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8505454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综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综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综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综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综述摘要:陶器是远古先民的重大发明,它充分体现了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先民物质文化水平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本文主要从陶器的发展历程、种类和纹饰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分析。关键词:新石器;彩陶;马家窑文化;纹饰一、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展历程中国史前时代,在考古学上指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指原始社会。在旧石器时代,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是打制石器,我们的祖先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造型技能,萌发了审美观念。距今约一万年前开始,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主要劳动工具是造型规整的磨制石器,而在工艺领域中的突出成就就是发明了陶器。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的发明,

2、不仅是物质上的极大创造,同时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这一时期的雕塑和绘画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以体现。 (一)、彩陶钵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2000-9000年)发现的陶器数量较少,绝大多数为陶片,陶器中普遍参杂较大的石英砂粒,使用原始的模制技术和泥片贴塑方法、捏塑成型,工艺原始、器类简单,无刻意的装饰。根据湖南道县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的考古发现,中国至迟在公元前12000年就出现了原始陶器,在中国北方, 河北徐水南庄头也发现了公元前9000至公元前8000年的陶器,据此,可以大体看出,中国南方最早的陶器多圜底,中国北方早期的陶器多平底,陶器的制作方法、器表的装饰手

3、法也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陶器的起源是多元的。 (二)、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9000-7000年)陶器工艺有很大改进,普遍采用泥片贴塑法、捏塑法和泥条盘筑法,以红色、褐色陶为主,烧成温度提高,但器表存在色泽不一的现象,装饰普遍比较简单,在黄河流域彩陶开始萌芽。 (三)、新石器时代晚期前段(距今7000-4500年)制陶技术快速发展,流行泥条盘筑法,满轮修整技术普及,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轮制技术,陶器颜色仍以红色为主,但色泽纯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黑灰陶比例逐渐增多,装饰手法多样,黄河流域彩陶流行。 (四)、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距今4500-4000年)制陶技术突飞猛进,快轮制陶技术迅速普及,产量增加,黑

4、色、黑灰色磨光陶流行,风格素雅凝重,在黄河流域随着袋足炊器的普遍出现,范模制陶工艺发展二、陶器的种类 (一)、依据陶器的用途划分1、饮食器包括盆、钵、碗、杯、豆等。饮食器的特点是敞口。细柄高足镂孔黑陶杯 红陶三足钵 彩陶碗 彩陶几何纹盆 水波纹黑白彩高足豆2、炊煮器:鼎、鬲、鬶、甑等。炊煮器一般都有三足,便于架在火上煮烧和挪动。 彩陶钵形鼎 灰陶单耳鬲 夹砂红陶甗 红陶鬶3、储藏器:壶、罐、瓶、瓮等。储藏器多取球形或半球形,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容量。 红陶兽形壶 黑陶双系罐 红陶瓮 旋纹尖底瓶 (二)依据陶质划分有灰陶、红陶、彩陶、黑陶、白陶、釉陶等。陶器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是因制陶原料中

5、含有金属呈色元素和烧窑后期人们能够改变、控制火焰的性质所致。1、灰陶灰陶是在烧窑后期,采用还原焰,使制陶原料中铁的氧化物大部分转化为二价铁,在这种情况下,烧成的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灰陶是人们日用陶器中最多的一种,质地较疏松、粗糙。 灰陶鸟形壶2、红陶红陶是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的,质地较坚硬细致。 红陶鬶 红陶尊 红陶双耳壶3、彩陶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最精美的陶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堪称其代表作。彩陶花纹是陶坯未入窑焙烧前,用铁、锰等颜料在坯体上绘画纹饰,入窑后用氧化焰烧成。彩绘牢固地结合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彩陶上的纹饰有变化多端的植物纹、形态各异的动物纹和几何形纹饰等。常见的器皿有饮食器、

6、贮藏器和吸水器。如钵、碗、盆、盘、杯、罐、瓶等。 还有一种彩陶是在陶器烧成后进行彩绘的,称烧后彩绘陶,彩色易剥落。秦始皇陵兵马俑即为彩绘陶。 彩陶盆 涡纹彩陶罐4、黑陶 黑陶是在焙烧时,前期采用氧化焰,烧窑快结束时投入木炭产生浓烟(这时火焰是还原焰),经短时间渗透,便呈现黑色。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有的黑陶表面乌黑发亮,胎体薄如蛋壳。 黑陶镂孔高柄杯 黑陶三足双系罐5、白陶 白陶是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胎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在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出土了独具特色的印纹硬陶。 白陶双系壶 白陶鬶壶 白陶簋 6、釉陶 釉陶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胎呈灰色,胎质坚硬,器表带有灰

7、色透明青釉,烧成温度达1200的釉陶。其物理性能已接近瓷器,原料为高岭土,吸水率很低,火候1200,叩之有金属声。因此称这种釉陶为原始青瓷。另一种是在西汉晚期已经出现的胎呈红色的陶器,其表面施绿、黄、黄褐色的低温釉,釉料中有铅作助熔剂,因之称铅釉陶器。唐三彩便是低温釉陶。三 陶器的纹饰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陶瓷,并在陶瓷的表面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装饰,继而产生了彩陶。彩陶是黄河流域史前艺术的代表,最能反映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艺术辉煌成就。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去审视原始彩陶,也不得不佩服它造型的优美,装饰纹样的考究,充满着现代气息。原始彩陶由于时期先后、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黄

8、河上中游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最具代表性。彩陶的装饰纹样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其中几何纹是在动物纹和植物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人面纹人面纹在仰韶文化早期和中期就出现。人面多作圆形,眼或睁或闭,眉以上和人中以下为黑底白纹,中间为白底黑纹。这种黑白黑的对比增强了装饰效果。在头顶和太阳穴、嘴等部位装饰有鱼纹或向上弯的钩纹,异常奇特。眼以上涂成黑色或空白的三角形,耳部或作向上的弯钩,或饰鱼纹,嘴用两道相交的斜线表示,两边也各饰一条鱼纹。人面鱼纹盆 彩陶人面纹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二)、鱼纹鱼纹是仰韶文化早期最为常见的彩陶图案,一直延续使用到仰韶中期,

9、时间长达千年之久。在仰韶中期之后的各支彩陶文化中,鱼纹就只是零星或偶尔出现了,不再作为主题图案。它大多绘制在盆形器外壁的中上腹部,个别使用在圜底钵、瓶形器及器盖上。盆形器上的鱼纹图案均规整有序,颇为固定,器物一周一般绘有两条鱼,头尾相接,头右尾左,有时两条鱼纹之间的空白处填充一条小鱼或其他花纹,既弥补了绘制过程产生的缺陷,又整体图案显得更加匀称而生动,其他器物上如王家阴洼的瓶形器、高寺头的器盖上偶见的鱼纹,虽然数量很少,却极富魅力,显露出了史前画工的卓越技艺。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鱼纹彩陶,其中以秦安大地湾最为丰富。 彩陶鱼纹盆 彩陶双鱼纹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10、(三)、蛙纹在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中,蛙纹并不是经常可以见到的,这些蛙纹的身体结构大体相同,但表现与装饰手法各不相同。甘肃境内的仰韶文化至今未发现早、中期的蛙纹。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属早期半坡类型,在其出土的一件陶盆内壁绘有黑彩写实蛙纹。半月形头部,两个圆点表示眼睛,圆形躯体,上饰点状纹,四足形态生动,令人联想起一只企图爬出陶盆的蛙类。黑点大小不一,且不甚规整,风格古朴,憨态可掬。河南陕县仰韶中期庙底沟遗址出土的蛙纹饰于陶盆腹部,残缺不全,但可大致判定仍为蛙的形象,从鱼纹、蛙纹到鲵鱼纹,史前先民描绘的动物大多集中在水生动物或两栖类动物方面,究其原因,它们是人类日常接触、观察最多的温顺动物,也从侧面反

11、映出了当时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花瓣纹花瓣纹是仰韶文化的主要纹饰,主要使用在器型较大的陶盆腹部,是富有中期特点的纹饰。形似绽开的花朵,一类是由彩绘实体纹组成,花瓣如半月形或橄榄形,由中心向周围展开。另一类是由多个弧边三角纹相接而形成空白的组成。 (五)、旋纹半山早期的旋心较小,旋心之间有23条旋线连接。半山中期旋心扩大,旋心中饰有十字纹、三角纹、圆点纹等花纹。半山晚期的旋纹,层次变得复杂,以4个旋心为中心,旋线简单,旋心变得更大,内饰各种精细、复杂的花纹,有斜十字纹、网纹、圆点纹、叶形纹、斜方格纹、米字纹等。到晚期以四大圈为旋心的旋纹,逐渐发展为马厂类型的四大圆圈纹,连接四大圆圈之间的旋纹

12、消失。半山与马厂主体旋纹的区别仅在于有无旋线连接叫大旋心。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 旋纹一般装饰在大型器物(壶、罐)的主要部位(肩到腹部),有的盆、钵内彩也装饰此纹。旋纹有简有繁,有的仅画一组二方连续的单线条旋纹。 (六)、锯齿纹 锯齿纹最早出现在马家窑类型中、晚期,流行于半山时期,结束于马厂早期。马家窑类型的锯齿纹锯齿大而疏朗,呈大三角状,为单一的黑彩,多装饰于壶的颈部。半山 类型的锯齿纹为黑、红复彩,以红色线条勾勒花纹主框架,两侧再 配以黑色线条,红、黑线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在黑色线条上面向红色的一侧绘锯齿纹。半山早期的锯齿纹规整,锯齿开始变小,齿间的夹角较大。半山中期齿间夹角

13、变小,锯齿窄长,齿尖锋利,锯齿斜向一侧。到半山晚期锯齿变得细小密集,齿尖变得较钝。进入到马厂时期,锯齿纹已很少使用,锯齿排列稀疏、粗大,普遍绘制粗率,只有个别的较规整,多为黑色单彩。(七)、葫芦网纹半山类型的典型纹饰之一,是葫芦纹与网纹相结合的一种复合纹饰,大量见于花寨子遗址。一般由4组或6组束腰葫芦形组成,相互对称,葫芦口一般向上,个别的向下。葫芦网纹大多数用黑、红复彩绘制,先用红色绘葫芦轮廓,外绘黑色锯齿带纹,内填细密整齐的网纹,葫芦之间用锯齿纹或其他几何纹分隔。 早期的葫芦形束腰不明显,中间两侧微内收,到中期葫芦形的下半部逐渐变大,晚期的葫芦形束腰明显,下部的圆形变得更大。 网纹也是马家

14、窑文化彩陶中常见的纹饰,在马家窑类型彩陶中时常以主体纹饰出现。到半山类型时多与其他纹饰组成复合纹饰。马厂时期网纹使用率也较高,但构图较松散。 (八)、菱格纹半山类型彩陶的主要纹饰,由相互连续排列的菱形格组成,般绘于壶、罐的上腹部。半山时期的菱格纹有单层横向排列、多层排列和上下交错排列几种形式。绘制技法是,在连续的菱形红色框架内边,再绘带锯齿纹的黑色菱形框架,一般内填圆点纹、网纹、十字纹等。早期的菱格纹较大,多为主体纹饰;晚期的变小,往往在菱格内填充网纹或涂黑,而巳逐渐变为辅助纹饰。马厂时期菱格纹出现的较多,风格为半山时期的延续,红、黑复彩的较少,多为黑色单彩,横向多层排列,内填网线纹,有的全部

15、涂黑。 (九)、垂弧纹半山时期出现的纹样,使用率较高,由多层向下弯垂的连续弧形带纹组成。早期为单线垂弧,是由马家窑类型的水波纹发展而来,为辅助纹饰,一般装饰在壶、罐类器物的腹部,主体图案的下沿一周。半山中期,垂弧纹绘制最为精细,多以红、黑复彩构成多层垂弧,每层一般由两三条黑色垂弧带加一条红色垂弧带组成,并在黑色垂弧带纹的上缘绘黑色向上的锯齿纹,构成繁复绚丽的花纹带。半山中、晚期出现垂弧锯齿纹,垂弧跨度较大,一件器物上一般只绘两组连续的垂弧纹,先用两三条红色带绘垂弧,在空白处填月牙形黑色垂弧带,并在黑色带的上、下缘加锯齿纹。这种构图多装饰在单耳壶或高低耳壶上。马厂时期的垂弧纹是半山类型的延续,但

16、不如半山的精细,构图比较简单、粗犷。 (十)、贝叶纹半山时期出现的纹样,马厂时期使用较多,而且有许多创新。半山时期的贝形纹,一般用单一的黑色绘制单个的贝形纹,比较写实,中间用线条将贝分为两半,并用锯齿纹表现贝腹部的花纹。马厂时期的贝纹有的用黑、红复彩绘制,也有的用黑色单彩。马厂早期的与半山晚期接近,多为单个的贝形纹横向排列,但表现手法出现变化,用红色粗线绘贝的外形,内填由大到小的橄榄形黑线纹;中、晚期多用单一的黑色绘制,表现手法变得简单,一般用线条勾勒轮廓,中间用竖线将贝纵分,出现成串的贝形纹,多为顺向串连,排列方式有横排、竖排和斜排几种。 (十一)、神人纹最初出现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延续时

17、间很长。始见于马家窑类型中、晚期,是半山和马厂类型彩陶中最具特征性的纹饰。也有学者把神人纹称为蛙纹。 早期的神人纹描绘比较具体,有表现人形整体的,也有只表现面部的。面部描绘较细,接近人的形象。这时的神人纹多装饰在盆、钵内,如甘肃出土的人面纹彩陶盆和青海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等。半山时期神人纹较为抽象,将头画成圆形,躯体和四肢用红、黑相间的带纹、折带纹表示,大多装饰于壶、罐的上腹部和盆、钵内壁。这时的神人纹,虽然比较抽象,但身体的比例协调。头部以圆圈代表,面部没有具体的五官,身体以宽带代表,四肢多以两节折带代表,向上斜伸。到半山晚期,神人纹出现变异,头部变大,无五官,内填各种纹饰,上下肢都向上折曲,四

18、肢的肢端有数目不等的指爪。在壶罐上的装饰手法除了独立的神人纹外,还出现了二方连续的神人纹,围绕壶或罐的上腹一周,俯视时像一群人手拉手在聚会、歌舞。 发展到马厂时期,神人纹演变得更为抽象,有的仅以局部的变体纹样表现。完整的神人纹已少见,大多以各种变体形式出现,代表头部的圆圈变得更大,有的将代表头部的圆圈省略,以罐口或壶口代表,在器物的上腹部只绘肢体,下肢由两节变为三节。到晚期头部被完全省略,四肢有的从顺向曲折演变为反向成直角曲折;有的不仅将头部省略,连代表身体的宽带也被省略,演变为肢爪纹;有的演变为三角折带纹。神人纹最后演变为几何纹样。 扩胸状神人纹罐 半山类型 变体神人纹瓮 马厂类型 (十二)

19、、四大圆圈马厂类型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纹饰,是由半山类型的 旋纹演变而来,由四大圆圈 组成。四大圆圈纹主要装饰于大型壶、罐的上腹部,先用红色带绘四大圆圈,内外绘黑色带圈,圆圈内填以各种各样的几何纹,常见的有网格网线纹、菱格纹、斜方格纹、三角纹、折线纹、十字纹、圆点圆圈纹、回形纹和肢爪纹等图案。这种装饰手法为以后瓷器上的图案开创了先河。 早期的四大圆圈排列紧密,圆圈用黑红复彩绘制,非常规整,内圈为红色带圈,外加13圈黑色带,圆圈之间上下的空白处用黑色三角弧线填充。晚期四大圆圈用黑色绘制,圆圈画得草率不规整,构图简单,表现出了一种衰退现象。 (十三)、变体鸟纹罐变体鸟纹罐,石岭下类型。高29CM,口径15CM,腹径25CM。石岭下类型彩陶的腹部膨圆,口沿多为平唇,口沿多为平唇。变体鸟纹是石岭下类型具有特色的纹样,一对飞鸟常共用一个鸟头,携连飞翔,意境高远。王新村藏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