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原创教案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3943023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屈原列传》原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原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屈原列传》原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屈原列传》原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原创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屈原列传教案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志、属、夺、致、从容等;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 3、了解屈原的政治遭遇,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茫茫人世间,生命是一件大自然最伟大的艺术品,纵观历史长河,行吟汨罗江畔的诗人那忧思怀国之情,世界音乐史上贝多芬的伟功伟绩,爱国史册上文天祥的刚烈、坚贞无不为我们奏响着一曲曲永恒的赞歌,于

2、是我们慨叹,世间短暂的是生命,永恒的也是生命。那么正值青春妙龄的你们会怎样谱写自己的生命赞歌呢?相信你定会从吟唱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一代“爱国诗人”屈原身上,收获很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屈原列传 二、自读课文: 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圈点勾划,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并编写内容提要。 请你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讲述屈原的主要事迹。 圈点出概括屈原悲惨遭遇的词。 请你勾画圈点出文章中的抒情议论的语段,给课文分段,编写结构提纲。 划出概述屈原杰出才能和最能表现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格的词语。 三、品析课文 (一)本文题为“列传”,请找出记叙性质的段落,速读这些段落,用5个字概括屈原生平

3、。 提示:除3、8、9、11四个小节外,其他均为记叙性段落。屈原一生遭际可用“任、疏、黜、迁、死”5个字来概括。(板书) (1)由“任”而“疏”(12自然段) (2)见“黜”见“迁”(310自然段) (3)吟答渔父,自沉汨罗(11自然段) (4)屈原既死,赋存国亡(12自然段) (二)、说明本文是史传“变体”,明确研读方法。 从检查预习入手,指名学生说说这篇史传文与我学过的廉蔺列传、管仲列传、鸿门宴等篇在写法上有何显著区别,为什么有这种区别,然后教师作如下点拔、提示。 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

4、,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但主要原因恐怕还不在这里,而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这只要从这篇传记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这篇列传为什么要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变调”写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

5、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关于研读方法: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学习这篇列传,不能采用一般学法,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父对话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至于记叙部分,弄懂若干难句,能够疏通文意,理清行文脉络就够了。 关于第一大段: (1)难句解释: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让学生明确:在先秦,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分支有因封地得氏的,有因先祖的谥号得氏的。楚国王族姓芈(),屈原先祖瑕,因受封于屈地得氏。“左徒”,在楚国是一种仅次于“令尹”(宰相)的官职,多由王室亲族充任。后文“三闾大夫”,是

6、一种掌管屈、景、昭三氏事务的官职,屈原也曾充任。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压之,屈平不与。” 让学生明确:上官大夫公然要抢夺屈原所写宪令草稿,在情理上说不能,因此郭沫若提出一种别解:“夺”,作“改动”解;“与”,作“同意”解。按:这样解释很合理。一方面,它符合古代“夺”、“与”的常用义之一;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屈原所作“宪令”具有改革的进步意义,触犯了上官大夫等守旧官僚的利益,所以他们要篡改。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让学生明确:用了“曰”,又用“以为”,语意欠顺通。按:历来研究者认为这两个词,必有一个是衍文,即因传抄错误产生的多余的词语。 (2

7、)行文思路: 提问:这一大段写了哪几件事?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一共写了三件事,揭示屈原的政治才能、端方正直的品格,和因谗见疏的缘由,预示楚国的国事将不可为。 关于第二大段: (1)难句解释: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让学生明确:“佯”,假装;“去”,离开,“厚币委质”,课文注释没说清楚,“厚币”,是指丰厚的礼物,“币”,礼物。“委质”,前人研究是指另再呈献信物。古代别国重臣投靠新主,“必先书名于策(竹简),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也”。“委”,呈献;“质”通“贽”,但作信物解。这种信物,不是礼物所能代替的。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8、” 让学生明确:“以”,介词,用、凭的意思;“当”,抵得上;“往如楚”,“往”,去;“如楚”,到楚国去。句意谓:凭我一个张仪就可抵换汉中地,请让我离开秦国,到楚国去。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让学生明确:要注意“因”是介词,凭借;“用事者”、“臣”,均为“靳尚”的同位语;“于郑袖”是状语后置,即向怀王宠姬郑袖说假话;设“诡辩”的主语是靳尚。据史记中张仪列传的记载,张仪一到楚国,怀王就把他囚禁起来,靳尚对郑袖的诡辩是:“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秦王甚爱张仪,而必欲出之。今将以上庸之地赂楚,以美人聘楚,以宫中善歌讴者为媵。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而夫人斥矣。”

9、(2)行文思路: 提问:这一大段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屈原本人的事迹写得很少,主要是穿插一大篇怀王受骗,以致最终客死于秦的史实,为什么? 点拨:写了三方面的内容:怀王受骗,至死不悟;屈原被放,仍关心朝政,系心怀王;顷襄王接受谗言,恕“迁”屈原。穿插这么一大段史实,而这些史实,都是在屈原“既绌”以后发生的,这就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王父子均昏聩腐朽,当朝重臣多贪婪鄙陋,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见容于朝廷,所以最后终于自沉汨罗。 关于三、四两大段 (1)难句解释: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泪罗以死。” 让学生明确:怀沙是屈原投水前的绝笔。“怀沙”二字,旧

10、时解作怀抱沙石,即下句的“怀石。”但也有人解释为“怀念长沙”。长沙为楚之先王始封之地。古时长沙包括的地域很广,汨罗也在其内。屈原在汨罗投水,也就是要归死先王故居之地。“自投汨罗以死”的“以”,连词,表行为的结果,和用作连词时表目的不同。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让学生明确:“祖”,摹仿、效法的意思,古代“祖”是个多义词。“从容辞令”,课本注为“说话得体,善于应酬。从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这是一说;另一说,认为“从容”是指“委婉蕴藉”,也通,屈原的辞令本也有委婉的一面。 (2)行文思路: 提问:这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屈原的? 点拔:第三大段是屈原自

11、述自己的立身处世准则,即宁赴请流而死也不与世同流合污,要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第四大段是写屈原死后对所世的影响,即从继承者对照的角度,来说明屈原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很不容易为人企及。这一段的写法实际上是寓议于叙。 (三)、重点研读评介离骚一段。 这一段要重点研读:难度最大;最集中地揭示了屈原的崇高品格;又是历来评价离骚的最重要文字(按:原是淮南王刘安所作离骚经传中语,太史公采入屈传内,原作已佚)。然后引导研读,具体过程是(1)简介离骚内容;(2)疏通文意和难句;(3)思路分析;(4)反复朗读,要读出咏叹语气。 关于简介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373句,2490

12、 字。这篇浪漫主义杰作,迸发出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炽热感情的灿烂光彩。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叙述自己的身世、德才和理想;他关心楚王朝的命运而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楚王身上,终因楚王变心而理想不能实现。接着又叙述自己和朝廷中谗谄“党人”的深刻矛盾,对他们作了尖锐有力的揭露,表示自己虽然被楚王疏远,仍然要进一步修养自己的品德,坚持原来的理想。第二大部分作者以浪漫主义幻想的方式,设想一个老大姐式的人物女媭,劝诫他不要那么端方刚直,不要那么坚持自己美好的节操,既然别人都结党为朋,你也不妨随和一点。他听了不服气,就去向古帝虞舜陈诉。当他认为已得到公正的评判之后,便满怀信心周游太空,上求天帝,下索佚女

13、(美好的女子),探寻实现理想的途径。然而天庭同人世一样混浊,天帝无法接近,下索佚女也因种种原因没能成功。这是以幻想的方式表现自己在现实中的追求和遭遇。第三大部分写作者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以求得启示,决定行止。在绝望中,他听从灵氛的劝告,选定吉日,驾着飞友,出国远游,到别的国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当他在光明的天空中遨游的时候,突然望见了下面祖国的大地。这时候,“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他再也不忍离开祖国,最后以殉国的决心结合全篇。 在离骚里,作者充分展示了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端方正直的品格。面对那些贵族群小把祖国引上“幽昧”、“险隘”的道路,他要斗争,他说:“岂余身之惮殃兮,恐

14、皇舆之败绩”(难道是我个人害怕遭殃吗?我怕的是楚国这辆大车会颠覆)。他深切关怀人民的疾苦,说自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一再提到尧、舜、禹、汤、文、武、刘桓公,是要引导楚怀王走上谋求楚国富强的道路,因而他勉励怀王:“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即使在被疏远以后,他仍在追求理想的实现,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明知直言诤谏,会招来祸患,但他的态度却是“余固知謇謇(忠言直谏)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面对那些贵族群小的谣言中伤,面对他们的工谗善媚和背离法度,他决不妥协,决不同流合污,坚定地表示:“宁溘(,突然)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

15、心之可惩!”由上可见,离骚,不但是一篇空前绝后的杰作,就是它所反映的屈原的品格,在整个封建时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关于整段的文意和难句: 先指导理解段意层次。 分析:分两层。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优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幅规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 逐层疏解,以第二层为重点。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通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16、让学生明确:这句提出屈原作离骚的缘由之一:“穷”,处境困窘,走投无路。由“穷”必然生“怨”,所以下句写“怨”。“劳苦倦极”,课本未加注,从它与下句“疾痛惨怛”四字对举看,“极”,应解作“困惫”,“极”的这个义项,古时常用。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让学生明确:这句承“上称(称道)帝喾”等句,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明”是“阐明”。“道德”,在这里不但指个人品格,还指政治上举贤授能”的善政(按:古代“道德”本有此义,见礼记王制)。“条贯”,条理,加以推演,指道理,再进一步推演,可用来指因果关系。整个这句可以译为:“(作者)阐明了举贤授能的道德的崇高伟大,国家治乱的因果关系,(所

17、要说明的道理)无不完全揭示了出来。”“见”,通“现”,表现,表达。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让学生明确:这句是总说离骚写作特征,下面“其称文”数句是这句的具体解说。课本注释解释“约”为“简约”,“微”为“含蓄”,似欠妥贴。因为离骚的文辞并不简约,相反,它在反复申说;并不含蓄,相反,它是淋漓痛切。按这两句是同义反复,意为“它的文辞迂典深微”。“约”的本义是“缠束”,可引申为“迂曲”,“微”的义项之一是“深微”。整个 句话应译为:“它的文辞迂曲深微,它所表达的志趣是高洁的,所表达的品格是端方正直的。”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让学生明确:这两句互文见义,承上“文约辞

18、微”加以申说。课本已有注释,要补充说一说的是,这两句是说明离骚的“引类譬喻”这一表现手法,如用“善鸟香草,以譬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去霓,以为小人”(王逸语),等等。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让学生明确:这两句承上“志洁行廉”进一步申说,并用它来转入下一层的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称物芳”,具体指屈原修养品格,坚持节操,多用兰蕙茝桂等芳香草木来说明自己的爱好。这两句可译为:“由于他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引用芳香之物;由于他行为端正不苟,所以作品中表达他即使至死也不为谗谄小人所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至“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让学生明确:“

19、自疏”以下五句,表达的意思重复,而且句式、节秦不很协调。所前人考证,可能有“异文窜入”,加上词语解释,说法甚 多,是全段的难点。因此,我们只要借助注释,大致弄清文意就行了,不必追求译得很顺畅。 关于这段的行思路: 让学生明确:就段内来看,作者的目的是借评介离骚来论述屈原的伟大人格,归结点是指出屈原的志行可“与日月争光”。因此,写创作缘由,特别揭示“疾”、“穷”、“怨”三字,其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更为眼点句;写离骚内容和创作特色,特别指出其“明道德之崇高,治乱之条贯”,而归结到赞美屈原“志洁行廉”。就全文来看,这段议论是全文纳领。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引出文章的第二大段写屈原的去留关乎楚

20、国命运;由“志洁行廉”引出第三大段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自沉汨罗。 (四)、重点研读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的段节;重点研读与渔父对话的段节;三处议论的小结。 重点研读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两段。 关于文意、难句的疏通: “屈原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让学生明确:“虽放流”,意为“即使流放在外”。有人解释“放流”为“放浪”,从文字学角度看,尚欠根据。从这句看,屈原一生曾流放两次,第一次是怀王入秦或顷襄王即位时,这一次是流放在汉北,后文“顷襄王怒而迁之”,是再一次把他流放到更荒僻的沅湘一带。按:此处叙事脉络不够清晰,前人曾指出这是由于有“错简”(竹简散了,

21、整理时发生错误)形成,不必深究。“不忘欲反”,指屈原不忘要返回朝廷,“反”,通“返”。“冀幸”,“冀”是希望,“幸”也有希望意,指存有万一的希望。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让学生明确:“存君”的“存”,意为关怀;“反复”连用,意为挽转过来,“反复之”即挽转楚国的局面。下面的“然终不可反”的“反”,仍通“返”,指屈原终于不能返回朝廷。“一篇之中三致志焉”是句很重要的话,说明这段所论屈原的心迹,仍同评介离骚一样,是从屈原作品中概括出来的。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让学生明确:“圣君治国”,应看作联合短语,即圣明的君主,治平的国家。“累世

22、”,犹言“多少世代以来”。“而不见者”的“者”,表提顿的助词,引出下两句的解说。 关于两段和行文思路: 让学生明确:这两段议论,从全文的脉络来看,它是紧承怀王三受秦骗,客死于秦的记叙,远接评介离骚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二语,并把议论推进一层,指明“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就在“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这个见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个人的体验在内,寄托着作者个人特有的政治幽愤,特别值得注意。从这两段本身的脉络来看,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

23、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两相结合,在文笔上就显出往复回环的特点。板书: (五)、研读与渔父对话一段。(已学,故研读可简) 教师提示:这段是化用楚辞中的渔父写成,跟原作只是字句稍有不同。原作是一篇辞赋,是一种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它的作者历来有争论,有的认为是屈原本人所作,有的认为是楚人思念屈原所作。但不管作者是谁,创作的目的都是设为问答来形象化地揭示屈原的内心世界,虽是议论,却跟一般的议论不同。作品中的渔父是一个避世隐者,不是一般的渔父。因此研读这一段要紧紧扣住两个问题:(1)两次对话揭示了屈原临死前怎样的内心世界?(2)屈原的两次回答都是议论,这些议论是怎样形象化了的

24、? (六)、对三处议论进行小结。(讨论) 提示:请大家回顾三处议论,回答下面的一组问题: (1)三处议论,彼此间的关系怎样?是否带有回环往复的特点? (2)三处议论,分别用了怎样的议论方法? (3)三处议论,在笔调上有何共同特点? 点拔性小结:第一处带有总纲性质,后两处带有分论性质,后两处与第一处有回环往复的关系,这种回环往复,前人又叫“回挽法”。议论的方法,第一处是述评法,第二处是寓议于叙和抒感相结合;第三处也是寓议于叙,但用的是引譬说理的方法。三处议论,运笔虽不相同,但都带有咏叹的笔调。回环往复的回挽法,加上议论方法的丰富多采的充满感情的咏叹笔调,就使全文具有离骚的文情笔意,离骚的文情笔意

25、正具有如上特色。 四、课堂练习 通假字 人穷则反本 (“反”通“返”) 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见”通“现”) 词类活用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上、下、中”都是名词作状语,表示时间。) 其后楚日以削 (“日”是名词作状语,表时间:一天天地。)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出别人的错误,诋毁)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名词意动,“以为祖先”即“效法”。)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内”、“外”,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名词作动词,“出于淤泥”) 明道德之广崇 (“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正道直行 (“正”“直”,形容词使动,“使正”、“使直”) 一词多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写)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一个接一个) 【伐】 平伐其功 (夸耀) 大兴师伐秦 (讨伐、攻打) 【微】 其文约,其辞微 (含蓄)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文言句式 (1)被动句 方正之不容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平既绌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2)判断句 天者,人之始也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古今异义 人穷则反本 (“穷”:古义,处境困难;今义,贫穷) 大兴师伐秦 (“师”: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颜色憔悴 (“颜色”:古义,脸色;今义,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