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世的智慧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138879619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647.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生处世的智慧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生处世的智慧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生处世的智慧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资源描述:

《人生处世的智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处世的智慧(3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人生处世的智慧前言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年),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美国“成人教育之父”。在实践的基础上,卡耐基撰(zhuan)写而成的著作,是20世纪最畅销的成功励志经典。主要代表作有:沟通的艺术、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伟大的人物和人性的光辉。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而在与人交往中,人际关系却是很重要的一环。人际关系良好,心理就健康,发展潜能的机会随之提高。知识和判断是在人们的交往中不断提高的,这需要有高超的智慧。人们的幸福和温暖都是从事业中得来的,怎样才能求得理想的职业,怎样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这些都离不开高超的智慧。

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和别人打交道的艺术,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智慧,而且还有助于取得事业的成功。学会沟通与了解 不管你是否要倾听以了解别人,还是要人了解自己说的话,同化总是发生在转向之前。唯有先利用同化和你的头痛人物建立一些关系之后,你才能改变互动的轨迹,学到和难缠人物连成有效沟通的同化和转向技巧。“同化”的理解何为“同化”?指不同文化单位融合成一个同质文单位的渐进或缓慢的过程。同化方面很多,如民族习俗同化,你的民族迁移到更大某民族地生活,经过多方面长时间交流(例语言和生活习俗),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民族习俗淡化,吸入某民族生活习俗,这就是民族习俗同化。关系若是和谐,便可利用和谐的关系来达到相互

3、转化(同化)的目的。举例生活中同化的例子:你是否曾经在和别人谈话的时候发现两人似乎在同一个地方长大,有了这样的发现,差异就会减少,彼此就更加亲近,这样是同化的经验。和朋友一起去餐厅,看着菜单问道:“想吃什么?”,问这句话,你并非是真的问对方喜欢吃什么?而是发出友谊的信号,如果对方在饭前点了杯饮料,你也跟着点,那也是同化的例子。你的孩子膝盖受伤了,你会把孩子抱起来和他眼光相对,以担心的声音问:“痛不痛?”这也是一种同化,证明你关心孩子。和同乡人用熟悉的腔调谈话,表示出对他们出于一种被乡情浓郁化的心理。你曾经打扮很正式到某个地方,结果却发现其他人都穿的很普通,就会感觉到格格不入。同化的方法v 可以

4、从表情、反应的多寡和身体的动作来和别人同化v 在语言上以音量和速度来和别人同化v 利用言辞来传达共同的观念 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是不相同的,不是立场相同,就是绝对对立。和自己喜欢的人或目标相同的人同化是自然不过的事情;和你认为难缠的人格格不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和认为正常举动的表达方式:有人边说话边用手比划;有的则只会用嘴巴说而不动手比划有人喜欢站着说话;有的喜欢坐着说话有人几乎对所有人都礼貌的微笑;有的则对每个人都皱眉头。人与人之间有着相似的某些特征:假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处不错,在人的语言或表情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你和一个翘着二郎腿的朋友相谈甚欢,过一阵子你也会同样翘

5、起腿来 如果人们对你笑,你也会报以微笑 他们告诉你烦心事,你会表示关心 如果对方抓抓头,你也有可能感觉到头上同个地方痒同化会使你我之间产生信任和合作的气氛,反之则容易有不信任和不合作的感觉。不能同化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假如没能消除相处的歧异,歧异便会成为日后冲突的导火线。不过,同化要避免别人对你有看法,让人觉得你是在嘲弄他们。在聊天时把对方从头到脚都加以模仿是不必要的。通常只有当你跟别人相处融洽时,才会产生行为的同化。开始和他们一起时你可能不会抖脚,但是要不了多久,你会和他们一样去那样做了。但是,有一种是千万别同化,那就是对你有敌意的动作,如果有人对你挥拳大叫:“我觉得你真是个笨蛋!”那你千万不

6、要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我认为你和我是一样的”,这样做并不是同化。我们不赞成以暴制暴,处理侵略性的同化之道是故意淡化。要和别人进行相互了解,自然会在音量和速度上同化,如果对方说话愈来愈大声,你也会愈说愈大声;如果对方说话愈快,那么你也会加快语速。说话快的人喜欢速度感,说话慢的人则享受自在感;安静的人不喜欢吵闹,爱热闹的人却喜欢大声。案例分析 如果你不能在音量和速度上与人同化,那么就可能与别人产生误解和烦恼。案例:有一对母子想化解彼此间无法调解的差异。母亲对儿子生气时,她沟通的速度会加快。儿子的反应就是退缩,不再听母亲说的任何事,倒不是因为所说的内容,而是因为说话的方式。母亲觉得这种儿子这样的行为

7、令人失望至极而不可避免地会发脾气,于是当儿子的就要更加退缩。不久之后,母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也更加激化了。遗憾的是,问题不是出在爱得不够,而是同化得不够。我们只有帮助她们注意彼此沟通的差别,后来她们也都开始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当母亲了解了如何跟儿子说话儿子才能多注意时,她开始注意放慢说话的速度,也就是用儿子可以接受的速度来表达自己的所说的意思和行为。其实儿子也同样急切地想和母亲有良好的沟通,而不是不断地听到骚扰之声。因此他开始努力注意妈妈所说的话,而不去管说话的速度问题,因为速度快不见得代表生气。案例分析分析:一个人用语言表述自我时,常愿意别人能有反应,也希望别人能了解他们。即使当说话人连自己

8、也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也希望能获得别人的了解,当一个心烦意乱的人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时就说如此。不过如果同时有两个以上的人想要被倾听和了解,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这样做,那么争吵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可见,那些有很强交际能力的人为了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他们会注重别人的谈话时反应如何。如果一个人被别人重视、被人所理解,他就会创开心门,要他倾听你的说话就容易多了。了解的方式了解的方式有两种:一感性的,也就是让别人觉得你了解他们的感受二知性的,就是让别人相信你了解他们所说的 如果人们变得难缠时,主动努力倾听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是一种很有用的策略 人们基本上是从他们说话时你脸上的表情和声音看出来你是

9、否在倾听而且了解他们。所以倘若他们在倾吐,发泄自己心中的郁闷情感时,或者说些不相干或可能造成误导的事,或者提供一些你不想知道的资料时,你的任务便是,用目光和声音来表现他们所说的对你是很有意义的。请不要用很迷茫的表情来中断与别人的对话,或是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使他们分心,而应该要帮助他们完全的表达自我。你只要点头表示同意,并偶尔适当地发出一些表示了解的声音,比如“噢”、“嗯”、“是吗”、“对”等,然后再重复他们所说的,好让他们知道你已经听进去了。从身体的动作到声音的回应,你都必须给人一种你听到了,并且有着一种了解过的、产生了印象的感觉。复述的概念复述是一种回馈的形式,就是重复一些别人使用过的词汇。

10、和翻译和改述不相同。人说话时有自己的词汇,那是个象征,一个人所选用的词汇,对他们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你以善意说法把他们的词汇换成你的词汇,打个比方:“换句话说”、“那么,你想要说的是.”可能会导致延长和难以达到同那人沟通的目的。而且他们还会认为你所说的这些词汇符号的提出原因或是你听不懂的证据。复述并非是简单的重复一遍而已,对付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方法:应付具体攻击性的人群需要的复述最少,因为这种人的注意力只能维持两句话的时间 对付万事通的人群则需要冗长的复述,不然,你又得再听他们说一遍。对付说话唯唯诺诺,拿不定注意的人群,要注意这些人在表达感情时会用什么样的语言。听了对方的话之后,便要开始收集

11、他们在与你沟通中隐含的意义,在这时,显出困惑的表情是不碍事的饿,因为你是不懂或奇怪而才会这样表示。提出澄清的问题是指用更多的问题找出事情的真相,远比哼一声要好。通常可以这样发问:“你在说谁?你指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发生的?是怎样发生的?”等等。得到这样的信息后,你就可以探索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他们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什么结果。你必须把自己的能力由单纯反应转成收集资料的模式,这一点很重要。有时在和难缠人物相处若能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可能会比知道正确答案还要有价值。举例:和情绪不稳定的人在一起时,充分利用咨询的方式不见得能行得通。因为这种人的推理能力被情感所遮蔽,使得头脑和嘴巴似乎练不起来。和感情激

12、动的人说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这些人在这个时候说理表达和感情上是据理力争,甚至会失去理智。那么你该怎么做?是以语句还击,还是默不作声?二者都不适宜,那最好的办法是用复述的形式,而且可以复述你所听到的,然后好奇地提出问题。在发问的过程中,你可以帮助对方更加理性,积极主动澄清问题的实质和合理性,达到以帮助心烦意乱的人填补思想的空白,直到他们再变回讲理的人。你可以耐心和支持的态度表现出你关心他们说的话,如此一来,这些令你头痛的人物就会愉快和真诚地与你合作交流。把你所听到的话做成摘要向他们(难缠人物)报告,如:“那么,如果我听的没有错的话,问题是这样的,而牵涉到的人是这个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是

13、.这样做得好处有两点:1.如果你漏听了什么,他们可以详细补充;2.你再一次证明你非常努力想完全了解。这会赢得他们合作的可能性。总而言之,倾听是增进信任、合作和了解的方法之一。何为正面的动机正面的动机就是指利用沟通的方式来实现美好的愿望。案例分析案例:老王开了一家运动用品店,这家店刚经过不景气的阴影。现金流动的很慢,因此店里很多灯泡烧坏了也没有换。有一个新来的员工注意到这个问题,就私自订了灯泡,把坏灯泡全部换新。同时他还在物料间预放了两年用的灯泡,这样,店内就不会再没有光明了。然而,老王对于这员工把店内有限的金钱做这番事而感到很生气。因此他在别的员工面前把这个新员工训了一顿。接着两年之后,老王发

14、现这个员工再不像以前那样主动做新的事情,而是事事都要大家告诉他怎么做。案例分析续分析:事实证明,老王心里根本没有嘉许员工的正面动机。员工的动机也许关心的是这个地方看起来一副寒酸相,那么顾客对商品的质量会怎么想?也许这员工不过是想让大家都喜欢他,而极力讨好般地去做事。又或是他想显示炫耀自己的才华超众。这些原因任何一个都有可能。然而重点并不是促成主动行为背后是否正面的动机。而在如果看不出这正面的动机,就误会了对方的意思。如果老王能够看出并嘉许这位员工的正面动机,并加以同化,他可能会这么说:”谢谢你主动更换店里的灯泡。非常感谢你关心客人对店里的观感。我想你大概觉得如果顾客看到一家寒酸的店,对我们的设

15、备也会有同样的看法,况且同事们也会喜欢能多一点的灯光。不过你大概不知道我们现金流动的问题相当严重,我们必须把多余的灯泡送回去。不过还要谢谢你的主动替店里设想,我真的希望以后你还能这么主动,从现在起,我会尽量让这里的每一个人知道我们店里的情况。”案例分析续倘若有上面店东的这番话,那个雇员以后还会自作主张吗?答案是一定会的。如果能在别人质疑而想办法使人相信,这是一把可以化阻力为动力的有用钥匙。先假设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正面的,再本着这种想法跟他们相处。如果你不确定有什么正面的动机,那么就自己杜撰。即时你想要同化的动机不是真的,你还是可以得到良好的回应和支持。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如果应付的人是将工作

16、做完视为第一要务,看得非常重要,你应该以简洁切题的方式来和他们进行沟通,要非常注意细节和关键部分,如此便可增加彼此的合作,减少双方的误解。如果你和将获得赞许视为第一要务的人相处,那么你在与他们的互动中以热切赞美的言词来肯定他们的贡献,赞美他们的付出、价值和意义,便可增加彼此的合作,减少彼此的误解。标准的定义标准是观点正确与否的准绳,它是证明理论和善恶的特点规则,也是判断事情应该如何进行的方法,应该“赞成”还是“反对”某个计划的标记,也是坚持某一个观点的原因。案例分析在讨论不同意见或观点时,标准更显得重要。如果你能在讨论中看出标准是什么,会出现多大的回旋与合作机会。案例:有一家公司开会讨论最合适

17、的开会地点,众人意见分歧。有人建议就在公司的训练厅;有人建议在饭店;另外有一部分人推荐海边的度假中心。他们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认识立场上、以不同角度去想问题。这样战线就划分清楚了,一场拔河于是开始。用不了解的方式先问第一个人“为什么你觉得训练厅最好?”他回答:“因为这样就不用花钱了!”钱对他来说是评定讨论会成功与否的第一项标准。继续问下一人他们喜欢饭店的原因?所得到的回答是:“如果我们在自己公司里面开研讨会,每个人都因在自己公司里心思不集中,会跑来跑去地回电话,过去有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一个人人都可专注在主题上的地方。”这个人把能够集中注意力当作造就成功研讨会的较重要标准。案例分析续 随后我们问:

18、“选择度假中心的原因又是什么?”而得到的回答是:“嗯,倘若去一个较休闲的环境,我们就能够放松心情,也可凝聚团队的情感。”这个人的单子上凝聚力量和团队精神是摆在最前面的。显然,这些人说的都不只是提到了研讨会。他们也说到金钱、注意力、放松和团队精神,标准一旦曝光了,下一步就是要找出标准的先后顺序来。后来每个人都同意注意力所在是第一优先要考虑的,而经费虽然允许他们在饭店开研讨会,但却不足以让他们到度假中心去。于是小组开始开动脑筋,讨论如何在预算内,得到可以放松心情和凝聚团队的效果,最后他们终于想到,开研讨会那天晚上举行宴会时也一起邀请员工的家属。这个团队因为找出了标准,而且也把优先顺序排出来,因此能够满足各方的愿望,同时也能举行一次宴会。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标准要求不同,所达到的结果就不同。意见不同变为争论时,试着想想或力求人们为什么会冲突?为什么赞成和反对呢?然后再找出可以把这些标准融合在一起的想法或解决之道。这是化冲突为合作的另一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