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易错题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38994733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48.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洋流易错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洋流易错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洋流易错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洋流易错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流易错题(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0年高考地理纠错笔记(自然地理)3(高考好资料尽在此)海水等温线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其变化规律可归纳如下:(1)“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 温线凸向低纬海区。(2)“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3)“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 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是暖流。读某大洋局部图,回答(1)(4)题。(1)若AB线是30度纬线,且分别位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则丙洋 流的名称分别是A. 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B. 日本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C. 千岛寒流、拉布拉多

2、寒流、加那利寒流D. 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2)若AB线是30度纬线,则可能形成著名渔场的是A. 甲B.乙C.丙D.T(3)若AB线是60度纬线,则此海域位于A. 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4)若AB线是60度纬线,则该海域属于寒流的是A.甲B.乙C.丙D.T【错因分析】该题出错主要是因为对大洋环流分布的规律不理解,不能结合具体 的大洋进行分析判断。若AB线的纬度为30,则图中的大洋环流为以副热带 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说明位于南半球,在太平洋中丙洋流为 秘鲁寒流,在大西洋中丙洋流为本格拉寒流,在印度洋中丙洋流为西澳大利亚 寒流,丙处因冷海水上泛,饵料

3、丰富,容易形成大渔场,如太平洋中的秘鲁渔场; 若AB线的纬度为60,则图示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该大洋环流呈 逆时针方向流动,位于北半球,该环流圈的西侧为寒流,即图中甲为寒流。【纠错心得】根据洋流的分布情况来判断洋流的名称及其影响是高考常考的内 容,世界的洋流形成了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圈与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 纬环流圈,南半球因海陆分布缺失了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圈,同时北 印度洋形成了季风环流圈,即所谓的“三圈一季环流”。如下表所示:规律成因三圈以中低纬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环流,北逆 南顺信风,盛行西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环流,逆时针盛行西风,极地东风40S附近西风漂流盛行西风一季

4、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冬逆夏顺南亚季风【纠错体验】读某海域2月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单位:。C),回答4345题。43. 图中M与N的温差为A. 4CB.6CC.8CD.10 C44. 图中四处洋流,其性质基本一致的是A. L1 和 L3B. L2 和 L4C. L3 和 L4D. L4 和 L145. 此时期,该海域A.多盛行东南风B.飓风时有发生C. 黑夜长于白昼。.与陆地温差小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及印度洋沿赤道纵剖面图,回答4647题。46.当a处的上升流最强烈时,下列能反映北印度洋地区所处季节的是47. 关于FN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M地区的自然带呈现非地带性规律B. N地区处在板块消

5、亡边界C. J所在国国际迁移人口占有较大比重 D.棉花是K地区主要经济作物读右图,回答4849题。48. 若a点位于大陆西岸,b点位于大洋西岸,且都在低纬度,则A. a点附近有暖流流经B. b点附近有寒流流经C. a点附近有寒流流经D. b点附近有西风漂流49. 若a、b点同在南半球,且分别位于夏季的海洋和陆地上,则下列不正确的 是A. a点附近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B. b点附近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C. a点附近的等温线北凸出 D. b点附近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易错点18 不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典 例 “厄尔尼诺”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 赤道东太平洋全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

6、水温异常增高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 东南信及盛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 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丁四幅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海水运动和相应大气环流 的分别是 和 (2)下图表示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果,请将字母填入图中适当位置。a.西b.东c.海平面上升d.海平面下降 e.升高f .降低g.干旱少雨h.湿润多雨(3)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但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 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双选)A. 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B. 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C. 大气

7、温度的高低影响海冰的分布范围D. 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错因分析】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能根据题干的提示正确理解厄尔尼诺现象; 二是读图能力较差,不能从图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南美西 海岸附近海域海面异常增温,导致原有的大气环流减弱,原秘鲁西岸下沉气流 减弱,盛行上升气流,由少雨变为多雨,南太平洋西岸则相反,由多雨变为干旱 少雨;由于温度差异导致海流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海平面升降;海洋 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海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使海面降温。【答案】(1)甲 丙(2) bdcfegh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3)BC【纠错心得】一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

8、是太平洋赤道附近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 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 范围内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 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 运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 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响,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区变成了暖水区,该 区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同时因这里的冷海水上泛减弱,原来的渔业生产受到 影响,渔业减产,以至于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影响全球的气候。厄尔尼诺现象的 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

9、位上 涨。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台风减少;北方夏季高温干旱; 南方地区低温、洪涝灾害; 次年我国北方易出现暖冬。【纠错体验】下图为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读图回答 5051题。使大利亚阶E50. 图中甲点为“4C”,对 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甲地海面水温为4CB.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CC.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CD.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C51. 据图判断“N5C”的海区在赤道上延伸约B. 4 500 kmC.5 000A. 3 500 kmkmD. 5 500 km易错点19地质剖面图判读不清典 例 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1)

10、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A-山地、背斜 B-山地、向斜C.盆地、向斜 D.盆地、背斜(2)Q处的地下水A. 属于潜水 B.不属于承压水C. 一旦遭受污染很难恢复D. 循环周期短(3)有关岩层沉积的先后顺序说法正确的是甲处先沉积,乙处后沉积乙处先沉积,甲处后沉积上部先沉积,下部后沉积下部先沉积,上部后沉积A.B.C.D.【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地势高低对气温的影响,不能根据气温 的高低判断地势的高低;二是不能根据岩层的弯曲情况判断地质构造;三是不理 解背 斜、向斜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四是对潜水、承压水的有关知识不理解。读 图可知乙处为一高温中心,说明地势较周围低,属于盆地地形;从岩层的弯

11、曲情 况来看,岩 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故第(1)题选D。Q处的地下水位于隔水层 之下,为承压水,循环周期长,一旦遭受污染很难恢复,故第(2)题选C。背 斜岩层外新内老,向斜岩层外老内新,乙处背斜成谷,中心岩层外露为沉积较早 的岩层,甲处向斜成山,槽部为沉积较晚的岩层;在沉积岩中上部的岩层是在 下 部岩层沉积之后形成的,故第(3)题选C。【纠错心得】地质构造的判断是高考的常考内容,背斜、向斜可以根据岩层的弯 曲状况(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 形成 的地貌形态判断。复习时可以自己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帮助理解。【纠错体验】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5253题

12、。52. 图示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来看分别属于A-山脊向斜B-山脊背斜C-山谷向斜。.山谷背斜53. 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 图示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 可能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D. 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易错点20河流地貌判断不清典 例 读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某区域示意图,分析阴影区域,回答(1)(2 )题。“ .二(1)该地区的地形名称是A. 冲积扇B.冲积低平原C.河谷平原D.三角洲(2)该区域不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A. 干旱B.洪水C. 土地盐碱化D.沙尘暴【错因分析】第(1)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阴影区域的位置及其与河流的关系判 断不清;二是没有注意图中

13、等高线的弯曲情况;三是没有认真对比四个选项。从 图中可以看出阴影区域位于河谷的出口,且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弯曲,说明 该地形区较周围高,河流从其中间部位流过,应为山前的冲积扇。冲积低平原、 河谷平原、三角洲地势应该低平,不可能较周围地区海拔高,且从阴影区域所 处的位置也可加以区分,故选A。第(2)题出错主要因为对这四类环境问题产 生的原因不明确,该地较周围地区海拔高,土壤排水性能良好,因而虽地处半 湿润、半干旱地区不易产生土地盐碱化。故选C。【纠错心得】根据等高线的不同弯曲情况判断地貌类型是解答该题组的关键。等 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为山脊,从图中可以看出 等高 线发

14、生了两次不同的弯曲,河流流出山谷以后在出山口位置形成冲积扇, 因而阴影区域较周围地区地势偏高。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各种河流地貌的位 置、形成、特点加以对比分析,熟练掌握。【纠错体验】读图完成5455题。54. 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 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55. 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A.瀑布B.冲积扇C.三角洲平原D.河漫滩平原易错点21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不清典 例 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1 )(2) 题。(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全新的顺序依次是A. 火成岩1、沉积岩1

15、、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 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 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 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2)火成岩就是岩浆岩,如果图中有花岗岩存在,则可能是A.沉积岩1B.沉积岩2C.火成岩1D.火成岩2【错因分析】本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二是读图不细 心,没有注意岩层之间的切割关系以及火山与沉积岩1的关系。(1)沉积岩地 层由下至上分布,年龄由老到新,故沉积顺序为沉积岩3、沉积岩2、沉积岩1; 火成岩1侵入到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中,说明其形成比沉积岩3、沉积岩2晚; 火成岩2切穿了火

16、成岩1并在沉积岩2之上形成了火山,属喷出岩,然后沉积 岩1覆盖在火山周围,说明火成岩2出现在沉积岩1之前。故选D。(2)火成岩1为侵入岩,火成岩2为喷出岩(形成了火山),花岗岩属于侵入 岩。故选C。【纠错心得】关于岩层层序的确定,要依据岩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复原地 质作用的过程,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一般规律是沉积岩受沉积作用先后的影响, 正常的层序是岩石年龄老的在下,岩石年龄新的在上。如果沉积岩中含有代表 性的动植物化石,也可以根据化石形成的先后来判断;如果岩层之间有切穿关系, 那么被切穿的岩层先形成,切入的岩层后形成;如果受岩浆活动影响形成变质 岩,那么原有的岩层先形成,变质岩后形成。掌

17、握了上述原则,题目也就找到了 切入点。【纠错体验】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简图,读图回答5658题。56. 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可能是A. B. C. D.57. 图中岩层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是A.B.C.D.58. 如果是石灰岩,则为A.花岗岩B.岩浆岩C.沉积岩D.变质岩易错点22不理解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典 例 读下面四幅地理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1)图示景观外力作用类型中,属于同一类的是A.B.C.D.(2)图示景观与华北平原在形成机制上相同的是A.B.C.D.【错因分析】该题出错主要是对图示景观的形成把握不准造成的。图示景观为 珊瑚岛;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为沙

18、丘,受风力的 沉积 作用形成;为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作用 形成的,与沙丘同受沉积作用。故第(1)题选D,第(2)题选C。【纠错心得】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具体到某一 地区,其地表形态会以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为主,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加以区分, 例如三峡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壳上升运动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与流水的侵蚀切割 作用有关;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而其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冰川 作用、流水作用也密切相关。这一部分内容的复习最好能联系相应的景观图进 行辨别,而不是单纯地理论识记。【纠错体验】 读图回答5960题。59.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A.

19、 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60. 图中乙处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流水侵蚀作用B. 风力侵蚀作用C. 流水沉积作用D. 风化作用易错点23不理解地形倒置和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典 例1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 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B. C.D.(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 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C. 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D. 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错因

20、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二是读图 能力较差,不能根据示意图判断区域地形的变化。表示岩层受力弯曲,背斜成 山、向斜成谷;表示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受侵蚀;表示该区域在外力的 侵蚀下地表变得平坦;表示在外力的不断侵蚀下,背斜部分成谷,向斜部分因 槽部岩石受 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故第(1)题选B,第(2)题选A。【纠错心得】背斜与向斜在地貌形态上都会形成山地或谷地,在内力作用下,背 斜岩弯曲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但在外力作用下常出 现地 形倒置现象。背斜、向斜的区分不应只看所形成的地貌形态,而应根据岩 层的弯曲情况以及岩层的新老关系进行判

21、断。典例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是 (2)寻找油气资源应在图中的_处,探寻地下水应在 处。(3 )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在处,原因是。【错因分析】此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判断不清,不能根据岩层的 弯曲、断裂、错动情况判断地质构造;二是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 具体 应用理解不清。(1)A、B处为断层构造,C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D处 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向斜剩于地下水的汇集。(3)隧道一般开凿在背斜部位,岩层呈天然的拱形符合力学原理,同时工程难 度较小。答案 (1)D C (2)D C (3)D如

22、果在向斜部位修建,将可能把 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修建,采石工程难度较小,工程成本较低;岩层是天 然的拱形符合力学原理。【纠错心得】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由于岩层天然的拱起、 结构稳定且不易储存地下水,背斜成为开凿隧道的良好选址;背斜岩层封闭,是 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密度的差异,上层是天然气、中层是石油、最下层是 水;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底部低凹易于地下水的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拘造;一般 工程的选址都要避开断裂地带,但断层线附近岩石破碎容易发育成河谷,同时 地地下水易出露于地表。【纠错体验】61. 岩层受力会发生褶皱,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右图中是一个水平岩层 的剖面,读图

23、完成下列各题。(1)在一空白格上绘出“背斜成山”至“背斜成谷”的演变图。(2)用文字对图示加以简单的说明:最初形成的沉积岩层一般是水平的;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6263题。62. 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矿且比较安全的是A.甲 B.乙 C.丙 D.T63. 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A. 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 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C. 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 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易错点24不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典 例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1)(2)题。(1)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E为变质岩 B. A为沉积岩C. D为岩浆岩 D. C为岩浆(2)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

24、作用正确的是A. 一外力作用B. 一变质作用C 一重熔再生作用D. 一冷却凝固作用【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不熟悉,不能根据 图示的过程准确地判断字母与序号的含义。读图分析可知A为岩浆,B、C为岩 浆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为冷却凝固作用,为重熔再生作用,为 变质作用。故第(1)题选A,第(2)题选D。【纠错心得】正确解答该类题要弄清楚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岩石圈物质循 环是指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重新回到新的岩浆的过程。岩浆喷出或侵入地表冷却 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化为沉积岩,各类岩 石受地壳运动影响,经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

25、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 处经高温熔 融又可以重新转化为岩浆。在该过程中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也可以转化为变质岩。岩浆冷却凝固 只能形成岩浆岩,这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观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图时一定 要汪意这一点。【纠错体验】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回答6465题。64. 图中表示A.岩浆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65. 图中M表示A.冷却凝固B.重熔再生C. 变质作用D.外力作用易错点25 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分析不清典 例 读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1 )(3) 题。(1

26、)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2) 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阶段类似的是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C.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D. 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3)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复杂性D.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读图不认真,只注意到了风向以及植被的变 化,没有注意到地势的起伏变化;二是对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理解不清,对地 理环 境的整体性认识不足。(1)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可分解如下:阶段当 地为平地,植被为森林;阶

27、段当地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植被由森林变为草 原;阶 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 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 动。(2)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迎风坡多雨,西侧背风坡少雨;天山山脉北侧为迎 风坡,南侧为背风坡;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侧没有形成荒漠;安第斯山脉南段西 侧为迎风坡,植被为 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坡,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3) 地理环境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 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纠错心得】本题呈现了该地在三个不同阶段的地势变化,而地势的高低起伏主 要

28、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地势的抬升导致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的差异,从而引起植 被的变化,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变化。岩石圈的变化引起大气降水的变化,从 而导致生物圈的变化,这种变化充分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地理环境具 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乃至 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地理环境各 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案例中找到引起变化的主导因素加以分析。【纠错体验】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6667题。66. 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A.海浪B.流水C.风D.冰川67. 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A.三角洲B.海滩C.沙丘 D.沙

29、堤易错点26不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典 例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 致。据此回答(1)(2)题。(1)使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的要素,下列最准确的是A .气候变化B .植物变化C.水的变化。.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2)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 的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错因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不深,不懂得地 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境发 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0、,而地理环境是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的,因而可以推断使环 境恶化的不是气候或植物等单个要素,而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 明显变化。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在无人类活动干扰时,生态系 统得以持续和动态发展,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故第(1)题选D,第(2)题选D。【纠错心得】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共同拘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构成地理环境的每个自然地理要素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各功能不同的地理要 素井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所没有的功能,主要是平衡功能、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本的性质保持 稳定的能力,组成自然地理环境

31、的各地理要素本身并不具备平律丁功能。生产功 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等能力,主要表现为植物体的光合作用,通过物 质、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 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纠错体验】68.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 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 年 科学考察和研 究,取得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K兼陇底阡起的四阿替位置麻煦季M谦削面疳巨囹-登季fi(1) 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的位置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2) 图中A地气流上升的原因是_。B地形成的气压带名称是。(3) 根据青藏高原隆起后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关联图(下图),下列四个选 项与图中相对应的是:,_。A. 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 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C. 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 大陆轮廓D. 东亚、南亚季风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