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9575440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某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某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某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某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计(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某小区换热站的规划与设计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某小区换热站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学 院: 专 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学 号: 学生姓名: 郝宁宁 指导教师: 职 称: 二OO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摘 要 换热站是供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供暖设备, 在采暖和集中供热工程中具有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连接作用。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城市集中供热也成为城市小区尤其是北方城市小区供热的大势所趋。本论文先通过介绍小区热水采暖的特点,再通过对换热站的功能和应用、换热站的系统设计以及规划原则的概述, 其中结合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 并依据节省投资、节约能源

2、和满足供热效果的原则, 重点探讨了换热站工艺系统的设备选型、系统定压、系统供热调节等方面的换热站系统 板式换热器 循环水泵 I Abstract Heating system heat transfer st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heating equipment, heating and central heating in the works with a "link between past and future" to connect the role of the transi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3、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rapid economic,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energy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urban central heating has also become a city district particular in the northern city of district heating trend. In this paper, first by introducing the

4、 characteristics of residential hot water heating, and then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 station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r design and points system, an overview of planning principles, which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projects and investment based on savings, energy conse

5、rvation and meet the heating effect of the principle of focusing on the process of heat transfer station system equipment selection, system pressure, system regulation, such as heating elements, through two heat exchangers heat exchanger stations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options, and ultimately to de

6、termine the best option for a reasonable and thus opted for a compact structure, economic security, as the plate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heat transfer stations, and strive to stop the heat transfer area of the system security and stability, economic and convenient. Key words: central heating,

7、system of heat transfer station, plate heat exchanger, circulating water pumpII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目 录前言 . - 1 - 1小区集中热水采暖概述 . - 2 -1.1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特点 . - 2 -1.1.1住宅建筑采暖的特点 . - 2 -1.1.2 小区集中锅炉房热水采暖的特点 . - 3 -1.2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概况以及发展趋势 . - 4 -1.2.1我国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概况 . - 4 -1.2.2我国小区集中采暖的发展趋势 . - 5 - 2小区换热

8、站的初步规划 . - 7 -2.1换热站的组成、分类以及作用 . - 7 -2.1.1换热站的组成 . - 7 -2.1.2换热站的分类 . - 7 -2.1.3换热站的作用 . - 8 -2.2小区换热站站址和规模的确定 . - 8 -2.2.1 换热站站址的选择 . - 8 -2.2.2换热站规模的确定 . - 9 -2.3换热站供热系统类型的确定 . - 11 -2.3.1闭式双管式热水供热系统 . - 11 -2.3.2开式热水供热系统 . - 12 -2.3.3该小区换热站供热系统的确定 . - 13 -2.4 换热站主体设备换热器的类型选择 . - 13 -2.4.1换热器选型规划

9、方案 . - 13 -2.4.2两种规划方案的比较 . - 17 - 3 换热站主体结构的相关计算 . - 20 -3.1板式换热器设计的一般原则 . - 20 -3.2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 - 21 -3.3板式换热器流速校核以及阻力计算 . - 24 -3.3.1流速校核 . - 24 -i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3.3.2阻力校核计算 . - 25 - 4 换热站附属装置的选择 . - 27 -4.1循环水泵的选择 . - 27 -4.1.1循环水泵的选择要求 . - 27 -4.1.2循环水泵的选择计算 . - 28 -4.2除污器以及补给水泵的选

10、择 . - 29 -4.2.1除污器的选择 . - 29 -4.2.2补给水泵的选择 . - 30 -4.3仪表阀门的选择以及保温方案的拟定 . - 31 -4.3.1仪表的选定 . - 31 -4.3.2主要阀门的选定 . - 32 -4.3.3保温方案的拟定 . - 32 - 5 小区换热站的总体规划以及评价 . - 34 -5.1 小区换热站的总体规划布置 . - 34 -5.1.1换热站设备布置 . - 34 -5.1.2换热站换热系统总体布置 . - 35 -5.2小区换热站的特点以及进一步改进措施 . - 35 -5.2.1小区换热站的特点 . - 35 -5.2.2小区换热站的进

11、一步改进措施 . - 36 - 6 结语 . - 38 - 感谢 . - 39 - 参考文献 . - 40 -ii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前言换热站在采暖和集中供热工程中具有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连接作用,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供热采暖的需求日益提高,在居民建筑集中热水采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小区换热站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面对如此众多,各具特点的小区换热站设计方式,人们该如何评价其优劣性,对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该如何选择适宜的小区换热站规划设计方案,这就需要对小区换热站的全

12、系统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然后才能全面的予以评价比较。本论文通过对小区集中采暖特点的分析,对换热站的系统结构的阐述,进而对换热站主体结构类型的比较选择,以及对小区换热站主体结构的强度、阻力的校核,拟定了一种经济、安全、节能的小区换热站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该方案对部分城市小区的换热站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论文在内容上注重理论基础的应用,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较新的技术资料,力求内容准确、实用,力图使该换热站规划与设计的方案适应现阶段采暖工程的建设。诚然,限于自己的水平,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未必能统一,本论文内容若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 1 -南京林业大学

13、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1小区集中热水采暖概述1.1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特点城市住宅小区采暖是城市尤其是现代化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采暖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经验的成熟,这包括对小区住宅采暖特点的研究,总结了在选择一种住宅采暖方式时要考虑的因素。下面在研究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特点之前,先来看看住宅建筑采暖的特点,因为住宅建筑采暖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小区采暖的方式。1.1.1住宅建筑采暖的特点(1)安全性不管做什么,安全第一,安全是必须要注意的,住宅区更不例外,因为保证小区内人们生命的安全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对那些住宅建筑面积密度非常大,人

14、口密度也很大的住宅区。因此,采暖热源和供热系统要具有安全性。(2)灵活性住宅区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生活条件的人生活和休息的地方。不同住户的生活方式、作息时间的不同,对房间的舒适度和采暖的时间要求不同。即使同一住户,卧室、餐厅、客厅等房间的功能不同,对采暖的时间和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住宅区的这种特点要求采暖系统需具有灵活的有效的调节系统。(3)经济环保性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来选择一种采暖方式,考虑住户的支付能力,选择初投入少、运行费低的系统。在经济的条件下,小区环境也不容忽视,住宅小区必须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另外,现在噪声污染也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一种,在选择采暖方式时,还要注意减少或取

15、缔噪声设备,以利于人们生活休息,这就要求采暖方式的噪声必须低于国家的有关规定。因此,要求采暖热源要具有经济环保性。(4)采暖设备的耐久和难以改变性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较长,因此要求采暖设备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同时还要便于维修,当一用户的采暖设备发生事故时,要尽量避免对相邻用户的影响。因为当采暖方式一旦选择确定后,住户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要求改变热源和系统方式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未- 2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确定采暖方式前,要对很多因素考虑完善,以免建设一个累赘的供热系统。1由上可以看出住宅对采暖方式的选择原则为:安全性、舒适性、经济环保性、灵活性,并要符合

16、国家的节能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鉴于小区采暖的特点,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的选择一种适宜的小区采暖方式。上面对小区住宅采暖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和探讨,它让我们知道在选择采暖方式时要注意的问题,因为1.1.2 小区集中锅炉房热水采暖的特点小区集中锅炉房热水采暖是一种投资少,建设周期短,供热量能灵活地适应热负荷需要的一种供热方式,大型区域锅炉房的热效率可达80%,目前来说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供热技术,同时适宜现阶段我国城市小区的供热要求。下面就小区集中锅炉房供热的特点做个总结。(1)输送距离短一般区域锅炉房供热设备都安置在该区域内,离热用户距离较短,与热电联产相比, 区域锅炉房热量输送距离短。(

17、2)运行经济较热电联产差但从长远的运行角度来看,热电联产的效益比区域锅炉房要好,对于电力相对紧张的地区,在整个电网允许并网的条件下,热电联产的效益比较显著,无论冬夏季均可运行,其综合热效率可达65%70%,较之传统的中小型锅炉房供热方式效率要高30%左右。不过区域锅炉房的水泵电耗仅为输送热量的1%2%,这一点较之热电联产经济。(3)运行管理简单从运行管理方面来看,区域锅炉房管理远比热电联产要复杂,而且对运行人员自身素质要求不高,这样的话会使运行管理人员减少,使经营管理的难度也大大减小,因此,区域锅炉房管理工作较容易,而且所需人员远比热电联产要少。2(4)燃料类型丰富区域燃煤锅炉房设置是以煤为主

18、要燃料,所以存在煤和煤渣的的运输与污染,燃煤锅炉的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但如果以电或天然气为燃料,它们的输送都比热量容易,输送成本也低,电热或天然气锅炉很容易实现自动管理。按照目前的燃料价格,使用天然气为燃煤的34倍,电热为燃煤的10倍。所以,使用这些清洁燃料不但考虑环境效益还应尽量利- 3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用其便于运输、调节的特点,尽可能地提高热效率,减少运行费用。综上所述,集中锅炉房热水采暖与热电联产相比,既有优势也有缺点,但总的来说,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分析其特点。1.2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概况以及发展趋势1.2.1我国小区集中热水采暖的概

19、况城镇小区供热行业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热水供应、空调、建筑采暖等消费产品和服务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年提高。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城市能源消耗和建筑能耗,提高城镇供热水平和居民的采暖水平,实现小康社会,应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并且应改革现行的供热体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建住宅采用集中热水供暖的地区和单位越来越多,同时在供暖技术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目前集中供热的热源主要有热电厂、区域锅炉房和分散小型锅炉房,通过蒸汽和热水作为热媒介质输送热能。而区域锅炉房与热电厂相比,具有初投资小和建设周期短等优点,适应我

20、国现阶段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目前,在我国一些城市、地区和单位,已相应建立了能同时满足生产和生活需用热能的集中供热系统。目前,由于热水供暖系统具有热能利用率高、节省燃料、供热稳定、供热半径大、卫生、安全等特点,热水供暖系统已成为已建或在建住宅集中采暖的主要方式之一。不能否认,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小区采暖仍有很大的弊端,因为我国部分城镇居民采暖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包烧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弊端日益突出,已成为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热费收缴困难,供热质量难以保障。现行的采暖收费制度,是由住宅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向供热企业交纳采暖费,由供热企业负

21、责向居民住宅供热,职工家庭基本上是免费采暖,致使交费主体与受益主体相分离,不能体现“谁用热,谁交费”的市场经济原则,加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无力为职工缴纳热费,致使热费收缴的难度越来越大,供热收费困难的局面仍然存在,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采暖成为城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二是弱势群体的冬季采暖困难,交纳热费不落实;三是城镇居民住宅采暖能耗大,浪费严重。目前来看,因为有的城镇住宅供热系统不具备计量和温度调控功能,居民不能根据需求进行自主调节,导致居民住户没有节能的积极性,所以不利于节能。目前情况是供热节能潜力比较大,没有形成- 4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节能机制,居

22、民节能意识淡薄,另外一方面,小区的节能建筑少,采暖能耗高,造成能源浪费严重;四是供热收费体制改革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城市居民住宅产权已归居民所有,产权的私有化和房屋产权的多样化后的情况。供热行业改革滞后,市场化程度低。3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方针指引下,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664个设市城市,其中已有286个城市建集中供热设施,占42.18%,2001年底中国集中供热的供热能力:蒸汽72242吨/时,热水126249兆瓦/时。供热量:蒸汽37655万G

23、J/年,热水100192万GJ/年。2001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1463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1%。热力管道总长度已达蒸汽9183公里,热水43926公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约占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80%,热化率30%,全国集中供热从业人员共22万人。从中可以看出,供热行业的庞大性以及必要性。1.2.2我国小区集中采暖的发展趋势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燃煤的区域锅炉房由于能耗大,污染严重,已经逐渐被淘汰。而我国由于国力有限,又因为大型区域锅炉房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稳定,因此在一定阶段还将被广泛应用,现在已处于成熟期。锅炉房的建设比热电厂投资少、周期短、不存在并网的问题,也更易

24、于与工业建设和居住区的建设速度相配合。所以,锅炉房的发展速度很快,在工业用热和民用建筑采暖、生活用热方面,锅炉房供热仍占主导地位。90年代初,全国已有40多万台工业锅炉,平均热效率60%70%,年耗煤量约3亿t。随着居民住宅小区的兴起,从80年代初开始,北方采暖区大城市的民用建筑采暖,逐渐由容量大、效率高的大型热水锅炉代替了容量小、效率低、污染严重的小型锅炉,朝着集中供热的方向发展。在机械工业部的倡导下,我国第一台热水锅炉(14MW)在杭州锅炉厂制造成功,首次用在清华大华9003锅炉房(由机械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工程设计)。此后仅几年,无锡锅炉厂生产的29MW大型热水锅炉又在北京左家庄供热厂及方庄

25、供热厂投入运行。鉴于城市集中锅炉房管理水平较低,热负荷波动大,环境保护要求高,所以锅炉燃烧方式宜选用层燃,即链条炉。但是这种燃烧方式又限制了热水锅炉朝着大容量方向发展,直至目前仍停留在29MW上,这就使得有些小区锅炉房的锅炉台数达到1012台之多。近年来,无锡锅炉厂、杭州锅炉厂、北京锅炉厂、哈尔滨锅炉厂均开发了58MW热水锅炉,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在- 5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工程上使用。为了适应集中供热的发展,大容量燃煤热水锅炉的研制以及热水锅炉型谱的完善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421世纪初到2050年,我国城市采暖、空调、生活用热所采用的供热技术设备,必然

26、是走多元化,但洁净煤CFB锅炉汽轮机组热电联产和天然气燃机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仍是集中供热的主要设施,也就是说,在三北地区热负荷较大、集中的地区,城市仍以水热网供暖为主,这是主流。到2015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在2000年25%的基础上提高1520% ,使供热普及率达到40%以上。集中供热能源转换效率较高,环境污染小,运行成本较低,应为大力发展的城市供热方式。燃煤锅炉供热虽然运行成本低,但对大气的污染最为严重,应严格限制在市区的使用。燃油锅炉初投资、运行成本较高,并排放有害气体,因此,应在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谨慎选用。燃气锅炉虽然初投资、运行成本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小,同时,符合国家能源结构的发展方

27、向,因此是区域供热锅炉的主要发展方向。5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随热负荷大小,性质,其规模应合理,结合热负荷实际、机组优选,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也就是说热电规模大、中、小并举,视热负荷和技术经济决定。电热泵采暖,只有在峰谷差很大、电价低廉地区,为利用低谷电,才会作为采暖空调用热的补充。因为该采暖方式也不经济,采暖效率也不高,只有当热泵性能系数大于1.875时,才能与热电联产全厂热效率45%相当。对电热锅炉采暖应有正确认识,近两年来,由于电力市场出现缓和,部分地区出现过剩现象,致使有的地区促销电力,还大力提倡在采暖方式上发展电热锅炉,进而取代热电联产,这些措施都是不应该被提倡的,有时应该严加禁止。因为

28、用电能采暖时能质不匹配,非常浪费能源,不宜无条件提倡扶持发展。电锅炉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很低,还不到25%,只有汽机热电联产的一半。如果利用的话,只有在峰谷差很大地区,利用低谷蓄热供暖,蓄热制冷的特定条件下,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经济时才能应用。至于其他清洁能源利用采暖,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比如太阳能会逐步用来生活用热,太阳光电池会使用在远离电网的地区和特殊用电的场所,若有地热地区,也可利用地下热供热,这种供热方式我国已经开始利用,还有一种是燃料电池也已逐步进入家庭用户,这就为分散供能提供了条件,根据目前世界的能源概况,相信这些新能源今后必将会与大型常规能源动力相竞争。6总

29、之,21世纪供热系统,会走向多元化,但上半世纪仍以大型CFB燃煤和燃气联合循环热电厂为主,其他竞相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应发展成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大型区域锅炉房供热为辅、其他供热方式为补充的供热格局。- 6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2小区换热站的初步规划2.1换热站的组成、分类以及作用2.1.1换热站的组成换热站的热力系统通常由汽水换热器、水水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装置、除污器等设备组成。有的换热站内还有凝结水箱、凝结水泵或水处理装置等。为保证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站内还须设置必要的热工检测和安全保护装置。2.1.2换热站的分类根据热网传送的热媒不同,分为蒸

30、汽供热热力站和热水供热热力站;根据服务对象的性质不同,分为民用热力站和工业热力站;根据规模和设置又可分为首站、区域热力站、集中热力站和用户热力站。(1)首站一般设置在热源厂(热电站、锅炉房)的厂房内或其附近地区。利用热源厂的蒸汽和高温水(热水锅炉)加热热网循环水,因此有蒸汽换热和热水换热热力站。(2)区域热力站区域热力站的服务对象是城市的某个区域范围内的热用户。区域范围应具有一定规模,一般设置在区域用热负荷的中心,通过专用分支干线与主干线和区域热力站相连接。区域热力站有蒸汽换热站和热水换热热力站,但外供均为热水用户,包括供暖,生活热水等。(3)小区换热站热网通过小区热力站向一座或数座小区各建筑

31、物分配热能,多为单独建筑物。从热源引出管至小区换热站,为一级管网;小区换热站至各热用户输送热媒的热网为二级管网。小区换热站也有汽水换热和水水换热二级串联换热或只有水水换热一级换热,视热源供应的热媒决定。热源如经过首站换热后的高温水进入小区换热站继续换热,低温水外供至热用户,此时首站为一级换热站,小区换热站为二级换热站。- 7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4)用户换热站用户换热站一般均设置在用户的某幢建筑物的底层或地下室,当无换热设备仅对用户进行热量分配时,此时可布置在建筑物的专用地下沟道内。72.1.3换热站的作用换热站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热网与热用户的连接场所

32、,在热网与热用户之间起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除了设置最重要的换热器外,在其内还安装有与用户连接的有关的其他设备,比如管道、阀门、仪表和控制装置等。换热站主要有以下作用:(1)将热能从热网转移到用户系统内(包括热媒本身),提供用户供暖、通风以及生活热水等需要。(2)将热网输送的热媒参数加以调节,比如对热水的温度、压力和流量进行调节,变换到热用户设备所要求的参数和数量,从而控制用户最佳的经济运行状态。(3)在汽-水换热系统中,换热站一方面向用户用热系统供热,另一方面还将收集凝结水,并将其送回热源凝结水回收装置。7通过了解换热站的作用后,将会对换热站的设计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以便更好的规划和设计小区

33、换热站。2.2小区换热站站址和规模的确定2.2.1 换热站站址的选择换热站的站址选择对小区的环境以及供热的方便性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选择站址时也应考虑周全,下列是换热站站址选择的几个基本原则:(1)应靠在热负荷中心,这样方便一次网的连接;(2)为了方便建设和扩建,站址要有足够的场地;(3)站地应设在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区域;(4)站址附近应有自来水的补水水源;并考虑其排水方便;(5)站址的方位应考虑热网进出管线连接的方便;(6)站址应靠近动力电源。集中供热网路通过小区换热站向一个或几个街区的多幢建筑物的热用户输送热量,这- 8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

34、论文种换热站可以是独立建筑,也可以设在某幢建筑的地下室内的专门房间内,如果设在地下室内,这样既节省用地,又对小区的环境影响小,所以设在地下室内是个不错的原则,不过这样的建筑多为大型共用建筑。对于设计是集中锅炉房的附属换热站,也可设在锅炉房内或锅炉房附近。总而言之,换热站的站址选择应在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的前提下,还需征得当地规划部门的同意批准,才可以最终确定下来。根据以上的选择原则、注意事项及本设计的具体情况,由于该小区拟建一座集中锅炉房,在建锅炉房的同时已应考虑了以上部分原则,比如要靠近动力电源,站址附近有自来水水源,以及有足够的场地等,所以该换热站拟设置在集中锅炉房内或锅炉房附近,具体是建在锅

35、炉房内还是锅炉房附近,还要根据当地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2.2.2换热站规模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对城市住宅小区进行集中供热时,热力站规模越大,经济性越好。但有些城市人口比较稠密,城区的地方狭小,特别是那些老住宅区改造,好多小区几乎都未预留建设换热站的地方, 这种情况下,更适宜设置规模较小的机组式换热站,这样才能克服用地的紧张问题。但对于新建或在建的城市住宅小区,或者是一些以前用的小锅炉房改造为换热站的住宅小区, 这时适宜建些规模较大的换热站,首先规模大的换热站比分散建设的小换热站节约土地,另一方面管理起来较分散的多个小换热站更为方便。确定换热站的合理规模首先要看当地的具体地理情况,上面在对换热

36、站站址的确定时已经考虑过了场地的大小问题,这里不在赘述,但在整个集中锅炉房场地大小确定的情况下,应慎重确定换热站的规模,尽量做到所建换热站不仅符合人们的供热需求,还要做到经济安全。因此现阶段如何合理确定换热站的合理规模已成为供热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下面是换热站规模的选择确定原则:(1)换热站规模首先应根据该小区负荷需求现状和近期发展负荷选择,远期发展负荷如不大可适当预留;(2)换热站规模在负荷落实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适当加大规模,这样可以减少换热站的数量、节省投资和减少管理维护人员;(3)换热站规模确定还应考虑当地的具体条件,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供水情况等条件是否具备和方便

37、;(4)换热站建筑物的布置应尽量少占用地方,居民小区换热站和热量分配站在有条- 9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件的情况下,应尽量利用原有锅炉房改造空间。在已知换热站规模的确定原则后,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合理的换热站规模是什么样的,一个最佳的换热站规模受到那些条件的制约。在按照优选的供热系统设计参数设计的供热管网时,首先在技术上有可行性,另外经济效益要非常好,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在进行综合的比较后最为经济,且在管理方便的条件下还应综合考虑系统的故障恢复、系统运行的保障率以及运行调节的难易程度等非经济因素,这些条件统一比较后,所得出的换热站的规模即是最佳的换热站规模。

38、通常在集中供热系统中,一次热水管网一般采用高温水供热,并且要求供回水的温差也比较大,而二次管网的供水温度和供回水温差,较之一次网都比较低。因此,一般地说,对于一个特定的供热居民小区,当单个换热站规模较大时,小区内总的换热站数目减少,换热站本身建设的投资也相应减少。但是,当换热站规模较大时,虽然一次网的规模减小了,可二次网的规模则增大很多,又由于二次网的设计供回水温差较一次管网小,当输送等量的热量时,二次网的管网投资和输送费用也将增加很多。不管怎么样选择,在这其中必然存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换热站规模。上面已经介绍过,对城市居民住宅小区进行集中供热时,换热站规模越大,其经济性越好,当然它同时还受到一些

39、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换热站作为连接一、二次管网的中转主体设备,其功能不再只是一个热分配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采用计量供热,对一次网来说,热源从各换热站处获得需求信息,然后综合调配各站的供热量、调节自身的出力来满足总热负荷的变化,换热站在其中起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对于二次网来说,换热站的变流量控制很是关键。二次网系统中的最不利工况点在系统运行时是不断变化的,它是由用户当时的热需求和用户在热网中的位置共同决定的。在特殊情况下,当所有远端用户均出现用热不足,比如温控阀全部关小的情况时,最不利用户就出现在近端。此时,就会形成谁用热谁不利的情形。因此,在二次网控制方案中,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

40、控制压力点以及压力高低水平的设定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对于变流量系统,当用户流量变化很大时,虽然用户相互干扰可通过设置压差控制器消除,同时还可通过对循环水泵的调速,控制最远端用户压差维持不变,但水泵的工作点将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致使泵的效率大为降低,而且随着管网的扩大这一点影响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实施计量供热后,二次网控制方式的选择将更大地在技术上影响换热站的合理规模。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相应小规模的换热站更适宜计量供热的要求。换热站规模过大,将使二次网的规模增大,不仅管网投资大,同时也不利于二次网的系统调节和水力平衡,特别是对于居民采暖供热,二次网的水力失调将直接影响对居民的供热质量。8综上所述,

41、小区换热站的规模要综合热负荷、节省投资、当地的具体条件等因素来确- 10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定,在对城市居民住宅小区进行集中供热时,换热站合理规模宜在510415104平方米范围之间。当然具体工程还应进行具体的技术经济和价值工程分析,以确保供热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此小区换热站中,按照一般供暖面积热指标64Wm2,该小区热负荷为Q=28MW,则供热总面积理论上为:9S=Q64则由式:S=Q64=2.8107/64=4.375105m2求得S=4.375105m2,则选择建设四个换热站,每个换热站供热规模大概在11104平方米。2.3换热站

42、供热系统类型的确定热水供热系统有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种型式,在闭式系统中,热网的循环水仅作为热媒供给热用户热量,而不从热网中取出使用。在开式系统中,热网的循环水部分地或全部地从热网中取出,直接用于生产或热水供应热用户中,系统连接各类型介绍如下。2.3.1闭式双管式热水供热系统热水供热的系统流程一般是从热源出来的热水先经热网供水管网输送到各个热用户,在热用户系统的用热设备内放出热量后,再经热网回水管网返回热源。换热站与热网的连接方式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连接,二是间接连接。直接连接,顾名思义就是用户系统直接连接于热网上,在供热系统中,热网的水力工况和供热工况与采暖热用户有着密切的联系。间接连接则是在

43、采暖热用户设置表面式水水换热器,使其系统与热网被换热器隔离,从而形成了两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系统,因此其水力工况也相互没有影响。供热系统选用何种连接形式,取决于热媒、热网和供暖系统的计算参数、热网供水管和回水管的压力参数,甚至还与建筑物的用途有关。供暖系统与热网有以上所介绍的两大类连接形式,其中直接连接形式又分为好几种形式。下面就供暖系统与热网的连接方式作一比较分析,以便选择一种适宜本换热站供热系- 11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统的连接方式。直接连接方式很多,在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先看第一种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绝大多数低温水供暖系统采用此种连接方式,不

44、过只有当热网的设计参数与供暖系统的设计参数一致,即热网的设计供水温度不超过散热器供暖系统的最高热媒温度时方可采用此种连接方式,并且用户入口处的热网供、回水管的资用压差能满足供暖系统的热媒循环时才能应用。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是系统简单,造价低。第二种是在系统上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方式,当供热系统采用较高温水供热,网路设计供水温度超过上述供暖卫生标准或供暖系统要求的水温时,如采用直接连接方式,就要采用装水喷射器或混合水泵的型式,以降低进入供暖系统的水温。供水管上装水泵的直接连接也是直接连接方式的一种,当热网的供水压力低于供暖系统所需的压力时,宜采用在供水管上装设水泵的连接方式,这时水泵的压力等于供暖

45、系统的压力与热网供水管的水压之差。另外还有一种是在回水管上装水泵的直接连接形式,当热网回水管的压力超过散热器的承受能力时,为防止散热器被破坏,这时可采用在回水管上安装水泵的连接方式。在绝大多数建筑物的供暖系统中,热网与换热站之间常采用间接连接的形式,热网供水管的热水进入表面式水水换热器内,通过换热器将热能传递给供暖系统的循环水,冷却后的循环回水返回热网,由循环水泵驱动着供暖系统的循环水不断流动。另外在热网与热用户的压力不适应时也常采用间接连接这种形式,如热网回水管的压力超过供暖系统散热器的承受能力,或高层建筑采用直接连接,影响到整个热网压力水平升高时,就必须采用间接连接。 7双管闭式热水供热系

46、统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热水供热系统。我们目前的供热系统,如热网参数能直接满足供暖系统要求,可采用直接连接方式。而采用间接连接方式,虽造价增高,但热网水质受污染影响较小,热源补充水率大大减少,同时热网的压力工况和流量工况不受供暖系统的影响,提高供暖系统的可靠性,缩短故障排除的时间,便于热网运行管理,并且热网可采用较高温度的热媒,从而缩小热网的管径和降低输送热媒的费用,可以预期此种连接方式今后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因为在本小区换热站的系统设计中需用换热器,而且是换热站的主体设备,另外热网参数不能直接满足供暖系统要求,因此适宜采用间接连接方式。2.3.2开式热水供热系统在开式热水供热系统中,供暖系统

47、与热网的连接方式,与闭式热水供热系统相同。- 12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2005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2.3.3该小区换热站供热系统的确定闭式系统的热网补水量少,在正常情况下其补水量只是补充从热网系统不严密处泄露的水量,一般为热水供热系统的循环水量的1%以下。而开式系统的补充水量很大,其补充水量应为热网漏水量和生活热水供应用水量之和。因此,开式系统热源处的水处理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远高于闭式系统。开式系统中,生活热水直接取自热网循环水,而热网循环水通过大量的供暖用户水质不稳定且不易符合卫生质量要求,而闭式系统中,由于通过表面换热器加热,生活热水的水质与城市上水水质相同且稳定。因此,

48、通过比较开闭式供热系统的优缺点,本小区换热站采用热水供热,为了节约用水,可确定:热水热网宜采用闭式双管式。综上所述,该小区换热站供热方式选择闭式双管式间接连接采暖方式。2.4 换热站主体设备换热器的类型选择2.4.1换热器选型规划方案(1)规划方案一:每座换热站设置两台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大致是这样:在一个圆筒形壳体内设置许多平行的管子,这些平行的管子在换热器内称为管束,工作时两种流体分别从管内空间(或称管程)和管外空间(或称壳程)流过来进行热量的交换。通常在传热面比较大的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子的根数相对来说较多,从而壳体直径较大,以致它的壳程流通截面很大。这时如果流体的容积流量比较小,使得流速很低,会导致换热系数不高。为了提高流体的流速,可在管外空间装设与管束平行的纵向隔板或与管束垂直的折流板,使管外流体在壳体内曲折流动多次。因装置纵向隔板而使流体来回流动的次数,称为程数,所以装了纵向隔板,就使换热器的管外空间成为多程。为了减少管束装入或抽出筒体时的摩擦力, 在管束上设有滑轨。为了检查清理室中垃圾、泥沙及管子的堵塞等, 在前后水室端盖上设有检查孔。为了监视水水换热器的运行情况,在被冷却水侧(除盐水侧) 及冷却水侧(海水侧) 进出口都设置温度和压力测点, 此外还应设有排气和放水接口等。10下图2-1、图2-2是常见的管壳式换热器。- 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