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调查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9383234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州园林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州园林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州园林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苏州园林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园林调查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州园林调查报告.doc篇一:苏州园林考察报告苏州园林考察实习报告姓名:李昊洋学号:186XX2204587班级:环艺苏州园林是由退隐官场的官宦文人汇集在人居天堂苏州后,利用苏州水城太湖石的优势,在有限的区域内用巨资打造成的。是自然景观的浓缩体现。对中国现代建筑伴随自然景观的配套有直接参照作用。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亭台楼阁轩榭廊,舫厅堂馆斋。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盖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

2、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话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虽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雨惊话梦来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载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拙政园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

3、心,各式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成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入园门即是东园,原为明代“归田园居”旧址,现以草地为主,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缀以天泉亭,秫香馆、兰雪堂诸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迭翠。堂北,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微风吹拂,清香满堂。匾额“远香堂”为明代文征明所写。堂北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和元代倪云林所书的“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悬于亭

4、中。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山之间,连以溪桥,山间遍植花木,岸边散种藤萝灌木,野趣横生。远香堂东行,小山上有绿绮亭,此处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景深意远,北寺塔耸立云霄之中,是极妙的借景。亭中有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形象地概括了这里景色的特点。水池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西有曲桥通“柳荫路曲”。转北至见山楼,太平天国时,此楼为忠王李秀成办公处。亭南有小桥接“倚玉轩”,折西即至“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E隹一的廊桥。桥南有小沧浪水阁,桥北的“香洲”是一座画舫。香洲西南的玉兰堂相传是文征明作画之所。“柳荫路曲”南端有半亭“别有洞天”,进

5、入月洞便是西园,园也以池水为中心,主厅是一座鸳鸯厅,北厅为二十六鸳鸯馆,临池养有鸳鸯,南厅因前面小院内植有山茶花称十八曼陀罗花馆。池东沿墙筑有一条呈波浪形的临水游廊,俗称水廊,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乂一典型形式。北半部池水环抱中有留听阁、浮翠阁、笠亭、扇亭等建筑。西园明静幽雅,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具意境。苏州之行一留园我们班级全体抵达苏州留园。初入园时低矮幽暗的回廊给人一种稍稍压抑的感觉,顺着这一回一转的回廊,一片开阔的水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不得不感叹原主人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整个园子也是以这块开阔的水面为中心。池的北面有错落堆叠的假山,年代久远的古树默默的陪伴在耸立在假山上的亭子,向我们诉说着这

6、园子的每一个故事,池的西面有一轩,坐落在高处,站在上面能俯视全园,并有有才子佳人在选中唱着悠扬婉约的昆曲。走在这曲径通幽的回廊安静的气氛,我想多少年前这廊中是不是也有官家小姐摇曳的身姿。园中东部坐落着闻名遐迩的冠云峰,它充分体现了太湖石的瘦、皱、漏、透、丑。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有度,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疏密有致,虚实相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苏州之行一环秀山庄篇二:苏州园林考察报告苏州拙政园园林考察报告考察时间:XX年7月15日-7月20号考察地点:苏州拙政园考察内容:园林景观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

7、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说到园林,大家一定会想到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年暑假有幸到苏州游玩,特此以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作为这次的考察报告。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布局分析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O(拙政园CAD平面图)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

8、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商、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话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话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二)水体分析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

9、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水用基在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6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上图)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呈现出迷人的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

10、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孕榭小筑,景区疏朗、雅致、天然。主景与配景,运用了向心的突出主景的方法,围绕中心岛屿进行景。(如上图)(三)建筑空间分析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到晚亭显得动势布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

11、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这种园中园式的庭院空间的出现和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与园林面积缩小有关。光绪年间的拙政园,仅剩下了公顷园地。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于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

12、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这种处理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带有普遍意义,也是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四)造园手法分析本文从造园手法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如主景与配景、借景、对景、抑景、隔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藏景、点景、移景等。以中部景观为例进行分析:我觉得造园是一门艺术,它不仅涉及到建筑、土木工程、花木种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文学修养和绘画艺术等内在素质。立意是构筑园林的第一主旨,在相地合宜的情况下,把建筑、花木、池沼、冈埠等进行艺术地构筑配置,这样才能做到步移景换,人在画中。中部景观如一幅青绿山水图轴,图中透出优逸清淡的秀美情调。图中建筑、花木、池沼、冈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构图艺术性极

13、强。(1)远香堂、水池、荷风四面亭、池中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是图中最突出的一组景色,其他几组皆环绕此景,乂独立成段。这充分体现了主景与配景互相辉映及对景的造景手法。“远香堂”为中部主要建筑,面阔三间,四面绕以回廊,在步柱之间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不做墙壁,是为四面厅,华丽庄重。水池遍植荷花,盛夏之时,荷香四溢。远香堂北面对池,池中土山为两小岛,把池水划南北两部分,山南水面开阔,山北清流。土山主次起伏,山上设“雪蔚孕”、“待霜孕”与远香堂互为早O“荷风四面亭”坐落在池水中央,三面环水,一侧临山,犹若半岛。西首三曲桥可通“柳阴路曲”廊,南面五曲桥与“倚玉轩”相连。它将水池划分

14、为东西两部,是中部园中的交通枢纽。它是“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之间的衔接,既不影响它们之间的对景关系,乂使游人在亭中饱览主景的优美情调。(2)绣旖亭、枇杷园、玲珑馆、海主分为溪涧香云对篇三:研究报告一苏州园林走进世界文化遗产苏研州究园报林告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外国语学院英语09-03班邵小乐3目录一、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1(一)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1苏州园林的文化地位1(一)苏州古典园林的特色1三、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内容2(一)作为世界遗产的苏州园林具体内容2四、相关的研究方法3(一)园林建筑的发展历史3(二)中国园林的境界3(三)中西园林的不同之处3五、关于苏州园林的开发保护措施

15、的设想3(一)苏州园林的保护措施3走进世界遗产苏州园林一、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吴王的苑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四世纪)的辟牌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世纪至18世纪全盛时期,有园林二白余处,现在保存完好的尚有数十处,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6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二、苏州园林的文化地位苏州古典园林应用中国独特

16、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话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一“城市山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灵活多变的园林空间处理,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经典布局。中国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这是崇尚自然的中国古代(公元前4世纪)老庄哲学思想的体现。苏州古典园林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

17、、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表现出具有中国民族传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统特点的空间意识和空间美感。2、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成为中国造园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苏州古典园林中保存有历代匠师运用高超的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模拟自然,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浓缩了自然界美好的山水风光,在园林中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取得了众多成功范例。3、精巧典雅的建筑群体表现了江南古代精湛的建筑艺术。苏州古典园林中保存有大虽以木结构为主,各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根据居住、读书、作画、抚琴、奕棋、品茶、饮宴、憩游等功能要求,建造有厅、堂、轩、馆、楼、阁、榭、舫、亭、廊等,这些建

18、筑内雕刻精细的门窗、挂落、栏杆、纱隔、地罩等各式装修,古色古香的家具、陈设,室外变化多端的洞门、漏窗、铺地等,无不体现了建筑功能、结构、艺术完美统一的民族特点。4、淳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虽信息。苏州古典园林中大虽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都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三、苏州园林的内容苏州园林历史绵延XX余年,现存名园十余处。苏州园林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话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营造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其中,闻名遐尔的园林建筑有拙政园、沧浪亭、

19、狮子林、留园等。(1)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修建。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公元20世纪初)所形成,占地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拙政园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2)沧浪亭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

20、不同,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白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衬映。(3)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白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另U有风韵。留园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闾门外,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

21、,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留园占地约50亩,中部以山水为主,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数虽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网师园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部。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当时称为“渔隐”。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渔隐”旧:1,改名为“网狮园”。网狮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筒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

22、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艺圃艺圃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名园。最初为明代学宪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后归文征明的曾孙、明末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文震孟,改名“药圃”。明亡后,在清初为明崇祯进士姜琛(号敬亭)所有,改称“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艺圃”。至道光年间为绸缎业七襄公所所在地。(4) 退思园退思园位于江苏吴江同里镇东溪街,为古镇的主要风景点,由清任兰先罢官归乡所建,含“退则思过”之意,故名退思园。退思园总面积为九亩八分。此园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而变为横向建造,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全园格局紧凑自然,结合植物点缀,呈现出四时景

23、色,给人以清朗、幽静之感。退思园简朴淡雅,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园如浮于水上,是全国唯一的贴水园建筑。环秀山庄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262号,今苏州刺绣博物馆内。此园本是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旧址,明、清时期成为私家园林。现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54平方米。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5) 耦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内小新港巷,因有东、西二园,故名。东园始建于清初,原名涉园,后扩建而成目前局面。园中主厅为织帘老屋,南北各有庭院,都置假山。北院东北隅有藏书楼,与住宅相通,是书室与庭院结合较好的范例。北端主厅城曲草堂,为一重檐楼屋,下有主厅三间,上为重楼复

24、道,与住宅毗连,为苏州园林的罕例。四、相关的研究方法(一)园林建筑的发展历史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宫廷园林。此后,中国的都城和地方著名城市无不建造园林,中国城市园林丰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光辉的地位。(二)中国园林的境界中国园林建筑包括宏大的皇家园林和精巧的私家园林,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中国园林的境界大体分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三种。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约一半的景点体现了中国儒学中讲求实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重视道德伦理价值和政治意义的思想即反映到园

25、林造景上的治世境界。神仙境界在皇家园林与寺庙园林中均有所反映。自然境界重在写意,注重表现园林所有者的情思,这一境界大多反映在文人园林之中,如宋代苏舜钦的沧浪亭,司马光的独乐园等。(三)中西园林的不同之处西方园林讲求几何数学原则、以建筑为主;中国园林则以自然景观和观者的美好感受为主,更注重天人合一。3, 五、关于苏州园林的保护开发措施的设想1,在不破坏原来的风貌的前提下拆除与整体风格不相符合的建筑;2,限制游客人数,保证古建筑不受伤害;整旧如旧,以合理的理念维护和修复古建筑;4, 开通虚拟游览,游客不用身临其境就能够领略古建筑的风韵;与国际同行专家合作保护古建筑。5, 向广大游客宣扬保护古建筑的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