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原卷版)

上传人:女**** 文档编号:138959609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原卷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东省德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古代小说到了唐传奇,创作才真正进入自觉与成熟。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不仅道出了唐传奇的创作背景,更是精准地概括了它的文体特征与艺术特色。特别是诗意笔法的运用,形成

2、了一种独特的诗化风格,使作品洋溢着诗的审美意蕴。人物形象塑造的“诗笔”运用虚实相生是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这种“诗笔”移植到唐传奇的写作中,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唐传奇塑造人物,通常是截取其重要生活片断,而把另外一些内容省略,留下大量空白让读者想象。如沈既济任氏传描写任氏,仅有“容色姝丽”四字正面叙写,但其美貌却如在眼前,原因就在于作者又借侧面烘托,从虚处着笔,先写郑六一见钟情、不能自已;又写韦崟派遣家僮秘密察看之后两人的一段对话,先问之“容若何”,家僮答之“奇怪也!天下未尝见之矣!”简单的一问一答,让任氏的绝美之姿跃然纸上。这些铺叙,全从虚处落笔,由虚入实,这正是诗歌

3、意象创造中的虚实相生之法。其他像莺莺传无双传虬髯客传等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都充分利用了虚实相生之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叙事节奏的“诗笔”推动古代诗歌长于抒情,但不排斥叙事,它在叙事上讲究取舍剪裁,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策略。这样的“诗笔”体现在唐传奇的写作中,形成了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叙事节奏与韵律。具体说来,一是注重情境的营造,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演绎人物的不同命运。如李朝威的柳毅传,当宫中得知龙女的遭遇后“皆恸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赶紧告诉左右的人:“疾告宫中,无使有声,恐钱塘所知。”钱塘君还没出场,其性格已宛然可见。接着写钱塘君离去,“语未毕,而大声忽

4、发,天坼地裂乃擘青天而飞去”。文辞华艳,极尽铺排,创设了一种惊心动魄的情境,有力烘托了钱塘君的勇猛。二是通过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出一种有别于历史叙事的节奏美。比如霍小玉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高潮迭起,但其情节的组织和推进既非建立在线性时间链条上,也不是建立在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而是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在平行化的不同空间背景上,演绎人物不同的命运遭际,从而完成小说叙事的时空转化。含蓄情感的“诗笔”表达唐传奇中“诗笔”的运用,同样体现出含蓄蕴籍的艺术追求,不论是小说中人物的痴情,还是创作主体的情思,都不是直露式的宣泄,而是充分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如李景亮李章武传对人鬼之恋的描写

5、,感情真挚,催人泪下。王氏鬼魂与李章武相会之际的一系列动作语言描写,极力烘托出王氏真挚热烈的感情。“与章武连臂出门,仰望天汉,遂呜咽悲怨。”“连臂”可见依依不舍,“呜咽”正显悲情难抑。用字不多,却言简意丰,含无尽的悲情于举手投足之间,读来让人悲不自胜。这样的含蓄之美正是“诗笔”艺术特色的体现。除了小说中的人物情感,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也往往十分含蓄。比如皇甫枚的王知古对张直方残暴跋扈的刻画,采用了夸张的笔法,“洛阳四旁翥者走者,见皆识之,必群噪长嗥而去”。乌兽尚且如此惊惧,人民的水深火热也就可想而知。作者对张直方没有任何直接的评判,但其感情态度显而易见,批判的锋芒因“诗笔”的运用而更显犀利深刻。

6、总之,“诗笔”的运用,使唐传奇呈现出明显的诗化特征,而这一点是传奇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特征之一,并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摘编自韩伟唐传奇中的诗意笔法)材料二:唐传奇中的所谓“诗笔”叙事,是指以诗歌穿插于小说叙事过程中,或对叙事活动进行干预,或成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或进行环境氛围的渲染、情感的抒发等,具有很大的叙事作用。在很多传奇作品中,诗歌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游仙窟中,人物对话皆由酒令诗来完成,男女主人公以诗歌答问,而故事的情节也在这一唱一答中,不断向前推进。诗歌还常成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如莺莺传末尾,莺莺赋诗予张生,自叙别后为君消瘦。容颇憔悴,而今却又看见张生,复劝张生:“

7、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用情之深、却为情所伤又无可奈何的悲剧人物形象立现纸上。诗歌的嵌入为唐传奇塑造了一批才情容貌俱佳、情感细腻丰富的人物形象。唐传奇中环境氛围的渲染也常借助诗歌来完成。陈季卿一文中,书生陈季卿归乡途中吟道:“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以诗写眼前所见之景物,这在客观上增强了唐传奇的艺术表现力。(摘编自石月清唐传奇中的“诗笔”叙事简论)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小说发展到唐传奇,开始运用诗意笔法,形成独特的诗化风格,推动创作走向了自觉与成熟。B. 任氏传莺莺传无双传等作品,都使

8、用了虚实相生之法塑造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C. 有些唐传奇善于借助空间的交错与转换创造叙事的节奏美,霍小玉传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D. 在传奇中穿插诗歌,用以渲染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这是唐传奇中诗意笔法运用的具体表现之一。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彦卫认为唐传奇中“可见史才、诗笔、议论”,由此可推知,李朝威在柳毅传中描写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B. 任氏传中韦崟与家僮的对话,柳毅传中“洞庭君听了非常惊慌”的描写,都属于侧面烘托,是虚实相生之法中“虚”的部分。C. 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不宜有直露式的宣泄,所以唐传奇中的人物情感和作者主观情思的表达,都

9、体现出诗歌抒情的含蓄蕴藉之美。D. 小说陈季卿中借助诗歌来渲染作品的环境氛围,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若换成其他方式进行景物描写,则无法取得理想效果。3. 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云麓漫钞之语,指出唐传奇“文备众体”的特点,旨在引出其诗意笔法。B. 文章以大量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诗笔”的运用形成了唐传奇独特的诗化风格。C. 文章在举例时,常常一边叙写事例,一边进行评述,使其“诗意笔法”得到准确阐释。D. 文章整体为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则从形象、叙事、抒情等方面层层递进地加以论述。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唐传奇中的“诗笔”,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具体分析。

10、5. 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对下面这篇唐传奇的“诗笔”的运用作简要赏析。博陵崔护,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还。崔亦眷盼而归。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锁扃之。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

11、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岂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妻之。(崔护)(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三三(节选)沈从文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弯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

12、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枧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于是主人一面谈着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箩筛子,到后头上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长把的扫帚,追逐着磨盘,跟着打圈儿,扫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

13、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凡是到杨家碾坊碾过谷子的,都知道杨家三三。妈妈十年前嫁给守碾坊的杨,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三三先是眼见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的长大了。妈妈随着碾槽转,提着小小油瓶,为碾盘的木轴铁心上油,或者很兴奋的坐在屋角拉动架上的筛子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热天坐到有风凉处吹风,用包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

14、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唢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这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的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因为一个人在屋里玩厌了,就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在这时,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树覆荫,六月里阳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这潭中养得有几只白鸭子,水里的鱼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习惯,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财产的一份。水坝既然全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乡公约不许毒鱼下网,所以这小溪里鱼极多。遇到有不

15、甚面熟的人来钓鱼,看到潭边幽静,想蹲一会儿,三三见到了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人若顽皮一点,听到这个话等于不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高声的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母亲就从没有照到女儿意思折断过谁的竿子,照例将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家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三三照例应当还记得夜间做梦,梦到大鱼从水里跃起来吃鸭子,听到这个话,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只静静的看着,看这不讲规矩的人,究竟钓了

16、多少鱼去。她心里记着数目,回头好告给妈妈。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有时钓鱼的人是熟人,人家来钓鱼时,见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气,就照例不忘记问:“三三,许我钓鱼吧。”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同一件事情,对待不同,原来是来人讲礼,三三也讲礼。钓鱼的是熟人时,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边看鱼上钩,且告给这人,另一时谁个把钓竿撇断的故事。到后这熟人回到磨坊时,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

17、三家。三三看着母亲用刀剖鱼,掏出白色的鱼脬来,就放到地下用脚去踹,发声如放一枚小爆仗,听来十分欢乐。鱼洗好后了,揉了些盐,三三忙取麻线来把鱼穿好,挂到太阳下去晒。到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用大量笔墨介绍杨家碾坊及周围环境和碾米过程,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当地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关系,为人物的出场作

18、了铺垫。B. 文中三三看到爸爸去世后,妈妈“成天全身是糠灰”,以孩子视角彰显悲剧色彩。C. 三三的母亲在文中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她碾槽转和对待别人来钓鱼等情节,写出了她的勤劳和善良,以及面对生活中的磨难时的软弱和无奈。D.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内容,情节安排详略得当,详写三三对钓鱼者的不同态度,略写三三吹唢呐、喂鸡等事情,淡化情节冲突,叙事散文化。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比拟手法写水车“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十分形象,且用拟声词“咿咿呀呀”传神表达,有着拟声似歌的音韵之美。B. “主人全身是糠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入豆粉里的汤圆”,这里运用比喻的修

19、辞手法,写出碾坊主人的辛苦,与下文内容相呼应。C. “怎么不是三三的鱼?”这里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情态:同时,作者还借助“大鱼吃鸭子”的梦境来展示三三的心理状态。D. 三三“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作者借助场景的转换加速叙事,也将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表现了出来。8. 试谈谈对画横线句子“三三先是眼见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的理解。9.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体现着他理想中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0、完成下面小题。(甲)种树郭橐驼传唐柳宗元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

21、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节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乙)伐树记宋欧阳修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

22、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

23、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注】典出庄子人间世: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B.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C.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

24、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D.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缕,双股搓合的线,可泛指线状物,古有“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之说。B. 飧饔,古时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飧饔分别指早餐和晚餐,后引申为吃饭。C.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分为游记、碑记、杂记、记事等,乙文属于杂记。D. 堂,古代住宅的一部分,是祭祀、接待宾客的地方,后面是室,室的两旁是房。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围绕“养树之术”和“

25、养人之术”的类比展开,表现出作者对民生的关注;乙文针对树的“伐”与“生”,借客人对庄周之言的论述,显示出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B. 两文均有存疑答疑的过程:甲文因郭橐驼种树无不活和他植者莫能如而让人生疑,后郭橐驼答疑;乙文作者对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似而生疑,后客人答疑。C. 甲文对比特色鲜明,有郭橐驼和他植者种树效果的对比、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等;乙文叙事脉络清晰,论述层层深入,反问句式有力,结尾句耐人寻味。D. 两文均有寓言性质:甲文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乙文通过具体的小事推而广之,强调事物的生存与消亡应以对社会有益无害为准绳。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26、汉语。(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14. 两文认为种树和树是否被砍伐的关键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次韵子瞻新城道中【注】苏辙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注】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A. 首联包含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很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乡间生活特有的氛围中。B. 乐与野农共食却嫌时卒扰人,其背后的心态与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处。C. 闲花落尽说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说明生活清贫只买得起浊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D. 多种感官交织,自然风景与田园生活融合,诗人最终形成“犹觉胜”的整体印象。16. 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应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望海潮词中的“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2)归去来兮辞并序围绕“归”这个中心抒写,其

28、中的“_,_”体现了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心理。(3)荷花,也称芙蓉、莲花,历来为文人所青睐,或用以描绘优美风光,或用以象征高洁品格,或用以比喻美好理想,比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更新,美颜滤镜成为影视剧调节色调、提升画面呈现效果的“利器”。于是,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和过度使用,负面效果才显现出来。部分创作者想以厚重滤镜和夸张美颜追求画面的精致质感,却使演员妆容没有皱纹、斑点、毛孔,甚至连面部微表情也不见了,使观众看不到其表演的情绪和层次。有的作品中,服装干净整洁,即使经历 也一尘不染,看不到生活的痕迹,画面失真,让观众产生

29、“跳戏”之感。还有的创作者把过度美颜和厚重滤镜当成拯救其低劣艺术质量的“捷径”。所谓前期 ,后期滤镜来救,结果反而 ,更增加了几分虚假感。从本质上看,使用滤镜只是一项辅助工作,不可 。创作者在学习应用高科技时,需在善用和滥用之间把握好尺度。一切为作品的艺术质量服务,为形成正向审美导向服务。唯有如此,影视剧才能呈现出更加充沛丰盈、富有生机的景象。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颠沛流离 偷工减料 欲盖弥彰 鹊巢鸠占B. 漂泊不定 偷工减料 瞒天过海 鹊巢鸠占C. 颠沛流离 粗制滥造 欲盖弥彰 喧宾夺主D. 漂泊不定 粗制滥造 瞒天过海 喧宾夺主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0、有语病,下面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A. 于是,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和过度使用,负面效果开始显现出来。B. 然而,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乃至过度使用,负面效果开始显现出来。C. 于是,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乃至过度使用,负面效果才显现出来。D. 然而,随着美颜滤镜的普及和过度使用,负面效果才显现出来。20. 请结合文本内容,给过度使用美颜滤镜的创作者提出三点建议,要求使用否定句,表达简洁流畅,每句不超过20个字。(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与“冰立方”“冰之帆”同属“冰”家族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其外立面透明的玻璃体上装饰着宛如冰晶的白色花纹,将冬奥体育文化与“

31、谁持彩练当空舞”的中华之美融为一体。“冰丝带”在奥运史上首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不仅是目前世界上 甲 ,碳排放趋近于零;还是最先进的制冰技术,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其主体建筑的设计灵感源于中国的传统吉祥饰物“如意”。从跳台环形顶端,再到剖面线形和底部看台,与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的S形曲线完美融合,因此, 乙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独特的悬挑遮阳棚设计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俯瞰下去正如一条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因此,被称为“雪游龙”。这里承办的雪车雪橇项目是冬奥会中速度最快的项目,被誉为“雪上F1”。它专业性强,危险性高,因此, 丙 ,最

32、终只有小海坨山南坡的选址符合场地要求。21. 对文中五处引号的作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曾有许多改变人类生活的伟大发明,后来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可发明的东西了,就自满起来,他曾经对他的手下人说:“不要给我提任何意见!”因此,爱迪生的晚年就很少有创造发明。冬奥会拉下帷幕,在我们对赛事津津乐道的时候,获得一金一银的苏翊鸣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在达到这个体育高峰之后,追求另一座高峰,拟报考清华大学。两则材料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