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损耗测试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38472609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1.1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插入损耗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插入损耗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插入损耗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插入损耗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插入损耗测试(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EMI电源滤波器插入损耗的测量方法EMI滤波器尚没有产品类国标,只是企业标准,EMI电源滤波器的主要性能 指标一般包括插入损耗、频率特性、阻抗匹配、额定的电流值、绝缘电阻值、漏 电流、物理尺寸及重量、使用环境以及本身的可靠性。在使用时考虑最多的是额 定的电压及电流值、插入损耗、漏电流三项。本文主要介绍EMI滤波器插入损耗 的测量方法。EMI滤波器插入损耗测量方法是根据CISPR17 (1981)出版物提出的滤波器标 准测量方法包括共模、差模、常模和0.1。/ 100。阻抗测量方法。1. 共模插入损耗标准测量方法根据CISPR17 (1981)出版物B6提出的共模插入损耗标准测量方法(Asymm

2、etrical Measurement),如图1.1所示。根据插入损耗的定义,先要测量没有滤波器时, 负载50。上的电压V1作为0dB的参考电压。再测量有滤波器后,负载500上的 电压V2,通过频谱分析仪将20log(V1/V2)随频率变化的结果显示在屏幕上或通过 接口打印出来。测量时注意,滤波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是并联的,目的是取得共 模插入损耗的平均值。因为滤波器的Cy电容量尽管标称值和误差等级一样,其 实际值也不完全一样,电感尽管绕组匝数一样,但磁芯的磁导率误差和工艺上也 很难实现在绕制和装配时完全对称,因此采用平均值才有意义。滤波器(a)测试电路6)参考电路图1.1共模插入损耗的典型测量

3、方法2. 差模插入损耗标准测量方法根据CISPR17( 1981)出版物B5提出的差模插入损耗标准测量方法(Symmetrical Meausurement),如图 2.1 所示。图2.1差模插入损耗的典型测量方法由于频谱分析仪(或标准信号发生器)输出、输入均采用对地非对称结构的50Q同轴 电缆,为了测量对地对称的差模插入损耗,需对频谱分析仪跟踪发生器的输出信 号(滤波器的输入信号)进行不对称-对称变换,对频谱分析仪输入信号(滤波 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对称-不对称的逆变换,其他步骤同上。3. 常模插入损耗标准测量方法根据CISPR17 (1981)出版物B7提出的不对称测量方法(Unsymmet

4、rical Measurement)又称常模(Normal Mode)测量,如图3.1所示。(a)测试电路(b)参考电路波波器图3.1常模插入损耗的测量方法与共模插入损耗测量电路相比,在N和地之间接入一个尚未被标准所批准 的50Q电阻。常模也是经常用来表示差模的一种方法,尽管理论分析常模除了 有差模成分外,还含有共模成分。上述测量方法又称为50Q /50Q,系统测量方法,即源和负载阻抗均在50Q匹 配条件下测量。它也是目前许多滤波器制造商传统沿用的测量方法。用以上共、 差模插入损耗测量方法时需注意:(1)由于测量仪器输出信号幅值在不同的频率有波动,所以没插入滤波器前的 0dB校正,应该对所测频

5、域的各主要频点逐点进行校对。具备条件的,可进行计 算机编程进行自动校正。被测滤波器外壳应该接地良好,否则MHz以上测得的插入损耗相差很大。(3) 要确保滤波器输入,输出连接线之间有良好的隔离,以避免它们之间在高 频段产生射频耦合,给高频段测量带来很大误差。(4) 没有频谱分析仪,也可以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来代替,但后者动态 范围小,在高频段的测量误差较大。4. 0.1Q,/100Q阻抗测量方法根据CISPR出版物4.2.2.2提出一种“近似实际的测量方法。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源阻抗和负载阻抗不可能是恒定的50Q,所以实际使用中的 滤波器插入损耗特性,与用50Q / 50Q系统测量获得的电源滤波器插入损耗特性 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CISPR出版物4.2.2.2提出一种近似实际的测量方法,是0.1Q,/100Q及100Q,/0.1Q 系统测量方法,如图4.1所示。曲域L输入 IT输出 输入 JT 输出 输入 1T输出4.1 0.1Q,/100Q 及 100Q,/0.1Q 系统测量方法这里,仅涉及10kHz30MHz范围内的插入损耗。以上是目前插入损耗的主要测量方法,可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