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自动化爬升模板系统结构设计复核计算书

上传人:nu****n 文档编号:139690899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6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液压自动化爬升模板系统结构设计复核计算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液压自动化爬升模板系统结构设计复核计算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液压自动化爬升模板系统结构设计复核计算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资源描述:

《液压自动化爬升模板系统结构设计复核计算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自动化爬升模板系统结构设计复核计算书(4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液压自动化爬升模板系统结构设计复核计算报告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二八年七月目 录1 概述11.1自爬模组成11.2液压自爬模系统的工作步骤及原理31.3液压自爬模的特点61.4结构计算复核的主要内容82 液压自爬升模板系统架体结构计算的相关参数92.1液压自爬升模板系统基本参数92.2液压自爬升模板系统关键计算参数93 计算模式一:直爬的理论解析计算113.1 荷载参数及计算113.1.1 恒载计算123.1.2活载计算123.1.3风荷载计算133.2 爬模支架计算简图143. 5爬升模板系统局部构件的验算153.5.1单个埋件的抗拔力计算153.5.2 锚板处砼的局部受压抗压力计算153.5

2、.3受力螺栓扭矩计算163.5.4 受力螺栓的抗剪力和抗拉力的计算173.5.5 爬锥处砼的局部受压抗剪力计算173.5.6 导轨梯档的抗剪力计算183.5.7承重楔的抗剪力计算184 计算模式二:斜爬的空间有限元仿真分析194.1模型建立194.1.1单元选取214.1.2边界条件224.1.3材料属性234.2计算工况234.3计算结果254.3.1工况1计算结果264.3.2工况2计算结果294.3.3工况3计算结果354.4小结395复核计算初步结论39项目基本信息401 概述液压自爬模是现浇竖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项先进施工工艺,它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上,按照平面图,沿结构周边一次

3、性装设好模板,随着模板内逐层浇筑混凝土和绑扎钢筋,逐层提升模板来完成整个建(构)筑物的浇筑和成型。液压自爬模已经在桥梁、高层建筑等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当前的桥梁建设中,液压自爬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高度在100米以上的墩柱和桥塔中,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在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等这样的世界级桥梁中,均采用了液压自爬模的工艺,实践证明该工艺是成熟的。图1-1 液压自动爬模系统在桥塔施工中的应用1.1自爬模组成液压自动化爬模系统的组成如图1-2所示,其基本组成可以分为上平台、中平台和下平台三个部分。主要部件有:主梁,立杆,可调斜撑,中平台,下平台,上平台架体,液压顶升装置

4、等。自爬模的顶升运动通过液压油缸对导轨和爬架交替顶升来实现。导轨和爬模架互不关联,二者之间可进行相对运动。当爬模架工作时,导轨和爬模架都支撑在埋件支座上,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退模后立即在退模留下的爬锥上安装受力螺栓、挂座体、及埋件支座,调整上下轭棘爪方向来顶升导轨,待导轨顶升到位,就位于该埋件支座上后,操作人员立即转到下平台拆除导轨提升后露出的位于下平台处的埋件支座、爬锥等。在解除爬模架上所有拉结之后就可以开始顶升爬模架,这时候导轨保持不动,调整上下棘爪方向后启动油缸,爬模架就相对于导轨运动,通过导轨和爬模架这种交替附墙,互为提升对方,爬模架即可沿着墙体上预留爬锥逐层提升。图1-2 液压自动爬

5、模系统的组成1.2液压自爬模系统的工作步骤及原理液压自爬模系统的工作步骤如图1-3图1-11。图1-3 合模,浇筑第一节起步段砼 图1-4浇筑第二层砼,以满足安装高度图1-5 进行架体一平台部分的安装图1-6 安装各层平台的围护结构图1-7连接模板与上平台架体连接,退出模板,安装好液压系统图1-8 安装顶层附墙支座,插导轨,铺各层平台木板,挂安全网图1-9 向上进行爬升一层图1-10 安装吊平台,拉好吊平台安全网。图1-11 向上进行正常施工与爬升1.3液压自爬模的特点根据液压自爬模系统的工作原理可见,其特点如下: 液压爬模可整体爬升,也可单榀爬升,爬升稳定性好。液压爬升过程平稳、同步、安全。

6、采用液压同步自爬模体系爬升速度快,可以提高工程施工速度(平均四天一层),最快的可达到2.5天。 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可节省大量工时和材料。 除了因为建筑结构的要求(如墙面突然缩进或形状突变)需要对模板及架体改造之外,一般情况下爬模架一次组装后,一直到顶不落地,节省了施工场地,而且减少了模板(特别是面板)的碰伤损毁。 木模板体系可适应结构变化,简化现场操作的困难程度。 提供全方位的操作平台,施工单位不必为重新搭设操作平台而浪费材料和劳动力。 结构施工误差小,纠偏简单,施工误差可逐层消除。 液压自爬模体系的模板安放在模板支架操作主平台上,而且在平台上有大于500mm的操作空间供模板前后移动脱模和合

7、模,同时可以进行模板表面清理、涂刷脱模剂等工作。 液压同步自爬模的液压系统布置在主平台主梁下,通过液压油缸传动,利用导轨做依托将整个模板操作架进行整体提升,也可以爬模架为依托将导轨顶升到上一个锚固位置。 液压同步自爬模体系承载能力大(每个机位的顶升力为10KN),根据要求的恒载、活载、液压油缸参数进行承载三角架等设计,安全性、稳定性得到保证。液压同步自爬模体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爬和同步,自爬时爬模主平台,上下平台、模板等,通过与主平台主梁相连的液压油缸提升装置提升操作架,而且提升过程中任一时刻速度相同,行程相同,其最大不同步差不大于20mm。 液压同步自爬模采用的是全液压自爬体系,模板安装到

8、平台上之后,就不再需要塔吊吊装。既不占用施工场地,又不占用垂直运输设备,这种自爬体系除了大大降低塔吊的使用负荷,模板也减少了磕碰损毁的可能。在狭小的场地上进行高层建筑芯筒施工更显其优势。 液压同步自爬模可整体爬升,也可单榀或几榀爬升;不仅可以外墙爬升,也可以内墙独立爬升,可以方便的配合施工。 爬升稳定性好,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本身已有可靠的安全围护,机构和零件设计时留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关系安全的关键零件配备双套机构,液压顶升油缸配备双向液压安全锁,使施工更安全可靠。 液压同步自爬模爬升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操作平台和物料平台,一次性搭设,施工中不需要重新搭设平台而耗费时间、材料和劳动力。模板退出后有

9、足够的清理空间,配用进口芬兰覆膜维萨板,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好、能够达到清水砼的要求。 模板垂直度、水平度易于调整控制,并且避免了施工误差的积累,因而构筑物的垂直度等得到有力的保障。 液压同步自爬模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只做向上顶升的动作(顶升导轨,抑亦顶升爬模架)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做下降爬模架的动作,比如在热带风暴(台风)来临之 前就可以将爬模架降下来,背靠混凝土墙面,系好防风缆绳。因而广泛应用于民建钢结构核心筒,桥梁的主塔和桥墩等高耸构造物,特别在施工场地狭窄的场合更显其优越性。1.4结构计算复核的主要内容本计算复核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点内容:(1)计算混凝土按照1000:4500倾斜角度倾斜后

10、,混凝土的自重作用在架体上,架体各部件的强度、刚度,预埋件的强度是否足够;(2)主平台架稳定性验算;(3)主三角架稳定性验算;(4)主纵梁变形计算;(5)架体在风载下的抗风稳定性验算;(6)模板受力计算(不考虑混凝土初凝);(7)对于计算结果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杆件提出优化建议。本次计算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模式。有限元计算方法计算模式按照1000:4500倾斜角斜爬,面宽10米,分层高度4.5米,进行空间计算。编制计算书遵守的规范和规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 (GBJ 17-8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11、范(GB 50204-200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江正荣 编著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200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06-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 T 1228-2006)2 液压自爬升模板系统架体结构计算的相关参数2.1液压自爬升模板系统基本参数(1)架体系统:架体支承跨度: 6米(相邻埋件点之间水平距离);外架体高度: 约13.5米;外架体宽度: 主平台2.70m,上平台1.20米、中、下平台1.20米; (2)液压升降系统额定工作压力: 25MPa;油缸行程: 400

12、mm;伸出速度: 外墙油缸380mm/min; (依配用的控制台型号和顶升油缸的数量的多少其值略有所差别)顶升油缸额定推力: 100kN;串联双油缸不同步差: 20mm.(3)爬升机构爬升机构有自动导向、液压升降、自动复位的锁定机构,能实现架体与导轨互爬的功能。2.2液压自爬升模板系统关键计算参数(1)塔肢内外墙液压自爬模各操作平台的设计施工荷载为:模板,浇筑,钢筋绑扎工作平台最大允许承载 3kN/m2爬升装置工作平台最大允许承载 1.5kN/m2模板后移及倾斜操作主平台最大允许承载 1.5kN/m2电梯人口平台最大允许承载 1.0kN/m2系统工作平台总体额定承载能力(按顶层计) 3.0kN

13、/m2(注:筒内墙各爬升机位外侧空间用木工字梁搭设的平台不能作为物料平台使用,只是操作人员的操作空间。)(2)剪力设计值为:FV=80kN; 拉力设计值为:F=100kN;(3)爬模整体提升,同一榀爬架提升机位间同步差控制在20mm以内。(4)爬模的每根液压缸的推力为100kN (即10t)。(5)自爬模爬升时,结构砼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3.1 SAP2000计算基本数据的确定核算部位的确定:按塔肢倾斜形状,塔身内侧爬模工作状态最为恶劣,如塔身内侧爬模满足要求,其它面的爬模肯定满足要求,故只需计算内侧爬模是否满足要求:按浇筑施工程序,标准层浇筑高度4500mm, 要求相应削减因倾斜向上而

14、收缩的模板宽度,最大的一块模板为10000mm,高度为4800mm。取最大面积为10x4800=48平方米的模板来进行验算。这块模板重量最大,若它满足设计要求,其它就都能满足要求。以下按三个机位一起顶升这块大模板来验算其支撑能力。为确保液压爬模架体的受力状态充分满足本工程的需要,塔肢的倾斜度按照1000:4500的斜度计算。该计算结果如能通过复核,在实际施工中液压爬模安全系数将大幅提高。 图3-1顺桥向内侧面爬模架体简图3.1.1 恒载计算外爬架的横载包括脚手板自重、模板自重、外架自重。a.脚手板自重W1:由图纸可知脚手板共分五层,上层1-2层长12米,宽1.6米,面积为:A=121.6=19

15、.2m2主平台宽度长12米,宽2.7米, 面积为:A=122.7=32.4m2-1层平台宽度长12米,宽2.2米, 面积为:A=122.2=26.4m2-2层平台宽度长12米,宽1.5米, 面积为:A=121.5=18m2所以整个单面架子脚手板总平方数:A1= 19.2+19.2+32.4+26.4+18=115.2平方查木材比重(含水率15%)为0.4-0.75吨/立方,取平均值为0.57吨/立方木板选用厚度为4CM的板材木板总重量为115.20.040.57=2.63吨=25.77KN W1=分摊到每个机位的木板重量为25.77KN/3=8.59KNb.模板的自重W2:模板标准重量为:72

16、kg/m2 ,面积A=48 m2(每平方模板含几形钢梁四根共计25.6KG,14a背楞两根共计29.07KG,WISA面板14.81KG,小配件计2.5KG,以上合计72KG/ m2)所以单个机位承重: W2=(7248/3)x9.8=11.29(kN) c.外架自重W3:由图纸可查得每个机位爬模架自重(不含导轨和埋件支座及埋件总成) 18KN,机位间联系机构(栏杆,剪刀撑,跳板支承等)19.71kN(见下表),所以:W3=18+19.71/3 =24.57(kN) 每个机位的永久荷载总重:W=( W1+ W2+ W3) 1.2=44.451.2= 53.34(kN) 式中1.2为荷载分项系数

17、横桥向联系结构重量统计表名称材料长度数量重量上平台护栏483.512米6根276KG中平台护栏483.512米4根184KG下平台护栏483.512米4根184KG上平台剪刀撑483.56米4根92KG中平台剪刀撑483.53.2米8根98.3KG跳板支撑1212米8根1157KG合计2011KG=19.71KN3.1.2活载计算施工期间,主要使用的平台为钢筋绑扎工作平台,该平台要承受钢筋的临时荷载及施工人员有活载。主要施工层为两层:浇筑、钢筋绑扎工作平台(面积:121.6)最大承载3KN/m2,模板后移及倾斜操作主平台(面积:122.7)最大承载1.5kN/m2。工况一:在非工作状态下使用工

18、况下(钢筋施工阶段),顶层平台承受临时施工荷载,其它平台均无施工荷载,施工荷载计算如下:浇筑、钢筋绑扎工作平台:K1=3121.61.4=80.64(kN)式中1.4为荷载分项系数上平台架体横桥向面共四榀,每榀有2个节点与上平台联接。因此K1节点=80.64/8=10.08KN工况二:新浇筑砼完成后的静置养生期间,模板承受砼侧压力,架体各层平台均无施工荷载载作用。工况三:模板后移,架体处于爬升状态。主平台承受受施工荷载。在升降工况下,施工荷载按1.5 kN/m2计算模板后移及倾斜操作主平台施工荷载:K2=1.5122.71.4=68.04(kN)式中1.4为荷载分项系数主平台下的下架体横桥向共

19、三榀,三道底梁,共可视为九个节点。每个节点受力为K2节点=68.04kN/9=7.56KN3.1.3风荷载计算风载计算可以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06-2004):Fwh=K0K1K3 Wd AwhWd=V2d/2gW0=V210/2gVd=K2K5V10=0.012017e-0.0001z式中, Fwh横桥向风荷载标准值; W0-基本风压(KN/ m2)按100年重现期泰州地区取0.45 KN/ m2Wd-设计基本风压(KN/ m2)Awh-横向迎风面积(m2)(上架体宽度12米,密目网封闭计算高度6米,上架体迎风总面积72平方米)V10-桥梁所在地区设计基本风速,按100年重现

20、期泰州地区取27.1 m/sVd-高度180米处的设计基准风速-空气重力密度(KN/ m2)=0.012017e-0.0001180=0.01153(KN/ m2)K0-设计风速重现期换算系数,施工期间取K0=0.75K3-地形、地理条件系数,一般地区取K3=1.0K5-阵风风速系数,对于A,B类地表取K5=1.38K2-考虑地面粗糙度类别和梯度风的风速高度变化修正系数,查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06-2004)附录A,高度取200米,B类地表,K2=1.62K1-风载阻力系数,查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06-2004)表-6 断面形状t/b表中取2/3(实际为0.6),桥塔高

21、宽比取20(实际为18),对应的K1=2.0g-重力加速度g=9.81m/s2设计基本风压Wd=V2d/2g=0.0115360.5860.58/29.8=2.15 KN/ m2基本风压W0=V210/2g=0.01153=0.0115327.127.1/29.8=0.43 KN/ m2高度180米处的设计基准风速Vd=K2K5V10 =1.621.3827.1=60.58 m/s上架体承受风载标准值Fwh上=K0K1K3 Wd Awh =0.752.01.02.1572=232.2KN横桥向面上架体共4榀,每榀上围护钢管连接节点共6个。上架体部分分配到每个节点上的风载为F上节点=232.2/

22、24=9.67KN下架体部分高度6.4米,宽度12米,总面积76.8平方.下架体承受风载标准值Fwh下=K0K1K3 Wd Awh =0.752.01.02.1576.8=247.68KN横桥向面下架体共3榀,每榀上围护钢管连接节点共8个。下架体部分分配到每个节点上的风载为F下节点=247.68/24=10.32KN3.2 爬模支架计算简图在工况一状态下风载及施工荷载在架体上的分配简图如下(为表达直观,加载图绘制为垂直状态): 图3-1钢筋施工阶段计算简图在工况三状态下风载及施工荷载在架体上的分配简图如下: 图3-2 爬升阶段计算简图 上架体平台 下架体平台图3-3 自重分布计算简图3. 5爬

23、升模板系统局部构件的验算 3.5.1单个埋件的抗拔力计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按锚板锚固锥体破坏计算埋件的锚固强度如下:假定埋件到基础边缘有足够的距离,锚板螺栓在轴向力F作用下,螺栓及其周围的混凝土以圆锥台形从基础中拔出破坏(见右图)。分析可知,沿破裂面作用有切向应力s和法向应力s,由力系平衡条件可得: F=A(s sin+s cos)由试验得:当b/h在0.191.9时,=45,F=0.0203 fc, 代入式中得: F=(20.0203/sin45)fc (/2)h2ctg45+bh=0.1 fc (0.9h2+bh)式中 fc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15N/mm2); h破坏锥体高度(通

24、常与锚固深度相同)(400mm); b锚板长度(80mm).所以F=0.1 fc (0.9h2+bh) =0.115(0.93102+80400) =177.73(KN)埋件的抗拔力为F=177.73KN,两个埋件的抗拔力:2F=355.46KN3.5.2 锚板处砼的局部受压抗压力计算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局部承压构件计算公式:0Fld1.3SfcdAln=Ab/AL0-桥梁结构重要性系数,特大桥、重要桥梁取 1.1Fld-局部受压面积上的局部压力设计值Fld=100KNS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修正系数,砼强度为C50以下强度时取1.0fcd 混凝土轴心抗

25、压强度设计值,查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P10页砼强度为C50 强度时取22.4MpaAln 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 3.14x40x40=5024 mm2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Ab局部受压计算底面积;(mm2)5024 mm2AL 不扣除孔洞的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mm2),锚板使用中无孔洞,故AL= Ab=5024 mm20Fld=1.1100=110KN=Ab/AL=11.3SfcdAln=1.31.01.022.45024=146298N=146.3KN0Fld= 100kN 故满足要求3.5.3受力螺栓扭矩计算高强螺栓须分两次(即初拧和终拧)进行拧紧,对于大型节点

26、应分初拧、复拧和终拧三次进行。复拧扭矩应等于初拧扭矩。对于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尚应在终拧后进行扭矩值检查。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扭矩值可按下式计算:.初拧扭矩值计算: TO=0.065PCd 其中 PC=P+P式中, TO 高强螺栓的初拧扭矩(Nmm); PC 高强螺栓施工拉力(kN);PC= P+P=110KN d 高强螺栓公称直径(mm);d=42mm P 高强螺栓拉力设计值(kN);P=100KN P 预拉力损失值,一般取拉力设计值的10%;P=10KN TO=0.06511042=300.3(kN)mm终拧扭矩值计算: TC=K PCd式中:K 高强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一般取0.1

27、3; TC 高强螺栓的终拧扭矩(Nmm);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TC=0.1311042=600.6(kN)mm 检查扭矩值计算: 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扭矩检查应在终拧1h后,24h以内完成。扭矩检查时,应将螺母退回30o50o,再拧到原位测定扭矩,该扭矩与检查扭矩的偏差应在检查扭矩的10%以内,检查扭矩应按下式计算: Tch=KPd式中,Tch 高强螺栓的检查扭矩(Nmm);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Tch=KPd=0.1310042=546(kN)mm3.5.4 受力螺栓的抗剪力和抗拉力的计算材料:35VB或40Cr号钢 强度等级10.9S 直径M42受力螺栓的抗压、抗拉、抗弯强度查表可知:抗拉强度

28、极限f=1000N/mm2,屈服强度f=900N/mm2,最大剪应力许用值=540 N/mm2(最大剪应力许用值:该数据在高强度螺栓部分上查不到,按一般机械性能指标抗剪为抗拉的0.6-0.7倍取值0.6)根据GB1228-91的规定的性能等级, 每个螺栓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btAeff fbtNbt 高强度螺栓拉力设计值高强度螺栓直径对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当螺栓直径小于30MM时,取1.0,当螺栓直径大于30MM时,取0.93,Aeff高强度螺栓有效截面面积,M42螺栓有效面效=1211 mm2螺栓有效直径=39.28 mmfbt高强度螺栓热处理后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规范规定取430

29、MPAAeff fbt=0.931211430=484278N=484.28KNNbt=100KN设计剪力为:FV=80KN; 设计拉力为:F=100kN;受力螺栓的荷载点距墙表面为:L=25mm;(1) 抗剪验算 =FV /A=80103/1211=66.06 N/mm2 fV=540 N/mm2,故满足要求。(2)抗拉验算 =F/A=100103/1211=82.58 N/mm2 f=900 N/mm2,故满足要求。(3)拉弯验算 弯矩作用在主平面,螺栓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按下式计算: F/A+MX/gXWf式中,MX最大弯矩,MX=FVL=8010325=2(kNm) gX截

30、面塑性发展系数,查表可知:gX=1.2 W按受压确定的抵抗矩,W=d3/32=3.1439.283/32=5946mm3F/A=100103/1211=82.58 N/mm2MX/gXW=2 kNm/1.25946 mm3=280.3 N/mm2故, F/A+MX/gXW=82.58 N/mm2+280.3 N/mm2=362.88 N/mm2 f=900 N/mm2受力螺栓满足要求。3.5.6 导轨梯档的抗剪力计算根据图纸,梯档高度80 mm,四面均要求焊接,焊高为8mm,梯档仅承受剪应力,因此只需对焊缝处剪应力进行校核即可因此单个梯档的焊缝长度为4X80 mm=320mm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

31、GB 500172003-直角角焊缝的强度计算侧面角焊缝(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f=N/(helw)ffw (-2) 式中N角焊缝处的受力设计值,设计顶升力为100KNf按焊缝有效截面(helw)计算,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应力; f按焊缝有效载面计算,沿焊缝长度方向的剪应力;he角焊缝的计算厚度,对直角角焊缝等于0.7hf,hf为焊脚尺寸8 mm (图选取(a)类); he=0.7hf=0.78=5.8 mmlw角焊缝的计算长度,对每条焊缝取其实际长度减去2hf; lw=(80-28) 4=256 mmffw角焊缝的强度设计值: 材料Q235钢的焊缝抗剪强度为125N/mm2f正面角焊缝

32、的强度设计值增大系数:对承受静力荷载和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1=1.22;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1=1.0。f=N/(helw)=100000N/5.8 mm256 mm=67.35 N/mm2ffw= 125N/mm2故满足要求。3.5.7承重楔的抗剪力计算根据图纸可知承重楔为直径40mm,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承重楔的断面尺寸为:A=3.142020=1256 mm2由规范可查材料45#钢的抗拉强度值为b600N/mm2,抗拉屈服强度值为s355N/mm2,所以抗剪强度设计值为:fV =s0.6=213( N/mm2) (注:按一般机械性能指标抗剪为抗拉的0.6-0.7倍取偏于安全

33、值0.6)因为抗剪面为两个,所以承重楔的承载力为:FV=21256213=535(kN) 100kN(按前面恒载计算值为53.54KN,活载组合最大80.64/3=26.88,合计为80.42KN100kN,偏于安全)故承重楔满足设计要求。4 计算模式二:斜爬的空间有限元仿真分析 4.1模型建立运用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液压自动化爬升模板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对模板系统进行整体建模,图4-1为模型整体视图。模型按照桥塔倾斜1:4.5建立,即围成桥塔的四个模板面分别为一个仰卧、一个俯卧、两个竖直。其中以仰卧的模板面为主要的分析对象,该部分平台架体、后移装置的侧视图见图4-2、图4-3。图4-

34、1 有限元计算模型图4-2 平台架体侧视图图4-3 后移装置侧视图单元选取杆件类型为frame,截面按照计算条件提供的图纸进行定义。模板部分建立虚面,方便荷载的传递。平台架体和后移装置的三维视图见图4-4、图4-5。图4-4 平台架体三维视图图4-5 后移装置三维视图边界条件杆件之间的连接按照实际考虑,对杆件铰接处释放相应的节点约束。平台架体及后移装置的节点约束释放情况见图4-6、图4-7。每榀架体使用双埋件和已经浇筑好的桥塔进行连接。建模时在约束住相应节点的所有自由度。支座约束情况见图4-8。图4-6 平台架体杆件节点约束释放情况图4-7 后移装置杆件节点约束释放情况图4-8 支座约束材料属

35、性导轨材料为Q345钢材,架体材料为Q235钢,密度7.8103kN/m3,弹性模量2.1105N/mm2,抗拉屈服强度215N/mm2。4.2计算工况本次仿真分析计算共考虑三种工况,分别为:工况1:非工作状态(即准备浇筑混凝土的状态,爬架承受施工临时荷载和风荷载)。该工况的计算模型见图4-9。图4-9 工况1计算模型工况2:混凝土浇筑状态(即浇筑混凝土的状态)。该工况的计算模型见图4-10。图4-10 工况2计算模型工况3:爬模系统爬升状态(即模架爬升的状态)。该工况的计算模型见图4-11。图4-11 工况3计算模型4.3计算结果计算混凝土按照1000:4500倾斜角度倾斜后,混凝土的自重作

36、用在架体上,架体各部件的强度、刚度,预埋件的强度是否足够。1) 构件名称各主要构件的名称见图4-12。图4-12 主要构件2) 杆件强度SAP2000引入“应力比”这个概念对杆件的强度、稳定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应力比是指杆件截面实际应力与材料屈服强度的比值。通过显示应力比即可以知道杆件的应力大小。同时,SAP2000也可以通过应力比图显示所有失效的杆件。应力比图中颜色所对应的应力比见图4-13。图4-13 SAP2000应力比色谱工况1计算结果该工况下施加荷载情况如图4-14。结构变形见图4-15。整体结构应力比见图4-16,平台架体应力比见图4-17。图4-14 施加荷载图(单位:kN)图4-

37、15 结构变形图图4-16 结构应力比图图4-17 平台架体应力比图各部件计算结果汇总如下表表4-1 工况1下结构计算结果部位最大正应力(MPa)最小正应力(MPa)变形(mm)上平台横梁33.7-34.22.4三角架横梁61.7-58.14.9中平台横梁34.9-32.62.5下平台横梁25.1-22.82.0主纵梁81.3-77.45.0竖杆-19.7-20.5/三角架立杆7.1-4.6/斜撑-6.2-6.2/支座反力分别为:上支座:Fx=64.94kN,Fy=32.23kN下支座:Fx=29.73kN,Fy=24.82kN工况2计算结果(1)有限元计算结果该工况下的混凝土施加在建立的虚面

38、上,其他荷载施加情况见图4-18。由于模板和后移装置相连,所以在该工况下需考虑后移装置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平台架体变形见图4-19,后移装置变形见图4-20。整体结构应力比见图4-21,平台架体应力比见图4-22,后移装置应力比见图4-23。(a) 湿混凝土重力作用(单位:kN/m) (b)风荷载和施工荷载(单位:kN)图4-18 施加荷载图图4-19 平台架体变形图图4-20 后移装置变形图图4-21 整体结构应力比图图4-22 平台架体应力比图图4-23 后移装置应力比图各部件计算结果汇总如下表:表4-2工况2下结构计算结果部位最大正应力(MPa)最小正应力(Mpa)变形(mm)上平台横梁2

39、8.2-48.92.8三角架横梁98.5-92.15.4中平台横梁38.7-35.23.1下平台横梁22.7-22.42.4主纵梁105.7-87.95.4竖杆-21.7-30.3/三角架竖杆11.4-10.2/斜撑-133.8-133.8/支座反力分别为:上支座:Fx=21.4kN,Fy=117.5kN下支座:Fx=9.5kN,Fy=87.8kN(2) 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主纵梁与上架体连接螺栓强度校核:一、基本参数 螺栓选用普通螺栓,C级,M20 受剪面数目为1个由 GB 50017-2003 第67页 3.4.1 得:单个螺栓受剪承载力 Nvb = 40.8407 KN 单个螺栓受压承载

40、力 Ncb = 61 KN由 GB 50017-2003 第78页 得: 螺栓承载力折剪系数为 0.7 折剪后单个螺栓受剪承载力 Nvb = 28.5885 KN 折剪后单个螺栓受压承载力 Ncb = 42.7 KN螺栓群受力:螺栓群主要承受上架体传递来的风载,按上架体全部风载值Fwh上= 232 KN,上架体形心中心位于主平台以上的3米上架体处,故: N = 0 KN V = 232 KN M = 696 KN.M二、螺栓群形心计算 螺栓个数 BoltNum = 36 排列方式: 对齐排列 螺栓位置: ( 0, 0) ( 200, 0) (3200, 0) (3400, 0) (6400,

41、0) (6600, 0) ( 0, 200) ( 200, 200) (3200, 200) (3400, 200) (6400, 200) (6600, 200) ( 0,1100) ( 200,1100) (3200,1100) (3400,1100) (6400,1100) (6600,1100)( 0,1300) ( 200,1300) (3200,1300) (3400,1300) (6400,1300) (6600,1300) ( 0,2200) ( 200,2200) (3200,2200) (3400,2200) (6400,2200) (6600,2200) ( 0,2400

42、) ( 200,2400) (3200,2400) (3400,2400) (6400,2400) (6600,2400) 螺栓群形心位置 (3300,1200)三、螺栓受力计算 (6600 , 0)处螺栓受剪力最大: 受到N产生的剪力 Nx1 = N/BoltNum = 0 KN 受到V产生的剪力 Ny1 = -V/BoltNum = -6.44444 KN 受到M产生的剪力 Nx2 = -3.03136 KN Ny2 = -8.33624 KN Nv = sqrt (Nx1+Nx2)2 + (Ny1+Ny2)2 = 15.0883 KN Nv = min( Nvb , Ncb ) 满足!工

43、况3计算结果该工况下施加荷载情况如图4-24。结构变形见图4-25。整体结构应力比见图4-26,平台架体应力比见图4-27。图4-24 施加荷载图(单位:kN)图4-25 结构变形图图4-26 整体结构应力比图图4-27 平台架体应力比图各部件计算结果汇总如下表:表4-3 工况3下结构计算结果部位最大正应力(Mpa)最小正应力(Mpa)变形(mm)上平台横梁18.9-22.42.1三角架横梁39.4-43.34.4中平台横梁118.7-106.55.4下平台横梁151.7-156.12.3主纵梁61.2-50.94.4竖杆-69.1-85.5/三角架竖杆89.2-63.7/斜撑-68.2-68

44、.2/支座反力分别为:上支座:Fx=77.28kN,Fy=26.49kN下支座:Fx=29.43kN,Fy=21.66kN4.4小结通过空间杆系有限元仿真建模分析,在混凝土倾斜后,架体各部件的强度、刚度,预埋件的强度均足够,架体的稳定性满足要求,主纵梁的变形也在许可范围之内。5复核计算初步结论 由第四章1000:4500倾斜角斜爬,面宽10米,分层高度4.5米的空间有限元计算结果可见。本液压自爬升模板系统架体结构在给定的荷载条件下是安全的,各构件承载能力计算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项目基本信息液压自动化爬升模板系统结构设计复核及优化研究承担单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课题负责人:王景全 博士 副教授课题组成员:张 蒙 硕士生刘 钊 博士 教授林 波 博士生惠 卓 博士 副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