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方言》语言学研究方法探析

上传人:李*** 文档编号:139067151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扬雄《方言》语言学研究方法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扬雄《方言》语言学研究方法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扬雄《方言》语言学研究方法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扬雄《方言》语言学研究方法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雄《方言》语言学研究方法探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扬雄方言语言学研究方法探析摘 要:方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方言词汇著作,它词汇丰富、类型全面,对西汉时期不同地区的方言在构词形式和词义上的差异进展了比拟,在当时被誉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方言的成功离不开扬雄在采集方言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其中有些研究方法与现代西方语言学家不谋而合。结合当今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共时与历时、田野调查、分类编次三个方面,重析方言中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以期对我国当代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p :扬雄;方言;语言学;研究方法扬雄公元前53公元19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汉赋四大家之一。他是精通哲学、文学、天文学、语言学的复合型学者。扬雄的五世祖

2、扬季曾官至庐江太守,后因避祸迁居至蜀地,世代以农桑为业,从扬季到扬雄五代单传。汉书扬雄传记载:“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闻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顾尝好辞赋。”1P1062幼时的扬雄虽因口吃不能畅谈,却也助其养成了勤学好思的良好习惯,他所获得的很多成就也与此有关。方言全称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词聚集。方言原为十五卷,收录九千余字,现存方言十三卷,669个条目,收录一万一千九百多字。关于方言是否系扬雄所作,一直以来都是学界争论的热点。方言曾遭到宋代洪迈等人的疑

3、心,谓其“必为汉魏之际好事者为之”。洪迈的质疑也不无道理,因为扬雄作方言一事在汉书扬雄传与汉书艺文志中均无记载。洪迈的观点也受到后代学者的辩驳,戴震、钱绎、卢文弨、王先谦等学者都力证方言为扬雄所作2P8。现今流传的方言共有十三卷,其中第一、二、三、六、七、十卷释语词;第四卷释衣服;第五卷释农具、家具、器皿等;第八卷释动物;第九卷释车、船、兵器等;第十一卷释昆虫;十二、十三卷释各类词。从世界语言学历史上看,方言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比拟词聚集,具有创始性意义。扬雄对方言的研究大大早于古印度、古希腊和古阿拉伯人。方言不仅整理记录了大量方言词汇,为后世的方言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方言材料,它还调查研究了汉代

4、方言词汇在地理分布和时间先后上的变化,对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共时与历时研究方法“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这一现代语言学理论是在上个世纪由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里正式提出来的,难能可贵的是,成书于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方言就已经具有了这种意识。一共时语言学研究法索绪尔曾对共时语言学有明确界定:“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3P148在现代语言学中,“共时语言学的目的是要确立任何特异共时系统的根本原那么,任何语言状态的构成因素”3P151。方言的共时语言学研究方法主要表达在以下方面:方言中所涉及到的地域,囊括了

5、黄河与长江流域的绝大局部地区;方言在释词的同时,还详细记录了不同地域的详细称谓,描写了词汇使用的地域差异。方言共十三卷,前详后略,除去第十二卷,其余每一卷都有对方言地域分布的详细记载。据统计,方言中有地域记录的共计330条,其中在地域记录的根底上又进展了地域比拟的有250条。如第一卷第21条:硕、沈、巨、濯、吁、敦、夏、于,大也。齐宋之间曰巨,曰硕。凡物盛多谓之寇。齐宋之郊,楚魏之际曰夥。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人语而过谓之焖,或曰佥。东齐谓之剑,或谓之弩。弩犹怒也。陈郑之间曰敦,荆吴扬瓯之郊曰濯,中齐西楚之间曰吁。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周郑之间谓之暇。郴,齐语也。于,通词也

6、。2P67再如第二卷第8条:私、策、纤、帉、劚、杪,小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郊梁益之间,凡物小者谓之私;小或曰纤,缯帛之细者谓之纤。东齐言布帛之细者曰绫,秦晋曰靡。凡草生而初达谓之帉。劚,年小也。木细枝谓之杪,江淮陈楚之内谓之篾,青齐兖冀之间谓之呉,燕之北鄙朝鮮洌水之间谓之策。故传曰:慈母之怒子也,虽折呉笞之,其惠存焉。2P117-118华学诚206指出:“方言的共时语言学价值主要表如今三个方面:一是方言已描写出各个词语的详细地理分布,读者可以据之理解汉代方言的地理区划轮廓;二是可以凭借方言探寻当时方言与通语的远近关系,并进而确定西汉通语的根底方言;三是方言记录的词语,包括行文中所使用的词语,都是

7、研究汉代词汇系统的第一手资料。”2P4共时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系统在某一时期或某个时间区间下的状态,注重从静态、横向的维度来研究语言。在这一点上,扬雄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研究理念不谋而合,他所使用的共时语言学研究方法向后人展示了西汉时期不同地域的方言使用情况,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共时语言学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二历时语言学研究法与共时语言学恰好相反,历时语言学是“研究各项不是同一集体意识所感觉到的相连续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3P148扬雄在方言中的历时研究方法主要表达在古今历史纵向比拟研究,扬雄通过对“古语”与“今语”加以比拟,来分析p 方言的历时变化。在方

8、言中,能表达古今变化的训释共有3条。如第一卷第12条:敦、丰、厖、怃、般、嘏、奕、戎、京、奘、将,大也。凡物之大貌曰丰。厖,深之大也。东齐海岱之间曰,或曰怃。宋鲁陈卫之间谓之嘏,或曰戎。秦晋之间凡物壮大谓之嘏,或曰夏。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燕之北鄙齐楚之郊或曰京,或曰将。皆古今语也。初别国不相往来之言也,今或同,而旧书雅记故俗语不失其方,而后人不知,故为之作释也。2P36再如第一卷第13条:假、怀、摧、詹、戾、艐,至也。邠唐冀兖之间曰假,或曰。齐楚之会郊或曰怀。摧、詹、戾,楚语也。艐,宋语也。皆古雅之别语也,今那么或同。2P44在这两条的后半局部,扬雄分别用“今或同”“今那么或同

9、”说明这些方言用词以前可能在不同的区域有很大的差异,如今可能已经变得一样了。在扬雄看来,以往不同地区的方言已经变成了“现今”大汉王朝的“通语”,这正是方言中历时研究方法的表达。此外,方言一书是否收录的只是汉代时期的方言,目前尚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方言中收录了很多商周时期流传下来的方言词汇,并按条目内容将其聚集在一起。假如确实如此的话,那么这种使用纵向维度来研究语言的方法,正是历时语言学所注重的。就此而言,方言的历时语言学价值主要表达在扬雄在方言中所作的历时分析p ,它为后人作历时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也为当代语言学纵向历时比拟研究法的创立和应用作出了出色奉献。二、田野调查方法慧等1992

10、扬雄方言研究指出:“方言的作者采取和现代语言工作者野外调查假设何符节的方法。”4P7可以说,田野调查法是当今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王远新207在语言田野调查实录中,将田野调查法分为以下几种: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下面,我们就结合方言的创作实际,来讨论扬雄是如何运用这些田野调查方法的。一文献法文献法是指在“在开展实地调查之前,需要充分搜集和掌握各种文献资料,这种方法一般称做文献法。”5P10当代语言学研究搜集的文献资料通常包括地方志、语言志或方言志、各类统计年鉴中的相关资料和统计数据、有关研究论著等。这种方法可以让作者“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也是语言学研究最根本的方法

11、。尽管西汉时期语言学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但在扬雄所作的方言中仍可窥见文献法的踪迹。相传从西周王朝起,就开场了方言的采集,后来因种种原因此中断,西汉时又重新启动这一工作。起初,扬雄是响应朝廷号召去民间搜集方言俗语的,他搜集方言的目的是:“考八方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6P708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提到:“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及嬴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蜀人严君平,有千余言,林闾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扬雄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4P29此外,西晋常璩华阳国志亦

12、有记载:“以典莫正于尔雅,故作方言。”6P705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扬雄为搜集、整理方言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参考了教师严君平及林闾翁孺提供的周、秦时代的遗存材料,还披阅了大量的国家藏书。其中,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是他撰写方言的重要【参考文献】:p 。方言对尔雅的借鉴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编撰体例的模拟,即对所搜集文献内容按功能属性进展分类编排;二是对编撰方式的吸收,即以一个通行词解释一词或多词。尔雅原有三卷二十篇,今存十九篇,按内容分为两大局部:“释诂、释言、释训三篇为普通语词局部,对古代的普通词语作语文上的解释;后十六篇为百科名词局部,对古代的专科词目作通俗的讲解。” 7P1方言在体例上仿

13、效尔雅,在释词上与尔雅也多有相似之处。尔雅中释诂释言释训三篇共575条训释均采用通释方式。如释诂篇第5条:“迄、臻、极、到、赴、来、吊、艐、格、戾、怀、摧、詹,至也。”7P7再如,释言篇第40条:“媵、将,送也。”7P104方言中采用通释方式的有529条,占669个条目的79。如第三卷第13条“逞、晓、恔、苦,快也。”2P207第七卷第29条:“攍、膂、贺、缫,儋也。”2530二观察法与访谈法王远新说:“观察法是社会语言学调查特别是语言变异调查常用的获取语料的重要方法。不过,在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过程中,观察法常常会被穿插在各类访谈和走村串户式的入户调查过程中使用。”5P18方言之所以能成为“悬

14、诸日月不刊之书”,是与扬雄本人投入大量个人精力调查、搜集语料分不开的。扬雄在太玄中談到:“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故不惧所有,不强所无,譬诸身增那么赘,而割那么亏其可损益与?”“离乎情者,必著乎伪。离乎伪者,必著乎情。”4P7正是依靠这种研究态度,扬雄“常把三寸弱翰,赉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之于椠,二十七岁于今矣。”2P1037在调查方言时可以做到实事求是,前后花费了27年之久才初步完成语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此外,西京杂记中也记载了扬雄通过访谈的方法搜集方言,“杨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8P16可以说,书中的669条方言大都是扬雄亲自调查得来的,至于到底

15、是通过观察得来的还是访谈得来的,因年代长远就不得而知了。三、分类编次方法方言在编撰体例上,大致是效仿尔雅的体例,采取分类编次的方法。每条先列一些同义词,然后用一个通行词来解释。方言的十三卷中,都是按照事物功能属性进展分类编排的。其中,有6卷解释语词,2卷解释各类词,5卷分类解释各种名物。方言所收录的语言材料大体可分为六类,这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种语言现象。第一类是“通语”,或称“通名”“凡语”等。这一类的术语是指不受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的语言,相当于如今的普通话。用“通语”释词是方言的根本方法。方言中的通语数量庞大,其中明确标注为“通语”的训释就有21条。如第一卷第3条:“娥、泽,好也。秦曰娥,宋魏之间谓之泽,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或谓之姣。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或曰妦。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好,其通语也。”2P13再如同卷第14条:“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2P47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