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导学案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138454698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导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概念和组成成分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范围和分类3、简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养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4、举例说明食物链与食物网并说出其中的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可持 续发展的观念5、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6、举例说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学习重点: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概念和组成成分2、简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养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学习难点:1、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填写预习案并提出相应问题,课堂探讨2

2、、小组共同学习突破疑难问题课前预习案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物质:、和无机盐等B能量:、热能等;作用: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 生产者:A生物类群:生物(同化类型),主要是,还包括,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的成分B作用:将 物制造成 物,把能转变成可被生物利用的,是生态系统的基石。(3) 消费者:A生物类群:主要是动物,属于 生物,分类包括等B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加速,帮助植物传粉和中子的传播。(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分解者:A生物类群:属于 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 等B作用: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泄物中的 分解为无机物。请用箭头表

3、示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相互关系:O(4)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 是分解者(如:);并不是所有的绿色植物都是生产者,(如:)o2、食物链和食物网(1)概念: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食物链的成分相对生态系统成分而言缺少 O(2)功能: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B生态系统的 和的渠道。C生态系统 的重要条件。我的疑问:课堂学习案【探讨一】问题探讨利用多媒体投放一幅蚯蚓及其生活环境的画面1、图中生物类群有哪些?非生物主要是指什么?2、分析生物与非生物关系,

4、并用关键词、方框、线段和箭头,建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 模型。归纳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范围及类型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 和 相互而形成的统一整体。2、范围: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类型:迁移训练1: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薛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种群 C、群落 D、以上均不正确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有共同点【探讨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以池塘生态系统生态为例,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池塘中除了生物之外还有哪些成分?1、2、自养型生物有哪些?迁移训练3: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蓝藻 B.草履虫C.蘑菇D.蝗虫

5、迁移训练4: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人3、异养型生物有哪些?4、动植物的尸体、粪便、残枝败叶最终到哪里去了?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及作用生 志1跳扬Ti很酒盗者=以小心肉仓作I1 初物为食的人型肉食性切例融生场便一祜枝落叶【探讨三】食物链与食物网思考1、分析为什么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的基石?1. 图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2. 最长的食物链是哪一条?3. 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哪些?4. 猫头鹰占有几个营养级?5. 青蛙和蜘蛛的关系?食物链:2、消费者主要指哪些生物?“消费者级别”有哪些?3、分解

6、者主要指哪些生物?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属于那种类型?4、各种成分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归纳总结: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紧密联系构成一个统一整体,体现一定的结构和功能。迁移训练2:下列各级生物中,A.水稻、海带C.酵母菌、地衣B.D.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蘑菇、葫芦藓仙人掌、大肠杆菌食物网:迁移训练5:以下说法正确的A.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B.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曲种生物所处的营养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分一消费者D.,终点是不S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fj*煮制勺捕食关系:橱物链(网)不属于任何一个营养级。养结构)思考:为什么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课堂小结】知识链接1. 食物链类

7、型食物链包括三种类型:捕食链、寄生链和腐生链。高中生物所涉及的食物链,实际上是 捕食链,是由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也可能出现竞争关系,特别注意)。课后巩固提高一、基础题:(所有学生独立完成)1、某生态系统地处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 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态系统的成分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D.食物链和食物网3、下列表示正确的一条食物链是A.阳光一植物一兔一狼B.草一牛一人一细菌C.植物一昆虫一

8、食虫鸟一鹰D.草一兔一狼4、对分解者的正确理解是细菌和真菌营腐生的微生物异养生物自养生物是2.食物链图示及构成条件图示:ABCDE厌氧生物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A. B. C. D.条件: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 养级。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即图示中A一定是生产者。如成语“螳螂捕 蝉,黄雀在后”食物链中包含4个营养级,即树一蝉一螳螂一黄雀。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 级指向下一营养级。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和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即只包含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和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及之后各营养

9、级生物)。如阳光一草一兔一细菌不是食物链。3. 食物网三图示共有6条食物链一一数食物链规则:从没有箭头指向的生物即生产者A开始,沿箭头方向一/直数到最后算一条。国堂曲一回一回图示中H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或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而定。图示中B和C的关系:竞争和捕食(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但5、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A.生产者和分解者B. 生产者和消费者C. 消费者和分解者D. 分解者和消费者6、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B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C每一种动物都可以吃多种植物D每

10、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7、肉食动物不可能是一条食物链中的第几营养级()A.第五 B.第二C.第三D.第四8、对水稻一鼠一蛇一鹰这条食物链的错误描述是()A.水稻是生产者B.鼠是初级消费者C.蛇是次级消费者D.鹰属于第三营养级9、分析并简要回答:共 条食物链。(2) 图中细菌属于 成分,次级消费者是 o(3) 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 o(4) 图中的螳螂和黄雀两者关系是 o如果螳螂突然减少,绿色植物数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课后反思: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2、说出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3、尝试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4、通过实例,训练

11、分析和处理能量流动中有关数据的技能5、运用能量流动的特点,尝试分析农业生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学习重点:1、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学习难点:1、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填写预习案并提出相应问题,课堂探讨2、小组共同学习突破疑难问题课前预习案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和散失的 过程。2、能量流动的过程:起点:从 固定太阳能开始。总量:生产者固定的 总量去向:(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的变化为例)A 一部分在生产者的 中以 的形式散失了B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C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而释放出来D另一部分

12、被 摄入体内,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 ,原因是能量流动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原因是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 能量能流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 所得到的 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的金字塔图形。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至 利用。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使能量 的部分。我的疑问:课堂学习案【探讨一】阅读问题探讨P93,讨论以下问题1、写出问题探讨中的食物链。2、玉米被鸡摄入前后能量有哪些去向?3、你选择问题探讨中哪种生存策略,为什么?【探讨二】能量流动的过程思考并讨论:1.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 能量

13、流动的起点和渠道是什么?3.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4. 各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又是什么?5. 各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有哪些?请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为例说明6、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什么?迁移训练1: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A. 进入这个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B. 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C. 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体上的太阳能D. 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迁移训练2: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去向不包括()A. 部分被分解者利用B.部分被第二营养级摄取C.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D.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探讨三】能量流动的特点根据赛达伯格湖的

14、能量流动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多少?2、计算每一个营养级,输入和输出的能量是否相等?说明什么?3、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多少?4、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总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占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总量的百分比是多 少?归纳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O迁移训练3:下列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能量从一个营养级输入下一个营养级是伴随着有机 物的转移进行的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可伴随着物质的循环而循环A. B.

15、C.D.引入能量金字塔的概念:学生活动:大小不同的方块代表数量关系绘制草、兔、鹰数量金字塔思考:如果在特殊情况下一片树林闹了虫灾,树、虫、鸟的数量金字塔会有变化吗?【探讨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思考:1、农民放弃了将秸秆焚烧的处理方法,而改为用其喂牛,废弃物及牛粪用来养蚯蚓,蚯蚓用作鸡饲料,做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2、农民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时候,要进行灭虫除草,目的是什么?归纳能量流动的意义:【课堂小结】知识链接能量流动中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需注意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指的是该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 量不能计入其同化的总能量中。因此,同化量=摄入量一粪便中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

16、=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藏少消花生产者最多消耗获得最多荻得最少消费者比例 最 多 的和最少的 生 物 依次是()A.猫头鹰和食虫昆虫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D.食草昆虫和青草涉及多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计算时,若根据要求只能选择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计算某 一生物获得的最多(或最少)的能量时,其规律如下:选最投食物健 选最大传遂敕率2哮 选最长食物链 选最小储递敕率10%课后巩固提高一、基础题:(所有学生独立完成)1.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 Kg体重,约消耗植物()A、

17、 10kg B、 28kg C、 100kg D、 280kg2. 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3.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 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 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6. 如果一只老虎的食物有1 /2来自初级消费者,1/2来自次级消费者,

18、假如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老虎每增加2kg的体重,约消耗植物()A. 1500kg B. 1100kg C. 1750kg D. 1250kg7. 在“青草一食草昆虫一蜘蛛一食虫鸟一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8. 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 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 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 kJ/(m2.年)PgPnRA15.92.813.1B870.7369.4501.3C0.9O.3O.6D141. 061.979.1

19、E211.520.1191.4分析回答:(1)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4. 以下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二、拓展题:(A类同学独立完成,B类同学选择性完成)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 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 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 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5. 据测定若牛吃100kg牧草,就能使体重增加10kg,若按这种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则从牛体内流入蜣螂体内

20、的能量传递效率,以及牛的同化量转变为蜣螂的同化量分别课后反思:A.0kg,1kg B.10%,1kg C.10%,2kg D.0kg,0kg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2、分析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3、尝试建构碳循环模式图。4、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现象。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碳循环学法指导:化石燃料1、阅读教材填写预习案并提出相应问题,课堂探讨2、小组共同学习突破疑难问题课前预习案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 到生物群落,又从

21、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2、碳元素的存在形式:在无机环境中以 和 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以 的形式,沿 渠道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 形式传递。3、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主要是绿色植物,也有化能合成作用。 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和。二者 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 能够不断地在 和 之间循环往返。根据碳循环模式图讨论:(1) 碳循环的形式:(2)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主要形式:(3) 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主要形式:(4) 碳进入生物体的主要途径:

22、(5) 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 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思考:大气中的CO2是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那么,如果绿色植物大量减少, 大量燃烧,会造成什么后果?引起什么样的环境问题?(解释“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迁移训练1: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A.碳酸盐;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C.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D.二氧化碳;分解作用课堂学习案【探讨一】碳循环(阅读教材)填写下图中的数字:1 2 34【探讨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循环途径:无机环境毛范围:。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 循环。迁移训练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23、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迁移训练3: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对物质的转化起重要作用的是A.化能自养生物 B.动物和微生物C.微生物和绿色植物D.绿色植物和动物【探讨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比较表: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形式流动等基本元素的循环过程沿流动在间反复循环性质开放式:地球之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 地输入生态系统,传递是逐渐递减耗 尽为止封闭式:生物圈是在物质上自给自足 的系统特点、 物质被反复利用,具有范围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联系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

24、, 能量的,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物质是能量的,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作为,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正是通过和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迁移训练4: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A. 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B.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 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D.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探讨四】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探究性试验的一般步骤:(1) (2) (3) (4) (5) 2.案例

25、1案例2实验假设实 验 设 计实验组对照组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 烂程度小于对照组AAA2BB 1B 2结论分析【课堂小结】知识链接:温室效应:成因 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 02。 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02的调节能力。危害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缓解措施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课后巩固提高一、基础题:(所有学生独立完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A.细胞中的蛋白质和

26、核酸B.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C.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D.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染色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叶绿体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内质网3、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寒带地区有时对森林中的残值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 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4. 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植 物内也发现7DDT,该现象说明了:()A.C.5.DDT使挥发性物质B.

27、DDT 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科考队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药地区觅食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不可缺少是因为()A.食物链中重要一环C.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在碳循环过程中光合作用A. 看图回答问题1)2)6.7-3)蒸腾作用B.B.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D. 与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关系使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生理作用是()化能合成作用D.|+ CO2 A呼吸作用C.4)5)这是元素的循环。写出所示过程的名称: 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A BC D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用箭头在图煤石油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 由该循环可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以下特

28、点:二、拓展题:(A类同学独立完成,B类同学选择性完成)如图为碳循环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1)物质循环实质上是物质在圈与圈之间转移。请在下列表格中填出各圈中碳素的贮存形式,用“十”或“一”标明是否参与碳素交换过程。项目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群落碳素贮存形式是否参与交换上述分析得知,碳循环带有 性。(2) 碳主要以 式循环的。(3) 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是】;由绿色植物通过 传递到各级消费者。(4) 碳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表示 ;表示;表示2、右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C 请据图回答问题/ (1) 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 D定太阳能开始的。/、公、(2) 碳元素在大气中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 A匕中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B。(3) 图中DC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作用实现的。(4) 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 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循环。(5) 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