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8771457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6.9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文写作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公文写作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公文写作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培训课件ppt(1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公文知识与写作培训教程公文知识与写作培训教程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20182018年年第一章第一章 公文概述公文概述第二章第二章 公文的行文关系及规则公文的行文关系及规则第三章第三章 公文要素公文要素第四章第四章 命令(令)命令(令)第五章第五章 决定决定第六章第六章 公告公告第八章第八章 通知通知第七章第七章 通告通告第九章第九章 通报通报第十章第十章 议案议案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报告报告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请示请示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批复批复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意见意见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函函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讲话稿讲话稿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计划计划第十九章第十九章 总

2、结总结第二十章第二十章 会议记录会议记录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 简报简报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 述职报告述职报告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 启事启事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 信件类公文信件类公文第二十六章第二十六章 公文处理公文处理目目 录录公文写作(上)第一章第一章 公文概述公文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公文的涵义与特点公文的涵义与特点 一、公文的涵义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从广义上讲,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处理公务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或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字材料。广义的公文涵盖了全部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二、公文的特点(一)公务性公文的首要特点就是公务性。

3、(二)规范性公文的规范性是指公文具有规范的体例格式,即规范的体裁和格式。公文规范的体裁和格式是其区别于其他文章的显著标志。从狭义上讲,公文是指党政机关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公文。第一章第一章 公文概述公文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公文的涵义与特点公文的涵义与特点(三)法定性公文的法定性是指公文作者的法定性。公文使用的主体是单位,也就是说,只有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承担责任的组织或其法定代表人,才能充当公文的作者。(四)程序性公文的程序性是指公文必须履行规范的程序方为合法有效。从公文的撰拟、形成到发布,必须依次经过相应的程序,否则它就不能生效。(五)政治性和政策性公文的政治性是由国家政权的性质、

4、政党以及国家机关的阶级性质及路线方针决定的。公文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证其贯彻执行。(六)权威性公文的权威性来自公文制发机关的权威性和合法地位,是制发者依职权制发的。(七)时效性公文的时效性是指公文在特定的时间区限内具有效力和过了特定的时间区限后及被新的公文取代后即失去效力。第一章第一章 公文概述公文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公文的作用公文的作用 归纳起来,公文的作用有:1、规范和约束作用;2、领导和指导作用;3、传递和沟通作用;4、宣传和教育作用;5、依据和凭证作用;6、档案和史料作用。第一章第一章 公文概述公文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公文的种类公文的种类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

5、种类有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公文的种类有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第二章第二章 公文的行文关系及规则公文的行文关系及规则第一节第一节 公文行文关系公文行文关系一、行文关系:是单位之间在公文往来过程中存在的授受关系,是各单位组织关系或业务关系在公文运行中的体现。(一)上下级关系(含隶属关系):(二)平级关系(三)非隶属关系二、行文方向 行文方向是行文关系的反映,是指公文运转与传送的方向。一般分为上行、下行和平行三种。三、

6、行文方式 一定的行文关系,规定和约束了公文的行文方向,同时也规定和约束了不同的行文方式。一般常用的有逐级行文和平级行文。第二章第二章 公文的行文关系及规则公文的行文关系及规则第二节第二节 公文行文规则公文行文规则一、确有必要,注重效用二、按隶属关系行文三、按职权范围行文四、联合行文的机关应是同级机关五、党政分开行文。不提倡联合行文。六、“请示”的相关规定:一文一事,不得夹带其他事项。上级需批复。七、主送与抄送的规定第三章第三章 公文要素公文要素第一节第一节 公文主题公文主题一、公文主题的概念 公文主题是公文中贯穿的基本观点、主张或意图,是公文内容的核心部分,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是写好公

7、文的关键。二、公文主题的特点(一)公文主题反映的对象是公务活动(二)公文主题的表达方式比较直接(三)公文主题有直接的社会价值(四)一份公文只有一个主题 三、公文主题的作用 (一)决定着公文材料的选择 (二)左右着公文结构的安排 (三)限定着公文语言的色彩 (四)控制着公文的表达方式 第三章第三章 公文要素公文要素第一节第一节 公文主题公文主题四、公文主题的确立(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二)有关文件精神(三)工作实践(四)领导意图五、公文主题的要求(一)主题正确(二)主题集中(三)主题鲜明(四)主题新颖第三章第三章 公文要素公文要素第一节第一节 公文主题公文主题六、公文主题的表现方

8、法 公文主题的表现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摆事实,二是讲道理,三是直截了当地发指令、提要求、做规定等。七、公文主题与标题的关系(示例)(一)文件标题直接揭示了公文的主题(二)文件的标题揭示了公文主题的一部分内容(三)文件的标题仅提出了主题所要回答的问题(四)文件的标题不涉及文件的主题 公文主题在形式上有时用一个主旨句把一份公文的主题准确地概括出来。主旨句的表现方法,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一是题目明旨。二是开宗明旨。三是片言居要。四是一线贯穿。第三章第三章 公文要素公文要素第二节第二节 公文材料公文材料一、公文材料的概念 公文材料,是指作者用来表现主题的事实和依据,包括事实现象、政策法规、上级文件、上

9、级精神、统计数字等。二、公文材料的种类(一)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二)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三)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典型材料(四)现实材料与历史材料(五)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三、公文材料的作用(一)材料是主题形成的依据(二)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支柱(三)材料是结构文章的砖石(四)材料是写作技巧发挥作用的前提第三章第三章 公文要素公文要素第二节第二节 公文材料公文材料四、公文材料的积累(一)直接摄取材料(二)间接摄取材料五、公文材料的选择(一)选择材料紧扣主题(二)选择材料要真实(三)选择材料要典型(四)选择材料要新颖(五)根据文体和篇幅选择材料六、公文材料的使用(一)认真核实材料(二)合理加工材料(三)

10、恰当运用材料第三节第三节 公文结构公文结构 一、公文结构的概念和作用(一)公文结构的概念(二)公文结构的作用 二、公文结构的基本内容(一)公文的开头与结尾(二)公文的层次与段落(三)公文的过渡与照应 三、公文结构的基本要求 公文结构的安排,应当服从于和服务于公文主题表达的需要,要以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外部联系为原则,并充分注意公文法规对不同种类公文的结构安排的具体规定。第三章第三章 公文要素公文要素第四节第四节 公文语言公文语言 一、公文语言的特点(一)准确性(二)简洁性(三)庄重性(三)庄重性(四)规范性 二、公文语言的词汇(一)称谓语(二)起首语(三)承启语(四)结尾语 第三章第三章

11、 公文要素公文要素 所谓公文用词的特殊性,是指公文有一套较常用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用起来能体现公文的严肃性和准确性。第四节第四节 公文语言公文语言 三、公文用词的特殊性 四、公文写作常用词语 在长期的公文写作实践中,由于行文关系和处理程序的需要,公文逐渐形成了一套常用的专用词语。五、公文语言的表达方式(一)叙述(三)说明 说明的方法非常多,常用的包括定义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分类说明、数字说明、引证说明、解释说明。议论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一般而言,这三个要素都是不可缺少的。叙述是一种叙说、介绍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述方式。(二)议论 第三章第三章 公文要素公文要素第一节第一节

12、 命令(令)概述命令(令)概述 一、命令(令)的含义 命令又称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带有强制性、领导性、指挥性要求的公文。二、命令(令)的特点(一)强制性(二)庄严性(三)权威性(四)载体性(五)专用性 对命令的使用,主要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军事机关。在多数情况下,命令充当着法规性文件公布的载体,实行复体行文。所谓权威性,是说命令(令)是权力威望的体现。所谓庄严性,是说命令(令)使用时,十分审慎,不能随意制发,也不能朝令夕改。所谓强制性,是说命令(令)具有最强的制下性,它一经发布,有关下级机关和人员必须五条件地服从和执行,不能讨价还价。第四章第四章 命令(令)命令(令)第二

13、节第二节 命令(令)的格式命令(令)的格式 一、标题 (一)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多为行政令、奖惩令所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命令。(二)由“发文机关+文种”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多为发布令所使用。(三)由“事由+文种”组成,如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命令。二、发文字号或令号 行政令、奖惩令一般列发文字号。发布令只列令号。三、正文 命令(令)的正文一般由行令缘由、命令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四、落款 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和发文时间。第四章第四章 命令(令)命令(令)第三节第三节 命令(令)的分类命令(令)的分类 一、发布令 发布令是依照有关法律规

14、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时所使用的命令(令)。二、行政令 行政令是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所使用的命令(令)。三、奖惩令 奖惩令即嘉奖令和惩戒令,是用于嘉奖或惩戒有关人员(或集体)时所使用的一种命令(令)。四、任免令 任免令是行政机关或领导人对下级人员任命或免职使用的一种公文。第四章第四章 命令(令)命令(令)第四节第四节 命令(令)写作的基本要求命令(令)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结构要完整 二、表达须准确 三、篇幅宜精短 四、适用要规范 五、密令要保密 第四章第四章 命令(令)命令(令)第五章第五章 决定决定 第一节第一节 决定概述决定概述 一、决定的含义 决定是党政机关对于某些重

15、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决策和安排,是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经常使用的、具有规定性和领导性的规范性公文。它用于对重要事件做出决策和安排,或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二、决定的特点(一)具有权威性和规定性。(二)具有指导性和全局性。(三)具有稳定性和长远性。第五章第五章 决定决定 第二节第二节 决定的格式决定的格式 一、标题 决定标题一般为公文的常规模式,即“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有的也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标题之下,一般标有成文时间。如果是正式会议讨论的决定,在标题的下面要写明在什么会议上通过或批准。二、正文正

16、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决定的篇幅随内容而定。三、落款 标明发文行政机关名称,成文时间置于落款之后,也有的成文时间列于标题之下。第五章第五章 决定决定 第三节第三节 决定的分类决定的分类一、法规政策性决定 对某领域或某方面工作做出政策性或规范性决定,使各级行政机关、单位有所遵循。二、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的决定 对重大事项或重要工作做出部署或变更、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标题一般采用完全性标题,有的须在标题下加括号注明成文日期。三、奖惩性决定 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个人或造成重大事故及有严重违纪行为的人员做出奖励或惩戒的决定。四、任免性决定对机构的增设或撤销,比较重要的人事安排做出的

17、决定。第五章第五章 决定决定 第四节第四节 决定写作的基本要求决定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采用合适的结构形式二、掌握恰当的表达方式 三、运用准确的语言词汇四、选用客观真实的材料五、规范文体的适用第六章第六章 公告公告 第一节第一节 公告概述公告概述一、公告的含义 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行政公文。它有广泛的公开性,是普发性公文。二、公告的特点(一)公开性 公告是通过新闻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公开向国内外宣布的,其目的就是让国内外周知,无需保密。(二)广泛性 公告的广泛性是指范围广泛,有必要让全世界所有公众了解的事项,其影响遍及世界范围。第六章第六章 公告公告 第一节第一节 公告概

18、述公告概述(三)庄重性 公告宣布的事项分量重大,性质突出,庄严凝重,为全世界所关注,需要郑重知照,其内容和形式都是庄重而严肃的。(四)单一性公告的用法是“一文一事”,不能将几件事放在同一公告中宣布。(五)限定性 公告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外交部等单位制发,基层单位及其领导人不能使用。第六章第六章 公告公告 第二节第二节 公告的格式公告的格式一、标题(一)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二)由“发文机关+文种”组成。(三)由“事由+文种”组成。(四)单独由文种组成。二、正文 公告和其他文种的最大不同是没有主送机关。三、落款 标明发布公

19、告机关的全称。标题中出现发文机关名称的也可不写落款。第六章第六章 公告公告 第三节第三节 公告的分类公告的分类一、要事性公告 这是国家行政机关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件、重要事项的公告,内容可以是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二、法定性公告 这是用以向国内外宣布法定事项或颁布宪法、法律、法规而使用的公告。三、政策性公告凡国家行政机关向国内外发布方针、政策,均用此类公告。四、任免性公告 向国内外宣布人员职务任免事宜,采用此类公告。这类人员多系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重要官员。第六章第六章 公告公告 第四节第四节 公告写作的基本要求公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公告使用要规范二、公告用语要简练准确三、公告主题要集中正确四

20、、公告事项要准确具体第七章第七章 通告通告 第一节第一节 通告概述通告概述一、通告的含义 通告是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向人民群众或机关团体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规范性公文。它有较强的专业性,多在特定范围内使用。二、通告的特点(一)广泛性 所谓广泛性,一是指它的内容的广泛性,大到国家的政策法规,小到具体的换发牌照,都可以使用通告。(二)专业性 通告多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用来公布一些具体专业事务或政策法规,往往涉及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三)强制性 有些通告涉及的事项要求普遍遵守,如法规政策的通告就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如果违反,将受到处罚。第七章第七章 通告通告 第二节第二节 通

21、告的格式通告的格式 一、标题(一)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二)由“发文机关+文种”组成。(三)由“事由+文种”组成。(四)只写文种,如“通告”。二、正文通告的正文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三、落款 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第七章第七章 通告通告 第三节第三节 通告的分类通告的分类 一、政策法规性通告 在一定范围内,针对某一方面问题公布政策法规性或规范性意见,并提出相应要求,使行政机关、单位和个人广为周知并强制遵守。二、周知性通告 只在向一定范围内的群众公布遵守事项的具体事务时使用,仅要求有关行政机关、单位和个人广为周知和遵照执行,多是一些一般的事务性事项。第七章第七章 通告通告 第四节

22、第四节 通告写作的基本要求通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熟悉有关政策法规二、语言要简明准确三、内容要通俗易懂四、注意与公告的区别(一)内容轻重不同 公告的内容通常是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二)告知对象不同 公告的告知对象是广泛的,是“向国内外宣布”;通告的告知范围就小得多,为社会各有关方面。(三)发文机关不同通告的内容是一般事项,所以发文单位比较广泛。(四)发布方式不同 一般来说,公文是用文本形式印发的,而公告、通告的发布形式比较特殊,如公告还可用登报、广播的形式。第八章第八章 通知第一节第一节 通知概述通知概述 一、通知的含义 通知是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

23、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以及任免人员时使用的一种公文。二、通知的特点(一)指导性通知可用于平行文,但多数是用于下行文,不用于上行文。(二)广泛性通知的使用范围很广泛。第八章第八章 通知第一节第一节 通知概述通知概述(三)时效性通知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产生效力,有些需要注明,如要求受文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的不需注明,大家自会明白,如召开会议的通知,谁都清楚一旦会议结束,其效力自然消失。(四)周知性通知属于发布性公文,即知照文告。(五)不确定性通知在行文方向上具有不确定性。第八章第八章 通知第二节第二节 通知的格式通知的格式一、标题(一)由“发文机关+介词(可省略)+通知内容+

24、的通知”组成。(二)由“通知内容+通知”组成。(三)仅写“通知”二字即可。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即受文对象,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还可以是所有下属单位。三、正文 通知的正文,因种类不同,在格式和写法上有所差别。一般由通知缘由、通知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四、落款落款包括发文行政机关(印章)和成文日期。第八章第八章 通知第三节第三节 通知的分类通知的分类 一、发布性通知这类通知在国家机关发布(或废止)有关法规和条例、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和发布有关重要文件时使用。二、批转和转发性通知批转性通知和转发性通知一样,是将公文转达有关单位执行贯彻的一种通知。这类通知一般是对上级机关、同级机关

25、或不相隶属机关发来的公文,需要下属单位知晓或执行时使用。三、指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通常是上级机关对下级布置任务、指示和安排时使用。四、知照性通知向有关单位告知某件事件,交待有关事项,不需要办理或执行时,使用知照性通知。第八章第八章 通知第三节第三节 通知的分类通知的分类 六、任免通知 七、一般性通知 任免通知是上级机关任免下级机关的领导人或上级机关的有关任免事项需要下达,而不宜用任免命令时使用的一种公文文种。除上述各类通知外,还有关于一般事项通知,叫做一般性通知。五、会议通知会议通知是常见的通知类型,以召开某次会议的有关事项为内容,一般包括会议名称、主持单位、会议内容、起止时间、参加人员、会议地

26、点、报到事宜及有关要求等。第八章第八章 通知第四节第四节 通知写作的基本要求通知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要讲求实效,切忌滥发通知二、要具体明确,切忌阻滞含混三、要表述准确,突出中心四、要及时行文,切勿延误例文:关于印发xxxxxxxx规定的通知xxxx(主送单位):为了xxxxxxx(目的),根据xxxxxxx(依据),我们制定了xxxxxxxx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印章)xxxx年x月x日修改例文:xxxx市人民政府人事局会议通知市人民政府人事局会议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经市政府同意,定于2月20日在召开全市人事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工作会议,总结2001

27、年全市人事工作,研究部署2002年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参加会议人员 各区(县)分管人事工作的副区(县)长,人事局局长各1人。二、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地点:xx大厦 会议时间:2002年2月20日 与会人员集体乘车参会,请于2月17日前将与会人员姓名、单位、职务等相关事项报人事局办公室。电话:传真:联系人:xxx xxx 附件:参加会议的有关单位名单xx市人民政府 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公文写作(中)第九章第九章 通报第一节第一节 通报概述通报概述一、通报的含义 通报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把工作情况、经验教训、典型事例及有教育、指导、规范意义的事件向下级或公众发布的周知性公文。二、通

28、报的特点(一)引导性和警戒性(二)沟通性和交流性(三)典型性和真实性第九章第九章 通报第二节第二节 通报的格式通报的格式一、标题(一)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二)由“事由+文种”组成.(三)只有文种。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即通报的受文机关。三、正文 一般按开头(通报缘由)、主体(通报事项)和结尾(决定要求)等内容及其顺序进行框架设计和安排材料。四、落款 在正文右下方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加盖印章,写明发文日期。第九章第九章 通报第三节第三节 通报的分类通报的分类一、表彰性通报 用于表扬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的事迹,总结成功的经验,宣传好的典型,树立榜样,推动工作。二、批评性通报 用于批评错误

29、,通报事故或反面典型,归纳教训,教育他人引以为戒的通报,称为批评性通报,这类通报的正文结构同表彰性通报相似,但通常通报事项的具体叙述较略,内容以议论为主,突出结论和对受文者的要求。三、传达性通报 这类通报用以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指出工作的重点或必须关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它包括现状或基本情况,当前带倾向性的问题,今后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四、事项性通报这类通报一般在传达情况、沟通消息、互通情报时使用。第九章第九章 通报第四节第四节 通报写作的基本要求通报写作的基本要求一、事实要真实准确二、事例要有典型性三、行文适时恰当四、注意与其他文种的区别例文:xx省交通厅关于表彰姚xx、粱xx、凌xx三位同

30、志的通报各地市交通局:今年3月13日凌晨4时,xx市第二运输总公司桂A2536号卧铺大客车从广州返回,行至xx市xx路段时,发生了一起歹徒抢劫乘客钱财的案件,该车司机姚xx、粱xx、售票员凌xx三位同志挺身而出,赤手空拳,与歹徒英勇搏斗,三人均被歹徒刺伤,但他们临危不惧,团结一致,制服歹徒,保护了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姚xx、粱xx、凌xx三位同志平时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热情。在这次与歹徒搏斗中,他们表现出对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不顾个人安危,见义勇为门卫广大客运司乘人员树立了榜样。为了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经研究决定:给予姚xx、粱xx和凌xx三位同志通报表扬。希望全省交通系

31、统广大职工,特别是客运司乘人员和服务人员,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们挺身而出、扶正压邪,敢于同破坏社会秩序的歹徒作斗争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为保护旅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的敬业精神,努力在广大客运服务人员中营造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爱岗奉献、讲正气、树新风、见义勇为的良好作风,努力把我省交通系统两个文明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xx省交通厅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五日第十章第十章 议案第一节第一节 议案概述议案概述一、议案的含义 议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并需大会列入议程,进行讨论、审议和决定的议事原案,属于报请类公文。二、议案的特点

32、(一)议案的专用性(二)议案内容涉及职权范围的规定性(三)提出议案和审议议案的法律程序性(四)行文对象的单一性(五)生效标识的特殊性第十章第十章 议案第二节第二节 议案的格式议案的格式一、标题(一)一般采用标准式标题。(二)另一种是不完全标题。二、主送机关议案的主送机关即某级人民政府的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三、正文 正文是议案的核心内容部分。一般分提请审议的缘由(开头)、提请审议的内容(主体)、提请审议的要求(结尾),属因果式结构。议案附件是根据正文需要附上的材料,即需要具体审议的法律、法规(草案)和重大政策性文件。五、附件 四、落款 议案落款必须由同级政府首长签署,署名前冠以职务,不

33、能盖政府机关的公章,成文时间即行政首长签发的日期。第十章第十章 议案第三节第三节 议案的分类议案的分类一、法律、法规案 法律案包括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法律的议案和修改法律的议案,以及关于地方法规的议案。二、重要事项案 即各级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属于本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有关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重大事项的议案。三、机构改革、变动案 这里指的是各级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属于本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有关政府机构改革、变动的议案。第十章第十章 议案四、人事任免案 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

34、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有关人事任免事项的议案。五、批准条约案 指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批准国际条约、协定等议案,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加拿大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议案。六、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案,财政预算案 例如,国务院提请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增发国债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和今年中央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第三节第三节 议案的分类议案的分类第十章第十章 议案第四节第四节 议案写作的基本要求议案写作的基本要求一、标题要醒目议案标题要醒目,使人一目了然,特别是事由要写得十分明确。二、正文要规范 议案正文虽有种种写法,也可长

35、可短,但提请审议的缘由、事项内容、请求三个层次要井然有序,要有规范性。三、一案一事 议案内容应单一明了,一份议案只写一件事,不要写两件或数件事。四、切实可行 在撰写过程中,要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切实做好政策、法规和有关情况等方方面面的材料准备工作,以确保所提议案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第十章第十章 议案五、注意议案与提案的区别 “议案”与“提案”不同,其中议案用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而提案则用于各级政协会议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议案在提请大会审议通过后,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法律效力,而提案则相对弱些。六、准确合理议案要注意用语的准确合理。七、

36、要适时提交 议案要适时提交,即要在大会主席团宣布或决定的截止时间以内,将议案送交大会审查委员会,逾期再提议案,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效用。第四节第四节 议案写作的基本要求议案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一节第一节 报告概述报告概述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报告一、报告的含义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或要求时使用的一种陈述性上行文。二、报告的特点(一)内容的综合性 报告是 13种公文中综合性最强的,报告的内容可以是一文一事,还可以是一文多事,涉及的面较广,篇幅也相对较长。(二)时间的不定性 报告的制发不受时间的限制,事前可以报告计划和设想;事中可以报告进展情况;事后可报告已完结的事

37、项。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报告(四)写法的陈述性报告一般不做理论的阐述和重要性的议论。(五)沟通性 报告虽是最常用的上行文,但对下级机关来说,它是“下情上传”的主要手段,以此取得上级领导的理解、支持、指导,减少和避免工作上的失误;对上级机关来说,通过报告获得信息,了解下情,成为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重要依据。(三)行文的单向性 报告是上行文,目的是向上级机关提供信息、反映情况,一般不需要上级机关的答复,属于单向行文。第一节第一节 报告概述报告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报告的格式报告的格式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报告一、标题(一)采用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者齐全的标准式标题.(二)省略发文单位,只有事由、文种组成

38、的标题。二、主送机关 报告的主送机关,即发文机关的直属上级领导机关。三、正文 报告的正文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四、落款 落款标注发文机关印章和成文时间。第三节第三节 报告的分类报告的分类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报告一、报告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建议报告三种(一)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或上级交办的任务完成的情况。(二)情况报告 情况报告用于向上级反映客观存在的情况和问题,如某一时期群众的思想动态,某一事件或灾难的情况等。(三)建议报告 建议性报告在下级机关就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专门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时使用。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报告二、报告按性质可分为综合报告和

39、专题报告两种第三节第三节 报告的分类报告的分类(一)综合报告 综合报告用于全面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工作情况,它要全面汇报工作的过程、做法、成绩和经验、缺点或体会等。(二)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用于汇报某一工作、某一件事、某一方面内容,它的最大特点是内容专一而集中,既可以写情况、事故、经验,也可以写失误、提出建议等。三、按要求分,有呈报报告、呈转报告两种(一)呈报报告 呈报报告是向上级机关直接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报告,不要求上级机关批转。(二)呈转报告 呈转报告是向上级机关呈送,建议批准并转发有关地区或有关部门执行或参照执行的报告。第三节第三节 报告的分类报告的分类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报告第四节第

40、四节 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报告一、报告事项要客观真实二、报告内容重点要突出三、报告要及时四、报告要叙述有序五、报告不得夹带请示事项例文1(工作报告):xxxx(单位)关于xxxxxx工作情况的报告Xxxx(主送单位):根据xxxxxx要求(或xxxx以来),我们xxxxxx(概述工作背景或基本情况),对xxxxxx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xxxxxx(工作基本情况)。二、xxxxxx(主要做法和成绩,包括采取的办法、措施和产生的效果等)。三、xxxxxx(存在的问题,以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四、xxxxxx(下一步工作安排和思路)。印章x

41、xxx年x月x日例文2(答复上级询问和交办事项的报告)Xxxx单位关于xxxx有关情况的报告Xxxx(主送单位):根据xxxx要求(或根据xxx批示精神),我们对xxxx情况进行了认真研究(或我们对xxxx问题进行了调查核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xxxx(事件的过程、原因等)。二、xxxx(经调查核实的情况或处理的依据、结果等)。三、xxxx(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特此报告。(印章)xxxx年x月x日第一节第一节 请示概述请示概述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请示一、请示的含义 请示是下级机关或个人请求上级给予指示、批准、答复、帮助、解决、审核事项或问题时使用的请求性公文。二、请示的特点(一)目的

42、性请示的目的性极强,专门用于向上级反映困难、提出要求。(二)前置性 请示所反映的内容、涉及的事项一般来说都是即将发生或将要遇到的,行文一般在事前进行。(三)单一性请示必须坚持“一事一请示”的原则,不能搞“一文多事”。(四)时效性 有了疑难问题和本级机关不能解决的困难,需要上级及时答复和帮助解决,才写作请示。这就要讲究时效性。第二节第二节 请示的格式请示的格式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请示一、标题1.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2.由“事由和文种”组成。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指请示报送的主管机关,放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顶格书写,要写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的简称。三、正文(一)请示的事由 请示的事由或

43、起因,在正文的开头先撰写。它是请示正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二)请示的事项 请示的事项或建议的事项指请求上级机关批准、帮助、解答的具体事项,是正文的关键部分。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请示(三)请示的要求 请示的要求也就是请示正文的结尾。为使请示的事项得到答复,发文机关一定要提出要求。四、落款 落款包括发文机关和成文时间。发文机关要加盖公章,时间写在发文机关下一行。五、附注 为了方便联系,及时解决问题,写作请示时应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第二节第二节 请示的格式请示的格式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请示第三节第三节 请示的分类请示的分类一、事项性请示 事项性请示一般是请求指示的“请示”,在向上级机关询问有关事

44、项和陈述有关问题并要求上级机关答复时使用。二、请求性请示 请求性请示一般是请求批准的“请示”。在向上级机关请求给予批准某一事项时使用。三、建议性请示 建议性请示在向上级机关要求批转、转发本单位关于某项工作的系统设想、安排或处理意见时使用。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请示第四节第四节 请示写作的基本要求请示写作的基本要求一、一文一事 请示写作在一事一文,即在一个请示中只能提出一件请求批准的事项,或者一个请求解决的问题,否则上级机关不好答复。二、单头请示请示只能主送一个上级领导机关或者主管部门。三、不越级请示 行政机关都有一定的权限,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也有一定的分工和职责范围,因此,在请示时,一般要逐级向上

45、请示。四、不抄送下级 请示是上行公文,请示中的意见在未被批准之前并不生效,所请示的事项也常有不予以批准的。五、注意与报告的区别请示与报告在行文中常被混用,因此,有必要对两者进行区别。例文1(请求批准的请示):Xxxx(单位)关于xxxxxx(事由)的请示Xxxx(主送部门或领导):为了xxxxxx(目的),根据xxxxxx(依据),我单位拟xxxxxx(意图主旨)。现将有关情况和我们的意见报告如下:一、xxxxxx(基本情况)。二、xxxxxx(请示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其意义)。三、xxxxxx(具体方案和请示事项)。妥否,请批示(或请指示)。(印章)xxxx年x月x日例文2(请求指示的请示

46、):xxxx(单位)关于xxxxxx问题的请示xxxx(主送单位):近日,xxxxxxx(某项工作中遇到xxxxxx问题)。现将有关问题请示如下:一、xxxxxx(有关情况)。二、xxxxxx(遇到的问题)。三、xxxxxx(请示内容,即恳请上级单位对xxxxxx问题做出指示)。(印章)xxxx年x月x日(联系人及电话)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批复第一节第一节 批复概述批复概述一、批复的含义批复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呈报的请示给予正式答复的公文。二、批复的特点(一)发文的针对性 批复是针对某一具体事项的请示而做出的,不要涉及别的问题,一事一批复。(二)意见的决断性 批复要有根据地、负责任地明确

47、表示出对请示的内容同意与否,批准或不批准,原则上同意或批准等,表意要准确,态度要鲜明,不允许模棱两可、态度暧昧。(三)效力的权威性 上级机关所作的批复,往往体现上级机关的意图和权威,能够解决或审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或问题。(四)内容的单一性 批复既然是针对请示,那么请示是一文一事,批复也就自然是一请示一批复了。第二节第二节 批复的格式批复的格式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批复一、标题 批复的标题模式一般采用公文标常规写法,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单一,只送呈报请示的机关。三、正文批复的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四、落款 落款要标注发文机关和印发时间。第三节第三节 批复

48、的分类批复的分类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批复一、审批性批复审批性批复是针对请示行政机关提出的问题经审核后所作的批示性答复。二、决定性批复决定性批复是针对所请求的内容经认真分析研究所作出的决策性答复。三、指示性批复 指示性批复不仅仅是对请示行政机关的答复,而且是对管辖系统所作的指示。第四节第四节 批复写作的基本要求批复写作的基本要求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批复一、注意与其他文种的区别 (一)首先要注意批复与批示的区别 (二)其次要请注意批复与指示、通知的区别 (三)最后要注意与批转性通知的区别二、行文要有针对性 批复是针对下级上报的“请示”而制发的,因此,它们的内容必须与后者所提的要求与陈述的情况紧紧相扣。

49、三、回复要迅速及时 “请示”与“批复”是一对文种的必然组合,也就是说,有一份“请示”就应有一件“批复”。第一节第一节 意见概述意见概述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意见一、意见的含义意见是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公文。二、意见的特点(一)行文的多样性意见可用于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二)效力的多用性 不同内容及不同行文方向的意见,其效力是不尽相同的,有些意见是具有指导、规范作用的;有些意见是具有参考、建议作用的;有些意见是具有批评、警戒作用的;有些是具有评估、鉴定作用的。第二节第二节 意见的格式意见的格式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意见一、标题 1.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2.由“事由+文种”组成。

50、二、主送机关 如果意见作为独立文种出现,应写明主送机关,可以上级机关、平行机关或下级机关;如果作为非独立公文,则可以省略。三、正文 正文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四、落款落款包括发文行政机关和发文时间。第三节第三节 意见的分类意见的分类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意见一、布置性意见布置性意见是各级领导机关向下级机关布置某项工作时使用的。二、建议性意见 建议性意见的表达态度是诚恳的,起参谋、参考作用,就是向下级行文也不具有强制性。三、批转性意见 批转性意见的行文目的是为上级机关提供决策参考,或提出一些具体的设想和办法,请领导机关审定后批转有关方面执行。第四节第四节 意见写作的基本要求意见写作的基本要求第

51、十四章第十四章 意见一、明确意见使用的情境 为了准确使用意见,就要把握意见的涵义,把它与其近似的请示、指示、指示性的通知及函严格区别开来。二、注意意见与其他文种的区别三、意见用语要恰当由于“意见”的行文方向不同,其用语也截然不同。四、行文要及时、具体 意见多属根据实际情况为解决现实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因此,意见行文的及时性对意见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五、把握意见内在结构 写“意见”不同于写“请示”、“情况报告”、“周知性通知”与“函”,这几个文种在内在结构上,并不要求首先要“提出问题”、随即“分析问题”、然后要“解决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函概述函概述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函一、函的含

52、义 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的行政公文。二、函的特点(一)使用简便轻捷函的特点是公文格式比较灵活,限制不严,所以函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机关之间的日常公务联系,不便使用其它公文文种时,都可以用函行文。(二)行文多向灵活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是平行文中的主要文种,它不像行文方向单行的上行文或下行文。(三)内容单一性函作为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文种,所反映的内容一般为一事一函,用来交流信息、沟通联系,请求帮助、商洽工作、询问或答复事项。(四)语言质朴自然函的语言大多是陈述性、说明性的,质朴无华,平易、明白、晓畅,语气恳切平和,不像法规性、

53、指挥性公文那样带有强制性。第二节第二节 函的格式函的格式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函一、标题 (一)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的标准式标题。(二)由“事由+文种”组成。(三)只用“函”。二、主送机关函的主送机关应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顶格写。三、正文函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等三部分组成。四、落款落款要标注发文单位和日期。第三节第三节 函的分类函的分类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函一、按应用范围分,有商洽函、答询函、请批函、告知函(一)商洽函 这类函在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协商或联系工作时使用。(二)答询函 答询函包括询问函和答复函。用于机关或部门之间相互询问和答复问题。(三)请批函 用于向有

54、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四)告知函 告知函亦称通报函,是将某一活动或事项告知对方。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函二、按行文方向分,有发函、复函。第三节第三节 函的分类函的分类 (一)发函。也称去函、问函,是本机关主动向对方去函的。(二)复函。也叫回函,是指回复询问或批准事项等的函。三、按内容的轻重分,有公函与便函。(一)公函。公函的内容比较重要,行文郑重,具有完整的公文格式。(二)便函。大多用于一般的事务性工作,没有完整的公文格式,只有上款和下款;可以用公用信笺,不使用版头,不列函件标题与发文字号;可以加盖公章,也可以个人署名。便函一般不归档,但是便函仍用于公务,不是用于私事的私函。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55、函第四节第四节 函写作的基本要求函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请注意与其他文种的区别 函属于平行文,主要用于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公务。二、内容要单一明确 函要一函一事,内容单一集中,无任何骈枝和不分轻重主次的现象。三、态度要诚恳,用语要得体 发函一般要求对方关照、支持,因此写作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平和,讲究平等协商,文明礼貌,不露虚套和媚态。公文写作(下)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会议纪要 第一节第一节 会议纪要概述会议纪要概述 一、会议纪要的含义 会议纪要是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行政公文。二、会议纪要的特点(一)指导性 会议纪要集中地反映了会议的精神实质,是与会者的看法和意见,对工作有一

56、定的指导作用,要求与会单位和相关部门以此为据开展工作。(二)纪实性 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的宗旨、议程、决议等会议材料整理出来的,是会议基本情况的纪实,如会议存在分歧意见,也要真实地反映,不能擅自增减有关内容,更不能随意改动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和形成的决定。(三)纪要性 会议纪要的纪要性,具体体现为择要性、提要性和显要性。择要性是说会议纪要只选择重要会议撰写,一般性会议是不需要写会议纪要的。(四)周知性 会议纪要有的要求传达并贯彻执行,有的虽不要求贯彻执行,但也要求将会议情况、议决事项和主要精神作为信息,传达或通报给有关领导、有关人员以及一定范围的群众,因而具有明显的周知性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会议纪要

57、的格式会议纪要的格式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会议纪要会议纪要 一、标题(一)由“机关名称+会议名称+文种”组成。(二)由“会议名称+文种”组成。(三)新闻式标题。新闻式标题即正副标题。二、时间 成文时间一般标注在标题的下方,居中,用圆括号括住。三、正文 会议纪要的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四、结尾 结尾处有的提出希望和要求,发出号召,要求有关单位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努力完成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第三节第三节 会议纪要的分类会议纪要的分类 一、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例行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协调会议纪要 二、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决议型会议纪要、情况型会议纪要和消息型会议纪要 三、从内容上可分为综合性

58、会议纪要和专题性会议纪要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会议纪要会议纪要 第四节第四节 会议纪要写作的基本要求会议纪要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注意与其他文种的区别 会议纪要在使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文种混淆。与之相似或相关的文书主要有会议记录、会议简报、会议决议、会谈纪要等,为了不致误用文种,应认真加以辨析,防止发生混淆。二、明确会议宗旨,突出中心 一次工作会议,涉及问题很多。在写会议纪要时,必须抓住会议所集中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形成纪要的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三、讲究用语,注意条理 要按照会议纪要的不同用途,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用语。上报的会议纪要,就应使用对上的语气,如“会议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会议考虑”等。四

59、、忠实于会议精神,做好记录 会议记录必须依据会议的实际内容,不能随心所欲地增减或更改内容,不能添枝加叶。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会议纪要会议纪要 第一节第一节 讲话稿概述讲话稿概述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讲话稿 一、讲话稿的概念讲话稿也称“发言稿”,是讲话人在各种会议、集会、仪式上发表讲话而准备的发言文稿。二、话稿的特点(一)贴近性拟制讲话稿一定要先弄清讲话的场合、对象,做到有的放矢,抓住受众最关心的问题,予以切合实际的解答。(二)鼓动性讲话的目的一般是宣传和发表个人的观点,或是借个人名义发表国家、集体的意见,因此常采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去煽情,让听众信服真理和正义就在讲话者一边,甘心情愿地听从他的安排和

60、调动。(四)政论性讲话稿是机关领导班子或领导针对具体的某个问题所作的发言的蓝本,它的内容或阐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或申明领导核心的主张、决策,或分析形势以统一认识,或总结成绩阐述经验教训以鼓舞士气,都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三、讲话稿的分类讲话稿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种类非常丰富,从事务性公文的角度可以将讲话稿分工作会议类和庆祝、纪念会议两类。(三)通俗性为了最大限度地适应受众的听觉需要,讲话稿要尽可能少采用书面语,而要突出口语色彩。第一节第一节 讲话稿概述讲话稿概述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讲话稿 第二节第二节 讲话稿的格式讲话稿的格式 一、标题(一)公文式标题 公文式标题,即“机关名称+事由+文种”

61、。(二)会议名称+事由+文种,有的还在题前加上报告人的姓名。(三)新闻式双标题,正题突出报告内容,副题说明会议名称、文种,有的还写明报告人和时间。二、称谓 讲话是面对听众的,所以要根据对象选择用何种称谓,如“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等。三、正文 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讲话稿 第三节第三节 讲话稿的写作讲话稿的写作 一、正文开头与结尾的写作 (一)开头的写作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开头应该对不同的听众有相应的称呼和问候。接着可以开宗明义托出主题,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讲话的意图,以便听众易于理解。(二)结尾的写作 结尾不是对开头和正文的重复,而是对整个讲话的

62、总结。一般地,要“谢谢大家”。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讲话稿 第三节第三节 讲话稿的写作讲话稿的写作 二、正文主体的写作主体部分应根据讲话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写法(例1,例2,例3,例4)。三、写作要求(一)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二)要体现领导个人特色(三)要弄清不同种类的讲话在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四)要善于搞好前后衔接 (五)重要的讲话稿要由领导人亲自动手或主持起草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讲话稿 第一节第一节 计划概述计划概述 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计划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而制订出总体和阶段的任务及其实施方法、步骤和措施的事务性公文。二、计划的特点(一)预见性 计划是对未来一段

63、时间工作的设想和安排,因此,具有很强的预见性。(二)指导性 计划一般是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的指示精神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的,因此,计划对本机关、本部门工作的如何开展,问题的怎样解决,政策如何执行等都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是行动的方向和工作的依据,有关方面都应严格遵照执行,实际上也成为指导今后工作的依据所在。第一节第一节 计划概述计划概述(四)可变性 由于预测的局限性,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会影响到目标的实现。三、计划的分类(一)按内容分,可分成工作计划、生产计划、军事计划、教学计划、科研计划、学习计划等。(二)按时间分,可分成月计划、季度计划、年计划、跨年

64、度计划等(三)可行性 计划是科学的预见和判断。因此,一个好的计划应该是目标具体明确、方法与步骤切实可行。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计划 第一节第一节 计划概述计划概述(三)按性质分,可分成综合计划、单项计划、专题计划等。(四)按效力分,可分成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等。(五)按范围分,可分成国家计划、省(市)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等。(六)按形式分,可分成文件式计划、表格式计划、文件与表格相结合的计划等。(七)按名称分,可分成规划、方案、要点、设想、打算、安排。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计划 第二节第二节 计划的格式计划的格式 一、标题(一)机关名称+时间+事由+文种。(二)时间+事由+文种。(三)时间+文种

65、。二、正文 正文是一份计划的核心部分,它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三、落款 落款包括计划制订单位的名称和制订日期。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计划 第三节第三节 计划的写作计划的写作 一、标题和落款的写作(一)标题的写作 标题的写作要简单明了。(二)落款的写作 落款要写明具体的制作者和制定时间。二、正文的写作(一)前言的写作 前言要对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对计划作概括性的说明,它是制订计划的基础,要讲清楚根据什么制订计划、制订什么样的计划。(二)主体的写作 主体部分一般要写清任务目标、办法措施和步骤三个方面的内容。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计划 第三节第三节 计划的写作计划的写作(三)结尾的写作 结尾的写作

66、比较灵活,一般不写总结性的话,有的可以写些表示希望、号召性的话。三、写作要求(一)指导方针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制定计划不能违反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要吃透有关政策和法规,吃透本单位现实条件,这是制定计划的基础,否则,凭空想象、脱离实际的“计划”只会带来“劳民伤财”的后果。(二)领导意图与群众意见相结合 工作计划是领导班子的意图,但又要注意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注意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计划 第三节第三节 计划的写作计划的写作(三)开拓创新与留有余地相结合 改革开放的时期,要求计划具有创新精神,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四)明确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具体到计划的内容中,就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任务要有一个具体可感的量的标准、方法、措施与步骤,使计划执行起来更方便可行。(五)用词的准确性与可读性相结合 计划以说明为主,叙述、议论要少些,更不能抒情和描写。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计划 第四节第四节 例文例文 例文:例文: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 (2006 2010 2020 2010 2020 年年 )(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