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案例

上传人:天****库 文档编号:13900183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赤壁赋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赤壁赋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赤壁赋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学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赤壁赋教学案例赤壁赋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我校的一个省级课题,因此学校对新 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也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实践这些新 的理念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转变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 置,重新审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思考、实践和反思的话 题。古代散文教学是语文传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但是传统的古文教学在教 师的教学方式、评价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因 此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学可以是我们在省级课题之下的一个子课题。如 何走出一条有利于提髙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髙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

2、文 教学之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尝试以宋代美文赤壁赋为载体,通过 研究性学习,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古文学 习园地。轼的赤壁赋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 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 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岀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 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0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第 五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则是唐文一一密的情表、愈的祭十二 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诗序o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 情感和理趣。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

3、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 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对 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 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髙,重视积 累、感悟和熏,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 言特点;(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3) 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并以 “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和“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涵为教学重点。教学中,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 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

4、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 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 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案例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一一浅谈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人之间)。 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 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作者和解题:以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

5、绍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1、的轼: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o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轼 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轼躬耕东坡、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 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2、解题:(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的赤壁(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一大赋一小赋一骈赋一律赋一文赋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 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 奏的变化。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一识文字一通

6、义训一察语气一明文法一断句读一辨辞采一别文体 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岀骈句,用心读。2、学生提岀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一一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一一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 教师点拨:第一节一一月夜泛舟的醉第二节一一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一一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一一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一一忘情尘世的洒脱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同

7、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 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促进课文的背诵。从读到理 解文意,再从理解文意到背诵,、落实教学目标。六、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 理的关系(再细读,小组讨论)。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4、总结情、理、景之间有什么关系?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 的意象,体会轼对自然的态度。参考:永遇乐、虞人、江城子密州岀猫、卜算子定惠 院寓居作、念奴娇赤壁怀

8、古、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等。(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3)寻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渊明、白等)的人生观。第二课时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1、轼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仅以“月为例,有哪些?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进行分析(以下为节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J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人)J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密州岀猫)J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定惠院寓居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山髙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J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9、)J2、课文中都有哪些月亮?与前面同学们搜集的有什么异同之处?(学生分 组讨论)教师点拨:现实中的“水月” 一一柔和之美一一欣赏风月(实)历史中的“水月” 一一苍凉之意一一凭吊古人(虚)哲理中的“水月”一一人生须臾一一体悟人生(虚)3、学生分析轼描写月亮的变化发展过程。讨论明确:以被贬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轼。明月髙在景中 呈宁静、轻松之态。到他密州时,到达极致,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 薄欲出。“月”成了祥乐、宁静、澄澈、优秀、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 后,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出现在景中的月也是靜的,然而却是孤寂的“静”。 冷清的“静” o甚至让人产生羽化登仙的

10、虚无感.人生如梦的飘渺感。轼由“会 换雕弓如满月”的豪情状态轻而为“抱月而长终”的遗此独立。但轼毕意是大 家,总能于逆境中化解苦闷,随缘自适,超脱放旷。说明:这一部分重在提髙学生研究分析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在搜集材 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锻炼,并且通过提供解读的平台,培养学生“知人论文”、 “知人论世”的能力。二. 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岀 他们对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将原先的四组分为两组,分别从客和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主和客其实是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一一作为道者的轼一一达观一一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一一作为儒者的轼一一悲观一一人生短暂,生命渺小明确:轼将

11、儒与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2、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诵全文。一读旁白,一读子,一读客。读出课文情感 的变化。3、结合诗歌单元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轼、渊明、白 对传统人格超越。学生展示自己事先搜集好的材料,并结合相关分析,得岀:渊明一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一是带性使气的(参考)白一一安能摧眉要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一一是深感痛苦的(参考)轼一一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一一是洒脱旷达的(参考)说明:利用小组讨论,减少任务量,加大课堂的容量,并且通过竞争激发 了兴趣。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情感的体悟。同样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加 深学生对古人人生观的理解,通过对比感受人的多姿多彩

12、,感受传统文化的神奇。三. 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渊明归 园田的心境?(也就是如何正确评价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学生讨论出现的情况:1、轼这番话看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 任自然,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2、我不这么认为。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 偏远的,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 很不简单。3、他与渊明的心境还是有区别的,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 他是真正厌世。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现在 与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

13、那样有所作为。4、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轼不 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 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积极地去适应现实,投身到激烈的竞争中去。5、在现代社会,“一毫而莫取的观点显然行不通,你不去争取,只有被 别人“吃”掉O6、你的理解是断章取义了,他说这话有前提“苟非吾之所有”,如果用这 种态度做官,那现在会少很多贪官,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作为成语现在还用,如果说是对大自然无节制 地索取、破坏,显然是不对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风、明月,所以不至于 破坏生态。小结:同学们不是只停留在读懂字词

14、句上,而是立足于时代来评判古人的 文章,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学习赤壁赋,我们不仅走进了 作品,也走近了轼,感悟到了一种人生的美。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余秋雨先生写 给东坡的一段话,和大家互勉。学生齐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 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的厚实,一种并不陡 哨的髙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说明:通过生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他人关注的意 识,利用优美的文字唤起对人生的感悟。四、请学生给本

15、课做个结语岀现的精彩总结:(1)文章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 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 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 上失意的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 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 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 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3)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缘于诗人痛苦的 人生际遇

16、,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说明:还学生自主的权利,同时也是对课堂的总结。五、布置作业结合轼的词,分析词中所蕴涵的对人生(生命),对苦难的理解。写一篇 评论文章800字以上。参考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卜算子定惠院寓居作等 (提供网址:.zhulang. /htmpage/39/3963/该为词集,没有具体分析)【案例反思】本案例力图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笔者认 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 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 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

17、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 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 体一一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搜集.筛选,对于改变学生原来 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中, 有好多学生都谈到这样的学习非常轻松,并且可以涉猎到更感兴趣、更广泛的知 识。第三,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 靠材料,依靠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 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

18、,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 的大门。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第四,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 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 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髙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1、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有效地掌握,毕竞学生的学习 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2、阅读大量的资料,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当然,教会学生 方法,改变学生的习惯比任何都值)3、改进的想法是打算结合网络,以利于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贞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