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9296627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一节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西南深山的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据此回答12题。1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的主导因素是()A我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B国家的政策和措施C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D农业技术改革解析:遗传育种、杂交技术等是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体现。答案:D2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也反映了()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

2、限的解析:保护地球上各种生物资源和各种生态系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答案:B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3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A原核细胞生物B爬行动物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4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A中生代和新生代B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C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解析:主要考查生物演化的进程。解题流程:答案:3.D4.D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森林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根据以下材料,完成56

3、题。5判断下图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土壤水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加强植被覆盖率增大ABCD解析:修建水库直接造成两个结果,一是使库区蒸发量增大,二是使土壤水增加,进而使植被覆盖率增加,蒸腾加强。答案:C6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许多物种灭绝ABCD解析:森林砍伐使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减弱,导致大气中CO2增加,同时使地表裸露,水土流失严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但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答案:D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读图完成78题。7图示的含义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分解作用D化合作用8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

4、要原因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尸体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第7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第8题,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再加上森林的砍伐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导致二氧化碳增多。答案:7.A8.B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据此回答910题。9是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环境更加恶劣()A气候变化B植物变化C分解作用D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解析: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生存环境的

5、变化是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答案:D10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解析:恐龙灭绝后,通过平衡功能,其他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使得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答案:D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1112题。1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12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

6、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解析:第11题,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第12题,湿热的森林环境应是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答案:11.B12.C根据下图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第1314题。13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请判断出最近400年以来,人口的变化趋势为()A人口增长速率出现明显降低的趋势B全球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都一直处于不断地增长之中C我国人口最近400年间增长速率在加大D在16501850年约200年间,全球人口的增长速率较小,18501950年间,全球人口的增长速率出现较为明显的递增趋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把握能力,根据图中人

7、口增长曲线的速率变化可以看出,选项D中所描述的是较为合理的。答案:D14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下列关于世界主要物种灭绝情况的描述,你认为合理的是()A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在最近几年,世界主要物种的灭绝速度出现明显的降低趋势B在最近400年以来,世界鸟类物种的灭绝速度一直大于哺乳类物种的灭绝速度C在最近400年以来,世界主要物种的灭绝速度明显加速D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在最近400年间,我国主要哺乳类物种的灭绝速率明显减小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图表信息的把握能力。本题图表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并不能判断出我国或其他国家生物灭绝的情况,只能判定出全世界物种灭绝的整体情况。答案:C二、综合题(共

8、22分)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共11分)“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降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一中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1)考察名称: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考察工具准备:_。(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

9、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较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代。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至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环境向_环境的演变。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解析:解答该题应从掌握地球演化、化石与地层的关系、古生物环境的特征及其成因等基础知识入手,通过理解所反映的相关古生物化石的内容,针对性地解答各小题。解决该题的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三叶虫(古生代),恐龙

10、(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2)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及地壳的运动过程;(3)化石形成的岩层沉积岩;(4)古生物的生存环境:三叶虫(海洋)、恐龙(陆地)。答案:(1)生物化石(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3)沉积古生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4)海洋陆地抬升16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共11分)(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图中,陡崖出现在_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2)在图中数码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代

11、表的地层中去寻找。(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类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_性。解析:第(1)题,背斜处岩层上凸,向斜处岩层下凹,断层处岩层断裂错开。结合图示岩层特点较易填注地质构造名称。从地表形态看,断层处往往发育有陡崖;向斜往往成山,而背斜往往成谷。背斜(甲处)成谷是因为背斜处受张力影响,岩石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变成洼地(或谷地)。第(2)题,联系教材可知,三叶虫化石形成在古生代早期地层(即层);恐龙蛋化石形成在中生代地层(即层);早期人类遗迹则会保留在新生代地层(即层)。第(3)题,结合题干图示信息,不难得出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不可逆性的结论。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受张力作用影响,岩石比较脆弱,因此更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2)(3)不可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