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904119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的放矢事半功倍(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有的放矢有的放矢 事半功倍事半功倍关于关于2013年语文中考复习的思考年语文中考复习的思考宜宾县育才中学宜宾县育才中学 余世琴余世琴 默 写字音字形病句辨析名著阅读信息概括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设置分值10222451614510失分率%13351525322656435523考点分值2012年中考试题考试情况分析近三年默写诗句选择情况年度七年级内容 八年级内容 九年级内容2009年3332010年2522011年270近四年名著考查内容分析年度课文所属年级分值考法2009年童年 七年级3分作者、人物性格特点2010年名人传 八年级3分人物、谈认识2011年2012年伊索寓言 谈

2、读书七年级八年级5分4分修辞、寓意、启示书名、仿写近四年信息筛选题对比年份主题内容分值2009年北京奥运会“和”含“和”的成语、探究“和”的内涵6分2010年世博会会徽含“世”和“人”的成语各一个、探究会徽的象征意义6分2011年2012年新词语动漫拟标题、对现象的认识拟标题、提建议4分4分基础复习方法指导拉网式复习突考点复习解题技巧及得分策略举例:解题技巧及得分策略举例:情景听说的口语交际依据不同情景听说的口语交际依据不同情况的答题方法:情况的答题方法:邀请类(称邀请类(称呼呼+自我介绍自我介绍+邀请目的邀请目的+具体要具体要求)、道歉类(称呼求)、道歉类(称呼+道歉词道歉词+解决办法)、采

3、访类(称呼解决办法)、采访类(称呼+自自我介绍我介绍+采访内容)采访内容)概写新闻题。概写新闻题。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如最能表现观点的词语、总引如最能表现观点的词语、总引句、首括句、过渡句、总结句、句、首括句、过渡句、总结句、强调句等。强调句等。一般是对象一般是对象事件或事件或人事。近三年的中考阅读试题分析:三年中考试题题型及分值对比:12年10年11年 第一篇记叙文(16分)记叙文(15分)记叙文(17分)第二篇说明文(14分)说明文(13分)议论文(13分)总分值共30分共28分共30分记叙文考点考点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二:体会理解加点词语或句子

4、。考点三:分析文章人物的品质、思想感情。考点四: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考点五: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考点六:了解文章的修辞手法和作用。考点七:谈感悟、启示、收获、建议等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

5、段)的作用: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记叙文的写作特色:记叙文的写作特

6、色:语言风格: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比喻:形象生动;形象生动;拟人: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排比: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反问: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夸张: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设问: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复: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加强

7、语气,增强语势;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环境描写的作用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当时当地的时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现实。代背景及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是否烘托了人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物的心情2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渲染了气氛3是否设置是否设置了背景了背景4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5是否是否深化了主题,深化了主题,6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景物描写的角度景物描写的角度:视、嗅、听、触视、嗅、听、触 景物描写的顺序景物描写的顺序:远远-近整体近整体-局部外局部外-内内 景物描写的方法景物描

8、写的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静写动以静写动技巧技巧1:如何赏析句子如何赏析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对象特征、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对象特征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技巧技巧2 找线索找线索找

9、线索找线索1、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 2、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5、“我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所见所闻所感技巧技巧3: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技巧技巧4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

10、、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技巧技巧5、常考的指代词: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指代内容;、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技巧技巧6:词句理解方法 1、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思想、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由词的本意到引申义或比喻义。感情。由词的本意到引申义或比喻义。2、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3、看句式结构:陈述句语

11、气平稳,疑问句能吸、看句式结构:陈述句语气平稳,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得气势磅礴;4、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修辞的作用对象特、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修辞的作用对象特征思想感情征思想感情 5、结合上下文和中心来理解、结合上下文和中心来理解 6、抓句子中的关键词、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考点二:把握说明文的三种顺序。考点三:把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作用考点四:关键词或句子的表达效果和作用。考点五: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12、说明文】文体考点议论文出题的类型议论文出题的类型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辨别论据的类型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辨别论据的类型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 3.找出本段或本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找出本段或本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好处。分析其好处。4.本文本文(本段)(本段)的论证思路(的论证思路(过程过程)是什)是什么?么?5.品味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或作用。品味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或作用。6.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7.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议论文开头结尾的作用议论文开头结尾的作用 首段的作用首段的作用:格式

13、格式1.开头通过写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2.开头通过引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3.开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引出论题,吸引读者。尾段的作用尾段的作用:格式格式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的结论。论。2.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再次强调中心论点。3.发发出出号召或劝勉人们号召或劝勉人们4.补充论补充论证了证了使论证更严密。使论证更严密。本文本文(本段)(本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论证思路:格式为:先通过论证思路:格式为:先通过引出论点引出论点或分

14、论点,再用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结论 证过程:格式:首先举了(引了)证过程:格式:首先举了(引了)例例子(话)从正面证明了子(话)从正面证明了的观点,接着的观点,接着又引了(举了)又引了(举了)的话(例子)从反面的话(例子)从反面证明了证明了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观点,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最后又通过比喻论证,证明了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从而有力的证明了中心论点。文言文:变化不文言文:变化不大的题型大的题型解释词语解释词语选择题选择题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理解文意(内容结构理解文意(内容结构 主旨表达主旨表达 思

15、思想感情、阐述观点等)想感情、阐述观点等)文言文复习时要注意:1、梳理归纳,形成系统。如实词常考的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虚词常考选择题例如:“之”“其”“以”“而”“为”“于”等词的不同用法分类 2、关注文言文的特殊句式。3.先跑面再突出重点。4.关注课文下面的注释 一、古诗词赏析题型 1.古诗词思想感情的理解。2.对名句的理解 3.品味炼字 4.对古诗词中突出的修辞和写法的赏析赏析方法指导 理解诗句:翻译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赏析诗句:翻译写法(修辞)赏析诗句:翻译写法(修辞)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把握古诗思想感情的方法:把握古诗思想感情的方法:1结合结合写作背景写作背景2抓标题抓标题3抓诗眼抓诗眼4抓抒情抓抒情句句 品字:作用对象思想感情品字:作用对象思想感情 作文策略作文策略 1字数足字数足 2卷面整洁卷面整洁 3保持保持4-6段段 4精彩之笔亮相开头精彩之笔亮相开头 5写好结尾写好结尾 6运用词语,使用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运用词语,使用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法使语言生动 7多加入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多加入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 8形式新(彩线串珠、小标题、日记、题记形式新(彩线串珠、小标题、日记、题记等等)小组激励机制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