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共22张ppt)课件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38557998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共22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共22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共22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共22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共22张ppt)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说课流程说课流程一、教材与一、教材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四、教学特色四、教学特色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三、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第8 8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一、教材与教学目标一、教材与教学目标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一)、本节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主要介绍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本课主要介绍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为以后学习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基础。在教材中具有开为以后学习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奠定了基础。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重点:、“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

2、原因和历史意义;出现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难点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 1、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百家争鸣的背景分析,使学生理解通过对百家争鸣的背景分析,使学生理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因,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探究儒家思想形成的过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探究儒家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程以及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了解道家、法家、墨家主要人物和主要观点

3、。了解道家、法家、墨家主要人物和主要观点。2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诸子百家的历史资料、图片等,为学习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诸子百家的历史资料、图片等,为学习新课储备基础知识,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信息处理方法。新课储备基础知识,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信息处理方法。、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异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异同。同。3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养学生的民族自豪

4、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1 1、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实现由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实现由重“讲讲”到乐到乐“学学”的转变。的转变。2 2、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再现历史,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浓厚兴趣中学习创设情境,再现历史,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浓厚兴趣中学习历史;历史;3 3、探究讨论法:、探究讨论法: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能力。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能力。4 4、多媒体演示法:、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

5、视频、图片、史料等多种教学模具,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视频、图片、史料等多种教学模具,丰富课程资源,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丰富课程资源,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三、教学过程设计(1)、巧设情境,导入新课;巧设情境,导入新课;(2)、明确课标,心中有数;明确课标,心中有数;(3)、启发点拨,学习新课;启发点拨,学习新课;(4)、归纳整合,总结升华归纳整合,总结升华;(5)、课堂检测,巩固提高课堂检测,巩固提高;(6)、课后探究,自主学习课后探究,自主学习。(1)巧巧设情境,导入新课: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播放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于丹

6、讲述于丹讲述论语论语的的片段。片段。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要求:1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明确课标,心中有数明确课标,心中有数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1.背景:背景:(3)启发点拨,学习新课)启发点拨,学习新课材料一材料一: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己悉矣。履亩,十取

7、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己悉矣。谷梁氏谷梁氏谷梁传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宣公十五年材料二:材料二: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桓公五年夏,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之。战于葛。战于葛。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左丘明左丘明左传左传桓公五年桓公五年材料三:材料三: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

8、士复盛,且数百人。数百人。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敬仲完世家材料四材料四: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活动探究活动探究1 1:结合教材和以下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结合教材和以下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提示:结合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阶级、提示:结合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阶级、文化等方面分析。文化等方面分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重视人才;)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重视人才;(1)经济上:井

9、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4)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从从“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到到“学在民间学在民间”。1.1.背景:背景:2.主要流派主要流派道家道家:老子老子 庄子庄子儒家儒家:孔子孔子 孟子孟子 荀子荀子墨家墨家:墨子墨子法家法家:商鞅商鞅 韩非子韩非子 李斯李斯二、“百家争鸣”的表现活动探究活动探究2 2: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分别代表儒、道、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分别代表儒、道、法、墨,概括其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法、墨,概括其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并请每组一个代表总结发言,给

10、大家展示并请每组一个代表总结发言,给大家展示其成果。其成果。主要学派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儒家儒家孔子孔子“仁仁”、克己复礼、以德治民、克己复礼、以德治民、“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孟子孟子仁政、民本、性本善仁政、民本、性本善荀子荀子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本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恶 道家道家老子老子“道道”、辨证思想、辨证思想、“无为而无为而治治”庄子庄子相对主义、消极避世相对主义、消极避世法家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墨家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兼爱、非攻、节俭、尚贤二、“百家争鸣”的表现指导学生讨论并归纳,孔子、孟子、指导学

11、生讨论并归纳,孔子、孟子、荀子三位思想家在荀子三位思想家在“仁仁”、“民本民本思想思想”、和、和“人性论人性论”方面分别持方面分别持有什么样的观点。有什么样的观点。活动探究活动探究3 3: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孔子孟子孟子荀子荀子同同仁的思想仁的思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异异人性论人性论爱人爱人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性相近性相近仁政仁政仁义仁义民贵君轻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君舟民水性善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恶论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份,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份,

12、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巍然大宗。中的巍然大宗。穿越时空穿越时空 要求:请同学们结成讨论小组,每位同要求:请同学们结成讨论小组,每位同学任选一角色来谈学任选一角色来谈“你你”支持的观点支持的观点,注意,注意小组内的成员角色不要重复,发言要有史实小组内的成员角色不要重复,发言要有史实依据。依据。活动探究活动探究4 4:三、“百家争鸣”的影响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德准则

13、道家学说构成了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合作探究合作探究5 5:请学生讨论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现实请学生讨论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价值?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诸子百家的思想在

14、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儒家的“仁政仁政”“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战争古为今用古为今用1、原因、原因3、影响、影响儒学儒学:孔子:孔子 孟子孟子 荀子荀子 道家道家 法家法家 墨家墨家(4)归纳整合,总结升华)归纳整合,总结升华:老子;庄子:老子;庄子 :韩非子:韩非子:墨子:墨子经济:井田制崩溃经济:井田制崩溃 政治:周王室衰微政治:周王室衰微阶级:士阶层崛起阶级:士阶层崛起文化:

15、文化:学在民间学在民间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中国文化基础奠定中国文化基础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主要、主要派别和思派别和思想主张想主张1 1、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 A、B B、C C、D D、(5 5)课堂检测,巩固提高)课堂检测,巩固提高2

16、2、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A.天行有常天行有常 B.B.人性本恶人性本恶 C.C.礼法并用礼法并用 D.D.民水君舟民水君舟 3 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A.墨家思想墨家思想 B.B.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C.C.道家思想道家思想 D.D.法家思想法家思想4 4、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

17、有积极、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意义 A.A.“兼爱兼爱”、“非攻非攻”B.B.“法不阿贵法不阿贵”C.C.“民贵君轻民贵君轻”D.D.“以法为本以法为本”(6 6)课后探究,自主学习)课后探究,自主学习 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谈一谈对中国传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谈一谈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以及对当前弘扬国统文化思想的理解以及对当前弘扬国学的认识。学的认识。1 1、创设情境教学,调动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创设情境教学,调动学生探究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2 2、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行导学案,组建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行导学案,组建学习兴趣小组,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习兴趣小组,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生的发展为本”,落实生本教育理念。,落实生本教育理念。3 3、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古为今用,并能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古为今用,并能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实际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四、说教学特色四、说教学特色谢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谢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再再 见见!安全小贴上课间活动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