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38685194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用表)系(部):化学化工系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课题名称年产30万吨合成氨脱碳工段工艺设计指导教师学生学号.课题的来源及意义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化工产品之一,其产量居各种化工产品的首位;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世 界上大约有10%的能源用于生产合成氨。合成氨工业的发展迄今为止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早年是以煤 炉气、水电解氢气及焦炭气化产生的水煤气为原料,七十年代后开始转向以天然气、石脑油为原料的 生产。近年来由于天然气、石脑油资源的匮乏,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和建设以煤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 装置,由于经济原因目前还很难与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氨竞争。我国油、气资源少,煤炭资源

2、丰富, 又缺少大型氨厂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所以实施与各国不同的战略:同时发展大、中、小型氨厂。二. 以煤为原料合成氨的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蒸汽1脱二氧化碳1打焦炭(无烟煤)造气脱硫交换压缩合成氨TT1空气-T脱一氧化碳三. 脱碳工段在合成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 在合成氨装置前面工序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进入合成回路之前必须彻底除去,否则将影响 合成过程并使催化剂中毒。出于节能与环境保护的考虑,脱除二氧化碳的洗涤液必须能够再生和循环 使用,因而它应在过程工艺条件下具有以下特性:较好的化学稳定性;既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又 无腐蚀性;既可高效吸收二氧化碳,又能不借助其它化学物质和大量能耗将二氧化碳释

3、放出来。这些年 来,人们在努力寻找具有以上特性的吸收剂,并竭力改进二氧化碳脱除系统的可靠性和能耗的经济 性。2. 根据过程机理,合成氨装置脱碳工艺可分为:物理吸收法(碳酸丙烯酯法、低温甲醇洗法、 用聚乙二醇二甲醚做吸收液的工艺);化学吸收法(烷基醇胺溶液法、热钾碱溶液法、 联合法工艺);物理化学吸收法(常温甲醇法)。3.脱碳工艺的比较三种工艺能耗比较1项目NHD法热钾碱法MDEA 法低压蒸汽/10.31.30.8电耗 X10-6/KJ1.3021.11. 016冷却水/ m3158070综合能耗X10-6/KJ2.7255.2334.186注:以氨计。4. NHD脱硫脱碳技术通过比较,我选择的

4、是NHD脱硫脱碳技术,它是一种新型的低能净化工艺NHD溶剂的主要成分为 聚乙二醇二甲醚的混合物,属于物理吸收溶剂.该工艺适用于天然气为原料的氨厂,也可用于以煤为原 料,硫化物和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氨合成气、甲醇合成气等气体的净化。其优点有:吸收气体能力强、 净化度高。溶剂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不氧化、不降解、不起泡,溶剂蒸汽压极低,使用过程 中挥发损失少,运行中不需添加消泡剂、活化剂,生产运行稳定,操作方便,且运行及维修费低NHD 溶液无毒、挥发少、对环境无污染。溶剂无腐蚀性,吸收能力强。四. 在毕业设计中我要完成的任务1. 绘制脱碳塔氨冷气、脱水塔设备装配图、NHD脱碳系统带控制点流程图、

5、脱碳车间平面布置图2. 对主要设备作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五.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对现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脱碳方法的研究和比较,对脱碳工段各个单元生 产指标的计算和对比,可以对以往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巩固和梳理,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完 全应用到生产实践上。本课题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出一套合理的脱碳工艺,以获得较高纯度的净化气, 提高二氧化碳的回收率,简化合成氨脱碳流程,降低生产能耗,达到生产的较高经济效益指标。六. 进度安排及参考文献1 .进度安排2013.10 2013.12 工厂实习,采集数据2014.2.232014.3.08查阅文献,选定脱碳工艺方案,准备开题2014

6、.3.10 2014.4.10脱碳工段主要装置工艺计算2014.4.10 2014.5.10绘制脱碳塔、脱水塔、氨冷器设备图,脱碳工段工艺流程图,脱碳工段车间平面图2014.5.10 2014.5.20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2014.5.292014.5.30毕业设计答辩2.参考文献1梁军.三种脱碳工艺的比较J.山西化工,2007,27(03):11-13孟岩.合成氨的生产方法以及工艺流程研究J.科技文汇,2008(08):278-2793 张子锋,郝启刚.合成氨生产技术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24-1404 陈敏恒,丛德兹,方图南,等.化工原理(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2-1715 陈敏恒,丛德兹,方图南,等.化工原理(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5-1466 李志坚.煤合成氨新技术开发与引进并存N.农资导报.2004年5月11日(013)指导教师意见:(签字)年 月 日注:本表可根据内容续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