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简介

上传人:yc****d 文档编号:139448356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简介(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宜宾市筠连县春风村简介(一)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石头缝中闯出新天地2009年6月13日,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到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视察,充分肯定春风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成功走出了一条在条件艰苦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之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奇葆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县委、县政府组织调研组深入春风村开展再调研,对其发展历程、做法经验进行了详细了解和分析,对春风经验进行了提炼和总结.我们深深感到,春风经验对推进条件艰苦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春风村的变化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地处筠连县城东北,距县城6公里,全村共有农户187户人口26人,幅员面积520亩,耕地4000

2、亩。春风村海拔60多米,属喀斯特地貌,是一个石漠化的山村,土壤瘠薄,资源缺乏。2004年前这里是贫穷落后的象征。近几年,村支两委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春风村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一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人均纯收入不足0元,200年增至500元,年翻了一番多,并超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该村以水果、花卉、茶叶、畜牧等种养业为主的家庭经营收入占主导地位,人均纯收入达475元;乡村生态旅游为主的服务业收入是一大特色,人均达84元;工资性收入达154元。二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4年来,春风村修建环村水泥路8公里,组道碎石路5。公

3、里,便民路12公里,公路形成大中小3个环线,新修人畜饮水池1口,新建沼汽池13口,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家家用沼气”;电话普及率从%发展到98%,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户平部,电视普及率00%。三是村社更加文明和谐。春风村在基层组织的带动下,以争创“和谐农家”、“五好家庭、“卫生庭院”和以开展“美在家庭、美在村居”活动为载体,注重搞好文化建设,强化村民素质,提高群众生存、生活质量。全村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稳定和谐,206年至200年,被宜宾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和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春风村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春

4、风村发展的经验,可概括为“四个力:立足自身挖潜力、改革创新有魄力、基层组织强有力、艰苦奋斗聚合力.(一)立足自身挖潜力。春风村乱石满山,种植常规农作物,收入低下。春风村干部群众不等不靠,充分挖掘自身发展潜力,在坚持不懈地探索中找到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路子,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培育支柱挖潜力。近十年来,该村群众一直在寻求产业致富的路子,在经过发展蔬菜、雪梨等多种产业的尝试后,发现该村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非常适合发展李子产业,在这片石头山上长出的李子口感特别好,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于是,村支两委适时引导村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李子产业。目前全村已发展李子面积达100余亩,初步实现了规模种

5、植,0年实现产量30万斤,产值20万元,李子已成为春风村的一项支柱产业.二是延伸产业挖潜力。以前,春风村虽离城不远,但由于交通不便,到县城需要翻20多里的山路,区位优势难以发挥.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春风村邻近县城的优势凸显出来,春风村人瞄准农业休闲旅游迅速升温的趋势,不失时机地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把李子产业拓展、延伸,大力发展“农家乐,促进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吸引大批城里人来此观光、休闲。“春观花,夏品果,秋闻香(花卉),冬尝凤(乌鸡)成为这里的旅游特色,每年接待游客两三万人,农家乐户均年收入近万元,旅游业收入已成为春风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三是规模发展挖潜力。春风村结合自身地理条件

6、的特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在坚持发展李子产业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在村里适宜区域发展茶叶、花卉产业的思路,围绕水果、茶叶、花卉,制订了“三个一千”的产业发展规划,即建设00亩优质李子、100亩良繁茶、00亩花卉基地。目前,全村已建成集中连片李子园00亩,大部分已投产;建成优质无公害良繁茶园1000亩,今年开始投产;发展花卉苗圃基地20亩,各种花木0余万株,生态效益初现雏形。(二)改革创新有魄力.春风人以产业发展为主题,不断创新思路,在发展产业、树立品牌等方面开拓出致富新路子。一是把产业发展与组织化管理结合。为解决果园管理、李子销售等问题,该村2006年成立李子协会,严格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7、、自我受益的原则运作,实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注册了“猫咡湾李子商标,引导李子产业以无公害食品为目标,实现无害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李子的品质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每年协会根据市场情况定价,避免农户相互压价,形成价格协商与稳定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利益.二是把产业发展与农村文化结合。从206年起,春风村农民每年都自发举办“李花节”、“品果节,村民们表演自己创作的农家快板、歌舞等节目,自己“搭台唱戏”,吸引八方游客慕名游玩,进一步扩大了春风村和“春风李的知名度。三是把产业发展与农村改革结合。春风村坚持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引进三家公司建起了乌鸡养殖和花卉种植公司,通过土地流转

8、,农民土地入股0亩,与公司分成,平时到公司务工,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成为农业工人。四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春风村十分注重引导村民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十分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他们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保护山上的林木,保护果园的土壤,保护村庄的生态。该村利用果园、林木有利条件,发展果园养鸡,林下养鸡项目,利用鸡吃虫、粪肥果,在生态种养上先行先试,既减少污染,又能产生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三)基层组织强有力。春风村的成功,最为关键的是有一个富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村支两委班子.无论是特色产业发展还是新村建设,村支两委在其中都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04年,新当选的村支两委班子形成

9、了统一认识,即产业发展要对路,必须讲究科学;选对项目,要因地制宜.于是,他们选择发展李子产业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带领群众到山上找土、挑土、背土,在石缝中将李树发展到1000余亩,李子产业实现了规模化效益。此后,村支两委又引导农民建立了李子协会,发挥协会连接市场的桥梁作用;注册了“猫咡湾”商标,品牌效益使李子一下增值许多,从之前的不足1元斤涨到今年元/斤,李子产业产值从204年的万多元增长到2008年的0万元,李子种植户人均收入达9000元。通过多年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春风村形成了“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人才带资源抓项目,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格局。群众在村班子的领导

10、下,干劲更足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情更高了。(四)艰苦奋斗聚合力。春风村原来基础条件相当落后,当地农民卖农产品的运输成本相当高,李子产业收益很小。为此,春风村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干,不要苦熬的口号,群众自愿投资投劳修建公路。春风组39户1人,人平集资0元,每户每天出工一人,个多月修起了碎石路,解决了出山难、运输难问题。现在全村在碎石路的基础上,完成了7。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修通了联结各社的12公里便民路,在全村形成了3公里的旅游环线。春风村常年缺水,于是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修了1口水池,容积10立方米,将山泉引进池中,再引进农户家中,基本解决了春风村的饮水难问题。“宁愿苦干,不要苦熬

11、”已成为春风村的时代精神,村干部与群众逐步形成了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和谐局面,构筑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春风经验对条件艰苦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启示春风村在村支两委带领下,敢于突破,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其发展经验对于推进条件艰苦地区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一)树立辩证的资源观,做足“特”字文章,是艰苦地区“思变”的观念引擎。一般来说,条件艰苦地区往往资源贫脊、区位偏远、交通不便,缺乏农业竞争优势。剖析春风村的发展之路,其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自然秉赋,善于变资源“劣势”为比较优势。春风村的满山石头不适宜于一般的农作物种植,但岩石所具有较强的聚热功能可以促使李树

12、糖分聚集,使李子色美味佳,这是它的比较优势。春风村干部群众选择在漫山遍野的石头缝中规模化栽种李子,突出区域特色,做大做强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优势特色农业转变。在此基础上,春风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通行条件,打开“山门”,变区位劣势为区位优势,进而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创建农产品品牌、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使农业效益大大提高,实现了农业发展方式的成功转变。(二)强化基层组织带动作用,做足“带字文章,是艰苦地区“谋变的关键环节。“强村背后有能人”。春风村能从贫困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很大程度归功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就是一位很

13、有头脑、见识的基层干部,20年当选为村主任后,他提倡“宁愿苦干,不要苦熬的春风精神深受群众拥护。带领群众修公路,自己出资5万多元;带领群众找水源、修水池,身先士卒;发动群众大栽李树,改良品种,身体力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发展多产业,拓宽农民致富途径。因此,只有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领头雁和带头人,才能加快条件艰苦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使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要注重把有先富、领富能力并有热心、公心、责任心的能人培养成农村发展的领头人,按照办事公道、群众公认、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要求,从农村能人中培养选拔村级组织骨干力量,提高他们主动带领群众致富的积极性,这是艰苦地区新农村

14、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环节。(三)激发农民群众创业精神,做足“创”字文章,是艰苦地区“求变”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解决艰苦地区“三农”问题,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重要的是充足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依靠农民群众自己双手和聪明才智,这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春风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从发展李子到培育茶叶、花卉,从修路到引水、建池、建房,从规范农家乐到举办李花节、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旅游,都是一步步“创”出的结果。实践证明,春风村民富村变,正得力于村支两委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时代精神,

15、以人文精神为支撑,加之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上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造就了一代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型农民,构筑了条件艰苦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有力的基石。(二)从穷山恶水贫瘠之村到产业兴旺新农村的华丽转身-记四川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党支部新华网北京6月22日电(记者姚润丰)这里,曾经是一片乱石嶙峋的石漠荒坡;如今,这里花木满山,游客如织,成为城里人向往的休闲好去处。这里,曾经是一个穷山恶水的贫瘠之村;如今,这里道路畅通,产业兴旺,成为贫困山村脱贫致富的典范。这就是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的

16、小山村,年时间里人均纯收入从不足80元提高到0元,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春风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出“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创造了一段由穷变富的经典传奇。王家元担起带领乡亲致富的重担满山遍野的李树,迎风摇曳的紫薇,映衬着奇山异石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车来人往,宁静中透着繁忙;清爽洁净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地点缀在公路边、茶圃旁、桂树林中.和往常一样,家住县城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骑着摩托车匆匆出门.作为春风村的带头人,王家元的经历颇具戏剧性。时间回到00年11月日,春风村村委会主任选举。不在选举现场、不在候选名单上的王家元被村民选

17、了出来,得票率高达9!当不当这个主任,王家元几经犹豫。他是春风村人,从18年到山西做布匹生意起,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0年底回到筠连,他在县城买了房子,还投资开了一家采石场,生意很红火。可是,家乡春风村依然空有美丽的名字。虽离县城不远,却没有一条通达的路。每年春节王家元回家,讲大城市的楼房有三四十层高,山东寿光的小白菜出口到日本、欧洲等见闻,村里人总是张大了嘴巴:“你吹牛哦,我们这里的白菜猪都不吃!曾经和他一样在外经商的哥哥王中元,98年返乡后担任春风村委会主任。可当王中元带着大家基本修好了村里的毛坯路,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却在00年协助派出所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光荣牺牲。路成了断头路,春风人的致富

18、梦搁浅了。儿时的玩伴对王家元诉苦:“你倒是赚钱了,搬到县城住起,可我们的生活,还是那么苦。”让春风村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丽,让春风人永远面带春风!想着哥哥未尽的事业,想着乡亲们的信任,神圣的使命感在王家元心中像火一样燃烧起来.00年1月,刚上任的王家元就与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水邦召开村民大会,公布村两委的目标:年内打通连接全村个组的7.8公里长、4.5米宽的环路。“修不通路我们就下课。村两委的决心,代表了全体村民的共同心愿,村民大会上响起热烈的掌声。春风人的致富梦开始成真。“当年,我也投了王家元一票。回想几年前的选举,现任村委会主任刘炳付告诉我们:“现在看,我们选对了。几年间,王家元成长为共产党员

19、,并在07年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村支书。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党员带群众抓发展春风人从来不缺苦干的精神,也不乏能干的带头人,但为啥还是没有富裕?上任后王家元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他想起哥哥生前写信告诉他的事:王中元想带领全村人修路,但开工当天,多村民却只来了4人.全体村干部带着4人干了一天。第二天,村民来了8人 修路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条件艰苦的山村要发展,仅靠个人的能力远远不够,必须激发全村人共破难关共谋发展的积极性,必须锤炼一个有号召力、有战斗力的领头班子,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不久,王家元就在村两委碰头会上宣布所有村组干部统筹调度:“谁都不要说我是这个组的,那个组的事不归我管的话.要村

20、民跟着我们做事情,我们就要拧成一股绳。”0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王家元又在村干部里引入责任追究制,村里议定的工作分配下去后,实行倒计时制,“第一二次完不成扣钱,第三次再完不成就不要当干部了 制度很严厉,但大家都没有怨言,“跟着王家元干,我们很起劲。”刘炳付认为,过去村干部工作很被动,对上头交办的任务主要是应付,现在大家干的是共同的事业,有积极性,无论多艰难的事都要想办法完成。从县城到春风村需要半个小时,当选村委会主任前投资的采石场就在路上,现在请人代管。王家元很少去,除了村里需要石料的时候,他会去打声招呼:“账都记在我头上。”修路,没有资金,村干部带头垫支,光王家元就拿出了多万元积蓄.带动之下

21、,村民每户筹资20元按时收齐;道路占地问题,先占村干部家的地。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规划的道路要占用村民李吉友奶奶的坟地,大家还不知怎么开口,李吉友却主动找到村委会:“你们都做了那么多,我不能在这件事上挡路。”“吃得亏,打得堆。舍得吃亏的干部,才能聚合人心。”多年来一直联系春风村的镇干部石均感叹.在村民的支持下,修了好几年都没有修好的路,不到3个月就修成了。当第一辆车开进村里时,腿脚不灵便的85岁老人罗永孝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可以坐车去逛筠连城了.” 路修好了,春天来了,漫山的李花盛开如雪,城里的游客来了,春风村开始建起农家乐。个党小组,6名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春风村形成“支部带队

22、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人才带资源抓项目,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格局。大学生“村官”刘凤丹评价,春风村的“村官”们干事干脆有序,对相关政策也非常熟悉,很有现代管理风范。 参与谋事定事全过程,村民们主人翁意识高涨“种那么多,以后卖不出去怎么办?”“3年后才可以收茶叶,这两年怎么办?”8月,村委会会议室里,王家元刚刚公布将龙塘组的茶叶产业基地扩展至0亩的方案,立刻质疑声四起,0多名前来参会的村民争论不已。眼见争得如此厉害,有人担忧:“看来这件事搞不成了!”王家元却笑嘻嘻地说:“搞得成,大家现在争得越凶,把心里头的疑虑都说出来,以后这事情才越好搞,推进得越快,我们最怕的就是方案公布了,村民们说没意

23、见。“没意见”不好吗?村两委对此可是有深刻的教训.有一次村里打算组织大家维修水渠,通知村民时,村民们都说“要得,要得,可真到修水渠的当天,好多村民却没来,一再去请,村民一再说“要得”,可就是拖着不来,这事儿也渐渐拖没了。这下,王家元他们终于明白了,原来村民们是有意见不说,而是以拖的方式来表示反对.“问题不在村民,主要在我们村两委。”王家元分析,因为想着是日常工作,村两委在定方案时,没能全面与村民沟通,而是采取通知的方式,即便是好事儿,也让村民们心存疑虑:“要成事,必须与村民充分沟通,让村民充分参与谋事定事全过程,毕竟村里事群众才是主体。”以后,春风村事无大小,只要涉及村民利益,都由村两委与党员

24、和村民代表讨论,形成方案后,再召开村民大会或社员大会集体讨论通过,根据村民们的意见修改方案。村民刘付坤很快感受到变化,以前一年到头也难开几次会,如今几乎每个月都至少要开两次村民大会,大到下一步重点发展什么,小到村民们家里修不修水冲式厕所,统统上会讨论。看到自己说话顶用,参会的人越来越多,“坝坝头都站不下!”渐渐地村民们不再满足于只是针对方案提意见,他们开始认真思考,针对村里的产业发展提各种建议?“现在周边都在种李子,我们的李子再好吃,也不能等着别人上门买,村干部应该组织人出去跑一下,争取把我们的果子卖进超市。“我们这儿搞农家旅游,还是该建些亭子,在山上修点便民道,方便游客看花参观嘛!”一个个建

25、议,体现着村民们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对此,筠连县委书记张世炜认为,在农村,如果一个干部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个人能力再强,工作也不容易开展,“王家元和他的班子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所以春风村干什么事都能拧成一股绳。”石灰石里植出大产业春风村俗称猫咡湾,石漠化面积占三分之一,种植粮食产量低,品质差.村民们尝试过种火葱、种海椒,但都没成功.到底该发展怎样的产业?春风村第一次请来县里的农业专家作“外援。“这里的岩石缝隙中有黄泥堆积,种别的不怎样,但非常适宜栽李子树,因为石灰石具有很强的聚热功能,白天日照强时,石头吸收大量的热能,在夜间持续释放热量,促使李树糖分聚集,生长出的李子水分充足,味道纯甜可口。

26、”专家一番分析入情入理.村民茅塞顿开:荒坡上套种李子,每亩收入可达到500元以上,县城对水果需求量很大,市场前景不错。在党员带动下,春风组村民开始栽种李子。“石头缝里土壤太薄,我们一家人每天一早就背着背篓,到几里外的山上去找土,背回来填在石头缝里。”当年带头栽种李子的党员之一刘远恒,这样回忆那段艰苦日子.几年过去,昔日只是在沟边、坎边、房前屋后栽种的零星李子树,已发展到1亩。208年全村李子总产量30万公斤,种李农户人均收入60元。春风村有春风、中沙、龙塘3个组。李子产业的发展,让春风组的村民率先致富,但中沙、龙塘两组的土壤条件却不适合李子产业的发展。如何让中沙、龙塘两组的群众也走上共同富裕的

27、道路?在中沙组、龙塘组,有一片多年前遗留下来的废弃茶园。既然石头缝也能变成聚宝盆,这些荒废的土地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呢?“发展茶叶产业吧,我们有基础,市场前景也好。”经过对市场的初步调查,王家元将心里的想法向村民袒露。“一亩茶叶一年顶多收三四百元,这点钱连工钱都不够.“我们又不是没种过茶叶,根本赚不到钱。”令王家元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提议备受争议。006年月,王家元带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考察小组先后前往雅安、乐山、泸州等地的茶叶基地进行考察。“从来没想过每亩茶叶地居然可以收入三四千元,真是大长见识了!”考察归来,曾经极力反对种茶的周孝付逢人就感慨。不到半个月时间,春风村村民种植良繁茶的面积达

28、60余亩。2009年春季,这一批茶一上市就卖出鲜叶0元一公斤的高价,尝到甜头的春风村人空出新的土地,今年还要扩种亩,千亩茶园的愿景在心里发芽。“发展亩李子、00亩优质茶、000亩花卉”按规划,5年后春风村人均年纯收入要达到。万元。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春风村由贫穷走向富裕,形成了“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20年至008年,春风村被宜宾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和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年月,中共宜宾市委作出了开展学习“春风精神”活动的决定,大力弘扬“春风精神”,实施“千村春风工程”,力争年内在全市发展00个像春风村一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是停滞不前,就让人笑话了。”近日,记者在春风村采访,不时听到这样的话。王家元说,村民也说,他们的脸上满是自信。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