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科综述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38921747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跨文化交际学科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跨文化交际学科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跨文化交际学科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学科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学科综述(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跨文化交际学科综述Summar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ubjectAbstract: The new subjec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a history of twenty years in China while i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more than fifty years in the worl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implemented in China, many changes have happened

2、 in society, such as the increase of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nflux of foreign students and immigran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activities, the appearance of cosmopolis andso on. All these make the research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urgently necessary. Thispaper

3、illustrat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s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 on both home and abroad.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Communication 摘要: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上有50 多年的发展史,而在我国却只有20 多年的发展历程。随着 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发生了学多新的变化,跨国公司的增多、外国留学生的涌现、 外国移民的加入、国际会议与大型国际活动的开展、国际都市

4、的出现等等都使得跨文化交际 学科的出现呼之欲出。本文叙述了跨文化交际的起源与发展,国际与国内发展的现状及国内 的发展趋势。并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跨文化交际将得到飞速发展。关键字:跨文化交际文化交际1跨文化交际的起源与发展 跨文化交际是长期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它作为学科的历史却很短。“跨文化交际”这 一述语是有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 Hall在1959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无声的语言中首先 提出的,学术界普遍将这部著作视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此后,Robert Oliver出版 的文化与交际(1962), A. Smith出版了交际与文化(1966)。这三本书都是围绕文 化与交

5、际的关系展开论述的。而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学者们在讨论交际时很少涉及 文化的影响。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开始开设跨文化交际学这门课程。 60年代中期,在匹茨堡大学的一批学者组织了研讨会(workshops),形成了一个研究中心, David Hoopes主编,出版了跨文化交际学读本(1971, 1972,1973,1974),在当时论 著非常缺乏的情况下,读本在教学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70年对于跨文化交际研究来 说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协会(t he int erna ti onal communica tion association)正式承认跨文化交际

6、学这一领域,并在协会下而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分支,言 语传播协会(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在协会下也成立了跨国与跨文化交 际委员会,并确定1970年为“跨文化与跨国言语研究交际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以 Gudykunst及TingToomey为首的一批跨文化研究学者开始了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发展,到现 在,跨文化交际已经形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科学体系,在美国有约130多所大学已经开设了 跨文化交际学这门课程。跨文化交际涉及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民族学、大 众传媒学、美学、宗教学等许多领域,并成为其研究方向之一。相关文章与专著也迅速增加。

7、 2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内容跨文化交际学涉及多学科,其基本内容一般包括五个方面:(1)文化价值观的文化维度理论 的研究。文化维度是跨文化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该研究确定了区分不同国家文化 的四个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避与不确定性容忍,男性化与女性 化。个人主义强调个人所得和个人权利,包括个人的自我决定权利;集体主义文化则强调集 体所得和集体权利,包括集体对个人的决定权。权利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利分配 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不确定性容忍高的人们敢于冒险,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不确定 性高的人们则相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于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价值观无法回避,人们

8、恰恰是通过了解价值观的不同,来加深对跨文化的理解。(2)言语行为文化特性方面的研究。 不同的文化会产生差异,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物, 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的使用要遵循文化的规则。语言的使用中说话的直接与间接 是文化差异比较明显的特征之一,大体可以分为低语境和高语境国家,低语境国家语言使用 比较含蓄隐讳,而高语境国家的人们使用语言比较直截了当。因此高语境环境下的人们可能 会认为低语境国家的人们不诚实,而低语境国家的人们则会认为高语境的人们不礼貌,这就 产生了交际上的障碍。(3)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非语言沟通是指不通过语言在沟通传达 信息的过程,这些非口

9、头语言包括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身体接触等方面。(4)文化对语境 的影响,分别研究了在教育、医疗和商业行为的影响。(5)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 处理跨文化冲突,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及跨文化交际中应该遵循的伦理指导原则等 等。3. 现状3.1国际现状(1) 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探讨,学者们对理论模式十分重视,在美国,跨文化交际研究已经 有了至少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至今仍然在不断探讨理论模式问题。(2)在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应该采取多学科综合的路子,不必拘泥于某一家之说或者某一种方法,在美国的跨文化交 际研究中心理学的位置十分突出,其次才是传播学家、人类学家等等。(3)研究方法呈现多 样化趋

10、势,各种流派纷纷出现,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段,围绕或侧重不同的内容各抒己见。 其中较具体易行的方法有:文化差异主义,文化相似主义,文化对话主义,动态过程法,内 视法,外察法,经验学习法等等。文化差异主义和文化相似主义是有关异文化交际探索和异 文化交际教育的良种研究方法,前者强调受教育者要学习了解文化差异,而后者则强调要学 习文化中的共性。文化对话主义主张提高自我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意识,克服文化差异。进 行交流。动态过程法提倡文化与交流是动态变化的多层次复杂体。经验学习法鼓励直接体验 不同的文化。3.2中国现状 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从国外引进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许国璋于1980年在现代外语第 4

11、 期上发表的题为“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一文标 志着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诞生。从1981年至2001年20年间,我国学者对跨文化交际学 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发表了近300篇研究论文,出版专著20余部,不仅推动了我国跨 文化交际学的发展,而且对我国其他人文学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我国对跨文化交际学 研究的特点为:(1)我国从事这方面研究者大部分是从事外语教学和语言研究的学者,因此 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社会语言学和人类学的影响更大一些,心理学的成分很少。从我国20多 年发表的论文看,大部分是关于外语教学和语言研

12、究两方面,“其中最关注的是词汇、语用、 交往习俗等与语言交际有关的层面”(胡文仲等,1997:50)如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 力的内在联系(姜艳,2003),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马栓莹,2006),跨文化 交际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学(曹曼,2007)等等,虽然也有人在管理学、心理学、医学及文 化与传播、商务等方面作出些研究,但是所占比例较小; (2)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研究上, 对前人尤其是国外研究进行评论和介绍的多,而且这方面的内容重复的多,有新意的少。理 论发展与实践状况之间存在不协调,探讨不够深度,缺乏理论基础; (3)缺乏严格的科学方 法。跨文化交际学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理论指导模式,

13、其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由于缺乏科 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材料的描写难免不系统、不科学,自然很难提出有说服力的理论设想。 我们不少的研究,不是从问题出发,通过研究来解决问题。“从目前我国的研究来看,一般 性的探讨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研究比较缺乏。前者相对说来比较容易,而后者需要花费 许多时间、物力和财力。从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要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做出成绩,必须 在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只有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做的扎实,理论探讨才 会有真正的深度”(胡文仲)刘润清也呼吁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超越简单的分类加举例阶段, 以严谨的定量方法和深入的定性方法,对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扎实的处理和分析。

14、(外语 教学与研究1998(1):14)4. 发展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跨文化交际研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研究者越来越重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完善和发展。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缺陷为越来越多 的学者所重视,一些开始介绍国外科学方法论及探讨国内方法论的文章开始出现,如国际 跨文化交际主流研究中常用的定量数据分析方法(彭世勇,2005),谈国际跨文化交际研 究方法(王林海,2006)等等;(2)对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视,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在外语教学 界,专家认为应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的学生而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使学生终生受益。这是对跨文化交际研究

15、的新认识与新思考,预示着跨文化交际将更重视 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以及跨文化能力框架的制定。此框架的制定将拓宽我们的研究视角,使 我国跨文化交际学科的发展与研究能力与国际上的研究同步前进;(3)对跨文化交际应用的重视,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人类学、社会学、 心理学、交际学等多门科学。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商业、外事、医疗、教育等领域影响很 大。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将是范围大、涉及面广的大型跨文化交际活动。越来越 多跨国公司的进驻,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的到来,都促使我们加快对跨文化交际应用的研 究。参考文献:1 胡文仲.IJIR, SIETAR与IAIR.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年第8期:10-11页2 彭世勇.国际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常用的定量数据分析方法 .外语教学,2005 年第 26 卷:23-26页3 庄恩平.跨文化交际发展趋势:跨文化研究与应用.上海翻译.2006年第四期:12-13页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外语研究,1994年第1期:P35-38 高永晨试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苏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P129-133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外语教学第13卷:P1-6 彭世勇.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建议,湖南大学学报第19卷:P87-91期 刊作者名. 题名.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