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讲稿(下)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9081532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PPTX 页数:188 大小:486.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汉语讲稿(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88页
古汉语讲稿(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88页
古汉语讲稿(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88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讲稿(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讲稿(下)(18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汉语讲稿(下)古汉语讲稿(下)语音、诗词格律、修辞、语音、诗词格律、修辞、标点、翻译、训诂、工具书标点、翻译、训诂、工具书一、语音一、语音(phonetics of Chinese)(phonetics of Chinese)(一)概说(一)概说可资利用的音韵工具书:可资利用的音韵工具书:1、曹述敬曹述敬主编音韵学词典,主编音韵学词典,湖南湖南,1991年年9月。月。2、李新魁李新魁、麦耘麦耘韵学古籍述要,韵学古籍述要,陕西人民陕西人民,1993年年2月。月。3、唐作藩唐作藩上古音手册,上古音手册,江苏人民江苏人民,1982年年9月。月。4、郭锡良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北

2、京大学,1986年。年。5、或可以利用汉语大字典、或可以利用汉语大字典上古音表上古音表/中古音表。中古音表。(二)何以学习音韵学?(学习古语音(二)何以学习音韵学?(学习古语音的意义。)的意义。)1 1、明语法、明语法音韵学上的音韵学上的“破读破读”和和“如字如字”术语,术语,实际上就是指通过语音屈折变化以表现实际上就是指通过语音屈折变化以表现不同的词性或词义。所谓的不同的词性或词义。所谓的“词类活词类活用用”:不及物动词用如及物动词,形容:不及物动词用如及物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为(及物和不及物)动词,词、名词用为(及物和不及物)动词,其实应属于语音屈折变化形式的词法范其实应属于语音屈折变化形

3、式的词法范畴。畴。例如例如“衣衣”,作名词用时,意思是,作名词用时,意思是“衣衣服服”,念,念yy,平声;做动词用时,意,平声;做动词用时,意思是思是“穿(衣)穿(衣)”,念,念yy,去声。又,去声。又如如“冠冠”,当名词用时,意思是,当名词用时,意思是“帽帽子子”,念,念gungun,平声;当动词用时,平声;当动词用时,意思是意思是“戴(帽子)戴(帽子)”,念,念gungun。这。这种语法形式,古汉语术语把前者称为种语法形式,古汉语术语把前者称为“如字如字”,把后者称为,把后者称为“破读破读”(或(或“读破读破”)。)。“如字如字”和和“破读破读”,与某些西方语言,例如英语,颇有相与某些西方

4、语言,例如英语,颇有相似之处。似之处。例如:例如:contractkk ntrktntrkt,重音在,重音在前,为名词,意思是前,为名词,意思是“契约、合同契约、合同”;contractk k ntrktntrkt,重音移后,为,重音移后,为动词,意思是动词,意思是“缔结(契约、合缔结(契约、合同)同)”。又如:又如:contrastkk ntrstntrst,重音在,重音在前,为名词,意思是前,为名词,意思是“对比、对照对比、对照”;contrastk k ntrstntrst,重音移后,为,重音移后,为动词,意思是动词,意思是“使对比、使对照使对比、使对照”。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语言的某些共性

5、。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语言的某些共性。所以,通过声调(或语音)的变化以表现所以,通过声调(或语音)的变化以表现不同的词性或词义之现象,某些中国学不同的词性或词义之现象,某些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都认为属于词法上的屈折者和外国学者都认为属于词法上的屈折变化(变化(inflection)形式(参)形式(参周法高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中国古代语法构词编构词编627页,页,中央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院史语所,1962)。)。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现代汉语方言,可能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现代汉语方言,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例如粤语的次方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例如粤语的次方言开平话。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开平言开平话。人称代词

6、的复数形式,开平话表现为语音音变的屈折形式:话表现为语音音变的屈折形式:我我 i i3333 我们我们 i i2121;你;你neinei3333 你们你们nini k k2121;他(佢);他(佢)kuikui3333 他们(屐)他们(屐)kiki k k2121(参(参邓钧邓钧主编主编开平开平方言,方言,湖南电子音像湖南电子音像,20002000年年3 3月)。汉语中具有类似形式的方言月)。汉语中具有类似形式的方言不太多,已知的有不太多,已知的有陕西商县话陕西商县话、苏北苏北赣榆话赣榆话、吴语苏州话吴语苏州话,等(参,等(参袁家骅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汉语方言概要5050页、页、979897

7、98页,页,文文字改革出版社字改革出版社,19891989年年6 6月第月第2 2版)。版)。2 2、明词义或词性、明词义或词性(1):南风谓之凯):南风谓之凯风风。(尔雅。(尔雅释天)释天)/诗有六义焉:一曰诗有六义焉:一曰风风,上以,上以风风化下;化下;下以下以风风刺上。(诗刺上。(诗关雎序)关雎序)(2):):沈沈者,莽也。(风俗通)者,莽也。(风俗通)/汎汎汎杨舟,载汎杨舟,载沈沈载浮。(诗载浮。(诗小雅小雅菁菁菁者我)菁者我)(3):今吾于人也,):今吾于人也,听听其言而观其行。其言而观其行。(论语(论语公冶长公冶长)/靖郭君靖郭君不不听听。(战国策(战国策齐齐策一)策一)(4 4)

8、宫中府中,俱)宫中府中,俱为为一体。(一体。(诸葛亮诸葛亮出师表)出师表)/而而为为外廷所笑。(外廷所笑。(柳柳宗元宗元答答韦中立韦中立论师道书)论师道书)3 3、知构词、知构词通过语音的学习,可以了解古汉语中双通过语音的学习,可以了解古汉语中双声、叠韵、重叠等构词法则,就不容声、叠韵、重叠等构词法则,就不容易误解词义。易误解词义。例如:磅礴例如:磅礴=旁薄旁薄=旁礴旁礴=旁魄旁魄/匍匐匍匐=匍匍伏伏=伏服伏服=俯伏等就都是双声词。黾勉俯伏等就都是双声词。黾勉=密勿密勿=蠠没蠠没/优游优游=优繇优繇=优犹优犹=瀀嗂瀀嗂=优优嗂嗂=扰游等就都是叠韵词。扰游等就都是叠韵词。因不明双声、叠韵而误解词

9、义,自古以因不明双声、叠韵而误解词义,自古以来屡见,下面举两个例子:来屡见,下面举两个例子:(1)史记)史记项羽项羽本纪:本纪:“人马俱惊,人马俱惊,辟易辟易数里。数里。”辟易辟易,唐唐代代张守节张守节史记史记正义解释说:正义解释说:“言人马俱惊,开张易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旧处,乃至数里。”(2)犹豫犹豫,北齐颜之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书书证解释说:证解释说:“尸子曰:尸子曰:五尺犬五尺犬为为犹犹。说文云: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陇西谓犬子为犹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还,至于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还,至于终日

10、。斯乃终日。斯乃豫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犹豫豫。”例(例(1)是叠韵连绵词,退避的样子;例)是叠韵连绵词,退避的样子;例(2)是双声连绵词,即)是双声连绵词,即“迟疑的样子迟疑的样子”。重叠(重叠(reduplication),在古汉语中通常),在古汉语中通常被称为被称为“叠音词(字)叠音词(字)”(以前称为(以前称为“重言重言”或或“叠字叠字”),是复合词的一),是复合词的一种类型。重叠词在词形方面也可能有多种类型。重叠词在词形方面也可能有多种形式。种形式。例如:狌狌例如:狌狌=猩猩猩猩/云云(马王堆帛云云(马王堆帛书书老子老子甲本甲本道经)道经)=芸芸(今本芸芸(今本

11、老子)。老子)。/蔡蔡(马王堆帛书蔡蔡(马王堆帛书老子老子甲本甲本道经)道经)=察察(今本察察(今本老子老子)/柬柬柬柬(楚简)(楚简)=简简(诗简简(诗商商颂颂那:那:“奏鼓简简。奏鼓简简。”)/兽兽(楚简)兽兽(楚简)=肃肃肃(诗肃(诗大雅大雅烝民:烝民:“肃肃王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命,仲山甫将之。”)/仓仓(楚简)仓仓(楚简)=锵锵(诗锵锵(诗大雅大雅烝民:烝民:“四牡四牡彭彭,八鸾锵锵。彭彭,八鸾锵锵。”按:按:“仓仓”也可也可能为能为“鎗鎗”。说文卷十四金部云:。说文卷十四金部云:“鎗,钟声也。鎗,钟声也。”)/熙熙(今本熙熙(今本老子老子二十章: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众人熙熙,

12、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太牢,如登春台。”)=喜喜(帛书喜喜(帛书老子老子)。)。4 4、知通假、知通假(1)绝臣军粮,不得踵)绝臣军粮,不得踵系系。(。(三国三国志志袁绍袁绍传)传)/圣嗣未立,群臣圣嗣未立,群臣继继望。望。(后(后汉汉书书李固李固传)传)(2)庄公庄公寤寤(通(通啎啎)生。()生。(左左隐公隐公元元年)年)寤寤,说文:,说文:“寤觉而有信曰寤觉而有信曰寤寤。从梦省,吾声。一曰昼见而夜梦。从梦省,吾声。一曰昼见而夜梦也。也。”(3)姜 氏姜 氏 何何 厭厭(猒、饜)之 有?(猒、饜)之 有?(左左隐公隐公元年)说文:元年)说文:厭厭,笮,笮也。也。/笮,迫也。笮,迫也。(4)子曰

13、:德之不脩(修),学之不讲,)子曰:德之不脩(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论语述而)述而)5 5、知形声字声旁、形旁的区别、知形声字声旁、形旁的区别例如:梅(楳、槑)例如:梅(楳、槑)/恕(恕()/恬(甜省)恬(甜省)/貌(豹省,说文卷八:皃,从人白,貌(豹省,说文卷八:皃,从人白,象人面形。)象人面形。)6 6、知声训、知声训例如: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例如: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亏。/天,颠也。天,颠也。/礼,履也。礼,履也。7 7、知特殊读音之特殊意义(词源)、知特殊读音之特殊意义(词源)或来自他民族,如:或来自

14、他民族,如:单于单于chchnyny/突厥突厥tqitqi(Turki)/(Turki)/身毒身毒(IndiaIndia天竺天竺)jundjund/yundyund(梵文印度河(梵文印度河SinduhuSinduhu对音)对音)/tinzh/tind/tinzh/tind;普通名词举一;普通名词举一例:例:元稹元稹会真记的会真记的“鸚鵡饑亂鳴鸚鵡饑亂鳴,嬌娃睡猶怒。嬌娃睡猶怒。”嬌娃,其实是外语嬌娃,其实是外语“獢獢 ”(见御定全唐诗录卷六(见御定全唐诗录卷六十六页十四)的异形,一种小狗(参十六页十四)的异形,一种小狗(参陈陈寅恪寅恪:元白元白诗证史之诗证史之莺莺莺莺传,传,广东社会科学广东社

15、会科学2003年年4期)。期)。或来自方言,如:例:或来自方言,如:例:越越人谓盐曰人谓盐曰“馀馀”/”/越越人谓人谓齐齐人人“多多”(越越绝书卷八)绝书卷八)或来自地名,如:或来自地名,如:蚌埠蚌埠bngbbngb/费费县县bxinbxin;或来自姓、氏、名,如:或来自姓、氏、名,如:郦食其郦食其lyjlyj/万俟万俟mqmq/澹台澹台tntitnti/李阳冰李阳冰lyngnnglyngnng;或来自官称,如:仆射或来自官称,如:仆射pypy/洗马洗马xinmxinm。8 8、明韵文、明韵文韵文(例如赋、诗歌)之压韵(叶韵)、诗词韵文(例如赋、诗歌)之压韵(叶韵)、诗词曲格律,等。对断句标点

16、尤有助益。曲格律,等。对断句标点尤有助益。9 9、了解古今音的演变途径,尤其是普通话、了解古今音的演变途径,尤其是普通话与方言的对应的关系。与方言的对应的关系。(1)普通话普通话的的、,在,在广州广州话话中通常念中通常念k、k、x x。这实际上是。这实际上是中古音声母中古音声母“见、溪、群、晓见、溪、群、晓”在在广州广州话话中的孑遗。中的孑遗。(2)普通话普通话的的t、t 、在在闽南话闽南话等等方言中通常读为方言中通常读为t、t、d。因为它。因为它们在中古同属所谓的们在中古同属所谓的“舌音:端、透、舌音:端、透、定、泥、知、徹、澄、娘定、泥、知、徹、澄、娘”。(三)汉语语音史的分期(据(三)汉

17、语语音史的分期(据麦耘麦耘音音韵学讲稿)韵学讲稿)上古时期(上古时期(先秦两汉先秦两汉)上古前期上古前期I前前11世纪以前(世纪以前(周周朝建立朝建立以前)以前)上古前期上古前期II前前11前前3世纪(世纪(周秦周秦)上古后期上古后期I前前2世纪世纪公元前后公元前后(西汉西汉)上古后期上古后期II13世纪(世纪(东汉东汉)上 古 到 中 古 的 过 度 期上 古 到 中 古 的 过 度 期 34世纪(世纪(魏晋魏晋)中古时期(中古时期(南北朝南北朝至至北宋北宋)中古前期中古前期58世纪(世纪(南北朝至盛唐南北朝至盛唐)中古后期中古后期I89世纪(世纪(中唐至唐中唐至唐末末)中古后期中古后期II

18、1012世纪(世纪(五代北五代北宋宋)中 古 到 近 代 的 过 渡 期中 古 到 近 代 的 过 渡 期 1213世纪(世纪(南宋南宋)近代时期(近代时期(元元以后)以后)近代前期近代前期1315世纪(世纪(元元及及明明前期)前期)近代后期近代后期1620世纪(世纪(明明后期后期及其以后)及其以后)(四)术语(四)术语汉字音节汉字音节=声声+韵韵+调调声声/声母声母/字母(古)字母(古)/声纽(古)声纽(古)/纽纽(古)。(古)。韵韵/韵母韵母=韵头(介音)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阴声韵尾(阴声/阳声阳声/入声)入声)唐唐末僧人末僧人守温守温创三十字母,为:不、

19、芳、创三十字母,为:不、芳、並、明、端、透、定、泥、知、徹、並、明、端、透、定、泥、知、徹、澄、見、溪、群、疑、精、清、從、澄、見、溪、群、疑、精、清、從、邪、照、穿、審、禅、心、影、曉、邪、照、穿、審、禅、心、影、曉、匣、喻、來、日。后人增六,是为三匣、喻、來、日。后人增六,是为三十六字母。每一字母代表一个十六字母。每一字母代表一个“声声”。相较于普通话相较于普通话21声母,在数量上多出声母,在数量上多出15个。个。五音、七音和九音五音、七音和九音 五音五音唇唇牙牙 喉喉舌舌齿齿七音七音唇唇牙牙 喉喉舌舌舌舌齿齿齿齿舌舌齿齿九音九音 重重唇唇轻轻唇唇牙牙 喉喉 舌舌头头舌舌上上半半 半舌半舌

20、 齿齿齿齿头头正正齿齿(五)中古汉语声母表(五)中古汉语声母表 清(塞清(塞不送气)不送气)清(塞清(塞送气)送气)浊(塞)浊(塞)浊(通)浊(通)清(擦)清(擦)浊(擦)浊(擦)唇音唇音帮帮非非f滂滂敷敷p 並並奉奉b明明微微m舌根音舌根音見見k溪溪k 群群g疑疑喉音喉音影影 喻喻以以曉曉h匣匣喻云喻云 舌舌尖尖音音端端t透透t 定定d泥泥n來來l中古汉语声母表中古汉语声母表 (续)(续)舌舌尖尖音音知知 徹徹 澄澄 娘娘 精精 清清 從從dz心心s邪邪z照莊照莊t 穿初穿初t 崇崇d 審生審生 禪俟禪俟 舌面舌面前音前音照章照章穿昌穿昌 禪常禪常 日日審書審書 牀船牀船 中古声母系统中古声

21、母系统三十六字母(中古后期声母)三十六字母(中古后期声母)全清全清A次清次清全浊全浊A次浊次浊全清全清B 全浊全浊B重唇重唇音音帮帮p滂滂p 並並b明明m清唇清唇音音非非 pf敷敷pf 奉奉 bv微微 非敷非敷f奉奉v牙音牙音見見k溪溪k 群群g疑疑喉音喉音影影 喻喻 曉曉h匣匣 舌头舌头音音端端t透透t 定定d泥泥n中古声母系统(续)中古声母系统(续)三十六字母(中古后期声母)三十六字母(中古后期声母)半舌半舌音音來來l舌上舌上音音知知 徹徹 澄澄 娘娘 齿头齿头音音精精 清清 從從 心心s邪邪z正齿正齿音音照照t 穿穿t 牀禪牀禪d 審審(禪禪)半齿半齿音音日日 (六)中古汉语韵母表(六)

22、中古汉语韵母表中古汉语因为有韵书传世,今天我们对韵中古汉语因为有韵书传世,今天我们对韵母的数量是很清楚的:如果把调的因素母的数量是很清楚的:如果把调的因素也考虑进去,有也考虑进去,有206个韵部(据广个韵部(据广韵)。剔除声调的因素,中古汉语的韵)。剔除声调的因素,中古汉语的韵母也达韵母也达91个。而且,古代的韵部只考个。而且,古代的韵部只考虑韵腹和韵尾,介音不同也可以归入同虑韵腹和韵尾,介音不同也可以归入同一韵部。例如:一韵部。例如:、i i、u u 这三个韵母,这三个韵母,虽然韵头各不相同,但它们的韵腹都是虽然韵头各不相同,但它们的韵腹都是,所以归为一个韵部。因此,相对于所以归为一个韵部。

23、因此,相对于普通普通话话35个个韵母,古代汉语的韵母比韵母,古代汉语的韵母比普通话多得多。普通话多得多。韵母是对语音较为粗疏的划分,如果进一韵母是对语音较为粗疏的划分,如果进一步细分,则可以把韵母分为韵头(介步细分,则可以把韵母分为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阴声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阴声韵尾韵尾元音元音、阳声韵尾、阳声韵尾鼻辅音鼻辅音和入声韵和入声韵尾尾塞音塞音)三部分。)三部分。唐唐孙愐孙愐撰唐韵,有二本:撰唐韵,有二本:开元开元廿年廿年本,简称本,简称“开元本开元本”,分为,分为195部,已佚;部,已佚;天宝天宝十年本,简称十年本,简称“天宝本天宝本”,分为,分为205

24、部,今剩残卷。部,今剩残卷。宋宋陈彭年陈彭年撰大撰大宋宋重修广韵,分为重修广韵,分为206部。部。至至南宋南宋刘渊刘渊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分为分为107部,因在部,因在平水平水(山西临汾山西临汾)刻书,且作者是刻书,且作者是平水平水人,故又称为人,故又称为平水韵。平水韵。到了到了元元阴时夫阴时夫撰韵府群玉,拯撰韵府群玉,拯部并入冋部,得部并入冋部,得106部。部。古汉语的韵母与普通话的韵母,除了数古汉语的韵母与普通话的韵母,除了数量上的差别外,还体现为以下三点不量上的差别外,还体现为以下三点不同:同:1、介音的有无。例如四江、二十八严,、介音的有无。例如四江、二十八严,等。

25、今有介音,古无介音。等。今有介音,古无介音。2、韵腹差异。例如一东、五支。、韵腹差异。例如一东、五支。3、韵尾差异。例如古有、韵尾差异。例如古有p、t、k、m,普通话的韵母系统里是没有这几个韵普通话的韵母系统里是没有这几个韵尾的。尾的。韵母总表韵母总表 古古音音 音音标标 今今 音音 音音标标東董送東董送 o o on/eng on/eng u/u/冬冬宋宋 u u on on u u 锺腫用锺腫用 并入冬并入冬 on on u u 江講絳江講絳 in in ia ia 韵母总表(续一)韵母总表(续一)支紙寘支紙寘 e e i i 脂旨至脂旨至 I I i i 之止志之止志 i i 微尾未微尾

26、未 i i ei ei ei ei 魚語御魚語御 o o y y 虞麌遇虞麌遇并入并入魚魚 y y 韵母总表(续二)韵母总表(续二)模姥暮模姥暮 u u u u u u 齊薺霽齊薺霽 i i i i i i 祭泰祭泰 i i i i i i 佳蟹卦佳蟹卦 ai ai i/ie/u i/ie/u ia/ie/ua ia/ie/ua 皆駭怪夬皆駭怪夬 ai ai ie/i/ui ie/i/ui ie/ai/uai ie/ai/uai 灰賄隊灰賄隊 i i ui ui uei uei 韵母总表(续三)韵母总表(续三)咍海代廢咍海代廢 ai/i ai/i i/ei i/ei ai/ei ai/ei 真

27、軫震真軫震 en en en en n n 諄凖稕諄凖稕 并入真并入真 un un un un 臻臻 并入真并入真 en en n n 文吻問文吻問 n n en en n n 欣隐焮欣隐焮 并入真并入真 in in in in 韵母总表(续四)韵母总表(续四)元阮願元阮願 n n n n yan yan 魂混慁魂混慁 并入元并入元 un un un un 痕很恨痕很恨 en en n n 寒旱翰寒旱翰 n n n n an an 桓缓换桓缓换 并入寒并入寒 un un uan uan 删潸諫删潸諫an an n n an an 韵母总表(续五)韵母总表(续五)山産襇山産襇 并入删并入删 n

28、n an an 先銑霰先銑霰 n n in in ian ian 僊獮線僊獮線 并入先并入先 in in ian ian 蕭篠嘯蕭篠嘯 u u io io iau iau 宵小笑宵小笑 并入蕭并入蕭 io io iau iau 肴巧效肴巧效 au au io io iau iau 韵母总表(续六)韵母总表(续六)豪皓号豪皓号 u u o o au au 歌哿箇歌哿箇 e e 戈果過戈果過 并入歌并入歌 e/uo e/uo 麻馬禡麻馬禡 a a a a 陽養漾陽養漾 in in ia ia 唐蕩宕唐蕩宕 并入陽并入陽 n n a a 韵母总表(续七)韵母总表(续七)庚梗映庚梗映 en en/in

29、/in /i /i 耕耿諍耕耿諍 并入庚并入庚 en en 清靜勭清靜勭 in in i i青迥經青迥經 i i ing/ion ing/ion i/iu i/iu 蒸拯證蒸拯證 en en 登等嶝登等嶝并入蒸并入蒸 en en 韵母总表(续八)韵母总表(续八)尤有宥尤有宥 ou ou ou ou ou ou侯厚候侯厚候 并入尤并入尤 ou ou ou ou侵寢沁侵寢沁 im im in in in in覃感勘覃感勘 am am in,n in,nanan談敢闞談敢闞 am am n nnn韵母总表(续九)韵母总表(续九)鹽琰艶鹽琰艶 m m in in ian ian 添忝掭添忝掭 并入鹽并

30、入鹽 in in ian ian 咸豏陷咸豏陷 am am in in ian ian 銜檻鑑銜檻鑑 并入咸并入咸 in in ian ian 嚴儼釅嚴儼釅 m m in in ian ian 凡范梵凡范梵 并入嚴并入嚴 n n an an 韵母总表(续十)韵母总表(续十)屋屋 ok ok u u u u 沃沃 uk uk uo uo uo uo 燭燭 并入沃并入沃 u u u u 覺覺 k k e e ye ye 質質 it it i i 術術 并入質并入質 u u u u 韵母总表(续十一)韵母总表(续十一)櫛櫛 并入質并入質 i i 物物 t t u u u u 迄迄 并入物并入物 i

31、i i i 月月 t t e e ye ye 没没 并入月并入月 o o o o 曷曷 t t e e 韵母总表(续十二)韵母总表(续十二)末末 并入曷并入曷 o o o o 黠黠at at i i ia ia 鎋轄鎋轄 并入黠并入黠 i i ia ia 屑屑 t t ie ie ie ie 薛薛 并入屑并入屑 e e ye ye 藥藥 kk io io iau iau 韵母总表(续十三)韵母总表(续十三)鐸鐸 并入藥并入藥 uo uo uo uo 陌陌 k k o o o o 麥麥 并入陌并入陌 i i ai ai 昔昔 i i i i 锡锡 ik ik i i i i 職職 kk i i

32、韵母总表(续十四)韵母总表(续十四)德德 并入職并入職 e e 緝緝 ip ip i i i i 合合 p p e e 盍盍 并入合并入合 e e 葉葉 p p ie ie ie ie 帖帖 并入葉并入葉 ie ie ie ie 韵母总表(续十五)韵母总表(续十五)洽洽 ap ap i i ia ia 狎狎 并入洽并入洽 i i ia ia 業業并入洽并入洽(p)(p)ie ie ie ie 乏乏 并入洽并入洽 a a 音韵学根据韵母中主要元音及介音的发音韵学根据韵母中主要元音及介音的发音状况的差異,把韵母划分为四音状况的差異,把韵母划分为四“等等”:“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音韵有四等,一等洪

33、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江永江永音学辨微)用现代语音学音学辨微)用现代语音学术语来说,一二等韵没有术语来说,一二等韵没有i介音,所介音,所以声音以声音“大大”,三四等韵有,三四等韵有i介音,介音,所以声音所以声音“细细”,二等韵的主要元音,二等韵的主要元音比一等韵稍前稍高,发音时口腔共鸣比一等韵稍前稍高,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间稍小,空间稍小,所以是所以是“次大次大”,四等韵的主要元音比,四等韵的主要元音比三等韵更前更高,发音时口腔共鸣空三等韵更前更高,发音时口腔共鸣空间最小,所以间最小,所以“尤细尤细”。等与声母也。等与声母也有关系。因为声母和韵母有一定

34、的配有关系。因为声母和韵母有一定的配合关系。在等韵图中,轻唇音只出现合关系。在等韵图中,轻唇音只出现在三等,舌头音只出现在一四等,齿在三等,舌头音只出现在一四等,齿头音没有二三等,正齿音没有一四等,头音没有二三等,正齿音没有一四等,日母只有三等。日母只有三等。(七)古汉语声调(七)古汉语声调上古汉语的声调,是否存在四声是有疑问上古汉语的声调,是否存在四声是有疑问的。有人(例如首倡者的。有人(例如首倡者明明代的代的陈季立陈季立)认为,上古汉语只有平、入二声,其中,认为,上古汉语只有平、入二声,其中,平分为长平和短平;入分为长入和短入。平分为长平和短平;入分为长入和短入。这就是后来四声的滥觞。而以

35、这就是后来四声的滥觞。而以顾炎武顾炎武(字(字宁人宁人,号,号亭林亭林。音学五书)、。音学五书)、江永江永(字(字慎修慎修,古韵标准)所论最,古韵标准)所论最详。详。后来,学者中或认为古音中无去声(例后来,学者中或认为古音中无去声(例如如段玉裁段玉裁),或认为无上声(例如),或认为无上声(例如黄黄侃侃),),或认为无入声(例如清孔广森)。或认为无入声(例如清孔广森)。周祖谟周祖谟先生有古音有无上去二声辩先生有古音有无上去二声辩(载问学集上册,(载问学集上册,中华中华,1966年年1月第一版)一文,申论上古即有四声的月第一版)一文,申论上古即有四声的语言事实。语言事实。虽然这个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36、但现在大虽然这个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但现在大多数学者都赞同上古即有四声的观点。多数学者都赞同上古即有四声的观点。根据学者们对汉代典籍的考察,现在可根据学者们对汉代典籍的考察,现在可以确切地肯定,至迟在汉代,汉语语以确切地肯定,至迟在汉代,汉语语音就已是四声具备了。到了音就已是四声具备了。到了南北朝南北朝时时期,期,沈约沈约(后人多有怀疑)、(后人多有怀疑)、周顒周顒等等人提出人提出“四声八病四声八病”之说,之说,“四声四声”遂成定论。即平、上、去、入,我们遂成定论。即平、上、去、入,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天子圣哲天子圣哲”。相较于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相较于现代汉语的阴

37、平、阳平、上声、去声,差異全在乎八个字去声,差異全在乎八个字“平分阴阳,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入派三声”。例:例:阴平(阴平():屋、昔、锡、贴、餮、薛、):屋、昔、锡、贴、餮、薛、泼,等;泼,等;阳平(阳平():觉、狭、黠、辑、合、烛、):觉、狭、黠、辑、合、烛、德、盍(曷)、狎、乏、石、活、泊、德、盍(曷)、狎、乏、石、活、泊、勺,等;勺,等;上声(上声():索、辱、笔、骨、铁、雪、):索、辱、笔、骨、铁、雪、血、法,等;血、法,等;去声(去声():沃、质、物、月、屑、药、):沃、质、物、月、屑、药、陌、职、葉、叶、洽、术、末、麦、陌、职、葉、叶、洽、术、末、麦、热、烈,等。热、烈,等。今天的

38、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多今天的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多保留有入声。以南方方言为母语的一般保留有入声。以南方方言为母语的一般可以分辨入声字。根据现代汉语方言的可以分辨入声字。根据现代汉语方言的入声情况分析,一般认为,塞音(闭止入声情况分析,一般认为,塞音(闭止音)尾音)尾p、t、k的发展是喉塞音尾的发展是喉塞音尾,然后趋于消失。然后趋于消失。北方方言多没有入声。以北方方言为母北方方言多没有入声。以北方方言为母语的则可参语的则可参杨小源杨小源关于入声字(载关于入声字(载当代诗词总廿四期,当代诗词总廿四期,花城出版社花城出版社,1992年年6月)一文。月)一文。附:国语注音字母附:国语注音字

39、母声母声母2424:,古包字,帮母,拉丁文写作:,古包字,帮母,拉丁文写作b b;,攴草体,滂母,攴草体,滂母,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p p;,;,冃简体,明母冃简体,明母,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m m;,古簠;,古簠字,敷母字,敷母,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f f;,古刀字,;,古刀字,端母端母,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d d;,同突,透母;,同突,透母,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t t;,古乃字,泥母;,古乃字,泥母,拉丁拉丁文写作文写作n n;,古力字,来母;,古力字,来母,拉丁文写拉丁文写作作l l;,古字(水流澮澮),见母;,古字(水流澮澮),见母1,1,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g g;,丂字,溪母;,丂

40、字,溪母1,1,拉丁拉丁文写作文写作k k;,晓母,晓母1,1,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h h;,丩字,;,丩字,见母见母2,2,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j j;,畎本字,溪;,畎本字,溪母母2,2,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q q;,下字,晓母;,下字,晓母2,2,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x x;,古之字,照母;,古之字,照母,拉拉丁文写作丁文写作zhzh;,彳字,穿母;,彳字,穿母,拉丁文拉丁文写作写作chch;,尸字,审母;,尸字,审母,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shsh;,日字,日母;,日字,日母,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r r;,卩字,精母,卩字,精母,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z z;,;,七字,清母七字,清母,拉

41、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c c;,厶字,;,厶字,心母心母,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s s。介母介母3 3:,一字,音衣,拉丁文写作:,一字,音衣,拉丁文写作i i;,古五字,音乌,拉丁文写作,古五字,音乌,拉丁文写作u u;,;,古去字,音于,拉丁文写作古去字,音于,拉丁文写作。韵母韵母1212:,丫字,音啊,拉丁文写作:,丫字,音啊,拉丁文写作a a;,呵本字,音峨,拉丁文写作,呵本字,音峨,拉丁文写作o o;,;,“”之轉化之轉化,拉丁文写作拉丁文写作e e;,古也;,古也字,音耶,拉丁文写作字,音耶,拉丁文写作ieie;,古亥字,;,古亥字,音哀,拉丁文写作音哀,拉丁文写作aiai;,音微,拉丁

42、;,音微,拉丁文写作文写作uiui;,幺字,音凹,拉丁文写;,幺字,音凹,拉丁文写作作aoao;,又字,音欧,拉丁文写作;,又字,音欧,拉丁文写作ouou;,音安,拉丁文写作,音安,拉丁文写作anan;,古隐字,;,古隐字,音恩,拉丁文写作音恩,拉丁文写作enen;,音肮,拉丁;,音肮,拉丁文写作文写作angang;,古肱字,音鞥,拉丁文;,古肱字,音鞥,拉丁文写作写作engeng;,儿字,音而,拉丁文写作;,儿字,音而,拉丁文写作erer。后新增:(标示后新增:(标示“质质”、“日日”、“陌陌”、“缉缉”等入声韵母)、帀(标等入声韵母)、帀(标示、示、7 7个声母个声母单独成音节时的省略韵母

43、)。单独成音节时的省略韵母)。声调:点于字母的四角,如图:声调:点于字母的四角,如图:左下阳平,左上上声,右上去声,右下左下阳平,左上上声,右上去声,右下入声。阴平不标示。入声。阴平不标示。19221922年以后,改为年以后,改为(阴平,可不标)(阴平,可不标)(阳平)(阳平)(上(上声)声)(去声)(去声)(入声,后废止)。(入声,后废止)。(八)怎样考察古今声、韵、调的异同(八)怎样考察古今声、韵、调的异同1 1、从总体数量上考察(见前)。、从总体数量上考察(见前)。2 2、利用连绵词考察异同。、利用连绵词考察异同。双声:匍匐(唇音双声:匍匐(唇音/俯伏)、蝙蝠(唇俯伏)、蝙蝠(唇音)、萧

44、瑟(音)、萧瑟(广州话广州话)叠韵:仓庚叠韵:仓庚(康)、密(宓)勿、豁(辖)达、(康)、密(宓)勿、豁(辖)达、络绎(铎)络绎(铎)3 3、从韵文考察。、从韵文考察。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流。欲穷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里目,更上一层楼楼。(。(王之渙王之渙登登鹳雀鹳雀楼楼)又例:千山鸟飞又例:千山鸟飞绝绝,万径人踪,万径人踪灭灭。孤舟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柳宗元柳宗元江雪)江雪)(九)反切(九)反切或称或称“反语反语”、“反言反言”、“反音反音”。简。简称称“反反”、“翻翻”、“切切”。在反切创始以前,给文字注音用的是在反切创始以

45、前,给文字注音用的是“直直音音”一法,也就是用同音字或读音相近一法,也就是用同音字或读音相近的字给另一字标音。使用的术语或作的字给另一字标音。使用的术语或作“读若读若”,或作,或作“读如读如”,或作,或作“音音(某)(某)”、“(某)声(某)声”(有时用于标(有时用于标调)。调)。反切起源:反切起源:1 1、文字始创阶段。文字始创阶段。主张者:主张者:清刘熙载清刘熙载说文双声说文双声序:序:“切音始于切音始于西域西域乎?非也。始于乎?非也。始于孙炎孙炎乎?亦非也。然则于何时而起?曰:乎?亦非也。然则于何时而起?曰:起于始制文字者也。起于始制文字者也。”宋沈括宋沈括、郑樵郑樵,清顾炎武清顾炎武也

46、都持此说。也都持此说。2 2、东汉服虔、应劭时代。东汉服虔、应劭时代。主张者:主张者:章炳麟章炳麟、吴承仕吴承仕。经籍旧音。经籍旧音序录:序录:“寻颜师古注寻颜师古注汉汉书,引书,引服虔服虔、应劭应劭反语不下十数事(反语不下十数事(服虔服虔5例,例,应劭应劭8例例据音韵学词典)。据音韵学词典)。服服虔虔、应劭应劭皆卒于皆卒于建安建安中,与中,与郑玄郑玄同时,同时,是是汉汉末已行反语,大体与末已行反语,大体与颜氏颜氏所述相所述相符。至谓创自符。至谓创自叔然叔然,殆非实情。,殆非实情。”3 3、三国三国魏孙炎魏孙炎(字(字叔然叔然)。)。主张者:主张者:唐陆德明唐陆德明、张守节张守节。经典释。经典

47、释文文条例:条例:“古人音书,止为譬况之说,古人音书,止为譬况之说,孙炎孙炎始为反语。始为反语。魏晋魏晋以降,蔓衍实繁。以降,蔓衍实繁。”史记正义史记正义论音例:论音例:“先儒音字,比先儒音字,比方为音。至方为音。至魏魏秘书秘书孙炎孙炎始作反音,又未始作反音,又未甚 切。今 并 依甚 切。今 并 依 孙 炎孙 炎 反 音 以 传 后反 音 以 传 后学。学。”“”“以头曼为以头曼为之合音。之合音。”(胡应胡应麟麟郑许郑许字义异同评)字义异同评)4 4、西域西域婆罗门。婆罗门。主张者:主张者:宋郑樵宋郑樵曾说过类似的话。曾说过类似的话。其实,在古代的典籍中,存在着类似于反其实,在古代的典籍中,存

48、在着类似于反切的合音字(词)。例如:於菟(楚方切的合音字(词)。例如:於菟(楚方言)言)=虎;不聿(律)(秦方言)虎;不聿(律)(秦方言)=笔;笔;窟窿窟窿=孔;之于孔;之于=诸;于此(是)诸;于此(是)=焉。焉。可能地,正是这些语言现象的存在,促可能地,正是这些语言现象的存在,促使了反切的出现及应用。(按:上述例使了反切的出现及应用。(按:上述例子,也有学者认为是古汉语语音存在复子,也有学者认为是古汉语语音存在复辅音的证据。例如辅音的证据。例如章太炎章太炎,就据此而提,就据此而提出了著名的出了著名的“一字重音说一字重音说”。又如。又如林语林语堂堂,见氏著古有复辅音说),见氏著古有复辅音说)反

49、切的出现,证明了人们对音节有了进反切的出现,证明了人们对音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音节一步的认识:音节=声母声母+韵母韵母+声调。声调。(十)中古汉语音节表(十)中古汉语音节表把字母和韵用图表的方式组合起来,就把字母和韵用图表的方式组合起来,就是等韵图,也就是古代的音节表。是等韵图,也就是古代的音节表。请参看下列图表。请参看下列图表。在读此图表前,首先解释一下此图中出在读此图表前,首先解释一下此图中出现的术语。现的术语。摄:也称摄:也称“韵摄韵摄”。“指等韵图在归韵指等韵图在归韵列字时把韵尾相同、元音相同或相近列字时把韵尾相同、元音相同或相近的各韵归并成的更大的类别。的各韵归并成的更大的类别。”“

50、”“宋宋代韵图四声等子分为十六摄代韵图四声等子分为十六摄”:通、效、宕、江、遇、流、蟹、止、通、效、宕、江、遇、流、蟹、止、臻、山、果、假、曾、梗、咸、深。臻、山、果、假、曾、梗、咸、深。“清代韵图大藏字母九音等韵清代韵图大藏字母九音等韵”分为十二摄:迦、结、冈、庚、械、分为十二摄:迦、结、冈、庚、械、高、该、傀、根、干、钩、歌。高、该、傀、根、干、钩、歌。(音韵学词典(音韵学词典177,192,191页)页)内外:指照组二等字作反切下字时,被切内外:指照组二等字作反切下字时,被切字属二等还是三等,要依照它所在的韵字属二等还是三等,要依照它所在的韵是属于内转还是外转来决定。内转各摄是属于内转还

51、是外转来决定。内转各摄所辖的韵中,以照组声母二等字为反切所辖的韵中,以照组声母二等字为反切下字者,被切字属三等。如下字者,被切字属三等。如“薑,居霜薑,居霜切切”,霜是二等字,但在阳韵,属内转,霜是二等字,但在阳韵,属内转宕摄,所以属三等。外转各摄所辖的韵宕摄,所以属三等。外转各摄所辖的韵中,以照组声母为二等字为反切下字者,中,以照组声母为二等字为反切下字者,被切字属二等。如被切字属二等。如“江,古双切江,古双切”,双,双是二等字,在江韵,属外转江摄,所以是二等字,在江韵,属外转江摄,所以江字属二等。(音韵学词典江字属二等。(音韵学词典143页)页)呼呼:等韵学家对韵母的一种分析,指韵头等韵学

52、家对韵母的一种分析,指韵头的有无和有什么样的韵头。的有无和有什么样的韵头。宋元宋元等韵图等韵图分开口(洪音、细音)、合口(洪音、分开口(洪音、细音)、合口(洪音、细音)两呼。细音)两呼。清清代等韵图分开口(主要代等韵图分开口(主要元音不是元音不是i i、uu、y,y,且没有介音且没有介音的韵母)、齐齿(具有的韵母)、齐齿(具有ii介音或主要元介音或主要元音是音是ii的韵母)、合口(具有的韵母)、合口(具有uu介音介音或主要元音是或主要元音是uu的韵母)、撮口(具有的韵母)、撮口(具有yy介音或主要元音是介音或主要元音是yy的韵母)四呼的韵母)四呼。等韵图(康熙字典等韵局部)声声韵韵泥定透端泥定

53、透端 疑郡溪見疑郡溪見 歌歌攝攝章章第第十十二二歌歌哿哿箇箇鐸鐸那佗多那佗多娜娜陊拸陊拸哪哪誃杝誃杝跢跢諾鐸托諾鐸托矺矺峩珂歌峩珂歌我可哿我可哿餓坷箇餓坷箇愕客革愕客革戈戈果果過過覺覺岳岳却角却角(十一)研究古音的材料(十一)研究古音的材料1 1、韵书。、韵书。2 2、韵文。、韵文。3 3、汉字的谐声系统、汉字的谐声系统(直接(直接 形声字中同声符者,例如:财、形声字中同声符者,例如:财、材材 或间接或间接 以形声字为声符者,例如:以形声字为声符者,例如:载、哉、裁载、哉、裁 的谐声系统)的谐声系统)4 4、假借、假借(包括借词、外来的译音词)。(包括借词、外来的译音词)。5 5、现、现代汉语

54、方言。代汉语方言。6 6、同一语系的其他语言。、同一语系的其他语言。例如同源词。例如同源词。进一步阅读的书目:进一步阅读的书目:1 1、董同龢董同龢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中华中华,20012001年年1010月。月。2 2、李新魁李新魁汉语音韵学,汉语音韵学,中华中华,19861986年。年。3 3、李新魁李新魁古音概说,古音概说,广东人民广东人民,19791979年。年。4 4、魏建功魏建功古音系研究,古音系研究,中华中华,19961996年年1212月。月。5 5、张世禄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中国音韵学史,商务商务,19381938年年7 7月版;月版;19981998年年4 4月影印。月

55、影印。二、诗律和词律二、诗律和词律(一)诗律(一)诗律律诗,或作律诗,或作“近体诗(今体诗)近体诗(今体诗)”,它是,它是与古诗相对而言的。从时间上考虑,律与古诗相对而言的。从时间上考虑,律诗产生于诗产生于隋唐隋唐之间,在此以前的都是古之间,在此以前的都是古诗。从体裁上考虑,古诗无定体,即:诗。从体裁上考虑,古诗无定体,即:句数、字数(可多可少)、平仄(可平句数、字数(可多可少)、平仄(可平可仄)、押韵(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可仄)、押韵(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对仗(可对可不对)等没有固换韵)、对仗(可对可不对)等没有固定的要求。而律诗的句数、字数、平仄、定的要求。而律诗的句数、字数、平仄

56、、押韵、对仗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如七律,押韵、对仗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如七律,要求每句要求每句七字,七字,共八句,五十六字;每一句的平仄参差共八句,五十六字;每一句的平仄参差有序;要求(一)、二、四、六、八有序;要求(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一般要求三、四、五、六句句押韵;一般要求三、四、五、六句对仗。对仗。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律诗截其一半,就是律诗截其一半,就是“绝句绝句”,也有五,也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言和七言之分。术语术语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对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对句、平仄、拗、救、孤平、尾三平(犯三平仄、拗、救、孤平、尾三平(犯三平)、对(对仗

57、)、粘、失对、失粘。平)、对(对仗)、粘、失对、失粘。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对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出句、对句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首联”,第三、,第三、四句称为四句称为“颔联颔联”,第五、六句称为,第五、六句称为“颈联颈联”,第七、八句称为,第七、八句称为“尾联尾联”。每一联的上句称为每一联的上句称为“出句出句”,下句称为,下句称为“对句对句”。对和粘对和粘每两句的平仄关系完全相对,就叫做每两句的平仄关系完全相对,就叫做“对对”;每两句的平仄关系完全相同,每两句的平仄关系完全相同,就叫做就叫做“粘粘”。失粘例: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失粘例:宦情羁思共凄

58、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转迷。山城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乱啼。(柳宗元柳宗元柳州柳州二月榕叶落尽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上半)偶题上半)失粘可以不算出律,而别称为失粘可以不算出律,而别称为“折腰折腰体体”。平仄、尾三平(犯三平)、孤平、拗、救平仄、尾三平(犯三平)、孤平、拗、救平平=平声(现代汉语中大多数的阴平、阳平平声(现代汉语中大多数的阴平、阳平字);仄字);仄=上声(现代汉语上声和部分古入上声(现代汉语上声和部分古入声诸字)声诸字)+去声(现代汉语去声和部分古入去声(现代汉语去声和部分古入声诸字)声诸字)+入声(现代汉语中部分的阴平、入声(现代汉语中部分的阴平、阳平

59、、上声和去声诸字)。阳平、上声和去声诸字)。律诗中,每一句的平仄分布是有规律的。通常律诗中,每一句的平仄分布是有规律的。通常是两两相对,即:平平仄仄(余此类推)。是两两相对,即:平平仄仄(余此类推)。五言或七言,每两句的平仄声字的字数是相五言或七言,每两句的平仄声字的字数是相等的,完全是为了保持声律的平衡。但是,等的,完全是为了保持声律的平衡。但是,如果都严格要求如此,如果都严格要求如此,肯定做不出好诗来。肯定做不出好诗来。所以通常可以稍宽松些,只对一句诗的第所以通常可以稍宽松些,只对一句诗的第“二、四、六二、四、六”字作要求,第字作要求,第“一、三、一、三、五五”字则不作要求。这就是所谓的字

60、则不作要求。这就是所谓的“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当应用平而反用仄,或反之,就称为当应用平而反用仄,或反之,就称为“拗拗(拗句)(拗句)”,与之相应的,就是,与之相应的,就是“救(救救(救句)句)”。例例1 1:黄沙:黄沙北风北风起,夜半又离营。战马雪中立,起,夜半又离营。战马雪中立,探人冰上行。(探人冰上行。(张籍张籍征西将前半)句征西将前半)句式为式为“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风风”字处当用仄,字处当用仄,但却用了平,则在前字用仄救之。这称为但却用了平,则在前字用仄救之。这称为“本句救本句救”。例例2:愁深:愁深楚猿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夜,梦断

61、越鸡晨。海雾连连南极南极,江云暗,江云暗北津北津。(。(柳宗元柳宗元梅梅雨颔联、颈联)句式本为:雨颔联、颈联)句式本为:“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出句。出句“猿猿”字处应用仄,则在前字用仄救之。字处应用仄,则在前字用仄救之。例例3 3:欲把:欲把西湖西湖比西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苏轼饮湖上初晴復雨)句式本饮湖上初晴復雨)句式本为: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出句出句“西西”字处应用平而用字处应用平而用仄,本句在仄,本句在“比比”字处救之。字处救之。例例4 4:野火烧:野火烧不不尽,春风尽,春风吹吹又生

62、。(又生。(白居易白居易赋得赋得古原草送别)句式本为:古原草送别)句式本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出句。出句“不不”字处应用平而用仄字处应用平而用仄(而且属于(而且属于“犯孤平犯孤平”),对句),对句“吹吹”字处用字处用一平声字救之。这称为一平声字救之。这称为“对句救对句救”。例例5 5:自笑穷途:自笑穷途不归不归去,空怀漫刺去,空怀漫刺阖闾阖闾城。(城。(张宪张宪留别赛景初末二句)句式本为留别赛景初末二句)句式本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现在出句第六字。现在出句第六字用了平声,则把对句中第六字改为仄声救之。用了平声,则把对

63、句中第六字改为仄声救之。孤平的救很简单:把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孤平的救很简单:把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改为平就可以了。字改为平就可以了。当然,也有出现拗句而不做补救的。当然,也有出现拗句而不做补救的。对仗对仗律诗要求对仗,以颔联、颈联为常格。律诗要求对仗,以颔联、颈联为常格。但也有例外:但也有例外:1 1、通篇皆对,较少见。例:、通篇皆对,较少见。例:风急天高猿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霜鬓

64、,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杜甫登登高)高)2 2、首、颔、颈(或颔、颈、尾,罕见)三联。、首、颔、颈(或颔、颈、尾,罕见)三联。例: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与君一为别,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与君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李白李白别友人)别友人)/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三峡楼台淹日月,楼台淹日月,五溪五溪衣服共云山。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庾信平生最萧瑟,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暮

65、年诗赋动江关。(杜甫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一)/剑剑外忽传收外忽传收蓟北蓟北,初闻涕泪湿衣裳。,初闻涕泪湿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峡,便下襄阳襄阳向向洛阳洛阳。(杜甫杜甫闻官军收闻官军收河河南河北南河北)3、首、颈二联。称为偷春格。例:、首、颈二联。称为偷春格。例:城阙城阙辅辅三秦三秦,烽烟望,烽烟望五津五津。与君离别意,同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无为在歧路

66、,儿女共沾巾。(王勃王勃送送杜少府杜少府之任之任蜀川蜀川)4 4、颈一联,称为、颈一联,称为“蜂腰格蜂腰格”。例:。例:巴山巴山楚水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刘禹锡酬酬乐天扬州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初逢席上见赠)5 5、通篇不对。例:、通篇不对。例:牛渚西江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登舟望秋月,空忆谢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李李白白夜泊夜泊牛渚牛渚怀古)怀古)绝句对仗视乎如何截律:绝句对仗视乎如何截律:1 1、截首、颔二联,末二句对仗,如:、截首、颔二联,末二句对仗,如:九日龙山九日龙山饮饮,黄花笑逐臣。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舞爱月留人。(李白李白九日九日龙山龙山饮饮)2 2、截取律诗中颔颈二联,则全对,如:、截取律诗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