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956658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4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学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3)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遵守我国宪法、法律和研究生行为准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1.掌握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2.掌握建筑学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可胜任本学科领域较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4.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 1建筑历史与理论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3建筑技术科学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硕士

2、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毕业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分,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9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课学时实验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0321035-044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10051-2外国语学院必选2321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1文法学院2321007自然辩证法18111321045建筑历史与理论专题5431土建学院1321047建筑设计72411321048城市设计7242选修课0322001-005第二外国语(英、日、法、德、俄)3622外国语学院13

3、22077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3621土建学院1322078城市与建筑美学36211322080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36221322082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36221322083城市与建筑项目策划36211322084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法36221322122建筑学专业外语18111322123环境行为研究36211322124地域聚落与建筑研究36211322126建筑与城市环境模拟研究36221322127新型建筑材料与构造36221322128生态城市概论36221322142建筑与城市特色塑造36221322074建筑研究方法36221322129建筑艺术鉴赏与评论36221322145建

4、筑节能技术概论3622必修环节1321778土建学院硕士实践环节23土建学院导师评阅9922001开题报告13研究生院选题报告会1321783土建学院硕士学术活动(学术讲座、报告、会议、展览)不少于5次13土建学院导师评阅五、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训练,是提高研究生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环节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包括教学辅导、建筑测绘、专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形式等,包括参与导师组织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区域发展规划制订、行业发展咨询等活动课题研究;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在职硕士研究生可免修

5、部分实践环节,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1选题原则 硕士学位论文应选择对国民经济有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并具有先进性,以使研究生的工作尽可能接近建筑学科前沿或我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课题的分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要根据实验条件、计算条件、科研条件等实际情况,选定适当的课题,以使研究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应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2选题报告申请开题研究生应思想道德素质良好,

6、已修完培养计划中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选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水平,完成论文所具备的条件、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目的、对选题涉及的领域所进行专业调查情况等。研究生须填写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开题申请表和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书,选题报告经开题报告考核小组审议通过。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12月20日左右)结束前完成,(最迟第四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报告通过后,拟定论文工作进展计划。开题报告如不符合要求,允许第四学期3月重做开题报告,未通过者作结业或退学处理。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3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的中期考核筛选,参照研究生手册“

7、研究生中期考核与选题管理办法”执行。学位课程总平均成绩应达到75分以上。七、学术活动为了促使研究生能主动关心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启发创造力,要求每个硕士研究生应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且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必须写出500字以上的心得。完成者在必修环节记1个学分。八、科研与论文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且以武汉理工大学的名义公开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发表刊物名详见附注)2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

8、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学位论文应具创新性和先进性,有自己的新见解,新见解要有科学依据。学位论文水平应在国内同类研究中达到一定水平。 论文应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提倡案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论文必须立论正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材料详实,文字通畅,格式规范,图表精确、数据和计量单位正确。 硕士研究生应经常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导师要经常了解和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并给予有力的指导。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剽窃行为。 硕

9、士生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最短应不少于8个月,学位论文必须在答辩前一个月完成。3硕士研究生在修满学位课程和规定学分,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检测及校内外专家评审(评阅书不与研究生本人见面),学校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答辩。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由5-7名专家组成。答辩程序包括导师介绍研究生情况、研究生报告论文概况、答辩委员会提问、研究生答辩、答辩委员会对是否通过论文并授予学位进行评议和表决、宣布表决结果等等。九、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导师(导师小组)负责制或系(所、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导师(导师小

10、组)和集体的积极性,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具体方式如下:1.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政治、纪律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在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劳动等集体活动。2. 坚持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3. 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深入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4. 研究生要参加必要的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

11、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不少于5次,且每次活动要求写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宣讲人、报告的内容和体会等。完成者记1学分。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应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师及硕士生都要参加每年举行的选题报告会。十、其他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1-3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学分。具体规定见研究生手册中武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及建筑系关于补修课程的具体规定。2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查阅国内外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学术

12、期刊10种以上,文献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3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每月1次、论文工作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并形成制度。4. 本次制订培养方案从2013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备注: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或相当于论文的情况:1国内刊物:建筑学报、建筑师、世界建筑、新建筑、华中建筑、中国园林、世界建筑导报、时代建筑、城市建筑、建筑创作、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规划师、建筑史、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博、文史哲、湖北社会科学、江汉论坛、地理学报、城市问题、现代城市研究、国际城市规划、建筑技术及设计、城市

13、发展研究、景观设计、理想空间2境外刊物:建筑都市/a+u;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EBRA(Environment-Behavior Research Association) ,Architectural Designs,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rchitectural Review,AA Fil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Files,Architectural Record,Domus,AMC(法国),AD(英国),Enviro

14、nment & Planning A,Environment & Planning B,Urban Studies,Town Planning Review,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Urban Affai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15、,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Landscape Architecture,Landscape,Landscape Journal,Landscape Research,Landscape Review,Landscape Design,Landscape Planning,Landscape Ecology,Topos-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ndscape

16、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Garden Design,Garten + Landschaft3高等学校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等全国“211”高等学校学报4检索刊物:被自然科学四大检索和社会科学检索的学术刊物5学术会议:境外召开的以及国内召开的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建筑与文化国际会议、中国建筑学学会年会、中国城市规划学年会、国际建筑师学会大会、亚太建筑国际会议、东方建筑国际会议、亚洲室内设计联合会年会、建筑院校联合会年会、亚洲建筑大会、环境行为学国际研讨会、世界规划院校大会、亚洲规划院校大会、欧洲规划院校大会、北美规划院校大会

17、、国际历史建筑与遗址理事会年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遗产中心年会、国际古址修复理事会年会、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盟世界大会、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盟东部大会、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协会年会、景观规划设计教育委员会年会(北美)、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亚洲景观院校联合会大会、国际景观学教育大会论文集(须公开出版)6作品:国际、省级、省会城市以上竞赛奖、项目中标者(排名在前3名,须经建筑学专业委员会确认)7项目:重要工程项目主持者和参加者(排名在前2名,须经建筑学专业委员会确认)8专利:获得国家专利权(排名在前2名)9著作:参与正式出版的本专业著作撰写5万字以上10获奖:省部级三大奖项三等奖(排名前3

18、名)及以上、国家级三等奖(排名前5名)及以上11其他情况须经建筑学专业委员会确认岩土工程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遵守我国宪法、法律和研究生行为准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并具备学术骨干优良的全面素质;2培养具有岩土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可胜任本学科领域中层次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3培养创新精神,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4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具有从事科学研究

19、工作的良好素质。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二、研究方向1岩土力学2岩土地面与地下工程3岩土爆破工程4环境岩土工程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课学时实验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0321035-044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100051-2外国语学院必选2321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021马克思主义学院2321007自然辩证法概论

20、18011马克思主义学院0521001数学物理方法40021理学院0521006应用数理统计40022理学院1321001高等岩石力学36022土建学院1321002高等土力学36022土建学院1321030岩土工程数值方法36022土建学院1321031岩土专业外语18011土建学院选修课1322003近代岩土加固技术36022土建学院1322001近代岩土工程测试技术36022土建学院1322002深基坑工程36022土建学院1322006爆破动力学36022土建学院1322007环境岩土工程36022土建学院1322008土工试验技术362422土建学院1322005土的本构关系3602

21、2土建学院1322009地基处理技术36022土建学院1322010桩基工程36022土建学院1322011地下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36023土建学院1322004岩土工程新进展36022土建学院前沿讲座课程必修环节1321778土建学院硕士实践环节23土建学院9922001选题报告13研究生院1321783土建学院硕士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13土建学院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环节采用“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给本科生助课,担任本科班班主任,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在

22、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的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参照研究生手册“研究生中期考核与选题管理办法”执行。七、科研与论文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且以武汉理工大学的名义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

23、鼓励硕士研究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硕士研究生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依诺维特学术会议文献咨询网”等网上发表并通过后期专家评审的学术论文,视同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但要求在网上发表论文时,研究生及其导师必须同时署名,接受网上监督和专家评审。学位论文应有一定创新,要对所研究问题有新见解,并且有科学依据。论文应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必须立论正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材料详实,文字通畅,格式规范,图表精确、数据和计量单位正确。研究生应经常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导师要经常了解和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并给予有力指导。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剽窃行为。硕士生撰

24、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最短应不少于8个月。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检测,达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有关要求方可答辩。八、培养方式与方法坚持导师(导师小组)负责制或系(所、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1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政治、纪律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研究生要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劳动等集体活动。2坚持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

25、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3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工作并重。既要深入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4研究生要参加必要的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不少于5次,且每次活动要求写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宣讲人、报告的内容和体会等。完成者记1学分。九、其他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规定见研究生手册中武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2硕士研

26、究生在学期间应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文献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3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每月1次、论文工作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4硕士研究生在修满学位课程和规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在论文通过校内外专家评审,学校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并同意答辩后举行。答辩委员会成员由5-7名专家组成。5本次制订培养方案从2013级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开始执行。结构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2)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能遵守我国宪法、法律和研究生行为准则,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

27、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并具备学术骨干优良的全面素质;2掌握结构工程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可胜任本学科领域较高层次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4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创新和科研团队精神,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良好素质。二、研究方向1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2结构抗震抗风设计理论、结构安全预警与控制3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研究4新型钢及组合结构的开发、研究与应用5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低于29

28、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课学时实验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0321035-044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10051-2外国语学院必修2321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1马克思主义学院2321007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0521001数学物理方法4021理学院任选2门0521003矩阵论40210521010数值计算40221321032结构工程专业外语1811土建学院必修1321005弹塑性理论40211321006结构动力学40211321007有限单元法与程

29、序设计40221321033高等混凝土结构40221321009结构抗震与抗风40221421040弹塑性力学5431交通学院必修1421021结构动力学54311421042薄壳理论36221421041高等有限元5432选修课1322012高层建筑钢结构3622土建学院1322090振动信号分析与识别36221322091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36221322092纤维混凝土结构36221322018结构动力试验306221322019弹性波动论36221322020大跨度空间结构36221322021结构稳定理论36221322022现代施工技术324221322038工程结构随机振动362

30、11322094组合结构36221322095工程结构监测与控制技术36221422069工程力学反问题3621交通学院1422068神经网络36211422071结构极限分析36221422089结构优化设计36221422079结构稳定性理论36221422081应力波36221422082结构振动控制36211422074断裂损伤力学36221422083结构实验技术36221422073固体力学36211422072工程流变学36221422007张量分析3621必修环节1321778土建学院硕士实践环节23土建学院9922001选题报告13研究生院1321783土建学院硕士学术活动5

31、次13土建学院五、实践环节1实践环节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给本科生助课,担任本科班班主任,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2参加实践环节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3在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1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院组织的中期考核及开题报告工作。在中期考核及开题前,研究生须填写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开题申请表和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书;2硕士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和参加研究工作,提交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

32、目。若学位论文选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选题报告。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3. 有关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和选题报告的具体要求,参照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手册“研究生中期考核及开题管理办法”执行。七、科研与论文1. 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且以武汉理工大学的名义公开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依诺维特学术会议文献咨询网”等网上发表并通过后期专家评审的学术论文,视同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但要求在网上发表论文时,研

33、究生及其导师必须同时署名,接受网上监督和专家评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须提供论文样稿、录用通知、评审结论和导师意见等材料)。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可等同于一篇学术论文,具体要求是:所申请的专利必须获得公开受理号;发明内容必须与学位论文相关;专利署名必须学生排名第一或排名第二(导师排名第一)且武汉理工大学为第一申请单位。2.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检测,达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有关要求方可答辩。八、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导师(导师小组)负责制或系(所、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34、调动导师(导师小组)和集体的积极性,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具体方式如下:1.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政治、纪律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在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劳动等集体活动。2. 坚持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3. 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深入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4. 研究生需参加必要的学术

35、活动和实践活动,以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不少于5次,且每次活动要求写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宣讲人、报告的内容和体会等。完成者记1学分。5. 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九、其他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规定见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手册中“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2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查阅与学位论文有关的本学科领域国内外文献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3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

36、至少每月1次、论文工作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并形成制度。4本培养方案从2013级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开始执行。市政工程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3)一、培养目标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市政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的实践技能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在市政、环保和教育

37、部门从事设计、施工、管理、教学或研究工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在德、智、体各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二、研究方向1给水处理理论及应用2水污染控制理论及应用 3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及优化4建筑给水排水理论及应用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课学时实验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0321035-044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语)10051-2外

38、国语学院必修2321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1文法学院2321007自然辩证法18110521006应用数理统计4022理学院0521010数值计算40221321010流体力学3621土建学院1321011生物化学36211321012污水处理原理36221321013给水处理原理36221321034市政工程专业外语1811选修课1322023水质分析实验技术3622土建学院1322027给排水软件工程3621土建学院1322028水处理新材料的理论和应用3622土建学院1322029活性污泥动力学1812土建学院1322147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1812土建学院1322031

39、市政工程新进展3622土建学院前沿讲座课程1322096新型生物脱氮理论与技术3622土建学院1322148污泥特性与污泥处置3622土建学院1322098人工湿地技术3622土建学院必修环节1321778土建学院硕士实践环节23土建学院9922001开题报告13研究生院1321783土建学院硕士学术活动5次13土建学院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环节采用“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给本科生助课,担任本科班班主任,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在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

40、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为检查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凡是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对研究生进行考核。考核采取以下方式:1课程的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学位课一般采用考试方式,选修课一般采用考查方式。2实践环节的成绩由导师评定。3开题报告的成绩由考核小组讨论决定。4学位论文的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投票决定。学位由学院的学位委员会投票决定。七、科研与论文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要求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工作之前,应撰写阶段性论文。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

41、外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且以武汉理工大学的名义公开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依诺维特学术会议文献咨询网”等网上发表并通过后期专家评审的学术论文,视同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但要求在网上发表论文时,研究生及其导师必须同时署名,接受网上监督和专家评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须提供论文样稿、录用通知、评审结论和导师意见等材料)。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可等同于一篇学术论文,具体要求是:所申请的专利必须获得公开受理号;发明内容必须与学位论文相关;专利署名必须学生排名第一或排名第二(导师排名第一)且

42、武汉理工大学为第一申请单位。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合格者记1学分。申请中期考核的研究生应思想道德素质良好,已修完培养计划中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在中期考核前,须填写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开题申请表和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书。开题报告若不符合要求,允许第四学期的3月份重新进行开题,仍未能通过者按退学处理。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应有一定创新,要对所研究问题有新见解,并且有科学依据。论文应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

43、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必须立论正确,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材料详实,文字通畅,格式规范,图表精确、数据和计量单位正确。研究生应经常向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导师要经常了解和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并给予有力指导。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剽窃行为。硕士生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最短应不少于8个月。硕士研究生在修满学位课程和规定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在论文通过校内外专家评审,学校主管部门审查合格并同意答辩后举行。答辩委员会成员由5-7名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要体现出研究生对本专题研究现状有广泛、深入的了解,论文的选题应当具有实际意义或理论意义,要求作者提

44、出新的思想、方法或用新技术解决本课题的有关问题。八、培养方式与方法坚持导师负责制与系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坚持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提倡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在本专业的学术活动中主讲不少于1次,且每次活动要求写出报告。九、其他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规定见研究生手册中武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2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对研究的专题进行广泛的文献查阅,至少要

45、查阅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3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每月1次、论文工作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并形成制度。4本次制订培养方案从2013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4)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遵守我国宪法、法律和研究生行为准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并具备学术骨干优良的全面素质;2具有暖通空调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可胜任本学科领域中层次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

46、理工作;3培养创新精神,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4培养科研团队精神,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良好素质。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二、研究方向1. 建筑节能技术2. 暖通空调技术与系统仿真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课学时实验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0321035-044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10051-2外国语学院必选23211

47、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1马克思主义学院2321007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0521001数学物理方法4021理学院0521006应用数理统计40220521010数值计算40221321037专业外语1811土建学院1321014高等流体力学36211321035高等传热学36211321036建筑环境模拟理论与方法3622选修课0322001-005第二外国语(英、日、法、德、俄)10032外国语学院1322100热湿环境理论与技术3622土建学院1322101建筑通风技术与理论36211322102建筑环境与设备控制技术36211322103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362213

48、22104冷热源技术与优化方法36211322105建筑节能新技术36221322106室内环境控制技术36221322107人与建筑环境3622必修环节1321778土建学院硕士实践环节23土建学院9922001选题报告13研究生院1321783土建学院硕士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13土建学院五、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各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内容。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在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

49、过选修课程补齐。六、关于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的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参照研究生手册“研究生中期考核与选题管理办法”执行。七、关于科研与论文鼓励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以及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必须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TMLC2)”检测,达到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的有关要求方可答辩。八、培养方式与方法硕士研究生的

50、培养应坚持导师(导师小组)负责制或系(所、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导师(导师小组)和集体的积极性,从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两方面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具体方式如下:1、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政治、纪律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在认真学好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公益劳动等集体活动。2、坚持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广泛、灵活地采用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式教学、辩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学术沙龙以及学术报告与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3、课程学习和科研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既要深入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

51、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培养具有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4、研究生要参加必要的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不少于5次,且每次活动要求写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宣讲人、报告的内容和体会等。完成者记1学分。5、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强调在培养过程中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九、其他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规定见研究生手册中武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2.各专业应对研究生在学期间文献阅读作出具体的规定

52、与要求。硕士研究生应查阅本学科国内外文献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3.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每月1次、论文工作阶段至少每月2次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情况,并形成制度。4.本次制订培养方案从2013级硕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2)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能遵守我国宪法、法律和研究生行为准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1.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

53、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具有土木工程领域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可胜任本学科领域中层次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工作与科技管理工作;3培养创新精神,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4培养科研团队精神,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良好素质。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写作。二、研究方向1工程结构的防灾设计理论与应用2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理论与应用3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与健康监测理论与应用4工程结构加固设计理论与应用5结构抗风、抗震理论与设计研究三、学制、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实行学分制。毕业总学分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

54、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四、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理论课学时实验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0321035-044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10051-2外国语学院必修2321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1马克思主义学院2321007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0521001数学物理方法4021理学院任选2门0521003矩阵论40210521007随机过程40220521010数值计算4022132103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外语(同结构)1811土建学院必修1321006结构动力学36211321017地震

55、工程概论36221321018风工程导论36221321019结构振动控制理论3622选修课1322038工程结构随机振动3621土建学院1322039结构健康监测36221322040结构损伤诊断36221322041结构分析软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36211322042结构振动模态分析36221322108计算风工程原理及应用36211322044动力基础设计方法36211322045火灾科学导论36211322143高层结构体系36221322047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36211322110工程结构灾害评估理论3622必修环节1321778土建学院硕士实践环节23土建学院9922001选题报告13研究生院1321783土建学院硕士学术活动5次13土建学院五、实践环节1实践环节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给本科生助课,担任本科班班主任,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学术讨论会,进行社会调查等。2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3在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齐。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1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2硕士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