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庙会小调进入当地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9609425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9.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浚县庙会小调进入当地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浚县庙会小调进入当地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浚县庙会小调进入当地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浚县庙会小调进入当地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浚县庙会小调进入当地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浚县庙会小调进入当地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摘要:浚县庙会小调是当地音乐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既能够丰富当地小学音乐课堂又有着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浚县庙会小调的题材和曲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少年儿童了解家乡、学习家乡的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小调中的浓厚文化习俗也契合小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索的特点;将浚县庙会小调引进当地小学音乐课堂符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育精神。本文将重点以浚县庙会小调的音乐本体出发探究与小学音乐课堂可行性分析。关键词:浚县小调 小学音乐课堂 音乐文化 目录:摘要引言第一章本土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课程教育概况第1节浚县庙会小调现状9-11 第2

2、节 小学音乐课程及教材概况11-12第3节 鹤壁市小学生对地方音乐艺术的了解状况12-13 学生问卷的调查统计12 课堂教学的观察12-13第4节 本土音乐文化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13-16尊重音乐文化的多元化13-14本土音乐文化代表了本土的价值理念14-15 学校音乐教育是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15-16第二章 浚县庙会小调的音乐本体分析16-30第1节 浚县庙会小调简介16-20(1)浚县小调孟姜女寻夫(2)浚县小调尼姑思凡(3)浚县小调放风筝(4)浚县小调垂金扇(5)浚县小调十二规划(6)浚县小调看庙会第2节浚县庙会小调音乐所体现出的人文气息19-20第3节浚县庙会小调能够提

3、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爱好第4节浚县庙会小调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8-30(1) 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不足28-29(2) 教学设备不完善,缺少经费投资29(3)小调艺术音乐自身的局限性29-30第三章浚县庙会小调进入当地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第1节 目前鹤壁市本土文化引入课堂的可能性基础30-32 教育机构的支持30 进行教材改编与筛选34 改进基础设施34 丰富课外活动建设34-35 利用传媒加强河南曲剧的传播力度35-36结语36-37参考文献37-39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9-40附录一:学生问卷40-42附录二:教师问卷42-44致谢44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4、,文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本土文化的开发与研究也已经是音乐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响应国家政策,传承和发展家乡本土文化,在各地区也相继实施起来。伴随有浓重文化历史气息的音乐表演形式浚县庙会小调,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浚县的发展进程,也体现出民俗音乐文化贴近生活,更具有较高音乐欣赏价值的非凡意义。将本土音乐带入小学音乐课堂,使小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体验生活、增强文化知识,提高多元文化的学习意识。本文通过对浚县小调本体音乐以及历史背景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方面的分析,试图探究浚县小调在鹤壁市本地普通小学学校教育中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小调传承问题的分析,引发本对土文化在学校传承的可行性建议,并从目前拥有

5、的条件和长期传承需要创造的条件出发,提出一些自己的可行性见解。【1】第一章本土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课程教育概况民俗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地方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脊梁之一。【2】近几年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有很多中国的传统音乐体裁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代表。我们的本土音乐文化因此相对显示出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一方土地、一方人民的习俗和生活特点,是体现我们本土文化特点的重要表现形式。但由于长期的学习西方音乐文化,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被忽视,被一些西化的流行音乐所替代,很多小学生都无法以传承、欣

6、赏的角度去重新认识我们的地方音乐。那很多的原因出自于教程、教师的讲授、外界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如何应对。第1节浚县庙会小调现状 可以说浚县庙会小调代表着浚县人民对中国传统民俗的一种敬畏和热爱,是我们当地音乐文化的瑰宝。经过笔者亲身调查拜访真正能够演唱浚县小调的人并不多,能够演唱者大部分也在50岁以上。从年龄也可以看出浚县民间小调是一个即将被失传的“活化石”,我们作为传道受业者,有着不可推卸的传承音乐的责任。经笔者记录下来的浚县庙会小调共有六首,经过整理分析,这六首小调体现着浚县的发展历程以及人民生活状态,是珍贵的本土音乐文化瑰宝。如果不及时妥善加以保护、传承,很快将被遗忘。第2

7、节 小学音乐课程及教材概况经过调查鹤壁市小学音乐课程安排多是以教材为主线,少数学校有特色课堂为辅助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之余也有一些音乐类社团和比赛活动等项目以活跃校园气氛。2017年5月鹤翔小学邀请河南豫剧团到学校表演了一场优秀的戏曲演出,这是鹤壁市“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一种形式。这种本土音乐进校园的形式会跟随社会、教育的进步,进一步逐渐扩展。近几年来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是目前我国所有中小学音乐教材编写的纲领性文件,我们鹤壁市小学常用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1至12册内容。这本教材的编写具有审美性、人文性以及道德教育的潜在意义,每一册的最后一课有34首本地的家乡曲目。据调查分析

8、大部分学生对课本中的家乡音乐都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大部分曲目要具有一定的戏剧常识和演唱功底才能够唱好,所以许多学生都只是以欣赏为主,这就使学生对家乡音乐望而止步。浚县庙会小调则朗朗上口,亲切、自然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学生的学唱能力。第3节 鹤壁市小学生对地方音乐艺术的了解状况 学生问卷的调查统计 课堂教学的观察第4节 本土音乐文化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意义音乐教学大纲还提出可通过乡土音乐作为通用教材的补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本民族民间音乐的面貌及特点,更有助于汲取饱含泥土气息的民间艺术。【3】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文化以及理解多元文化。本土音乐代表着一方文化习俗,是小学生

9、能够通过表演更加了解家乡,从音乐中汲取更多中华文化精髓的很好捷径。(1)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近几年来很多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作品在家家户户传唱,这些作品是我们宝贵的民族传统音乐与西方流行元素的碰撞。朗朗上口的旋律听似是西方的作曲形式,但内容却是我们骨子里的民间音乐元素。中国民族音乐包含着许多音乐形式: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戏曲、说唱音乐等等,而最能体现我们的生活以及情感体验的就是我们时常会哼唱的民间小调。浚县庙会小调不仅体现了浚县人民勤劳勇敢、热爱生活,而且我们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中原人民的中庸思想和平实、和谐、安康的心理活动。从本土音乐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乡土人情的浓烈气息,这是当今

10、社会每一位小学生在生活中很难体会到的,在课堂、课外通过学习本土音乐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2) 学校音乐教育是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早在1986年编写的九年一贯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指出,应该“了解(学习)我国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自豪感、自信心。”大纲以突出民族音乐艺术地位为着眼点,目的是要落实爱国主义教育。【3】首先运用本土音乐中的母语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语言是传播民族文化的强大动力。其次,学校传播本土音乐有利于音乐专业的发展,学校音乐学习规范而又影响深远,为学生学习音乐具有长远的铺垫基础。最后,学校的音乐传播广泛而又长远,完善的课程能够为本土音乐

11、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章 浚县庙会小调的音乐本体分析第1节 浚县庙会小调简介本论文中浚县庙会小调主要是指浚县庙会中的表演的小调以及关于描绘浚县庙会热闹场面的浚县小调。浚县庙会中表演的小调多以代代口口相传的传统形式出现,也有个别创作的新小调表现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描绘浚县庙会场面的小调是民间人人皆知,户户传唱的小调,它朗朗上口、喜闻乐见。从以下的音乐本体分析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浚县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这样的人文气息会从小学音乐课堂中慢慢体现并逐渐熏陶,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浚县庙会小调中的表演小调主要以浚县庙会中踩高跷文场的音乐为主,浚县高跷文场小调来最早来源于宫廷,其在宫廷时来源

12、于何处已无考证,也由于它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常口口相传的传承形式,旋律的变异、歌词的更替都会随之增加。因此,寻找其根源的难度随之增加,笔者根据其音乐特点与多地区音乐进行了比对,希望通过比较音乐的方法找到其溯源。浚县高跷文场小调有孟姜女寻夫、放风筝、垂金扇、尼姑思凡、八月十五过江东等。它们都为分节歌的形式,多的分为十五段,少则为五段,是民间小调中最常见的几种曲调,南北方皆有相同的小调名称,以下是对各个小调的详细分析。浚县小调孟姜女寻夫孟姜女寻夫属于民间音乐小调中的时调,分为十三段,叙述了十二个月中故事人物孟姜女思念丈夫范喜良的哀伤心情,十二段毕还有一末尾句。“孟姜女”调又叫“春调”是我国流传最广

13、、影响最大的一个民间小曲的基本曲调。它具有规整的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徵调式、四句落音分别为商、徵、羽、徵,是典型的汉族音乐思维习惯的体现。浚县孟姜女保留了江苏“母曲”中的基本曲调,音程跨度较小,节奏与浚县方言有着前长后短的特点。从语言上来看,浚县小调孟姜女遵循了浚县方言多音节前一个音节是有声调的后一个常常是轻声的特点,呈现出音符密集与多八分、十六分音型;且音与音之间的跨度小,多为二级、三级音程,可见民歌在流传过程中也有很多重要的旋律征会流失。从旋律上看,第三乐句中,浚县小调在保留骨干音 dou、sol、la 的基础上,节奏平实无太大音乐动力。最后一个乐句中,浚县小调的“孟姜”两字处,旋律

14、紧凑、音程跨度为二级。此处“姜”字是由高到低的旋律,而浚县方言的“姜”字却是上扬的音调,与第二乐句的“家”相对应。从而使此处突出了“姜”字,重音在此字上体现了,河南小调在音与它们所配置的字调不符时,有时会用装饰音或滑音的方法来“正字”。总体看来,浚县小调孟姜女旋律平实,音程跨度较小,节奏多八分、十六分音型,多音节语气词多长音重音体现了北方方言的重音较多。较密集的音程关系使音响听起来更悲伤些,这些不同点都取自于我们不同的地域、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全曲共十二段歌词如下:从第二段开始“二月里来暖洋洋,双双燕子在南方。一巢修得端端正,双双燕子拜花郎。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正当中。别家坟上飘白纸,孟

15、姜女坟上冷清清。四月里来养蚕忙,姑嫂二人去采桑。桑篮挂在桑枝上,哭了一声丈夫,采了一把桑。五月里来是黄梅,黄梅发水两眼酸。别家田中黄杨势,孟姜女田中草虫堆。六月里来热难当,蚊子飞来寸短长。任可吃奴身上血,别恶奴夫范喜良。”前六段为李顺波先生背出,后六段已流失,最后结尾句为:十二月花名都唱完,唱的官也心酸。快快把他放出去,把罗裙递给小孟姜。(2)浚县小调尼姑思凡音乐分析浚县小调尼姑思凡又名五更寒,属时序体民歌,是“五更调”曲体的一种,哀唱了一位小尼姑自小被父母送进庵堂,羡慕俗人生活想要还俗的悲伤心情。“五更调”曲名流变历经了:“从军五更转”、“叹五更、太子五更转”、“五更”、“五更调”、“小五更

16、”的过程,唱词句式也由五言四句逐渐转变为长短句。主题内容也从南北朝时的边塞军士的思乡之情渐渐演变为民间少女、尼姑等女性对命运挫折的哀叹。“思凡”即为神仙或出家人羡慕人间生活,实际上,“尼姑思凡”更多的是表现俗家女性对遁入空门尼姑的体恤,是俗家女性在“思凡”。天津河东区的尼姑思凡多以从高至低的叹息式旋律走向,并采用了 si 这一色彩音,多拖腔。山西、陕北、湖南则少拖腔。江苏常州市的俏尼僧也常用拖腔。从旋律上看浚县的尼姑思凡与江苏小调俏尼僧有着神似的特点。浚县尼姑思凡歌词如下:一更里小尼姑稳坐庙堂,怀抱着小木鱼两眼泪汪汪。女孩家出家来受罪又受苦,自青春不能配少年一青郎。埋怨一声爹,只恨一声娘。提起

17、来算卦仙恼在奴身上。他算我不能活一十二岁,因此事把小奴送在庙堂。二更里小尼姑两眼泪汪汪,大姐姐小妹妹成对成双。穿红的戴绿的人人见爱,怀抱着银娃儿口叫亲娘。恨只恨自己身不能成双,又拆开好油丝巧梳妆。海棠花又戴上一二两三朵,有金簪和玉印斜插并旁。五更共有五段,李顺波只背至此处。浚县尼姑思凡曲式为徵调式,且都为五声,节奏型也常用八分、十六分音符。每四小节为一句,上段为四句,下段也为四句,与歌词相照。每五更前段都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传统音乐形式。第一乐句两曲都以“re”结束,最后一小节浚县小调的拖音更长些,更表现出浚县人民对于叹息音乐表现的丰富理解。第二句头运用了第一句的头,用“同头换尾”方法

18、。第四乐句前两小节,采用了第一、第二乐句的音乐元素,最后落在徵音上,并伴随有长拖音。 浚县小调尼姑思凡在语言上小调每乐句的最后一个韵母为“ang”与“u”。格律为平平仄平,反复的韵律使情感得到了强化。每句的字数不够整齐,多是发展中的长短句,不再拘泥于字数,可见这首小调的民俗性很强。浚县小调乐句多为 11字。浚县小调在这里没有河北尼姑思凡的北方悲叹旋律色彩,虽每句都为下叹旋律走向,却与南方江苏小调的轻快、婉转相吻合。这使得我们注意到浚县小调的来源有很大的可能为南方地区。 (3)浚县小调放风筝音乐分析 浚县小调放风筝反映了人民的日常生活风土人情,是乡间民众最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曲调清新动听,表现了

19、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情趣。这是一首二句体民歌,当地人也称“两句半”。 它的第一乐句结束在“re”上,第二乐句结束在“sol”上,后半句结 束在“sol”上,从骨干音可以看出此小调为徵调式。同省的新野县小调放风筝歌词与浚县小调中的基本一致,但曲调上有所不同。下面根据对两首小调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同一地域范围的同一小调所呈现的不同曲调特点。 三月里来寸草生,桃花杏花满园红。柳条又发青,哎嗨、呦哦哦,柳条又发青哦。春暖花开天晴朗,我和姐姐去踏青。捎带放风筝,哎嗨、呦哦哦,捎带放风筝哦。十里长亭好风景,万花楼下去踏青。姐妹往前行,哎嗨、呦哦哦,姐妹往前行哦。一位舞童来踏青,骑着白马跨跟蹬。腰系剑和弓,哎嗨、

20、呦哦哦,腰系剑和弓哦 图 4-5 浚县小调放风筝简谱 图 4-6 新野县小调放风筝简谱 (1)句式结构与歌词对比 这两首小调都为两句半的结构,歌词都为“七字、七字、五字”型,其中上、下两个七字句又是七言句诗体,并且都韵“ng”。即“三月里来寸草生,桃花杏花满园红”但是,它们的衬词有所区别。浚县小调第一乐句衬词为“哟”、“哎”,而新野县小调为“呀”、“啊”,由此可以看出两地方言的不同衬词也会有所不同。曲调上看,浚县小调衬字“哟”处的旋律是由低到高进行,当地方言感叹语句常发“o”音,这样便便于发音。而新野县小调衬字“呀”、“啊”处的旋律是由高到低,便于发开口音。第二乐句中,浚县小调衬字“呀”与上一

21、句“哟”有所不同,这与前面的字“花”发“a”音一致,并多了“那个”两字做语调上的补充。而新野县小调此乐句并无衬字。补充句中,新野县小调衬字“哪”、“呀”体现了河南地方方言口音较重、下降音调居多的特色,而浚县小调用了“哎”、“哎”、“哟”三字,并且“哎”、“哎”两个字都用了上滑音,这与浚县方言中感叹语句常用上仰音有一定关系。 (2)曲调对比 两个地方小调都为徵调式,体现了“我国太行山以西的西北块区分布大量的徵调式的特点”。第一乐句中,浚县小调结束音为“re”,在不稳定音级上,是典型的民间小调特点。而新野县小调乐句展开较为丰富,结束音“dou”在稳定音级上给人以结束感。浚县小调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

22、继承,而新野县小调第二乐句听起来像是第一乐句的转变。实际上它是第一乐句的发展变化,是通过第一乐句的第一小节动机“sol”、“mi”、“re”展开的一系列变化。这与浚县小调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发展方法是一致的。补充乐句中,浚县小调前半句运用了新的材料进行,后半部分重复的是第二乐句,使乐句显得活泼而又统一。而新野小调重复的却是第一乐句,从此处可以看出新野小调是完全围绕着第一乐句进行展开的。 从整个旋律来看,浚县小调朴实、平稳,体现了当地人民平实、大方的性格特征。它所用的二、三度音级进行较多,大跳只有一处,从此可以看出浚县人民不爱张扬,善于追求“中”、“和”的特点。尤其是在小调旋律中高音“sol”进行到

23、“re”是“re”到“sol”的回归,大跳“sol”到低音“la”之后也是它们之间的音“dou”。这与当地人民遵循儒、道思想有所关联。从浚县小调放风筝与新野县小调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地区相近的地方小调结构有相似性但曲调却区别很大,在用词上也有许多不同。 3.2.4 浚县小调垂金扇音乐分析 浚县小调垂金扇还选自济公活佛系列小人书中,讲述了当时一位贪官想要离间一对夫妇,把垂金扇放在妇人的衣柜中,最后被济公断明真相,成全了一对夫妻的民间故事传说。在郧西和长阳垂金扇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中的民间小调,这首小 调被浚县艺人李顺波成为最好听的小调。它唱中还带有对白,共有十五段。东京大学所藏垂金扇而非洒金扇

24、,但歌词中却用“洒金扇”,江苏小调也称洒金扇,浚县人称为垂金扇与活佛济公小人书一致,这其中的文字原因有待继续研究。东京大学网站中藏有垂金扇的歌词,如下: (女唱)闲来无事到奴家,姐见一见笑哈哈,慌忙去泡茶哎哎哟慌忙去泡茶,(男白)泡不泡茶我且问你,昨晚来的那个人,怎么穿着打扮我都看见,头戴马蓝披的草帽,蓝绸子褂,里身穿月白洋绉,大褂、双面缎鞋,白布子,左手提着画眉笼子,右手拾着洒金扇,那是何人?(女唱)那是奴的姑表弟,瞧他的姑妈,他姑是奴的妈哎哎哟捎带着看奴家。(男白)看奴家,看冤家罢,为什么拉拉扯扯?(女唱)表弟有一把洒金扇,奴家有一朵茉莉花,金丝拉扯扯哎哎哟金丝拉扯扯。此歌词详细记载了本曲

25、的主要内容,与浚县小调歌词基本相同,如此一首小调其念白竟十分详尽,可见我国的许多的宝贵遗产流失于日本的不占少数。这首小调以一对夫妇一唱一答的形式,描写了丈夫来到亲家抱怨妻子的情景,内容风趣,旋律通俗容易上口,李顺波也称此曲很是好听。此类曲调语言性较强且以到亲家抱怨为题材的小调被称为“银钮丝调”。它大多流行于我国华北和江浙一带,在江苏民间歌曲集成中也找到了此曲,它的歌词与浚县小调歌词相类似,通过以下比较可以看出两曲的不同与联系。 图 4-7 浚县小调垂金扇简谱 图 4-1 江苏小调洒金扇简谱 浚县小调垂金扇为(8+8+6)的两句半的格式,江苏小调洒金扇为(7+8+6),由于江苏小调第一乐句的最后

26、一小节是 34 拍,比浚县小调少一拍,但整体框架是一致的,最后一个乐句都是对前一乐句的反复。两曲都为徵调式,属 C 宫系统,且浚县小调的前两乐句运用了民族音乐发展中的“借字”手法。“借字”包括许多种方法其中“单借”就是将“角”变为“清角”从而向下五度移宫的旋律手法。将浚县小调下移五度后,第一乐句骨干音“sol” 、“la” 、“mi” 、“re”变为了“dou” 、“re” 、“la” 、“sol”,与江苏小调的骨干音是一致的。两首小调的第一乐句第三、四小节都是第一、二小节的反复,而浚县小调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乐句的后四小节是对前两小节的展开,江苏小调却以三度与四度音程的跳跃结束在角音上。浚

27、县小调此时却显得十分平稳与流畅,凸显出浚县人民的平和心态。 第二乐句很显然两个小调的旋律线十分相似,可分为(2+3+3)形式的三个部分。其中“一见”两字的旋律基本一致,而后第二部分的三小节虽由于上乐句后半部分的的不同发展而旋律有些改变,但中间的一个小节两者都为“re”音的发展。后三小节浚县小调运用了“简化”手法,把第一小节复杂的三连音变为八分音符,“mi”到“sol”的向上采用倒影手法进行了“mi”到“dou”的向下平稳进行,第二小节的十六分音符也简化为附点音符最后都结束在徵音上。最后六小节两曲都是对前面一个乐句的缩减反复。两首小调的衬字也十分一致“呀”字和“嗨哎哟嗬”,这些词曲和旋律骨干音的

28、相类似性,让我们不得不猜想浚县小调是否来源于江苏一带。 对于四首小调的分析我们看出。从浚县小调的来源出发,由于浚县小调来源并不是本地,并与江苏小调的类似性可以大胆地猜测浚县小调来源于江苏小调。河南又近靠古时的京杭大运河,不仅从当地对建宁公主传说的角度,我们也可以想到浚县小调的旋律风格神韵有源自于江苏地区的可能。尤其是清代时的浚县水路发达,来自京津的商人不断,这更说明了它的由来和北京、江苏是分不开的。从两者的相类似性出发,浚县小调与江苏小调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共同母体流传联系。 十二规划第一段正月里来是新春咱县的规划() ()抬头面带笑 有许多好事情一件一件对人民 让人越听越高兴 哼啊哎呼嘿 让人越

29、听越高兴二月里来草麦青 第三段三月里来小麦多鲜艳要建的二十四个中心乡 各乡都有卫生所信用社 () 人民戏院和澡堂保护人民身心健康 哼啊哎呼嘿 保护人民身健康(3)浚县庙会小调音乐所体现出的人文气息浚县庙会小调来自于浚县庙会,具有很浓厚的民俗气息。2008 年文化部将浚县古庙会中的社火表演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堪称“华北第一古庙会”,浚县庙会中的民间社火具有悠久的历史,始于上古虞舜时期,成熟于唐宋,盛于明清,加之其丰富的内涵被学者称为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4】其中浚县社火表演形式有踩高跷、扭秧歌、舞狮子、跑旱船、骑竹马、抬阁、背阁等,踩高跷中文场的音乐小调便是我们主要研究的浚县庙

30、会小调。浚县庙会小调伴随有浓厚的年的气息,它是在人们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呈现的一种对精神生活的向往。民间传说能够在庙会上表演的人都会有上天的祝福,这种美好的寄托的是每一位能够演唱小调者的心理优越感。第3节浚县庙会小调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1)浚县庙会小调“接地气”浚县庙会小调的文化背景是强大的中国民俗“年”的文化,丰富的庙会文化,全面的语言熏陶会使学生即刻进入对小调的学习当中;本土语言的亲切感、内容的生活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人民群众的热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比较容易陶醉其中;音乐的旋律简单而又便于上口,学习起来没有太大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自豪感。从浚县庙会小调的文化背景出发,在

31、学生感兴趣的同时,注入音乐使学生自愿参与其中,很快接受本土音乐的滋养孕育,提高我们的家乡文化传播自豪感,使学生逐渐形成传播中国民族音乐的使命感。(2)浚县庙会小调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有效促进课堂发展,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吸引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民间音乐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同时,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来加深中小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拓展学生音乐视野,对深厚的民间音乐文化有足够的认识和把握,进一步的加强了学生对民族文化内涵的体会,自主的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中来。众所周知,民间音乐萌芽与发展于民间,扎根于群众,因此这些音乐形式都是群众所熟悉和喜爱的。针对鹤

32、壁民间音乐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根据鹤壁民间音乐的多元特色,在艺术实践中加入演唱民歌、表演戏曲及舞蹈等内容。不仅让整个音乐活动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让中小学生在持续开展的音乐活动中对河北民间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逐渐的对河北民间音乐产生更广泛的兴趣。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间音乐逐步的深入到小学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审美体验,还进一步的提升了学生的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把握,更加热爱本土音乐,全面的促进学校音乐教学改革步伐,促进鹤壁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发展,实现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3)浚县庙会小调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力为使学生感受到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

33、内涵,我校音乐教师尝试用各种形式的音乐课堂。有以舞蹈为主的民间音乐课堂,还有以音乐剧为主的音乐课堂,欣赏、传唱、表演等各种形式的音乐课堂使得学生在丰富的课堂内容中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为不同的歌曲还共同制作了相适应的不同教案,如:孟姜女寻夫我们采用第一课时欣赏孟姜女寻夫的不同版本并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第二课时我们采用学唱孟姜女寻夫,达到每位学生都能够演唱,个别学生通过上节课的欣赏能够自己创编动作,表演这首歌曲,第三课时我们利用学生对孟姜女寻夫的不同理解及学习程度组织学生开展音乐剧表演,更加深刻的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音乐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第4节本土小调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8-30(1) 学校对音乐课程的重视不足28-29(2) 教学设备不完善,缺少经费投资29(3)小调艺术音乐自身的局限性29-30第三章浚县庙会小调进入当地小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第1节 目前鹤壁市本土文化引入课堂的可能性基础30-32 教育机构的支持【1】河南中小学地方音乐课程引入本土音乐文化的可行性研究【2】民俗民间音乐在构建地方中小学特色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价值【3】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由中小学教育做起【4】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