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小题训练(二)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139021059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期末考试小题训练(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期末考试小题训练(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期末考试小题训练(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期末考试小题训练(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考试小题训练(二)(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期末考试小题训练(二)一、基础选择题(7小题,共21分)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夙愿(s) 下载(zi) 流言蜚语(fi) 良莠不齐(yu)B暴躁(zo) 紊乱(wn) 提纲挈领(qi) 风流倜傥(t)C粗糙(co) 玫瑰(gu) 刚愎自用(b) 相形见绌(ch)D瑕疵(z) 诟病(gu) 光彩熠熠(y) 博闻强识(zh)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宣称,广州虽然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但是有钱也不能大大咧咧,而是拟花最少的钱办最出色的亚运会。B参加该项目比赛的我国选手可以说在实力上是不容置喙的,不过在比赛中调整好心态,

2、则是他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C厦门金门航线具有海上客运直航航班多、价格优、中转方便等优势,因此从此航线赴台湾观光旅游的特大型旅游团队不绝如缕。D尽管“三个代表”深入人心,可有些干部下车伊始,还不了解情况就乱发号施令。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B古代很多文人在官场失意后不再热心功名,转而到山野求田问舍,过着惬意的隐居生活。C近两个星期,谢峰多次迟到,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似乎理由很充分,甚至还振振有词,根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D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个有如坐春风之感。

3、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来,“高校母语教育”重新受到重视,许多大学都在开设或准备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力图通过该课程帮助学生继续提高母语修养和对母语文化的热爱。B这些敢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出去的人,多是以医护人员、教师、工程师等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以乐于助人的精神唱响感动人心的奉献之歌。C不仅本届运动会以出色的运动成绩、顺畅的组织运作、热情的志愿服务而令人难忘,而且在增强各单位的联系和职工之间的友谊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D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加强网络监管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而网络监管技术水平则是能否顺利推进网络监管工作的重要因素。5.把下列4句话填人横线处,顺序

4、恰当的一项是( )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 ;杨朱的贵我人格,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 ;再有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A B C D 二、古诗文阅读(8小题,共35分)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

5、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减其军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蹑之

6、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普军乱,贼乘之。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邮负重湖之险 负:凭借B. 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

7、诣:到 C高邮既平 既:既然 D由是诸将疾普功 疾:憎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普以将略称 贼众攒枪以刺普B遇贼与战 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C为天下忠义倡 遂为贼所蹂践 D而汝中柏者方用事 而贼以死捍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 ( ) 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 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树帜城上,贼大惊溃 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 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 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之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

8、推荐,并且凭借平定高邮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B张士诚占据高邮的时候,石普愿作讨伐高士诚的先锋,并向丞相请求给予步兵三万用以破敌,丞相很赏识他。 C石普以突袭的方式很快攻下宝应,可是在攻打高邮的时候,却因为援兵不作为,致使石普功亏一篑。 D在军队大乱之际,石普没有退缩,仍旧血战到底,在只有三十个士兵跟随和援兵断绝的情形下,英勇战死。 1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B.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

9、收先入之功。C.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D.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而援军望之/按不进/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13. 翻译( 2题 共7分 ) (1)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4分)(2) 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 (3分)14.阅读诗作,完成两小题(7分) 春中田园作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1,荷锄觇泉脉2。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注:1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2觇:探测、察看

10、。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答: 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大意。(4分)答: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共6分) _,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_ 。(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聆听 凌空 模棱两可 高屋建瓴 B觊觎 谄谀 尔虞我诈 矢志不渝 C浸渍 陷阱 疾风劲草 泾渭分明 D针灸 内疚 鸠占鹊巢 咎由自取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迤

11、逦 蟊贼 披肝沥胆 削足适履 B辐射 落寞 心无旁骛 攻城掠地 C冠冕 膨胀 殒身不恤 锐不可挡 D颓圮 惦量 指手划脚 甘拜下风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电影本是一种世界语言,如今 一种世界产业;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印度的角色、台湾的场景、美国的资本,始能成就这一部国际级的佳作,可谓 。反观“绿委”要求废金马奖的口水风波,套用一句鲁迅的话,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心态,非但不足成事,反而会使台湾更显 。金马奖没问题,有问题的是 的“立委”! A应是 水桶当喇叭-大吹 委琐 墨守成规 B还是 二更棒子打两下-没错 萎缩 固步自封 C更是 厕所里传消息-丑闻

12、 萎谢 抱残守缺 D便是 二八娇妻一岁郞-荒唐 萎靡 亦步亦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报道,从4月30日至5月15日期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8422起,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64起,造成794人死亡、2473人受伤。B今年4月,英德市政府原副市长、公安局原局长郑北泉被网友实名举报,称其与一涉毒团伙联系密切。该网友自称是郑北泉的下属英德市公安局副局长谢龙生。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D梁博说,参赛最大的收获是拜那英为师。他从那英身上学到了如何把音乐的情感把握得更沉静、

13、平淡,如何在唱摇滚时把安静的地方表现得更丰富、细腻。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林家铺子,包身工被誉为报告文学的“里程碑”,鲜明的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B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有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作重点,层层烘托,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C海因里希伯尔是英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名作有火车正点、流浪者,你若来到斯巴,选入课本的短篇小说有在桥边。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

14、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名作艺术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陵论白居易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

15、,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

16、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李陵策名上将 策名:出仕,为人之臣 B罪逭于躬,祸移于母 逭:免除 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

17、、考虑 D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爱:怜爱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组是(3分) 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 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 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 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 A B C D1l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认为,李陵兵败投降匈奴,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负重的行为,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对这种变节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判。 B白居易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了史记汉书对李陵变节没有“明讥”的做法,他觉得忠、孝、智、

18、勇这四个方面李陵一个都不符合。 C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战”的苦衷,反而听信流言,对李陵宗族施以重罚。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 D在白居易看来,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这是死得其所,必能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结果自毁声名,移祸亲人。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3分) (2)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3分) (3)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3分)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

19、其门。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选自欧阳修六一诗话)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度浮桥至南台陆 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浮桥:今福州闽江旧大桥,宋时由船只连成的浮桥。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距离,意指浮桥桥面宽广。 (1)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4分) (2)颈联和

20、尾联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1B(a“载”应读“zi”;C“瑰gu;D疵c。)2D(A大大咧咧:形容马虎随便,毫不在乎。不合语境。此处可用“大手大脚”。B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合语境。此处可用“不容置疑”。C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也形容声音高亢细微,不合语境。此处可用“络绎不绝”。D下车伊始:指官员刚刚到任。)3A (分析:A项“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它符合A句的语言环境。 B项 “求田问舍”: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多含贬义。C项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

21、个不休,贬义。和前面“似乎理由很充分”重复。D项 “如坐春风”是指受到教育和感化,不是迎着春风的意思。)4D(A搭配不当,“提高热爱”不搭配。B句式杂糅,“多是”与“以为主”杂糅。 C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本届运动会”之后。)5.B(根据前后句的联系)8. 答案:A (B拜见;C已经,之后;D嫉妒)9. 答案:D (A介词,凭借/连词,来;B介词,跟/连词,和;C介词,替/介词,表被动;D项,连词,表转折)10. 答案: C( 写的是石普因功受赏;写的是取得胜利的结果,并不是将略;写的是他的勇敢。)11. 答案:A( 不是“高邮”,是“徐州”)12. 答案:C (请参考译文)13. 答案:

22、 (1) 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或:依据方便合适的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命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采分点:大意,便宜,行,听) (2) 该死的贼奴,我就是石都事,说什么头目!(采分点:大意,即,何云) 附译文: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贼兴起,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考中进士,任命为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淮东、西盗贼兴起,朝廷正当用兵之际,石普以有大将谋略著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曾推荐他,适逢丞相脱脱讨伐徐州,就让石普随从出发。徐州平定后记录战功,石普升任兵部主事,不久又升为枢密院都事,随从枢密院官镇守淮安。 这

23、时张士诚占据高邮,石普拜见丞相,面陈破贼的计策,并说:“高邮凭借着大湖的险要,都是低洼的水塘,骑兵不能靠前,给我步兵三万,保证能够攻取它。高邮一平定,那么濠州、泗州就容易攻破了,我请求作先锋,为天下倡导忠义。”丞相赏识他的豪壮,命令他临时负责山东义兵万户府事务,招募义兵万人出征。而汝中柏正当权,暗中阻挠,减少他一半军队。一开始命令石普遇事斟酌情况自行决定,等到出发了,又令他听从淮南行省节制。 石普行军到达范水寨,天还未黑,石普命令军中具办食物,夜漏三刻,下令士兵口含小木棍急行军去宝应,营地中仍和平常一样打更鼓。到达宝应县后,随即登城,在城上树起旗帜来,贼兵大惊溃退,石普于是安抚城中百姓。由此诸

24、将嫉妒石普的功劳。石普从水陆两路进兵,乘胜攻下十几个寨子,斩杀贼兵数百人。快要抵达高邮城时,分兵三队:一队奔赴城东,准备水战;一队作为奇兵,防备后方;一队由石普自己率领,攻打北门。石普遭遇贼兵相战,贼兵抵挡不住,逃入城中。石普身先士卒追赶他们,放火焚烧城关大门,贼兵恐惧,想要弃城逃跑。可是援军看着他们交战,按兵不动,又忌石普成功,总兵派遣蒙古骑兵一千人,冲到石普军前面,想抢到先进城的功劳。而贼兵拼死守卫,蒙古军惧怕,即奔驰而回,石普阻止不住,于是被贼兵所蹂躏践踏,大多坠落水中。 石普军队军阵大乱,贼兵乘机进攻。石普招集残兵,血战很久,他拿着剑大声呼叫道:“大丈夫应当为国而死,有不前进的,斩!”

25、奋力搏斗,一直冲入贼兵阵地,跟随的只有三十人。到太阳偏西,援兵断绝,受伤落马,又步行交战几个回合,贼兵到的更多了,贼寇指着他说:“这一定是头目,不可让他跑掉,要活捉他。”石普叱骂道:“该死的贼奴,我就是石都事,说什么头目!”左肋被贼枪刺中,还握着自己的枪,将贼兵砍死。贼众一齐用枪刺石普,石普和跟从的人都奋力而战,全部战死。 14. ()诗人借助斑鸠、杏花、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1分)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饱满的景况。(2分)()前六句是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天景象(景物描写、借景

26、抒情也可),结尾两句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直接抒情)。(2分)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2分)参考答案1B(读音都为y;A项,依次为lng,lng,1ng,lng;C项,依次为jn,jng,jng,jng;D项,依次为ji,ji,ji,ji)2A (B掠一略;C挡一当;D惦一掂。)3B(第一空前后句是递进关系,据此可排除 A、D两项。“萎谢”指花草干枯凋谢,显然用在此处不当,所以排除C项。据此确定答案为B)4B(A项,虚词使用不当,“从”可改为“在”或去掉;C项,句式杂糅,将

27、“主要”删掉;D项,搭配不当,应将“丰富、细腻”和“沉静、平淡”互换位置。)5C(海因里希伯尔应为德国作家。)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9D (爱:吝惜。)10.D (是作者以假设立论,专指李陵;是说李陵在投降前的战功;是说范蠡、曹沫忍辱负重的行为。)11.C (“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错误,白居易没有同情李陵,也没有认为李陵功大于过,他不支持李陵投降。)12(1)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获罪”“讥”各1分,大意1分) (2)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让自己被强敌匈奴控制。(“苟免”“微”各1分,被动句1分) (

28、3)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但”“患”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论说:“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是做臣子、做儿子最珍贵的东西。”所以古代的君子,奉行并不断追寻着这四个方面,如果一旦失去了它们,就不配做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儿子了。汉代的李陵出任上将,出兵征讨匈奴,我私下认为,他不为国家的事业而牺牲是不忠,活着投降匈奴是勇,放弃先前的功绩是不智,招致后来的祸患是不孝,四个方面没有一个是可以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灭亡了,可悲啊!我读史记汉书,发现它们对李陵都没有明确的批评,私下为此感到很是疑惑。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

29、班固也跟着司马迁而没有批评李陵,还是应该的吗?按照礼记上说:“为军队谋划的人,失败就要死去。”所以失败而死,这是死得其所啊。然而李陵该死时却不死,能不得到批评吗?我看他最初带领步兵,深入到匈奴的领地,能用少数军队攻击众多敌人,用辛劳的军队击败准备充分、养精蓄锐的敌人,一再打仗一再胜利,没有谁能比他的功劳大的。然而到了士兵用尽、力量衰竭、锋锐遭受摧折而失败的时候,他不能够拼死一战,最终被活捉而投降了。唉!丢掉国君的使命,挫伤国家的威风,不能够称作忠;向匈奴屈服,束手就擒成为俘虏,不能够称作勇;丧失战功在前,不要自己家庭的名声在后,不能够称作智;(只顾)自己免除罪行,而将灾祸转移到母亲身上,不能够

30、称作孝。他却引用范蠡、曹沫来自比,又是多么荒谬啊!况且会稽的耻辱,不是范蠡的过错;鲁国蒙受羞辱,曹沫一定会讨回损失,所以这二位不死。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强敌匈奴,即使他真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有什么作为呢?那吴国、齐国,是越国、鲁国的敌国;匈奴是汉朝的外臣,作为大汉的将军被单于活捉,这是助长敌人(的气焰)而严重地侮辱了国家啊。况且这二位即使不死,也不会有李陵的投降的恶名;这二位如果被活捉投降,也不会有李陵的延及父母的祸患。考察这几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与这两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李陵却自以为是仰慕(效仿)他们的行为,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信,他心中

31、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何如尽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来取信于国君呢?与其痛心母亲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怨恨君王埋怨国家,何如舍弃生命坚守正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呢?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具体情况,而听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对李陵的家人施加重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对不起李陵对汉朝立下的功劳吗?”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不苟且偷生,而能够接着死去,那么朝廷一定会将对他的赏赐延续到他的后代,刑罚也不会施加在他的父母亲族身上,李陵的战功足以冠绝当时,他的豪壮气节足以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将永垂不朽,哪

32、有流言能涉及他啊!所以不是该做的事,君子不会轻视自己的生命;到了该牺牲的时候,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可惜李陵不死,就失去了君子该行的正道。所以陇西的士大夫们以姓李感到惭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13.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参考译文】晏元献公的文章天下独绝,尤其擅长写诗,并且对后学多有引荐,一时间,名士往往出自他的门下。梅圣俞平生所写的诗很多,但晏公唯独喜欢其中两联,是“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我曾经在梅圣俞家见到晏公亲手写的书简,再三称赞这两联,我怀疑并问梅圣俞这件事,圣俞说:“这并非我写得

33、最好的诗歌,难道是晏公偶然间自己在其中发现了什么吗?”才知道自古文人不仅了解自己难,了解别人也更难了。14【答案示例】(l)特点:雄伟壮观。作者运用衬托、夸张手法写出了浮桥的特点。作者以“怒涛”衬托其稳固,用“九轨”“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4分)(2)颈联的感情基调是感伤,而尾联的感情基调是豪迈。颈联中除意象叠加组合美丽画面外,动词运用得很好。“催”字带有光阴在钟鼓声中流逝、年华虚度、壮志无成的感慨,“自”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深深感慨。尾联,作者转感慨为豪迈。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观豪迈、壮心未已的感情。(4分)【诗歌鉴赏】这首诗表现了浮桥的壮丽,寄寓着作者对中兴景象的憧憬。诗作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的语言中显示了豪壮瑰伟的风格。首联说客中多病,闻南台之名而试作一次探访,是出游缘起。颔联写浮桥,表现其壮观,笔锋转为雄壮。颈联写至南台的所见所感。对钟鼓和云烟的描写中,“催”“自”两字透露出深深的感慨。尾联转为豪逸。“白发未除”,但“豪气在”,显示乐观、豪迈的心境;接下一句,于榕树下醉吹横笛,是对乐观、豪迈心境的形象化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