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模板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39680334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系统综合设计模板(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编 号:审定成绩: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学院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训1)设计(论文)题目:学院名称: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组员:答辩组负责人:时间: 年 月正文部分本设计以STM32F103为控制核心,通过可控增益放大器AD603和OPA847分别实 现对信号增益的调节和功率的放大,在010MHZ宽带范围内的小信号进行有效的放 大,实现增益0dB60dB范围内的步进程控可调和手动可调,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 有效值大于10V,该系统主要由五个模块组成:直流稳压源、可控增益放大电路、滤 波器模块、功率放大模块和控制与显示模块。本设计在可控增益放大电路中用两片 AD603进行级联实现对小信号的放大在滤波

2、器电路用5MHz和10MHz通频带的滤 波器实现对信号的滤波,在后级放大电路中利用软件对放大器电路进行补偿,把系统 的失调和漂移抑制在最低。关键字:前级放大电路可控增益放大器滤波 功率放大器一、方案论证及比较1、控制器方案一:采用单片机为主控芯片,PSoC单片机可配置成高达67MHZ的频率。充分 利用PSoC强大的D/A功能,编程容易实现。PSoC具有成熟而丰富的模块,极大 的减少甚至免除了设计者在成千上万的外围器件中选择的烦恼,节省了模拟量处理电 路调试及修改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成功率,灵活性和可靠性。具有可配置的数字及 模拟区块,可以灵活的构造适用的用户模块,这是传统单片机所不具备的,但是

3、PSoC 价格昂贵,电源布局比较麻烦。方案二:考虑到性价比的问题,本设计采用目前性价比较高,应用最广的 STM32F103为控制核心,具有处理速度快、内部功能全的特点,充分利用 STM32F103内部的D/A对后级放大电路进行补偿,内部的D/A具有速度快、抗干扰 强的特点,且STM32F103性价比高,编程容易实现。鉴于上面考虑,我们采用方案二。2、可控增益放大器方案一:采用场效应管或三极管实现控增益。利用场效应管的可变电阻区实现 压控增益,本方案由于采用大量的分立元件,电路复杂,稳定性差。方案二:采用多级放大器的级联实现可控增益放大。每一级运放设置不停的放 大倍数通过模拟开关选择每一级的放大

4、倍数实现级联信号的放大,达到最终的放大倍 数。此方法实现原理简单,但需要使用较多的模拟开关和运放,且级联的运放越多降 低了电路的稳定性,尤其是各级的寄生电容等也会增加放大器调试的难度,难以实现 放大器增益的连续可调方案三:采用可控增益运放AD603实现。AD603内部由R-2R梯形电阻网络 和固定增益放大器组成,加在梯形网络输入端的信号经过衰减后,由固定增益放大器 输出,衰减量由加在增益控制接口的参考电压决定,这个参考电压可通过单片机运算 控制D/A输出得来,从而实现精确的增益控制。AD603实际工作可以提供20dB以 上的增益,配合前后级的放大器就可以实现60dB的增益调节。此方案实现了连续

5、可 调,易于控制。因此选择方案三。3、功率放大器方案一:采用三极管等分离原件实现功率的放大。此方法运用灵活,成本较低。 但是电路设计难度大,调试过程比较复杂,由于其分立元件的分布参数大,增加了放 大器幅频特性调试的难度。方案二:采用驱动负载能力较大的运放实现对功率的放大。如TI公司的OPA690 等芯片。该方案电路简单,增益可调,且可以通过并联的方法增加其驱动能力。此方 案比较常用,实现较简单,方便调试,因此选择方案二。二、理论分析与计算1、宽带增益积宽带增益积(GBP)是用来衡量放大器的的性能的一个参数,这个参数这个参数表示增 益和宽带的乘积。这个乘积是为一个常数。题目中要求放大器的最大放大

6、电压增益 Av 60dB,即Gain 1000V/V。放大器的通频带010MHz,所以本放大器的增益 积为GBP三1000*10 M三10G。单个放大器很难达到,所以我们选择多级放大器级联。2、通频带内增益起伏控制题目中要求通频带内增益起伏 1dB,本设计采用巴特沃斯滤波器,巴特沃斯滤波器 的特点是通频带内频率响应最大限度平坦,没有起伏,虽然阻频带内缓慢下降为零, 但可以增加滤波器的阶数来加快阻带内的衰减。经过计算和仿真4阶巴特沃斯滤波器 可以达到题目的要求。这两个滤波器(10MHz和5MHz)可同时作为放大器预置宽带点, 通过继电器切换。3、抑制零点漂移的理论分析零点漂移是指当放大电路输入信

7、号为零时,由于受温度变化,电源电压不稳等 因素的影响,使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化,并被逐级放大和传输,导致电路输出端电压偏 离原固定值而上下漂动。放大电路级数愈多、放大倍数愈大,输出端的漂移现象愈严 重。抑制零点漂移的措施,除了精选元件、选用高稳定度电源以及用稳定静态工作点 的方法外,在实际电路中可采用补偿的方法。补偿是指用另外一个元器件来抵消放大 电路的漂移,把漂移抑制在较低的限度之内。前级的放大器引入的直流对整体的系统 影响最大,系统通过手动调节分压网络的方式对前级放大器引入的直流进行补偿。后 级运算放大器则通过软件调节另一分压网络的方式对后级可控增益放大级引入的直 流进行补偿。4、放大器稳定性

8、分析对于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我们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OPA847高速 运放的反馈电阻选取问题:反馈电阻Rf的取值影响到运算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及信号 保真度,合适的Rf电阻值有利于消除截止频率出的尖脉冲甚至振铃现象,我们通过 参考芯片手册和实际测试,选择合适的Rf有利于提高运放的稳定性。二、系统各部 分电路间阻抗匹配问题:我们的设计使本系统各部分电路之间的输入输出阻抗匹配, 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对本系统驱动容性负载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三、 从电路板的布局上进行考虑:我们避免在放大器下方走电源线及地线,以减小寄生电 容以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并且尽量选用贴片元件以减少走线长度来减小寄

9、生效应的 影响。5、系统噪声分析本系统的固有噪声来源主要有宽带噪声、电阻热噪声及1/f闪烁噪声。首先:电阻热噪 声由导体中电子的不规则运动产生。为了避免电阻热噪声,我们在系统中应用低噪声 电阻作为反馈回路的电阻,在不影响放大器频率响应的前提下使用阻值较低的电阻作 为反馈电阻,电阻热噪声可利用en *kRTW公式计算。其次:对于宽带噪声,可 利用运算放大器官方手册中其电压频谱密度曲线进行计算,该计算较为繁琐,在此不 详述。对于1/f闪烁噪声,长可将其归一化为1Hz噪声,利用电压频谱密度曲线给出的 数据进行计算。对于我们的设计而言,通过选择低噪声器件已能够较好的解决系统固 有噪声的问题。三、系统硬

10、件设计1、总体设计思路本系统的整体框架图如图3-1 :图3-1键盘STM32显示系统工作原理为:小信号通过前级放大电路放大后,输入至增益调节放大电路,利用STM32内部D/A输出模拟电压控制增益大小,在通过选择宽带电路进行滤波,最后经 过功率放大电路输出。2、主要电路分析设计2.1前级放大电路图3-2前级放大电路的设计采用TI公司的低电压噪声芯片OPA847实现可变增益倍 数的放大。其增益宽带积可达3.9GHz,在大于1MHz的模拟输入电压噪声为1.85nV *,并且有950V/US的摆率。利用继电器实现增益的切换。具体电路如图 3-2所示。2.2可控增益放大电路图3-3可控增益放大调节部分使

11、用AD603,将VOUT与FDBK短接为宽频带模式(90MHz 宽频带),该模式下增益为-11.07dB+31.07dB,且控制电压与增益成线性关系,满 足设计要求。具体电路如图3-3。2、3滤波电路J3GND图3-4Q3 PNPHeader 4H本设计采用巴特沃斯滤波电路,巴特沃斯滤波器的特点是通频带内的频率响应曲线最 大限度平坦,没有起伏,虽然阻频带内缓慢下降为零,但是可以通过滤波器的阶数来 解决,符合题目要求。经过滤波器设计软件Filter Solutions和仿真软件Multisim仿 真,4阶的时候可达到题目的要求。这两个滤波器(10MHz和5MHz)可同时作为放大 器预置宽带点,通

12、过继电器切换。如图3-4。2.4功率放大电路Cap O.luFVoiW-4Header 2 P3Res2 500信号经过滤波电路后进入到功率放大电路块。功率放大采用三级THS3091并联的形式以增强其运放的驱动能力。具体电路如图3-5 :三级运放尽量做到对称,输出端都串联一个2欧的小电阻,起到均衡运放输出电流的作用。四、系统软件设计1、系统总程序框图4-1图4-1五、系统测试1、测试使用的仪器序号仪器名称型号1信号发生器DG10222数字示波器DS22022、测试结果及分析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意料之外的事情,但通过仔细的分析和 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后解决了问题。我们从中体会了共同协

13、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和提 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参考文献1 吴大正等.电路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 孙肖子等.电子设计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孙肖子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4 黄争等.德州仪器高性能模拟器件在大学生创新设计中的应用与快速选型指南.上海:德州有限公司大学计划部,20091郭梯云,邬国扬,李建东.移动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董晓芳,孙岩,陈仁贵等.自行研制仪器设备的规范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24 5): 163-1653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 3P. 1989-07-26.4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Inc. History of OCLC EB/OL . 2000-01-08. a) http: /www. Oclc. org/about/history/default. htm.5 郭爱民.浅谈提高图书的综合质量C. 王君仁主编.编辑出版文集.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出版社,199370-826 陶建人动接触减振法及其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88.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