过多),将流量计与需要检测气路的采样瓶进气口连接,按采样器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气 温、气压)设置流量计参数;2)启动需要检测的气路,按下旁边红色按钮使肥皂水起泡,点击测量(多 次);3)当流量计读数与采样器读数差值在5%以内时,流量校准成功。(2)颗粒物采样器流量校准(中流量校准器)1)连接好校准器(需放滤膜),设置好采样器流量,启动“尘1”,2)进入“维护”(密码8628)一“4流量”一“1”点(将光标移至行末电 压值处),比较校准器流量与“ 1”处流量值,若校准器流量较小,长按“上” 键,反之则按“下”键,直至两者读数误差在5%以内;按一下“回车”键确 认;3)同

9、样操作校准“2”点。2、如何进行采样器的气密性检查(气态采样气路,简)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启动气路,先检测整段气路 的气密性,堵住进气口,若采样器流量读数有明显下降、松开后读数迅速回 升,则整段气路气密性完好;若堵住进气口后,采样器流量无明显变化,说明 有漏气现象,需要分段检测气密性,步骤如上。3、监测前需要了解哪些基本情况(1)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1)被测单位的名称、性质和立项建设时间被测单位立项建设的时间:是为了确定其应执行现有源还是新建源的排放 标准。2)主要原、辅材料和主、副产品,相应用量和产量等应重点调查用量大,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的材料和产品。应列表说明,并 予以

10、必要的注解。目的是为了确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3)单位平面布置图标出基本方位;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名称和尺寸;有组织排放 和无组织排放口及其主要参数;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单位区域内的 主要地形变化;单位周界围墙的高度和性质(封闭式或通风式)等。单位周界外的主要环境敏感点,包括:影响气流运动的建筑物和地形分 布;有无排放被测污染物的源存在等进行调查,并标于单位平面布置图中。(2)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基本情况调查除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速率(估计值)之外,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 织排放源的排出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等,应有无组 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的照片。(3)排放

11、源所在区域的气象资料调查一般情况下,可向被测污染源所在地区的气象台(站)了解当地的“常年”气象资料,其内容应包括:1)按月统计的主导风向和风向频率;2)按月统计的平均风速和最大、最小风速;3)按月统计的平均气温和气温变化情况等。如有可能,最好直接了解当地的逆温和大气稳定度等污染气象要素的变化 规律。了解当地“常年”气象资料的目的,是为了对监测时段的选择作指导。4、怎样进行监测点布设(无组织排放)(1)布点原则1)代表性,即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2)可接近性,即选择易于到达的采样位置;3)可操作性,即选择能实施采样的地点;4)安全性,即选择安全可靠的采样位置;5)符合性,即与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布

12、点要求的符合性,当已设点位不符 合又无法更改时,应考虑增加测点数量。(2)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的方法(适用于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置)1)参照点的设置方法: 设置参照点的原则要求:参照点的设置,要以能够代表监控点的污染物 本底浓度为原则。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参照点要力求避开 其近处的其他无组织排放源和有组织排放源的影响,尤其要注意避开那些可能 对参照点造成明显影响,而同时对监控点无明显影响的排放源。 参照点的设置范围参照点最好设置在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上风向,以排放源为圆心,以距排 放源2m和50m为圆弧,与排放源成120夹角

13、所形成的扇形范围内设置。 平均风速N1m/s时参照点设置参照点可在避开近处污染源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被测无组织排放源 设置。 平均风速V1m/s (包括静风)时参照点设置既要避开近处其他源的影响,又要在规定的扇形范围内比较远离被测无组 织排放源处设置。2)监控点的设置方法 设置监控点的原则要求:设置监控点于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距排放源 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设置监控点时不需要回避其他源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设置监控点的方法:在无特殊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监控点应 设置在被测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尽可能靠近排放源处(距排放源最近不得 小于2m),4个监控点要设置在平均风向轴线两侧,监控点的设

14、置应根据情况 于可能的浓度最高处设置。(3)单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的方法(适用于除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的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之外的监控点设置)1)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个。2)监控点一般应设于周界外10米范围内,污染物排放浓度最高点;但若现 场条件不允许(例如周界沿河岸分布),可将监控点移至周界内侧;若经预测,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域超出10米范围之外,也可将监控点移至该 区域内设置。3)测点高度范围为米。4)当具有明显风向和风速时,监控点应设置于平均风向轴线的两侧,监控 点与无组织排放源所形成的夹角不超出风向变化的标准偏差(10个风向读数的 标准偏差)范围之内。5)当无明显风向

15、和风速时,可根据情况于可能的浓度最高处设置4个点。6)在单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的具体位置,还要考虑围墙的通透性(即围墙 的通风透气性质)。 当围墙的通透性很好时,可紧靠围墙外侧设监控点。 当围墙的通透性不好时,亦可紧靠围墙设监控点,但把采气口抬高至高 出围墙2030cm。 围墙的通透性不好,又不便于把采气口抬高,此时,为避开围墙造成的 涡流区,宜将监控点设于距围墙(h为围墙高度(m),距地面处。(4)需要注意的问题1)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污染源SO2、NO2、颗粒物、氟化物测点,一般 应于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设参考点,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设 监控点。2)1997年1月

16、1日起设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源及1997年1月1 日前设立的污染源除SO2、NO2、颗粒物、氟化物四项以外,一般应设于排放源 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如预计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 浓度点越出10m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5、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1)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中各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确定:6 J任何情挝卜,有效的h坐部浓哇数据用庭符含表4中的M低斐求酉坝加:W!为史舰玫提.表可污染物亲度撒掂有皴性的最恍垩求疗桀物咬口平均时1呵黝据有效性现定二(HD:).二袖摞(HO:),袖仙尚代小丁I

17、DfUnX精粒物粒位卜丁哥丁玷咛、W KO,)年平均可平午小审3AI牛日平剧h匮促册月至少有27 f日平境制殳值二月生f 2S个日平峋辙藏fflD(NOjJ. 帆化或 ICflkIO|unJ.陶F 打控上干笄于2.- H”、J.K4t -出p2*中时甲均4日至少有20个小时*均彼业也浅筑程H间平均担&小时甲小有&小时平灼浓宦AI.鲍把砧 1状也,.(MU:), ftlLSf! feu).LO|),截町部 fl务伽轲的即十”平J5J袖度伯 号JJ书小有布均匀的牛LJ平均泳鹰直m 111)扣季至少有公布州匀的M个U V用禳瓯依 册J4至X外市均匀的5乍1 1T均沾出fit.也成吾蛔,询 TSF .

18、 tJipjFE rn;iP . itt Ph24 土时干的mil庄有u卜时削呼掉时间(2)无组织排放监测频次按规定对无组织排放进行监测时,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平均值,或在 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在进行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 监控点最高浓度的时段或污染物浓度过低,可延长采样时间。无组织排放参照点的采样应同监控点的采样同步进行,采样时间和采样频 次均应相同。一般为连续2天,每天3次。1)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歇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时段内实 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2)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按需要设置的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

19、,不受 该条件限制;3)竣工验收时,采样时间和频次根据各个行业的竣工验收规范执行。6、选择监测日期、时段(1)监测人员选择尽可能高的生产负荷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稀释的条件进 行监测,至少要处于正常生产和排放状态。(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的工况要求,按建设项目环境 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执行。(3)监测期间的主导风向利于监控点的设置,并可使监控点与被测无组织 排放源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缩小。(4)监测期间的风向变化、平均风速和大气稳定度对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影响很大,应按照后述判定方法,选择适宜的监测日期。(5)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冬季微风的日期,避开阳光辐射较强烈的中午时 段进行监测是

20、比较适宜的。7、怎样确定气候条件是否适宜采样工作的进行(简)(1)风向、风速的简易测定将风向风速表置于被测单位开阔地带。若现场无开阔的地带,可将风向风 速表置于高处进行测定(但一般不超过15m)。测定方法:打开风向风速表的制动开关,并开始读数,每隔1分钟读一个即 时风向风速值,连续测定10分钟,计算出平均风向、风速值和和风向变化的标 准差。如果当时的风向和风速变化较大,感到10 min的测定仍显不足,可适当 延长测定时间。风向和风速的测定除采样之前进行外,还应在采样过程中重复 1-2次,如发现风向有显著变化,应移动监控点位置后重新采样。(2)局地流场的简易测定当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具有一处或多

21、处建筑构造,或存在其他影响气流 运动的地形变化等,以致可能影响污染物的迁移途径时,必须进行局地流场的 简易测定。以单位平面布置图为参照,自无组织排放源为起点至拟设置采样点(即监控 点)的途径之中,凡气流运动可能因受阻而改变方向之处的上方和下方,均应设 置局地流场的测点,选定后的测点应标于单位平面图上,并同时标上测点编号 等标记。局地流场的简易测定仍使用轻便风向风速表。在一个测点只测定1min平均 风向,必要时可重复测定1-2次。将各测点的1min平均风向标明于单位平面图 中,对标有测点流向的平面图进行仔细分析,得到比较完整的局地流场图。要 特别注意分析可能存在的复杂局地流场,若发现测点和测试的

22、数据不够,应进 行必要的补测,直至弄清楚局地流场情况为止。(3)大气稳定度的简易判定(详见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XJ/T 55-2000)大气稳定度等级划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 定共六级,对应于A、B、C、D、E、F表示。(4)无组织排放监测是否适宜进行的判断依据各气象因子的数值分为a、b、c、d四类。在一般情况下,风向变化、 平均风速和大气稳定度三项气象因子中,以其中适宜程度最差的一项所达到的 类别来估计该次监测中气象条件总的适宜程度。如果三项气象因子中的任一项 达到d类,或者其中两项达到c类,则该次无组织排放监测应取消,或更换时 日。8、进行颗粒物采样时

23、,怎样安装采样器(简)(1)只监测TSP将完整滤膜放置在滤膜夹内,不安装任何切割器,直接连接采样头。(2)只监测PM10将完整滤膜放置在滤膜夹内,上方连接PM10切割器,在上方捕集板平面上 均匀涂抹一层凡士林,连接采样头(中间可连接连接器)。(3)同时监测TSP与PM10将完整滤膜放置在滤膜夹内,上方连接PM10切割器,在上方捕集板平面上 放置半膜,直接连接采样头(中间可连接连接器);下方完整滤膜上颗粒物的 重量即为PM10,两张膜上颗粒物重量总和为TSP。9、可以用滤膜、吸收液采集的项目;常见气态污染物采集方式(1)可使用滤膜采集的项目TSP、PM10、PM5、苯并芘、氟化物、重金属等,流量

24、100L/min。(2)可使用吸收液采集的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氨、氯化氢、甲醇、臭氧、二硫化碳、氯 气等项目小时值。流量:L/min。(3)24小时恒温恒流采集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流量min。常见气态污染物采集方式序号米集方式污染物名称备注1滤膜采集TSP、PM10、PM5、氟化物、苯并芘;铅、汞等重金属无组织/环境空 气2吸收液吸 收SO2、NOx、HCl、H2S、苯酚类化合物、氨、 甲醇、氟化物(气态)、甲醛、苯胺类化合 物等无组织/环境空 气3气袋CO、VOC、非甲烷总烃、氯乙烯无组织/环境空 气4活性炭、硅胶吸附苯系物、乙酸酯类、VOCs、挥发性卤代 烃、内酮、

25、乙二醇等有机物等无组织/环境空 气5注射器、真空瓶米非甲烷总烃、总烃、臭气等无组织/环境空 气集10、采样质量保证间断采样质量保证:(1)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的气密性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漏气现象 后,方可进行采样。(2)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 准,流量误差应不大于5%;采样时流量应稳定。(3)使用气袋或真空瓶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和真空瓶应用气样重复洗涤3 次;采样后,旋塞应拧紧,以防漏气。(4)在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 应向上。(5)滤膜采集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4C条件下冷藏保存;对分析有 机成分的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

26、入20 C冷冻箱内保存至样品处理前,为防止有机 物的分解,不宜进行称重。(6)使用吸附采样管采样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 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11、怎样计算标准体积I料法9用1,为1州怵沿队秘,n1球为一d/ dHW?何明LAMWW若M方.骐俱招南财II!鲁塞丽并/1,upm/i 将犁当肆女挡耍仲见皿*漱双曾乌京寸Ju相泌- 一0:口叫/1 舀米封出网I祁昨监坨”1追引扫泊X驻泳野勺:小V部X3X0二ux粘二七 Id 1 I-*) im F l!;W,:W1 (I12、不同行业排放的废气污染因子工业类别废气污染物工业类别废气污染物燃料燃烧SO2、NOX、碳氢化合物(燃油、

27、 气)、烟尘等农药CI2、H2S、Hg、HCI、苯、粉 尘、cs2黑色金属 冶炼SO2、NOX、氤化物、硫化物、 CO、氟化物、粉尘等油漆苯、酸、铅、粉尘、醛、醇、酮类有色金属 冶炼SO2、NOX、Hg、Be、氟化物、 CO、粉尘(铜、砷、铅、锌、镉) 等造纸H2S、粉尘、甲醛、硫醇炼焦SO2、CO、苯、苯并(a)芘、氨、 h2s、酚、烟尘等纺织、印 染h2s、粉尘等选矿药剂cs2、h2s、粉尘等皮革及其 制品H2S、铭酸雾、粉尘、醛等火力发电厂、热电SO2、NOX、CO、碳氢化合物(燃 油、气)、烟尘等电镀铭酸雾、氤化氢、NOX、粉 尘等石油化工SO2、NOX、Pb、氟化物、氤化 物、烃、H

28、2S、苯、酚、醛、CO、HCI、粉尘危险废物 焚烧烟尘、CO、SO2、HF、HCI、 NOX、Hg、Cd、As、Ni、 Pb、Cr、Sn、Sb、Cu、Mn、 二恶英类有机化工酚、氤化氢、氯、苯、氟化物、 酸雾、粉尘水泥SO2、NOX、氟化物、粉尘等氮肥CO、no2、硫化氢、酸雾、粉尘石棉制品石棉尘等磷肥氟化物、SO2、酸雾、粉尘铸造SO2、NOX、CO、氟化物、 Pb、粉尘等氯碱CI2、HCI、Hg玻璃钢制 品苯类等硫酸SO2、NOX、氟化物、酸雾、粉尘 等油毡沥青烟、苯并(a)花化纤H2S、氨、cs2、粉尘蓄电池Pb等染料CI2、HCI、SO2、H2S、Hg、氯 苯、苯胺类、硝基苯类、光气油

29、漆施工溶剂、苯类橡胶H2S、苯、粉尘、甲硫醇灯泡、仪 表Hg、Pb、粉尘等油脂化工CI2、HCI、氟化氢、氯磺酸、SO2、NOX、粉尘生活垃圾 焚烧烟尘、CO、SO2、HCI、Hg、Cd、Pb、二恶英类制药CI2、H2S、SO2、HCI、氨、苯、 醛、醇、肼13、日常用吸收瓶采样的项目、流量和时间序号项目频次采样器具采样流量采样时间1SO2日均值白玻板50mlmin20h2SO2小时值白玻板10mlmin1h3NO2日均值棕玻板50mlmin20h4NO2小时值棕玻板10mlmin1h5硫化氢小时值白气泡10mlmin1h6氨小时值白气泡11mlmin1h7氯化氢小时值白气泡12mlmin1h

30、8甲醇小时值白玻板10mlmin1h9氤化物小时值白玻板10mlmin1h10氯气小时值棕玻板10mlmin1h11O3小时值棕玻板10mlmin1h12汞小时值金膜汞富集管min1h14、日常用滤膜采样的项目、流量和时间序号项目频次采样器具采样流量采样时间1TSP日均值玻璃纤维滤膜100L/min20h2PM10日均值玻璃纤维滤膜100L/min20h3PM5日均值玻璃纤维滤膜100L/min20h4日均值玻璃纤维滤膜100L/min20h5苯并芘日均值玻璃纤维滤膜100L/min20h6铅日均值玻璃纤维滤膜100L/min20h7砷、硒小时值玻璃纤维滤膜100L/min1h8六价铭、铍等小

31、时值玻璃纤维滤膜100L/min1h9氟化物小时值醋酸纤维滤膜100L/min1h10TVOC脱附管2011苯系物(热解吸脱附管1020法)15、日常用气袋、真空采气瓶和吸附管采样的项目、流量和时间序号项目频次采样器具采样流量采样时间1CO日均值/小时 值聚乙烯气袋20h/1h2非甲烷总烃/总烃小时值注射器/铝箔气 袋1h3氯乙烯小时值注射器/铝箔气 袋1h4VOC小时值铝箔气袋1h5臭气小时值真空采气瓶1h6苯小时值活性炭吸附管min1h7甲苯小时值活性炭吸附管min1h8二甲苯小时值活性炭吸附管min1h16、空气采样吸收液配置(1)二氧化硫吸收液:甲醛缓冲吸收液,用水稀释甲醛缓冲吸收储备

32、液 100倍,ml甲醛。甲醛缓冲吸收储备液:36%38%甲醛溶液,L的CDTA2NA溶液,称取邻苯 二甲酸氢钾,溶解于少量水中,三种溶液混合,用水稀释至100ml,冰箱存 放,可保存10个月。(2)氮氧化物:用水将显色液和水按4+1比例混合。吸收液吸光度不超过 (540nm,1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显色液:称取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约200ml热水中,将溶液冷却至室 温,全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盐酸萘乙二胺储备液和50ml冰乙酸,用 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与密闭棕色瓶中,25C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三个月。盐酸萘乙二胺储备液:称取(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于500ml容量瓶 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与密闭棕色试剂瓶中,冰箱储存可稳定三个月。硫化氢吸收液:硫酸镉、氢氧化钠和聚乙烯磷酸铵,分别溶于水后混合,强烈震摇,纯水稀释至1000ml。为乳白色悬浊液,冰箱中保存一周。(3)臭氧吸收液:IDS标准工作液用磷酸缓冲溶液稀释为ml或ml的吸收 液,此溶液于20C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一周IDS标准工作液:IDS标准储备液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为每毫升臭氧的 IDS标准工作液。IDS标准储备液:靛蓝二磺酸钠(IDS)溶解于水,移入500ml棕色容量瓶 中。标定(4)甲醛吸收液:纯水(5)氨吸收液:mol/L稀硫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