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上传人:wuli****0220 文档编号:139445905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之一本学期总第11课时 本单元第1课时 授课时间9月19日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课前互动: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教学过程: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板书课

2、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秋思”。)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重点强调“间”“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学习方法。)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不懂的问题。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两首诗的异同。1小结过渡。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2)交流

3、感悟,相机指导朗读。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3)还原诗境,感情朗读。(4)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3自读体会秋思。(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深入体会。(2)自由朗读体会。(3)交流汇报,扣住“见秋风”“意万重”深化对诗文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五、对比梳理,整体朗读。1总结: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

4、,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2朗诵两首诗词。营造情境,引读朗诵,体会情感,表达感情。作业设计(课件出示):1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2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板书设计: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奉诏进京春意浓追问明月何时还秋思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意万重本学期总第12课时 本单元第2课时 授课时间9月20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背诵前两首古诗。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二、对比学习长相思。三、总结三首诗词,整

5、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题目作者背景思乡缘由作者表现表达特点泊船瓜洲王安石奉诏入京春意浓追问明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秋思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叙事抒情含蓄感人长相思纳兰性德征旅途中遇风雪辗转难眠写景叙事倾诉心声四、根据上面的表格,小组合作写小论文。提示:竖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比较和两首思乡诗(词)的异同”“古代人离开家乡的原因略谈”“触动古人的思乡愁绪的意象有哪些”等题目写小论文。横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的赏析”论文题目。 五、板书设计: 表格内容(略)梅花魂教学设计之一本学期总第13课时 本单元第3课时 授课时间9月21日

6、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飘泊、玷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3、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自学生字词。回忆已在古诗中品味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导入揭题(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揭题释题。(教师板书

7、“魂”字)“梅花魂” 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带着“?”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内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出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

8、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有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合作交流 讨论交流: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教师导语: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同学们,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本学期总第14课时 本单元第4课时 授课

9、时间9月22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片段。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3、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并背诵。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爱国”情怀教学过程读“三哭”,感悟真情读课文,找出并用”“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学生听录音跟读第二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一哭”时的情感。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意

10、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猛,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叫“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探究外祖父的“二哭”

11、,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家乡,可 / 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家乡,无法实现自己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同时,因为年纪太大,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家乡,心里当然十分悲切。)过渡语: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A)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

12、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B)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话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你发现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

13、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这梅花”? 联系我们已有的知识说说中华民族中涌现的有气节的人物。相机指导朗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睛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再探外祖父的第“三哭

14、”,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胧。) 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归祖国。)品语句,升华情感 教师导语: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读外祖父的话和外祖父为我们送行的有关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教师导语: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之情读一读课文第

15、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归整体,理清层次 读到这儿,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尝试分段。重积累,延伸拓展 从文中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板书设计:1、读诗落泪2、珍爱梅图梅花魂 3、不能回国中国心4、赠送梅图5、递梅花巾桂花雨教学设计之一本学期总第15课时 本单元第5课时 授课时间9月23日 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

16、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教具准备:常规教学时间: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二、 初读课文思考: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 画出不理解

17、的词语和问题。三、 学习课文1、 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2、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3、 学习三至六自然段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4、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5、 带感情读课文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

18、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

19、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

20、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

21、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小溪 小桥 爱 老家 居民 语文园地二本学期总第16课时 本单元第6课时 授课时间9月26日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

22、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根据主题策划活动,列出节目表,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在 倾听与合作中活动,表演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效率。课前准备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淡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3、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 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畅所欲言,抒发情感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

24、交流,给予指导。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展示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本学期总第16-18课时 本单元第6-8课时 授课时

25、间9月26-28日第二、三课时习作谈话导课,激发兴趣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大胆想象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小组互说.打开思路。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试写初稿,自行修改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小组评议,互改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佳作赏评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