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能步骤(全)

上传人:nu****n 文档编号:139695714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1.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验技能步骤(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实验技能步骤(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实验技能步骤(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技能步骤(全)(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测量小石块的密度1. 将天平调平衡。2. 测量小石块的质量,记录数据。3. 将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V1。4. 将小石块放入水中,读出此时的体积V2。5. 用V2-V1是小石块的体积,计算密度,并填好实验报告。二、 测量盐水的密度1. 将天平调平衡。2. 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3. 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4. 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5. 用M1-M2算出部分盐水的质量,算出密度并填好实验报告。三、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左侧为动力,右侧为阻力)1. 左侧挂两个钩码,右侧挂一个钩码。2. 动力为1N,动力臂为5cm,阻力为0.5N,阻力臂为5cm,然后动力*动力臂=阻

2、力*阻力臂。3. 测量动力小于阻力,动力为0.5N,动力臂为10cm,阻力为1N,阻力臂为5cm,然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 动力与阻力相等:动力为0.5N,动力臂为10cm,阻力为0.5N,阻力臂为10cm,然后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5. 得出实验结论:F1L1=F2L2。四、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 检查弹簧测力计。稍微拉动测力计,观察是否在零刻度上。2. 测量物体在空气中时,读取测力计的示数F1。3. 将物体一部分浸入在液体中,读取测力计示数F2。4. 将物体完全浸没入液体中,读取测力计示数F3。5. 将物体完全浸没入盐水中,读取测力计示数F4。6. 改变物体浸入液体

3、的深度,读取测力计示数F5.7. 用F1-F2,F1-F3,F1-F4,F1-F5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浮力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五、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 拿一张白纸,对折一次,在折纹处画一条直线。2. 将玻璃板放在直线上,点燃蜡烛将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3. 然后取一段相同的蜡烛,移动直到重合并记录两个蜡烛的位置。4. 然后交换位置重复实验。5. 然后连接AA,BB,CC。量取距离。得出实验结论。六、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将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大阻值处)1.首先画出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取00.6A,电压表03V,电阻为10.2.使用4.5V电源

4、电压,然后进行试触,闭合开关。调整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1V,电流表示数为0.1A,电压表为1.5,电流表为0.15A,电压表为2V,电流表为0.2A。3.实验结束,填好实验报告。七、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 在图中画出电路图。(连接电路时要关闭电源并断开开关)2. 连接电路(一个开关,两个灯泡),从正极出发,依次连接两个灯泡开关闭合。3. 改变开关位置重新闭合开关,再改变位置闭合开关。4. 连接并联电路(三个开关,两个灯泡),将电源电压调至3V,闭合三个开关。5. 分别只断开S1、只断开S2,只断开S3,观察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全部用电器,开关的位置不

5、同,开关的作用相同。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该支路用电器。八、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先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是否在零刻度处)1. 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调至最大阻值处),连接并联电路,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2. 首先试触。然后移动变阻器,是灯泡两端电压为2.5V(如果不能调到2.5V,则应调大电源电压)电流为0.32A,电功率为0.8w。3. 再将电压调为2V,此时发光暗红(较暗),电流为0.28A,电功率为0.56W。4. 再使电压为2.8V,此时发光较亮,电流为0.33A,电功率为0.924W5. 填好实验报告。九、探究水沸腾特点。1. 组装实验器材,由下至

6、上安装,最后点燃酒精灯。2. 等到温度计上升到90摄氏度时,每隔30秒记录一下数据。3. 当数据三次为同一数据时,就可以停止实验。整理器材。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1. 将凸透镜固定在某一刻度处,蜡烛、光屏分别在两侧,调至同一高度上。2. 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物据为35cm,通过移动光屏找到蜡烛的像,像距为15cm,为倒立缩小的实像。3. 物体在1、2倍焦距之间,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为倒立放大的实像。4. 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物距在5cm,不能找到蜡烛的像,移除光屏,从右侧观察,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5. 得出实验结论。生物实验技能一、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

7、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2.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4.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5.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6.对光: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7.安放装片: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8.调焦: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

8、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9.观察: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二、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1. 擦试干净载、盖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 在口腔内壁上轻轻刮几下,在载玻片上涂抹。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4.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5.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6.对光: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

9、镜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7.安放装片: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8.调焦: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9.观察: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三、 观察叶片结构。1. 用双面刀片在菠菜叶子上迅速切割,放在培养皿中。2. 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3. 使用显微镜步骤同上。化学实验技能一、 粗盐提纯。1. (不称

10、量,自己用钥匙取一勺粗盐)量取6ml 水,将水、粗盐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2. 固定好铁架台、漏斗,烧杯,进行过滤(用玻璃棒引流),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快要蒸干时要移去酒精灯,用余热将其蒸干。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报告中答案填3.0克,47.0克。)1. 调节天平平衡,量取3.0克的NaCl,47.0克的水。2. 将NaCl和水放到小烧杯里面。3. 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溶解。4. 然后倒入瓶中,贴好标签。5. 整理仪器,填好实验报告。三、 氧气的制取1. 首先检查气密性,用手握住导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气密性良好。2. 放三勺高锰酸

11、钾,在试管口放好棉花,水槽中装满水,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山,试管口向下倾斜。3. 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置在水槽中,用酒精灯首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4. 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当集气瓶中有大的气泡鼓出时,就已经收集满了。用玻璃瓶盖好,正放在实验台上。5. 先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填好实验报告。四、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1. 首先拿一个大试管,验证其气密性。2. 在其中装入78块大理石(或石灰石);加入稀盐酸,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观察现象。3. 开始收集气体,集气瓶口向上。4. 集满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熄灭,则证明已经集满。5. 向点燃的蜡烛倾倒二氧化碳,蜡烛熄

12、灭。五、 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1.各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倒入约1/3体积的氯化钠溶液,再各取三支试管分别倒入约1/3体积的硫酸铜溶液。2.将用砂纸打磨好的铁丝、铜丝、锌片分别放入氯化钠溶液中,观察现象;将用砂纸打磨好的铁丝、铜丝、锌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记录(能确定出是否能反应即可)。3.在3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倒入约1/3体积的稀盐酸,要尽量保证稀盐酸的体积相同。4.将用砂纸打磨好的铁丝、铜丝、锌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记录(能定出什么样的金属能与酸反应即可)。六、 测量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中和反应与测溶液的PH值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由监考教师随机指

13、定一块)所受重力。2.测出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石块不能碰杯底),算出石块所受浮力。3.在锥形瓶中加入约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4.在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将反应后溶液滴在试纸上。5.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出被测液的PH。七、稀硫酸跟氧化铜的反应及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1.向1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盐酸2.正确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正确使用酒精灯加热,给试管预热,使试管倾斜一定的角度(约45),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

14、或别人,观察现象并记录。3.向1支洁净的试管中倒入少量上述反应中得到的硫酸铜溶液(稍冷却后)。向盛有硫酸铜溶液试管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并记录。八、 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能力的影响1.向干燥的试管中加入1药匙硝酸钾粉末2.用量筒量取3mL蒸馏水,倒入盛有硝酸钾的试管中,振荡至固体不再溶解。3.将盛有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约有60mL热水的小烧杯中,稍后取出振荡。试题十一 实验: 粗盐提纯实 验 报 告 1.实验结果回答:(10分)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和解释过滤食盐水中的不溶物留在 滤纸上(3分),滤液为 无 色液体(2分)。过滤法可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不溶性固体 杂质。(5分)

15、2.用托盘天平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时,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 一张质量相等的白纸 (5分)3.本实验中,每步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10分)(一)搅拌,加速溶解;(二)引流 ;(三)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试题十二 实验:测细丝的直径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实 验 报 告 1.(5分)所测细丝的直径为 。注意单位2.实验记录和分析:(20分)配置的溶液试剂的用量实验步骤解释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 3.0 g, 水 47.0 ml(5分)。把称好的氯化钠放入 烧杯 里,再注入量好的水,用 玻璃棒 搅拌,使氯化钠全部溶解(5分)。用 玻璃棒 (2分)搅拌可以 加速 (4分)氯化钠

16、的溶解,氯化钠的溶液为 无 色(4分)。试题十三 实验:氧气的制取实 验 报 告 1.(6分)将装置连接起来,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捂住大试管看到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6分)当 导管口有连续而均匀的气泡冒出 时,开始收集氧气。 3.(6分)实验结束后,先将 导管移出水面 ,再 熄灭酒精灯 。 4.(7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根据什么现象判断集气瓶里已经收集满氧气? 集气瓶口有大的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试题十四 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 验 报 告 现象与结论分析:(25分)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和解释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和盐酸接触后生成 无色 气体(5分)。验证实验二氧化碳

17、倒入烧杯后,燃烧的蜡烛 熄灭 .(5分)。(1) 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3分)(2) 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3分)验证实验紫色的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色(5分)。证明CO2溶液显 酸 性(4分)。试题十五 实验: 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实 验 报 告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或解释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1.锌片、铁丝、铜丝放入氯化钠溶液中 无 现象(填“有”或“无”)(2分)2.锌片、铁丝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 红色 物质生成。(2分)1.锌片、铁丝、铜丝 不能 (2分)与氯化钠溶液反应(填“能”或“不能”)。2.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金属有 锌、铁 (2分),说明

18、锌、铁的金属活泼性比铜强(3分)。 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锌片、铁丝、铜丝放入稀盐酸中 锌片、铁丝 表面有气泡产生, 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快, 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各2分)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有锌、铁,(3分)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有 铜 (2分)钠铁铜锌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钠、锌、铁、铜 (3分)试题十六 实验:测量小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中和反应与测溶液的PH值 实 验 报 告1.实验现象记录:(共9分)石块重力(N)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N)石块所受浮力(N)2.中和反应实验现象的记录:(共16分)在实验中测得反应后溶液的PH值为: PH=7 。(5分)回答:向盛有氢

19、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_红_色(2分),PH大于7(2分);逐滴向锥形瓶里滴入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刚刚褪成无色时,PH 等于 7(2分);如果继续滴盐酸,PH小于7(PH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分)。3.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分)(一)胃药中和胃酸 (二) 处理污水 ( 三)改良酸性土壤试题十七 实验:稀硫酸跟氧化铜的反应及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 验 报 告 现象与结论分析:(25分)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稀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氧化铜为 黑 色粉末,与硫酸混合后加热,现象为 黑色逐渐消失,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

20、7分)。稀硫酸与氧化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5分)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的反应硫酸铜溶液为 蓝色 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现象为 有蓝色沉淀生成 (7分) 。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SO4+2NaOH=Cu(OH)2 +Na2SO4 。(6分)试题十八 实验:探究温度对硝酸钾溶解能力的影响实 验 报 告 现象与结论分析:(25分)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和解释硝酸钾的溶解试管中的澄清溶液是该温度下的硝酸钾的 饱和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6分)在一定温度下,一定溶剂里,物质 不能 (填“能”或“不能”)无限制的溶解。(6分)改变硝酸钾溶液的温度将盛有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是试管底部的固体 减少 (填“增加”、“减少”或“无变化”之一)。(7分)证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