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河南孟津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修改版

上传人:dus****log 文档编号:139372133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57 大小:2.8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林牧渔河南孟津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农林牧渔河南孟津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农林牧渔河南孟津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资源描述:

《农林牧渔河南孟津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林牧渔河南孟津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修改版(1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南省孟津县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河南省孟津县耕地地力评价技术报告孟津县土壤肥料工作站2008年10月目录前 言5第一章 孟津县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概况7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7一、地理位置7二、行政区划7第二节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8一、农村经济情况8二、农业生产现状9第三节 农业自然资源条件11一、气温11二、光照与热量12三、降水量12四、地表水资源13五、地下水资源15第四节 农业基础设施18一、农业水利设施18二、农业生产机械19第五节 农业生产简史20第六节 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20一、种植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0二、耕地地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1三、农业生产设施方面21四

2、、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方面22第七节 农业生产施肥22一、历史施用化肥数量、粮食产量的变化规律22二、有机肥施肥现状26三、化肥施用现状27四、其他肥料施用现状30五、大量元素氮磷钾比例、利用率30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户施肥的影响31七、施肥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2第二章 土壤与耕地资源特征34第一节 孟津县耕地土壤状况34一、耕地土壤类型及面积34二、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壤性状37第二节 耕地立地条件状况38一、地貌类型38二、成土母质40三、地形部位41第三节 耕地土壤改良与实施效果42一、西部基岩丘陵区42二、河流阶地43三、黄土台塬区44第四节 耕地保养管理的简要回顾45第三章 耕地土壤养

3、分49第一节 有机质49一、全县基本状况49二、分级论述51第二节氮、磷、钾51一、全氮51二、有效磷52三、速效钾54四、缓效钾55五、分级论述56第三节 微量元素59一、有效铜59二、有效铁60三、有效锰62四、有效锌63五、分级论述64第四章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程序68第一节 耕地地力评价的依据与程序68一、耕地地力评价的依据68二、耕地地力评价的原则68第二节耕地地力评价的方法与程序70一、工作准备70二、资料准备71三、技术准备72四、耕地地力调查方法与内容73五、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75六、基础数据库的建立76第五章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84第一节 耕地地力评价指标84一、指标选取的

4、原则84二、指标的确定84三、评价单元确定85四、评价单元赋值86五、综合性指标计算87第二节评价指标权重87一、建立层次结构88二、构造判断矩阵88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89第三节评价因子隶属度的确定92一、质地93二、质地构型93三、剖面构型94四、障碍层类型94五、障碍层厚度94六、障碍层位置95七、灌溉保证率95八、有效土层厚95九、地形部位95十、有机质96十一、速效钾96十二、有效磷96第六章 耕地地力分析97第一节 耕地地力数量及空间分布97一、耕地地力数量97二、耕地地力空间分布分析98第二节 耕地地力等级分述99一、一级地99二、二级地102三、三级地105四、四级地10

5、8五、五级地111第七章 耕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区115第一节 类型、面积、划分标准与分布117一、坡改梯型117二、灌溉改良型117三、障碍层次型117四、瘠薄培肥型118第二节 主要障碍因素分析118一、坡地梯改型118二、灌溉改良型119三、障碍层次型119四、瘠薄培肥型119第三节 中低产田的改良利用120一、坡地梯改型耕地哦技术120二、刚刚改良型耕地哦技术121三、障碍层次型耕地哦技术123四、瘠薄培肥型耕地哦技术123第八章 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与建议125第一节 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对策与建议125一、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原则125二、区界论126三、土壤改良利用措施126第二

6、节 耕地资源合理配置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与建议133一、稻麦鱼生产基地133二、孟津梨生产基地134三、优质烟生产基地134四、柿枣、苹果、核桃、山楂、土特产基地134五、烟菜瓜果基地134第三节 平衡施肥对策与建议135第四节 耕地质量管理建议136一、建立依法管理耕地质量的体制136二、扩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137三、加强农业技术培训137第五节 孟津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137一、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38二、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139三、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与布局140四、加快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143第九章 附件146孟津县耕地地力

7、评价技术报告前 言一、立项背景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它农产品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有土斯有粮”,说明切不可忽视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开展了两次土壤普查。1958年开展的第一次土壤普查,对氮肥生产和使用、土壤改良与利用及粮食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84年开展的第二次土壤普查,为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改革施肥制度、满足粮食的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进入新世纪,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对农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2007年,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

8、办公厅关于做好耕地地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0766号),要求测土配方施肥县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通过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根据农业部的工作安排,孟津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和2007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方案的要求,于2007年下半年启动了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二、目的意义孟津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已过去20多年,这期间我国农村经营体制、耕作制度、作物品种、种植结构、产量水平、肥料和农药使用等多个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有的资料已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有必要对耕地地力进行新的和全面的调查和评价。通过耕地地力评价,摸清区域耕地地力状况,对于提高耕地保护与管理

9、水平,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布局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发展有机农业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展土壤改良与培肥等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孟津县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田间调查、农户调查、土壤和植物样品分析测试和田间试验的预测记载数据。对这些数据的质量进行控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保存测土配方施肥数据资料,使其持久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并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的历史资料,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

10、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测土配方施肥结合的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就是全面收集整理第二次土壤普查等历史资料、建立规范的县域耕地资源基础数据库,对测土配方施肥及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为不同尺度的耕地资源管理、农业结构调整、养分资源综合管理和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三、预期主要成果及目标耕地地力评价工作将取得以下成果:1、孟津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2、孟津县土壤养分图,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图,还包括Cu、Fe、Mn、Zn 和pH的分布图。3、耕地地力等级图和中、低产田类型分布图。4、孟津县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报

11、告、技术报告以及耕地改良利用、作物适宜性评价和种植业布局等系列专题报告。第一章 孟津县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概况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一、地理位置孟津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属黄河中下游交界处,属洛阳市辖县。地理坐标在北纬34433457,东经1121211240之间。东连偃师、巩义市,西临新安县,南依洛阳市区,北接济源市、吉利区和孟州市。东西长55.5公里,南北宽26.9公里,总面积758.7平方公里,距洛阳市区10公里,距省会郑州134公里。县境中西部为邙山,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由西向东贯穿全境,全长55公里,宽17公里,占全县总面积74.8%。境内主要河流属黄河水系,有黄河、金水河及瀍河等。

12、交通四通八达,207、310国道和开(封)洛(阳)高速公路等主要干线南北纵横,洛(阳)孟(津)引线与洛(阳)三(门峡)高速公路相连,基本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焦枝铁路经县境32公里,国家二类航空口岸洛阳飞机场在孟津麻屯镇境内。二、行政区划以2006年孟津县统计年鉴为准,全县辖9镇,1乡,227个行政村,22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8万人,非农业人口5.6万人,城镇人口13.06万人;人口密度558人/平方公里。(图1-1)图1-1 孟津县行政区划图第二节 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一、农村经济情况孟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成分的县,农村人口占全县85%以

13、上。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以2006年孟津县统计年鉴为准:2006年,全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值18843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0729万元,占总产值的48.15%;林业产值3081万元,占总产值的1.64%;牧业产值80075万元,占总产值的42.50%;渔业产值8010万元,占总产值的4.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538万元,占总产值的3.47%。 (见图1-2)图1-2 孟津县农林牧渔在第一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

14、进一步得到优化。城镇居民收入有较大增长,食品消费中的肉、蛋、奶消费以及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消费均有明显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990元,比上年增收425元,增长16.6%;农民年人均现金收入3976元,比上年增收613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38元,比上年增支328元,增长14.8%。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78平方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二、农业生产现状以2006年孟津县统计年鉴为准:2006年全县总户数134151户,总人口45.4万人,男性22.9万人,女性2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8万人,非农业人口5.6万人。有村委会227个,乡村

15、户数101898户,通汽车村数227个,通电话村数227个。农业从业人员225687人。2006年末实有耕地38070公顷,比上年增加耕地290公顷,比2002年增加耕地5233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60004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455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79.09%,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4951公顷,总产111342吨,秋粮播种面积22504公顷,总产量97177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228公顷,占7.05%,总产111342吨;棉花播种面积270公顷,占0.45%,总产203吨;烟叶作物播种面积1226公顷,占2.04%,总产2315吨;蔬菜面积4735公顷,占7.89%,总产1420

16、50吨;药材播种面积323公顷,占0.54%;瓜果类播种面积367公顷,占0.61%,总产9126吨;其他作物播种面积1400公顷,占2.33%。(见图1-3)图1-3 孟津县农作物播种面积(%)全县果树种植面积1589公顷,总产39590吨。其中苹果651公顷,占总种植面积40.97%,总产13344吨;梨453公顷,占28.51%,总产14904吨;葡萄186公顷,占11.71%,总产4552吨;桃251公顷,占15.8%,总产6384吨;其他48公顷,占3.02%,总产11342吨。(见图1-4)图1-4 孟津县水果种植面积(%)畜牧业和家庭养殖业:年末大牲畜存栏数59069头,生猪存栏

17、数182300头,羊存栏数54971只,家禽存养量1352800只。以2006年孟津县统计年鉴为准:2006年,农村各类固定资产投资15129万元,比上年减少43.7%,各类农业机械总动力196472千瓦,农村用电量14378万千瓦时,灌溉面积14880公顷,全县全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72吨,地膜覆盖面积3363公顷,农用柴油使用量5515吨,农药使用量385吨,化肥施用量66091吨(实物量)其中,氮肥32005吨、磷肥18864吨、钾肥4994吨、复合肥10218吨。第三节 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孟津县地处东亚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半干旱气候。温差明显、四季分明,其气候特点是:春季多

18、风常干旱,夏季炎热雨充沛,秋高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雨雪稀。降雨量小而蒸发量大。一、气温以孟津县志(1986-2000)数据为准:孟津县年平均气温为14.1,一月份最低,平均为0.2;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6.4。在作物生长的4-10月份,日较差5月份最大为12.7,8月份最小为8.6,有利于作物物质的积累及种子果实优良品质的形成。(见表1-1、图1-5)。表1-1 孟津县1986-2000年各月平均气温一览表(单位:)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平均气温0.23.07.415.120.525.026.425.021.015.17.92.514.1图1-5 孟津县1986-2000年

19、各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图表1-2 孟津县1986-2000年各月平均气温对照表(单位:)时 段1986-19901991-20001986-2000气 温13.714.214.0从气候趋势变化看(见表1-2):孟津县年平均气温逐年升高,19912000年与1986-1990年相比平均气温升高了0.4。二、光照与热量以孟津县志(1986-2000)数据为准:孟津县年平均日照2293.5小时(见表1-3、图1-6),五月日照最长,平均为241.4小时/月,年总辐射量平均为116.0千卡/平方厘米,有效光辐射量56.8千卡/平方厘米,全年0的积温5072 ,10积温为4526,我县光热资源较为丰富,有

20、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可满足我县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表1-3 孟津县1986-2000年各月日照时数一览表(单位:小时/月)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日照时数163.2152.8167.5211.9241.4225.7211.3209.9189.1181.5169.6169.72293.5图1-6 孟津县1986-2000年各月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图表1-4 孟津县1986-2000年各月日照时数对照表(单位:小时/月)时 段1986-19901991-20001986-2000日照时数2219.32279.72249.5从气候趋势变化看(见表1-4

21、):孟津县年日照时数增多,19912000年与19861990年相比日照时数增多2.7,日照时间增长,有利于我县秋作物产量提高和棉花吐絮。三、降水量以孟津县志(1986-2000)数据为准:年平均降水量586.9毫米,具体各月降水量分布情况见表1-5、图1-7。表1-5 孟津县1986-2000年各月降水量一览表(单位:mm)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降水量9.115.030.639.454.061.3128.3106.569.043.023.27.7586.9图1-7 孟津县1986-2000年各月降水量变化趋势图表1-6 孟津县1986-2000年各月降水量对照表(单位:mm)

22、时 段1986-19901991-20001986-2000日照时数615.7574.82249.5从气候趋势变化看(见表1-6):孟津县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9912000年与19861990年相比年降水量减少了6.6。以孟津农牧志(2001)数据为准:在全年降水中,春季占全年降水量的19.3%,夏季占48.9%,秋季占27.4%,冬季占4.4%。降水量在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往往造成短期的涝灾和干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但旱多于涝。降水量最多年份为1035.0毫米(1964年),最少年份406.0毫米(1965年)。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情况,大体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多,送庄以东在600mm以下,送庄至城

23、关(长华)一带约600-650mm,全县多雨中心在横水、小浪底一带,降水量670mm左右。总的情况是邙山为多雨地带,邙山南坡和黄河谷地为少雨地带,由于我县地处豫西丘陵地带,灌溉设施不健全,往往干旱条件成为产量增长的制约因素。四、地表水资源以孟津县志(1986-2000)数据为准:1986-2000年,15年平均径流深150毫米,年均地表水资源为1亿立方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过境水河道有黄河、金水河及瀍河等。黄河自新安县入境,向东流入巩义市。常年流量为每秒2600立方米,流量较大,利用率较低。1994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改变了黄河孟津段的面貌,使黄河水回流130公里,形成272.3

24、平方公里的湖面。小浪底水库总容量为126.5亿立方米,每年为下游增加水量40亿立方米。金水河、瀍河的均流量随季节变化,雨季较大,旱季较小。人为控制有黄河渠、中州渠。中州渠在孟津有效灌溉面积1467公顷。按其实际用水量推算(黄河渠的客水资源按干渠实际进水量扣除排灌溉季节的弃水),中州渠、黄河渠的客水资源分别为2075万立方米和5610万立方米,总计7685万立方米。(一) 河流以孟津县志(1986-2000)数据为准:孟津河流属于黄河水系。黄河系境内北部界河,焦枝铁路桥以西河床较窄,以东河床较宽,水流变缓。黄河水面及滩区面积约77.8平方公里。河床坡度西段为1/1000,东段为1/15001/2

25、000左右。据小浪底水文站资料,黄河多年平均流量为94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17000立方米/秒,相应最高水位为144.88米;最小流量为10.7立方米/秒,相应最低水位为133.44米。泥沙最大含量919千克/立方米。黄河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是地下水的排泄场所。 金水河从县西南流过,向南流入涧河汇入洛河,流量较小,约为O.3立方米/秒0.6立方米/秒。瀍河在县中部,由西北流入洛河,水量更小,中段经常干涸。境内煤窑(现属小浪底)、河清、小浪底一带有几条小河,流量小,直接流入黄河。表1-7 孟津县2000年地面小河流调查统计表分区流域水系河流名称发源地长度公里纵坡公里流量立方米/秒流域面积平方公

26、里备注西部基岩浅山区黄河煤窑河横水镇官庄6.750.030.03729.7黄河小浪底河横水镇官庄11.250.0220.1933.7黄河河清河白鹤镇苇园5.50.020.05726.3中部黄土丘陵区洛河瀍河横水镇会瀍18.50.0050.01613.5洛河单寨河横水镇友好水库12.70.0120.01952.5洛河金水河新安县境内6.50.0010.62310.5过境(二) 泉水以孟津县志(1986-2000)数据为准:黄土丘陵区泉水流出量约31.73升/秒,每年约100.22万立方米;基岩浅山区泉水流出量约25.35升/秒,每年约79.94万立方米。(三)过境水 以孟津土壤(1987)数据为

27、准:过境水主要是黄河、金水河和引用洛河水的中州渠。黄河流经我县59.7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936立方米/秒,年平均过境总量为443亿立方米(小浪底水文站),其中,黄河渠引用56l0万立方米,占过境总量的0.12。灌溉老城(现并入会盟镇)、白鹤两个乡镇的6.7万亩耕地。金水河来自新安县,经我县进入洛阳市区汇入涧河常年流量为0.30.5立方米/秒,年平均过境量1261.4万立方米,年利用量为80100万立方米,灌溉麻屯镇4000多亩土地。中州渠在我县境内每年引用洛河水2075万立方米。以上河流和渠系对我县地下水位的变化,土壤母质的分布和土壤的演变都有较大的影响,使两河阶地的土壤多发育为非地带性土壤

28、潮土。五、地下水资源以孟津县志(1986-2000)数据为准:1993年12月,河南省水利厅对孟津县水资源进行了调查评估。按山、丘、平、洼不同地区和含水量程度(日单井出水量),把地下水资源分布状况分四个区域。(一)黄河阶地区 分布在会盟镇的20个行政村,白鹤镇的10个行政村,面积93.09平方公里。在黄河渠灌区内,水资源丰富,是孟津的鱼米之乡。该区可开发的水资源总量10102万平方米,有8102万立方米待开发。(二)洛河阶地区 分布在平乐镇南部的8个行政村,面积93.09平方公里,系洛河中州渠灌区。地下水617万立方米,已开发611万立方米,水资源条件比较好。(三)黄土丘陵区 面积最大,分布在

29、9个乡镇的137个行政村。其中平乐镇北部11个村,送庄镇16个,白鹤镇南部8个村,朝阳镇26个村,城关镇12个村,小浪底镇12个村,麻屯镇25个村,常袋乡18个村,横水镇9个村。面积373.57平方公里,地下水2891立方米。地下水已基本得到开发利用。(四)基岩浅山区 涉及5个乡镇的43个行政村。其中城关镇10个村,王良乡12个村,小浪底镇7个村,横水镇6个村,黄鹿山乡8个村。面积198.95平方公里,地下水456万立方米,已开发330万立方米。六、农业气象灾害影响我县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干旱、干热风、冰雹、暴雨、霜冻等。(一)干旱干旱是经常发生而且影响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我县以春旱和初夏

30、旱的次数为最多。(二)干热风干热风几乎年年都有发生,集中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年平均干热风天数一周左右。干热风严重影响小麦灌浆,进而影响产量。(三)冰雹冰雹也是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破坏性极大,常发生于6-7月份间。主要危害秋苗和果树。有的年份因冰雹灾害不得不重种秋苗,但对果树果实危害无法补救。(四)暴雨暴雨出现最早在3月份,最晚在10月份,全年以7月份暴雨最多。 (五)霜冻我县初霜期平均在11月7日,终霜期平均为3月16日,无霜期较长,平均达235天,使作物的有效生长时间获得保证,热量得以充分利用。但偶尔也出现初霜期过早或终霜期过迟造成对农作物危害。 第四节、农业基础设施一

31、、农业水利设施(以孟津县志(1986-2000)数据为准)1986年前,孟津先后建成小型一类水库7座,二类7座。至2000年,尚存小型水库12座。1984年后,在孟津西北部浅山区农村利用地理优势,建成水窖200眼,发展果园26.7公顷。1998年,小浪底镇崔岭村,打水窖200眼,建起大棚2个。据1989年普查,机电井有1496眼,灌溉面积4846.7公顷。2000年全县有机电井1846眼,已配套1696眼,装机容量28850千瓦,灌溉面积7000公顷,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60%。据2006年孟津县统计居资料,全县灌溉面积14880公顷,机电井1941眼,配套数1688套,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0

32、.6千公顷,小流域治理193.35千公顷。1986年,在送庄、十里等村铺设地埋软管700米,发展灌溉面积6.7公顷。至1989年,共计铺设地埋软管63.8公里,发展灌溉面积533公顷。1990年后,在平乐铺设地埋代压管道70公里,发展灌溉面积667公顷。至2000年,全县共铺设地埋管道566公里,扩大灌溉面积3400公顷。1996年,白鹤镇白鹤、范村、崔窑等村搞半固定式喷灌和渗灌试点发展喷灌面积57公顷。1997年,县政府为加快喷灌的发展,当年发展喷灌面积733公顷。1998年常袋乡实施200公顷高标准节灌示范项目和麻屯镇333.3公顷节灌示范项目两大工程。至2000年全县共发展节灌面积344

33、9公顷。据孟津县水利局统计,全县灌溉保证率50%-75%的面积5865.7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4.93%;30%-50%的面积4819.6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2.26%;10%-30%的面积6492.75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6.52%;10%以下的面积22123.55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6.29%。(见表1-8)表1-8 孟津县灌溉保证率分布情况50-7530-5010-3010面 积5865.774819.676492.7522123.55比 重14.9312.2616.5256.29二、农业生产机械据2006年孟津县统计局资料,全县农业机械拥有量折合总动力296472千瓦,其中:大中型

34、拖拉机413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机10306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855台,农用水泵2370台,联合收割机532台,农用运输车4792辆,机耕面积达30.8千公顷,机播面积达46.8万亩,机播小麦面积38.1万亩,机播玉米面积8.7万亩,机械植保面积22.31千公顷,机收小麦面积36.8万亩。第五节 农业生产简史以孟津县志(1986-2000)数据为准: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回复和发展。1950年党中央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有穷变富”,经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1952年粮食总产达到5.381万吨,较1949年总产4.078万吨增长32%。1957年粮食总产

35、达到5.7395万吨,较1952年增长6.7%。1958年-1960年,大跃进导致了生产的下降,1960年粮食总产仅5.162万吨,较1957年下降10%,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回复发展了生产。1965年粮食总产回升到6.276万吨,较1960年增长21.6%,创历史最高水平。“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民群众坚持生产,粮食产量仍有提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了生产力,1984年粮食总产达到19.004万吨,较1976年增长50%。加上科技含量增加,实行配方施肥,采用优良品种,农业

36、机械化进度加快,水浇地逐年增加,农业生产飞速发展。1949年全县人均土地2.73亩,1999年人均耕地1.4亩,但粮食总产仍达18.413万吨,比1949年4.078万吨增加14.335万吨,增长351.5%。2006年粮食总产20.8519万吨,较1999年增加2.4389万吨,增长13.25%。1949年水浇地面积780公顷,1999年14437.1公顷,增加13657.1公顷,增长1750.9%。第六节 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种植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粮经作物种植比例不协调,2000-2007年,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87.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只占12.8%。经过

37、近几年围绕农民增收,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林果、花卉、蔬菜、中药材、烟叶等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虽然不断增加,但所占比例仍较小,2007年,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82.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17.4%。二、耕地地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县耕地地力水平较低,不同乡镇、不同区域,耕地地力差异较大。(一)孟津西部浅山区包括小浪底镇、白鹤镇、横水镇及城关镇的部分地区,土质多为红粘土和红黄土,此区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水资源缺乏,水浇地面积极少,为全县最干旱区;由于地块面积小,大型机械难以进地,造成耕作层较浅;农民收入较低,对耕地的各项投入亦较少。各方

38、面原因综合造成耕地干旱、瘠薄、耕地地力水平低下。(二)中部丘陵区包括送庄镇、朝阳镇、麻屯镇、常袋乡全部和平乐镇、白鹤镇、小浪底镇、横水镇及城关镇的部分地区,土质大部分为红垆土、立黄土、红粘土和红黄土质始成褐土,质地粘重,通气性不良;干旱缺水,灌溉条件差,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耕层浅,土壤养分含量偏低。旱、瘠、薄、粘是耕地地力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三)东部平川区包括会盟镇的全部和平乐镇、白鹤镇的部分地区,土质以两合土和灌淤土居多,水资源丰富,耕地灌溉以渠灌为主,地势平坦,便于机械化耕作,耕地地力水平相应较高。三、农业生产设施方面孟津地处豫西浅山区,山区和丘陵比重大,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受气候因素制

39、约严重。15年来,虽然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大力推进农业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进程,但由于山区和丘陵地块面积大,限制了农业生产水利设施、机械设施等的发展。四、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通过劳务输出或外出务工,农业生产主要靠上年纪的文化水平低、接受农业新技术迟缓的农民来进行,使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比较困难。通过2005-2007年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初步建立了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和专家施肥系统,但专家施肥系统的开发应用需要过程,仍需通过田间试验示范对初步建立的施

40、肥指标技术体系进一步修订完善;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需由单纯的化学防治发展到综合防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刚刚起步,仍需农技人员不断加大推广力度。第七节 农业生产施肥一、历史施肥数量与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物质生产最基本的源泉。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们获取粮食及其它农产品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有土斯有粮”,说明土壤资源的重要性。孟津县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我县历来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重视施肥问题。历史证明,施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

41、响到农业生产的产量。建国初期的50-60年代,孟津县政府曾多次下达文件,号召农民开辟肥源,广积肥料。大力提倡种植绿肥,推广应用化肥。孟津县使用化肥始于1953年,当时由供销社供应硫酸铵、硝酸铵和氯化铵。但由于农民不认识化肥的增产作用,所以施用量很少,农民仅仅使用很少的农家肥,每亩地约1500-2000左右,生产力水平很低,据孟津县统计局资料记载:50年代平均粮食单产只有69.88公斤/亩;60年代粮食单产79.83公斤/亩。到了70年代,农民对化肥的增产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1971年后,县磷肥厂、化肥厂相继建成,横水乡建成复合肥厂,为全县农田用肥提供了保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70年代平均单产达

42、到了139.91公斤/亩。进入80年代后,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家对农村政策实施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土地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农民认识到了氮肥、磷肥在生产中的增产作用,因而,氮肥、磷肥施用量逐年增加,1981年亩施碳酸氢铵由20公斤增加到35公斤以上,磷肥由15公斤增加到25公斤以上,尿素由5公斤增加到10公斤以上。所以,80年代,孟津县粮食单产达到了195.82公斤/亩。由于我县和我国的国情一样,人多地少,但人们对土地的产出期望值越来越高,所以,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这样土壤养分入不敷出,特别是我县到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有机质和速效磷已成了我县粮食生产的限制因

43、素。因此,我们大力提倡施用有机肥料和磷肥,到了90年代,农民施用过磷酸钙约50公斤/亩,磷酸二铵在生产上也大量施用,施用量40-50公斤/亩,90年代粮食单产平均达到了220.23公斤/亩。复种指数高了,粮食产量高了,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盲目加大氮肥、磷肥的施用量,而不注重施用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使土壤养分严重失调,为了平衡土壤养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根据农业部及省站的指示精神,我们实施了“沃土工程”、“补钾工程”、“增微工程”等。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到了2000年,孟津县粮食单产已经达到248.11公斤。2000年以来,农民施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高

44、,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们实施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做了大量宣传培训工作,使农民施肥观念得到根本转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普及,多数农民能平衡施肥,据对农民施肥情况调查:一般年施肥数量为有机肥1500公斤/亩、复合肥或配方肥料60-80公斤/亩、尿素30-40公斤/亩。 2008年,粮食单产已达到360公斤,比90年代的220.23公斤/亩 ,提高了139.77公斤/亩。 二、有机肥施肥现状农家肥资源总量为880242.08吨,其中堆沤肥106235.36吨,占12%,厩肥580962.1吨,占66%,土杂肥170167.8吨,占19%,其它22876.82吨,占3%,2007年有机肥

45、施用面积为31147.2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2.5%,亩用量平均为1880公斤/亩。农家肥主要是作为各种作物的基肥使用,农家肥的使用率为100%。孟津县主要作物播种面积为49851公顷,秸秆资源总量为359291.25吨,秸秆直接还田的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小麦播种面积为24810公顷,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为17496.7公顷,直接还田面积占70.5%,过腹还田量为40589吨,占29.5%,玉米播种面积为15567公顷,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为6763.3公顷,占43.5%,堆沤还田面积为1009.7公顷,占6.5%,过腹还田数量为64300.28吨,占50%。全县总秸秆直接还田面积为24260

46、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48.7%,秸秆堆沤还田面积为1457.7公顷,占2.9%。 (以上数据来源于2007年4月孟津县土肥站)三、化肥施用现状(一)全县化肥施用现状2007年孟津县农用化肥施用量62551吨,其中氮肥施用量29495吨,所占比例为47.15%;磷肥施用量16211吨,所占比例为25.92%;钾肥施用量5320吨,所占比例为8.5%;复合肥施用量11525吨,所占比例为18.43%。全年农作物施肥面积6114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施肥面积50397公顷(夏收作物施肥面积26513公顷、秋收作物施肥面积23884公顷),油料合计施肥面积4089公顷,棉花施肥面积284公顷,烟叶施肥面

47、积641公顷,药材施肥面积249公顷,蔬菜施肥面积4300公顷,瓜果类施肥面积359公顷,其他农作物(青饲料等)施肥面积830公顷。(以上数据来源于2007年孟津统计年鉴)全县化肥施用品种主要为:尿素、碳酸氢铵、颗粒过磷酸钙、磷酸二铵、国产氯化钾、复合肥、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及部分有机肥、绿肥、微量元素肥。施肥方式主要是:撒施、穴施、沟施、冲施(蔬菜)等。(二)主要作物小麦、玉米施肥现状孟津县土肥站按照河南省土肥站2005、2006、2007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和孟津县2005、2006、2007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2005-2007年对6495个农户进行了农户施肥情况

48、调查。通过孟津县土肥站对634个农户小麦施肥情况和514个农户玉米施肥情况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施肥品种及所占比例表1-14 小麦、玉米施肥品种及所占比例主要作物样本数二铵(%)配方肥(%)过磷酸钙(%)复合肥(%)尿素(%)碳铵(%)有机肥(%)其他(%)小麦6341.7458.26.4715.39106.311.420.48玉米51454.091420.1611.360.38图1-11 小麦施肥主要品种 图1-12玉米施肥主要品种 2.施肥数量表1-15 小麦、玉米施肥数量(kg/亩)主要作物样本数二铵配方肥复合肥尿素碳铵有机肥小麦634最小值1515205201000最大值5075

49、7860752000平均值23.6442.4544.5228.2847.631500玉米514最小值811530最大值505375100平均值33.1534.2630.4757.14小麦施肥品种主要为配方肥,所占比例为58.2%,亩平均使用量为42.45kg,不同产量水平使用量不同;其次为复合肥,所占比例为15.39%,亩平均使用量为44.52kg,尿素所占比例为10%,亩平均使用量为28.28kg,尿素主要与过磷酸钙及磷酸二铵搭配使用,过磷酸钙所占比例为6.47%,磷酸二铵所占比例为1.74%,亩平均使用量为23.64kg;碳酸氢铵所占比例为6.31%,亩平均使用量为47.63kg,主要与过

50、磷酸钙搭配使用。有机肥所占比例较低,仅为1.42%,亩平均使用量为1500kg。玉米施肥品种主要为配方肥、尿素及复合肥,配方肥所占比例为54.09%,亩平均使用量为33.15kg,不同产量水平使用量不同;尿素所占比例20.16为%,亩平均使用量为30.47kg,复合肥所占比例为14%,亩平均使用量为34.26kg,碳酸氢铵所占比例为11.36%,亩平均使用量为57.14kg。四、其他肥料施用现状孟津县种植的绿肥品种为紫花苜蓿,播种面积为19710亩,资源总量为6898.5吨。紫花苜蓿在丘陵地、沙荒地播种较为适宜,宜在夏末秋初播种,一般多在9月上、中旬播种,播种量每亩11.5公斤条播或撒播均可,

51、第二年至第五年生长旺盛,每年可刈割34次,每次每亩可刈割鲜量1000余公斤,利用方式为先将绿肥作为奶牛饲料,再以厩肥还田。孟津县磷肥厂生产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年设计能力为10000吨,年实际生产量为3000吨,年实际应用量为3000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可应用于各种作物。五、氮、磷、钾比例、利用率通过对2005-2007年的634个样本数据汇总分析,得出:冬小麦氮、磷、钾施肥比例为2.73:1.61:1;通过对514个样本数据汇总分析,得出:夏玉米氮、磷、钾施肥比例为3.59:0.95:1。表1-19 孟津县县主要作物氮磷钾施肥比例主要作物样本数N(kg/亩)P2O5(kg/亩)K2O(kg/亩

52、)N:P2O5:K2O小麦63410.175.943.72.73:1.61:1玉米51411.162.953.113.59:0.95:1通过对2005-2007年田间肥效试验的37个样本数据汇总分析,得出:冬小麦平均肥料利用率N、P2O5、K2O分别为28.40%、14.24%、20.16%;夏玉米平均肥料利用率N、P2O5、K2O分别为20.61%、11.33%、29.74%。表1-20 孟津县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主要作物样本数N(%)P2O5(%)K2O(%)小麦2028.414.2420.16玉米1720.6111.3329.74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户施肥的影响自2005年实施测土

53、配方施肥项目三年以来,孟津县委、县政府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高度重视,三年来,通过狠抓宣传培训,采取多种手段下乡进村入户发放施肥建议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服务、小麦、玉米田间试验示范,让广大农户切实感受并看到了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户施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农户的施肥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配方肥的使用量逐年加大、单一施肥的现象逐渐减少。(一)小麦施肥品种及数量的变化 小麦施肥主要品种为配方肥,复合肥、单质肥料,配方肥所占比例达到58.2%,亩平均使用量为42.45kg,复合肥所占比例为 15.39%,亩平均使用量为44.52kg,有机肥主要为秸秆还田和秸秆过腹还

54、田、堆沤肥,有机肥与氮肥、磷肥按施肥建议卡搭配使用,改变了过去施肥品种多而杂,配方比例不适宜的状况。小麦施肥次数、时期、比例及使用方法的变化:小麦施肥由过去在播种前整地时做基肥一次性施入、施肥方法为撒施的做法,变为氮肥采用部分做底肥、部分做追肥的方法,追肥一般在小麦拔节期进行,高产田及中产田将氮肥总量的60-70%做底肥,40-30%做追肥;磷肥的施用方法:将70%的磷肥于耕地前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耕地翻入地下;30%的磷肥于耕地后撒于垡头,耙平,利于苗期吸收。(二)玉米施肥品种及数量的变化 玉米施肥品种主要为配方肥、尿素及复合肥,配方肥所占比例为54.09%,亩平均使用量为33.15kg,不

55、同产量水平使用量不同;尿素所占比例20.16为%,亩平均使用量为30.47kg;复合肥所占比例为14%,亩平均使用量为34.26kg。改变了过去的玉米施肥单施氮肥的不合理现象,高产田配方肥使用量明显增加,但中低产田单一施用氮肥(尿素)、不施磷钾肥的现象仍占一定比例,原因为旱地多、玉米生长期天气干旱影响产量,导致农户不愿过多投入肥料成本。玉米施肥次数、时期、比例及使用方法的变化:玉米施肥时期由过去的玉米定苗后或玉米5-6片叶时,一次性将肥料全部施入,变为30%的氮肥于玉米定苗后或玉米5-6片叶时施用,余下70%的氮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用。施肥方法多为裸施,所占比例为70%,穴施覆土所占比例仅为3

56、0%。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后变为沟施或穴施,施肥深度在15cm左右,施后及时覆土;对缺锌土壤每亩补施锌肥1kg。七、施肥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有机肥用量偏少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化肥工业的高速发展,化肥高浓缩的养分、低廉的价格、快速的效果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化肥用量逐年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则逐渐减少,进入80年代,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转移,农户在施肥方面重化肥施用,忽视有机肥的投入,人畜粪尿及秸秆沤制大量减少,造成了土壤有机质下降,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比例严重失调。(二)氮磷钾三要素施用比例失调有一些农民对作物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认识和理解不足,存在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当的

57、问题,部分中低产田玉米单一施用氮肥(尿素)、不施磷钾肥的现象仍占一定比例,原因为无灌溉条件、怕玉米生长期内天气干旱影响产量,导致农户不愿过多投入肥料成本。部分农户使用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不补充氮肥,造成氮肥不足,磷钾肥浪费的现象,影响作物产量的提高。(三)化肥施用方法不当1、氮肥表施 农民为了省时、省力,玉米追施化肥时将化肥撒于地表,使化肥在地表裸露时间太长,造成氮素挥发损失,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2、磷肥撒施 由于大多数农民对磷肥的性质了解较少,普遍将磷肥撒施、浅施,造成磷素被固定和作物吸收困难,降低了磷肥利用率,使当季磷肥效益降低。3、钾肥使用比例过低 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表

58、明,孟津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随着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土壤有效钾素被大量消耗,而补充土壤钾素的有机肥用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了土壤有效影响作物特别是喜钾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提高。虽然经过三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土壤有效钾含量大大提高,但从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上来看,钾肥用量仍然较少。4、种肥使用技术较少 在调查的农户中,基本没有农民施用种肥,忽视了种肥的增产作用。第二章 土壤与耕地资源特征 第一节 孟津县耕地土壤状况一、耕地土壤分类及面积分布孟津县有褐土类和潮土土类2个大类,褐土、碳酸盐褐土、始成褐土、潮褐土、黄潮土、褐潮土5个亚类,共16个土属。其中褐土根据成土母

59、质可划分为立黄土、红黄土质褐土、卢土和覆盖褐土4个土属;潮褐土只有潮黄土1个土属;碳酸盐褐土根据成土母质和发育状况可分为白面土和白卢土2个土属;始成褐土根据母质类型可分为红黄土质始成褐土、红粘土始成褐土、老黄土质始成褐土、紫色岩始成褐土4个土属;黄潮土根据母质类型分为砂土、两合土、灌淤土、洪积潮土4个土属;褐潮土只有褐土化两合土1个土属。根据土体构型划分土种,全县总共有土种47个,详见表2-2表2-1 土种面积统计表县土类名称县亚类名称县土属名称县土种名称县土壤代码面积潮土褐潮土褐土化两合土褐土化两合土3020201693.05潮土黄潮土废墟潮土废墟潮土3010601260.58潮土黄潮土灌淤

60、土薄层灌淤土3010502114.3潮土黄潮土灌淤土底砂厚层灌淤土301050830.63潮土黄潮土灌淤土灌淤土301050142.86潮土黄潮土灌淤土厚层灌淤土3010503490.9潮土黄潮土灌淤土体砂薄层灌淤土301050528.36潮土黄潮土洪积潮土洪积粘质潮土3010404257.25潮土黄潮土两合土底砂小两合土301020646.61潮土黄潮土两合土两合土301020817.66潮土黄潮土两合土体砂两合土3010210226.8潮土黄潮土两合土体砂小两合土301020426.87潮土黄潮土两合土腰砂小两合土3010202139.79潮土黄潮土砂土细砂土3010102125.59褐土褐土潮黄土潮黄土2050201561.28褐土褐土复盖褐土红黄土质红粘土底褐土20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