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6-8章复习资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9142717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2.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测量学6-8章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测量学6-8章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测量学6-8章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测量学6-8章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学6-8章复习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一、名词解释 控制测量 控制网 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二、填空题 1国家平面控制网有个等级,国家高程控制网有个等级。2导线测量的布设形式有导线、导线、导线 3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 、。4附和导线的闭合差有闭合差、闭合差和闭合差。6GPS的英文全称是 。7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8GPS系统定位方式分为定位和定位两种形式。 9根据图形写出下列交会法的具体方法。() ()() ()三、简答题 1.地形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为什么先要进行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分为哪几种?2.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3.何为导线?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几种?4.附合导线和

2、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有哪些不同?四、计算题1.某闭合导线如下图所示,已知:A:(X=2823.770 Y=1510.133 )B:(X=4677.629 Y= 688.050 )观测数据列于图中:试用表格计算导线点1、2、3、4点的坐标。 2.某附合导线如下图所示, 控制点坐标为:A :(X=1746.336 Y= 616.596)、 B : (X= 998.072 Y=1339.891) C: (X=1081.796 Y=5208.429)、D: (X=2303.321 Y=6123.749)观测数据列于图中,试用表格计算导线点1、2、3的坐标。3.已知A点高程为39.830m,现用三角高程测

3、量方法进行了直、返觇观测,观测数据列入下表中,已知AB的水平距离为581.380m,试求B点的高程。测站目标竖直角( )仪器高(m)觇标高(m)A11 38 301.4402.500-11 24 001.4903.0004.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第一测站和第二测站的观测数据如下:第(1)测站后尺上丝黑面读数为: 1862 mm后尺下丝黑面读数为: 1056 mm后尺中丝黑面读数为: 1455 mm前尺上丝黑面读数为: 1146 mm前尺下丝黑面读数为: 0343 mm前尺中丝黑面读数为: 0745 mm前尺中丝红面读数为: 5534 mm后尺中丝红面读数为: 6143 mm第(2)测站后尺上丝

4、黑面读数为: 1675 mm后尺下丝黑面读数为: 1328 mm后尺中丝黑面读数为: 1501 mm前尺上丝黑面读数为: 1542 mm前尺下丝黑面读数为: 1193 mm前尺中丝黑面读数为: 1368 mm前尺中丝红面读数为: 6053 mm后尺中丝红面读数为: 6287 mm把以上数据填入表格并进行测站计算。(101尺为4687,102尺为4787)测 站 编 号 立 尺 点 号 后 尺 上丝 前 尺 上丝 方向 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 红 高差中数 备注 下丝 下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黑 面 红 面 视距差 视距累差 (1)1|2后101前102后前 (2)2|3后102前101后前

5、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地貌:是指地面的高低起伏变化等自然形态,如高山、丘陵、平原、洼地等。2.地形:地物和地貌统称为地形。3.山脊线:山脊是沿着某个方向延伸的狭长高地,沿山脊延伸方向连接山脊上最高点的线称为山脊线。4.山谷线:沿山谷延伸方向,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5.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下凹部位,形似马鞍,称为鞍部。6.比例符号:把地面上轮廓尺寸较大的地物,依形状和大小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再配以特定的符号予以说明,这种符号称为比例符号。7.地物注记:用文字、数字或特定的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或补充,称为地物注记。8.等高线:地面高程相等的相邻点会集而成的闭合曲线。9.等

6、高距:相邻两条高程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10.等高线平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类,一种是梯形分幅另一种是矩形分幅。2、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分为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3、地形图图式中的符号分为地物符号、地貌符号和注记符号三种。4、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包括确定点的坐标、确定两点的水平距离、确定直线的方位角、确定点的高程、确定汇水面积、确定两点的坡度。5、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目前主要由分布在全球的个主控站、三个信息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组成,是整个系统的中枢。6、测绘地形图时,碎部点的高程注记在点的右

7、侧、并且应字头朝北。7、在地图上,地貌通常是用等高线来表示的。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1、地形图比例尺表示图上二点之间距离d与地面二点倾斜距离D的比值。 ()2、比例尺越大,表示地物和地貌的情况越详细,测绘工作量越大。 ()3、平面图和地形图的区别是平面图仅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而地形图仅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4、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分为等高线、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5、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平面直角坐标系完全一致 ()6、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角值相差180。 ()7、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平面位置,同时还把地貌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出来,这种图称为平面图。

8、()8、地形图的比例尺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表示时,分母大,比例尺大,表示地形详细。 ()9、测量过程中仪器对中均以铅垂线方向为依据,因此铅垂线是测量外业的基准线。 ()10、我国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规定采用青岛验潮站1950年1956年7年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统一高程基准面,其绝对高程为零。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等高线的平距均匀,表示地面坡度(C)。A.陡B.缓C.均匀2、下列比例尺数据中哪一个比例尺最大(B)。A.1:1000B.1:500C.1:20003、平板仪的对点精度一般规定为(A)。A.0.05MmmB.3mmC.10mm4、距离丈量的精度是用(B)

9、来衡量的。A.相对误差B.相对误差C.中误差5、等高距是指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B)。A.水平距离B.高差C.坡度6、等高线平距是指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B)。A.高差B.水平距离C.倾斜距离7、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地面坡度(A)。A.陡B.缓C.均匀8、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传递(A)的作用。A.高程B.水平角C.距离9、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由(A)确定的。A.坐标和高程B.距离和角度C.角度和高程10、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A)。A.绝对高程B.相对高程C.高差11、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B)。A.绝对高程B.相对高程C.高差12、用(A)来区分山头与洼地的等

10、高线。A示坡线B.图形C.色彩13、(D)也叫集水线。A.等高线B.分水线C.汇水范围线D.山谷线14、在11000地形图上,设等高距为1米,现量得某相邻两条等高线上两点A、B之间的图上距离为0.01米,则A、B两点的地面坡度为(C)。A.1%B.5%C.10% D.20%15、展绘控制点时,应在图上标明控制点的(B)。A.点号与坐标B.点号与高程C.坐标与高程D.高程与方向16、若地形点在图上的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cm,对于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相应地形点在实地的最大距离应为(B)。A.15mB.20mC.30m D25m17、将地面上各种地物的平面位置按一定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缩绘在图

11、纸上,这种图称为(C)。A、地图B、地形图C、平面图D、断面图18、由一条线段的边长、方位角和一点坐标计算另一点坐标的计算称为(A)。A、坐标正算B、坐标反算C、导线计算 D、水准计算19、GPS网的同步观测是指:(B)A、用于观测的接收机是同一品牌和型号B、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C、两台以上接收机不同时刻所进行的观测D、一台收机所进行的二个以上时段的观测20、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则图上6.82cm代表实地距离为:(B)A、6.82米B、68.2米C、682米 D、6.82厘米五、 简答题(第1题3分,第2、3题各6分,第4题10分,共25分)1、简述地形图的基本绘

12、制流程?答:数据输入(全站仪、RTK手簿、原始数据)、绘制地物符号、建立DTM,绘制等高线、数据输出2、何谓坡度?在地形图上怎样确定两点间的坡度?答:坡度是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值,既i=h/D100%。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坡度,可以先计算出两点的高程,相减得到它们的高差h,而后用直尺在图上量出两点的长度乘以地形图比例尺的分母,得到两点在地面上的实际水平距离D,则它们的坡度i=hD100。3、什么叫地形图、地形图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精度?答: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形投影图。地形图的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线段的长度d与它所代表的地面上的实际水平

13、长度D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用表示。4、等高线分为几类?等高线有哪些特性?答:等高线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等高线的特性:1)同一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定相等;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在图内闭合就在图外闭合,因此在图内,除遇房屋、道路、河流等地物符号而外,不能中断;3)除遇悬崖、峭壁、陡坎等特殊情况外,等高线不能相交、不能重合、也不能分岔;4)等高线通过山脊线山谷线时,应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5) 交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跨而过,应终止于河岸线;6) 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线越密,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陡,反之,等高线越稀,即等高线平距越大,地面坡度越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