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优质课件(共34张PPT)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38963233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0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优质课件(共34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优质课件(共34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优质课件(共34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优质课件(共34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区域优质课件(共34张PPT)(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认识区域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课 程 标 准 了解区域的含义。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学习目标 1 通过教材图示的解读让学生明白区域的内涵。学习目标 2 通过对教材讲解,能够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学习目标 3 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东北平原江南丘陵西北荒漠青藏高原 你知道这些地方有什么不同吗?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这些不同的地带

2、又是如何划分的呢?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在右图中适当的位置填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自东东南向西北递减1.甘肃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2.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1.区域概念: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特点:(1)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特征;(3)区域内部某些特

3、征相对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3.划分区域的目的: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区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知识窗 划分区域的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综合地形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划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以经济的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速度可把我国划分为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

4、济地带。区域的划分达成学习目标达成学习目标 1 1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1、均质区:l 概念: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l 划分:以区域内部物质内容为指标。均质自然区高原区、平原区、气候区、植被区 均质人文区人口密度区、农业区、方言区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1、功能区:l 概念:功能上紧密相连,内部要素有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判决以下区域是属于均质区还是功能区l 划分:以区域内在联系或相关性为依据,由区域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如:城市经济区、长江流域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5、学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功能区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均质区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均质区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知识窗区域的空间尺度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2、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就越具体、越详细。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我国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形成大面积的北方方言区;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相对独立和封闭,形成众多方言区。方言是一个区域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形成的。因此,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

6、环境是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另外,生产力水平低下,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较少,也是方言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说说汉语方言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达成学习目标达成学习目标 2 2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认识区域的整体性,对人类利用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具有指导意义。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1、整体性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冰川冻土广 布动植物资源少而耐寒生产活动高寒农牧业人口和城市河谷地带气温低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大气的吸收作用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整体性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7、 乐 上 好 每 天 学2、差异性 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发展。问题:区域之间存在差异性,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性,对吗?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3、开放性 每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实践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中西部:能源、原材料、矿产、特色金属、廉价劳动力等东部:人才、技术、资金、文教

8、、资源密集型产业等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知识窗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区域整体性与差异性共生共存的结果概念影响因素表现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区域开放性的最好体现世界经济存在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一是经济全球化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以海南岛为例,探讨海岛开发的措施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图低纬度地区陆上国土与海上国土的结合部位近傍港澳及东南亚,遥望台湾,内靠经济发达珠江三角洲;外临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连接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

9、与印度洋,海上交通位置重要1、说说海南岛地理位置的主要特征。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海南岛地形与矿产资源分布图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区位条件气候条件四面环海,海上交通方便有利于对外交往热带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适宜发展高效农业,并向 北地区输送反季节瓜果2、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海南岛地形与矿产资源分布图海南岛的交通和旅游图2、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形条件资源条件山地、丘陵为主,海岸平原较窄适宜发展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受限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工矿业发展;高

10、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海南岛靠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临近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接近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要道。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享有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3、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成立海南省,并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依托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海南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并逐步建立起开放型的经济体系。简要分析海南岛经济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达成学习目标达成学习目标 3 3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

11、确的是()A区域是以单一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B区域均占有一定的空间,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C区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特征互不相同 D区域划分必须按照自然要素的特征来划分 B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2、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有()我国的北方方言区 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京津唐工业基地东北平原区 浦东新区 AB CD 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体现了区域的什么特征()A整体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综合性特征CB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区域的含义区域的类型区域的特征概念划分均质区功能区整体性差异性开放型认识区域特点依据目的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退退 出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