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

上传人:niu****ong 文档编号:139503185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物理中考试卷结构(共五大题型)一、选择题:24分 二、填空题:约20分 三、作图与实验题:约20分五、计算题:约16分四、探究与应用题:20分其中力学与电学约占70分, 声、热、光约占30分。【选择题】1、物理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 2、选择题的题型一般有: 概念辨析类、规律理解类、联系实际类、求比值类、图像分析类、电路故障类、对物理方法的理解类、估值类等。u 概念辨析 所谓的概念辨析法是指用

2、物理概念作为标准去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辨别正误,从而判断获取正确结果的解题方法。 解答这类题主要对物理概念要准确记忆和正确理解,对相关的不同概念的区分及对某些重要概念的内涵要分析到位。u 规律理解 主要考查对物理过程中物理规律的辨别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对题干中描述的物理过程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然后找准其对应的物理规律,再利用物理规律对选项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最后做出选择。 u 联系实际 这类题主要考查物理规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解答的关键是对生产、生活或事例的分析,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剖析事例或现象的过程中,找到与物理原理的联系,进而做出解答。u 求比值类(比例法、数

3、据代人法)(1)比例法: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用比例法解题可以省略反复套用公式而带来计算的烦琐,对物理量的单位也没有统一的要求,只要相比的同一物理量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运用这种方法既能通过计算定量得出结果,也能经过分析定性比较大小。 运用比例法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题意,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 2、依据题目描述的物理现象找出保持不变或者相等的物理量。 3、用“不变的(或相等)的量”为纽带,将公式联立成比例式。 (2)数据代入法:根据题目给定的数据,给未知的某个物理量假定一个恰当的值代入题中,然后进行计算。u 图像分析 在物理学中,常采用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将物理量之

4、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因此图像实际上反映了物理过程(如熔化图线等)和物理量的关系(如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等)。运用图像知识来解物理试题的方法,叫“图像法”。 运用此方法时应做到:(1)识别或认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2) 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u 电路故障(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利用有关物理概念、物理原理、物理单位、各种仪器的作用和用法等,对各备选的答案进行分析,将和题意相违背的,或和已知条件无关的答案逐一排除

5、,缩小选择范围,最后选择正确的答案。u 物理方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例: 研究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研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建立模型法:用理

6、想化的方法将实际中的事物进行简化,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例: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研究浮力形成的原因时用到水柱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 转换法: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例: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影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温度计把温度的测量转化

7、为长度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等效替代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例:用合力代替分力;用总电阻代替支路电阻;用电阻箱测未知电阻;等效电路:曹冲称象。 类比法:通俗地说,就是用直观、容易理解的东西来描述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 例:用水流表示电流。用水压表示电压。用操场的学生排队、做操、玩耍的情况类比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 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想,认识事物本质.例:形容声音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u 估测类 (1)解答时应了解一些常用的物理数据: 家庭

8、照明电压值220V、每层楼高3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成人身高约1.601.80m、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人的心跳约1秒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人正常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车一般行驶速度约5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g、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0.5Pa等。 (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度、水的比热容等。【填空题】1、 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或计算过程,但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 2、一般有这几种类型:u 直接记忆型填空(概念、规律、常数、单位等)u 分析型填空(根据

9、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物理规律的分析,物理图形、函数 图像的分析等)u 计算型填空(实际是计算题,需要填的只是计算的答案。注意答案要按题目要求填写)3、 解答填空题应注意:u 对概念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回答要求用词简练、到位,要用科学、规范的物理术语表述。u 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作图题】1、主要考查学生作图技能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察方面:力学、光学、电与磁的方面2、一般类型有:A、力的示意图 B、杠杆的力和力臂 C、滑轮组的装配 D、反射与折射光路图 E、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 F、根据光路填光学元件 G、电路和电

10、路图 H、有关电与磁等 I、物理图像u 力学作图题:一般是作力的示意图或杠杆示意图,以及滑轮组的装配。这种作图题应当注意首先弄清题的具体要求: 若作力,要明确是物体受到的力(具体哪个力)还是对别的物体施加的力,要画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的物体上。力臂一定得过支点。杠杆所受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杠杆上。u 光学作图要结合成像规律(小孔成像、反射或折射规律)作图要辨明光的传播方向(光是从哪儿射向哪儿的)注意箭头不能漏画,箭头的方向不能画反。总之,作图时要注意:(1)用铅笔、直尺作图,力求做到规范、准确。 如:同一图中不同大小力的长短应区分;电路图中导线要横平竖直等

11、。(2)分清虚线与实线,保留作图痕迹(辅助线)。 如:力臂和磁感线可画虚线,也可画实线;力与光线一定画带箭头的实线;辅助线(包括法线)画虚线;虚像一定画虚线。(3)根据要求,既不要多画,更不要少画。【实验与探究题】1、 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有这样四种: (1)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2)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3)教师的演示实验;(4)根据生活和生产中的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2、对于不同实验要掌握其不同的要点。u 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测量工具使用的共同点是:要求正确“调、放、看、读、记” (测量工具中只有刻度尺的测量中需用估读)u 演示实验:弄清实验的设计、实验对象、实验的现象

12、和相应的结论及实验的注意点。要做到“会看图说话”u 对学生的探究性分组实验要求掌握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设计实验表格归纳实验结论作出必要的评估等。3、自主性实验设计u 建立正确的“等效替代”思想u 实验设计中要注意: 科学性(设计原理要正确,量与量关系要正确), 可行性(设计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 准确性(选取最佳方案,使实验误差最小)。 如:在烧杯中装满水后测其质量(),在量筒中装上液体测质量()【简答题】1、简答题一般的问题是:(1)解释现象。如:解释惯性现象、物态变化现象等;(2)正误辨析,阐述原因。如辨析小明和小华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对话是否正确等;(3)叙述工作原理

13、。如:说明电磁继电器、油量表的工作原理2、解题要求:结论明确、理由充分、答案简练。u 如何做到“简洁”而“准确”。 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弄清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得到的结论。 要找准关系。明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物理关系,明确答题的方向,做到问什么就答什么。找准原理与规律。要寻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规律,然后组识好语言把这些词镶嵌到答案中。找准关键词。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要尽量用物理的书面语言。必要时可以采用实验、数学、图表等方法,把自己的方案讲清楚。应注意,要根据物理知识解答问题,不要凭借“想当然”和应用生活上的语言来代替物理的语言。“关键

14、词”一般是物理术语。【计算题】1、 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现在的计算题的计算量和计算难度都要求不高。主要涉及这几个公式:密度公式(m/V);固体压强公式:P=F/S;功的公式:(W=Fs);功率公式:(PW/tFv);机械效率公式:(W有用/W总);热量计算公式:(物体温度变化吸、放热:Qcmt;燃料燃烧放热:Qqm);欧姆定律公式:(IU/R);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W/t);电热公式:(QI2Rt),此外可能会用到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2、 解答计算题的一般步骤:(1)细心读题审题 (2)寻找解题根据 (3)解答和检验3、解计算题的一般要求:(1)要明确已知条件

15、和相对隐含条件,确定主要解题步骤。(2)分析判断,找到解题的理论依据。(3)分清各个物理过程、状态及其相互联系。(4)计算过程应正确、规范。要正确写出有关的公式,正确代入公式中物理量的数字和单位。能画图的可以作图辅佐解题。4、解计算题应注意: 单位的统一性;物理量的同体性、同时性;解题的规范性。 5、计算题的主要类型:u 有关密度、压强、机械功、功率和效率的计算 此类试题一般围绕“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展开,同时考虑实际使用机械做功 时要克服机械自重、摩擦等因素,因此使用任何机械的效率都小于100%。 解题时要注意 分清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功 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总功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

16、主要因素(初中物理中一般不考虑拉线质量)。 可根据滑轮组中n=s/h 来确定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u 有关热量、能量转换的计算热量计算公式:物体温度变化吸、放热:Qcmt;燃料燃烧放热:Qqm;电热公式:QI2Rt 解此类题注意: 各种能量间转换的效率 各物理量的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u 有关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电热的计算(1)电路的结构变化问题(2)电路计算中的“安全问题”。 u 综合应用的计算总之,无论是解好哪种类型的物理题,除了掌握好一定的解题方法外,解题时审题是关键,否则将会离题万里,前功尽弃。审题时需注意: (1)理解关键词语 (2)挖掘隐含条件 (3)排除干扰因素 (4)对应相关原理中

17、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填空题填空题是主要考察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只要做到认真审题,看清题意,再联想学过的相关知识,一般比较容易找到答案。但由于课程标准指出: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要求学生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所以,近3年的各省市中考题相比较前几年,计算类问题比例相对减少,但文字性表述题型比例大大提高,从命题者的角度分析,这一点意在充分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作用,因为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对每个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几乎每年的中考后都有一些考生觉得试卷“不难”,估分也比较理想,但等拿到中考

18、成绩时却发现偏差很大,有的同学甚至怀疑是阅卷老师的批阅错误。实际上他们的大多问题正是出在文字性表述方面,由于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在指导方面也没有严格要求,所以出现问题自然在情理之中。这里,笔者通过几道例题的解析,意在提醒同学们要高度重视自己“文字表达能力” 的提升(如:例1、2、3)。后面解释!另外,认真仔细的审题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和保证,建议同学们在审题时能抓住“题眼”,再“联想相关知识”,思路是很容易打开的(如:例4)。典例分析:【例1】(06安徽)火车站台上都设有安全线,火车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就会发生危险。请说明发生危险的原因: 。分析:本题的常见错误情况有:(

19、1)火车速度越大,压强越小 ;(2)流量越大,压强越小 ;(3)气体压强越大,流速越小。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意识上有“写出大概意思就差不多”的错误观念,其实在中考物理阅卷中是比较注意文字表述的准确性的。答案:火车通过时,人体与车辆之间气体流速大,压强小,人容易被外侧空气压向火车(或被气流“吸”向火车)。【例2】一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拔河比赛取胜的秘密,做了如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你认为拔河比赛取胜的“秘密”是:_。分析:本题的错答有:(1)使地面更粗糙 ;(2)人要站在不容易打滑的地面上。错因:没有用“物理语言”回答物理问题。答案:增

20、大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例3】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测量物理量的一种思路。例如: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请你也举出一个例子: 。分析:错答:(1)弹簧测力计 ;(2)温度计温度越高,水银柱越长。错因:没有根据题中的范例进行规范的表述。答案: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长度的变化来显示力的大小。(其它回答合理的也可得满分【例4】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界进行“让物理学照耀世界”的激光传递活动,先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发射第一束激光,再由青少年进行接力式传递。从美国发出

21、的激光不能直接传播到中国的原因是:_;如图是辛朝同学在活动中带的玩具激光灯,当他将灯光射到白色墙壁上出现的放大的图像,镜头A是_透镜,胶片应放在A的_处;但天文学家反对激光传递活动,认为射向夜空的激光是光污染,请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见到的光污染实例:_。分析:本题题干较长,但只要在审题时能抓住题眼:光不能直接传播;到白色墙壁上出现的放大的图像;胶片应放在A的_ 处。再联想相关知识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只有凸透镜才能在墙壁上成实像,此时胶片与凸透镜(即物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答案: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或光不能在不透明介质中传播; 凸 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建筑物玻璃幕墙、釉面砖墙、

22、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物的反射光线,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灯光,舞厅、夜总会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及闪烁彩色光源等。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选择题点击数:260 编辑员:walter-75 录入日期:2010-4-28 13:55:00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它具有知识的广泛性,答题的简便性和评分的客观性等特点。它的解答需要考生能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有关物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它是中考的一种常见题型。下面结合例题,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一、认真审题,看清题意审题是解题过程的开始,也是找到正确答案最关键的第一步。有些学生不重视审题,拿到试卷,读题

23、马虎,对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便“求胜心切”,其结果容易误解题意而产生错误(如:例1)。二、透过表象,抓住关键命题者在编题过程中,往往故意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编织在一起。设置所谓的“陷阱”,在解题时只有抓住“关键”,即明确该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找出那些隐蔽而又重要的条件,这样就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如:例2)。三、方法受阻,逆向思维有些题目,按日常的思维分析感到很困难,但反过来思维,却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如:例3)。四、学以致用,联系实际不少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暴露的共性问题是: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处理新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一点恰恰暴露出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一大误区: “理论与

24、实践脱节”,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碰到实际问题感到无从下手 (如:例4)。五、 根据题意,由静到动同学们对有关力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感觉往往较困难,这一点在高中学习中更显突出,其主要原因与“力”本身的“抽象和动态”有一定的关系,而力学问题的呈现,均是以呆板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形来表述,这样就无形中更加增加了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难度。因此,根据题意,由静到动地还原原始情景,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如:例5)典例分析:【例1】有一物体从距凸透镜1.5倍焦距处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小到原来12时,适当移动光屏,则在屏上 ( )A.得到比物体大的虚像 B.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C.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 D.

25、不能得到像分析:按已知条件u1=1.5f,现减小为原来的12,则u2=0.75ff,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应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学生审题马虎,没抓住关键词“在屏上”便匆匆错选A.他们忽视了虚像是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而题目恰恰问的是屏上能否得到像。答案:D【例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推动一静止的物体前进了S距离,推力所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若仍用水平力F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推同一静止的物体前进了S距离,推力所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那么 ( )A.W1=W2,P1=P2 B.W1=W2,P1P2C.W1W2,P1P2 D.W1W2,P1=P2分析:据据日常经验从现象上看在光滑的平面上推动

26、物体较在粗糙的平面上用力小,从而得出W1W2的错误结论。但实际上该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是决定做功的两个因素,即“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由此可知道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影响做功的多少无关,而影响做功的快慢即功率大小。答案:B【例3】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A. 50N,103Pa B. 50N, 104Pa C 500N, 103Pa D. 500N, 104Pa分析:本题根据力的大小,同学们很容易排除A、 B,但由于对双脚与地面之间的受力面积找不到估计的办法,所以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此时,如果假设C为正确答案,逆向思维可以推出相应的受

27、力面积为0.5m2,与实际明显不符合,所以排除选项C答案:D【例4】图示为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电风扇约2A B.电冰箱约1A C.电视机约2A D.台灯约选择分析:本题只需要同学们了解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大致情况,再利用公式:I=P/U进行判断即可,许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关于电功率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恰恰对与自己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用电器的电功率却一无所知,凭感觉认为体积很大的电冰箱功率至少有一千多瓦,所以第一个把恰恰是正确答案的“B”排除。答案:B【例5】 在如图所示的各杠杆中,无论怎样调节力的大小都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A B C D分析:本题看似考察“杠杆的平衡条件”,但由于没有数量关系,所以如果找不到正确的思路,很难下手。但如“根据题意,由静到动”地发挥现象,问题便迎刃而解。如B选项中左边的力会使杠杆“逆时针”转动,右边也是如此。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