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设计技术方案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38453133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3.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强夯设计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强夯设计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强夯设计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强夯设计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夯设计技术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in强夯设计技术方案一强夯法设计的原则1 .夯击能严格按填土厚度进行能量控制,以保证加固影响深度和加固效果, 尽可能避免因夯击能过大而造成土体原始结构的破坏。2. 尽可能少的变换施工工艺,保证夯后场地地层结构强度的均一性。3. 在保证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施工程序。二强夯前土方施工合理化建议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海岸砂堤,地势高差较大,拟在原地面标高8.92m-1 6. 00m,地形上再筑填约4米。采用强夯法加固处理填土地基,对土方施工有如下建议及要求。1. 填料强夯法加固处理填土地基,对填料有一定的要求:应选用级配良好,粗细混杂, 含水量在15-20%之间,粘粒含量不超过30%的砂性土

2、较为合适,避免用高饱和 度的粘性土,杜绝用淤泥、淤泥质土及含有机质较多的生活垃圾等填料,据当地 的土源调查情况,可选择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较为理想。为了整合资源,场地就近 的中粗砂层亦可考虑作为填料充填至填土面2米以下。2. 清表除杂场地表层植被覆盖的区域,土方回填前,应用推土机或挖掘机将 杂草,灌木及根系等清除,清除厚度为0.40.5m,以免填埋土中后,长期腐化变 质,产生滑移面及过大变形,影响工后建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3. 填土高程强夯的过程实质上是土层的密实及压缩沉降变形过程。沉降量包含两部分: 其一是填土层的自身压缩,其二是在强夯应力影响深度内填土层的下卧层的变 形。按施工经验,对本场地的

3、填土条件:其总变形量约为填土厚度的6 8%。由于强夯的加固机理为体波(纵波及横波)和面波的共同作用,强夯交工面5 0cm左右深度范围内,受面波的松驰作用影响,不易密实,仍呈松散状态,当采用 加固后的复合地基作浅基础如条形基础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一般 规定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 0 cm。鉴此,土方回填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量使夯 后的硬壳层置于基础的基底标高位置,因此,虚填高程应高出建筑基础底面 0.8-1.0 米。4. 土方施工4.1 土方回填从4月18日开始施工,5月17日完工,工期30天,施工时 从别墅区开始回填依次顺着圆弧至回填完成,从中不改变回填路线。分层厚度可 按1.5米分层

4、填,机械作业时可在分层面上采用自然简易的机械压实即可。即利 用重型装载车、推土机、铲车等自然预压实,避免一次性虚填过厚,导致强夯施 工效果不佳及大型强夯机械作业时行进困难及沉陷。4. 2 土方填土范围,强夯填土范围为建筑物基础外扩3米,边坡防护范围为 强夯边线外扩4米。三强夯设计1. 施工技术要求1. 1在原地面上回填约4米厚填土,加固深度控制在5 -6米,(加固层及填土层,层厚1.5米-2 .0米,填土层约4米),使其f akN160kp a。1.2强夯范围按规范超出建筑物外轴线3米。1.3对周边敏感区域应采取隔振或减振措施保护。2. 试夯设计2.1强夯设计参数2.1. 1加固深度:据地勘资

5、料及设计填方标高图,强夯加固深度为5 -6 米。2.1. 2单击能是表征每击能量大小的参数,锤重乘以落距,其主要受填料、 加固深度及设计技术要求控制。确定的方法有两种,其一: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的建议值取值,其二:按梅那公式计算,即H=k.(QF7T0, 为锤重,H为落距,K为修正系数,H为加固深度。点夯单击夯击能建议值(试夯确定)填土厚度范围值(m)点夯击能(KNm)计算值规范值建议值5-6米1690(K=0. 45)20001800-200 02.1.3夯击遍次夯击遍次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及加固深度确定,对于低饱和度的粘土及加固深 度较大的可多遍少击,对砂性土及加固深度不大的少遍多击,按施工

6、经验,本工程 按填料(风化残积土)及加固深度约6米,考虑可按点夯1800-200 0 KN-m,5 X5m梅花形布置,二遍点夯,一遍800-10 0 0KNm满夯。2.1.4夯点布置夯点布置一般参考夯击能的大小而定,夯击能量越大,第一遍的点夯距应大, 一般为夯锤直径的2. 0倍,第二遍的点夯可采用第一遍,亦可相应缩小。一般为 夯锤的1. 5 2.0倍,夯击能小,点夯距可适当小些。按施工经验,点夯采用5 X5m梅花形布置,满夯均按1/4锤搭夯。2.1.5夯击间隔夯击间隔时间为相邻两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其主要取决于夯击后土体中的超 静孔隙比压力的消散时间,对于砂性土,一般12天即可消散80%以上。因

7、此采 用砂性土回填时,可按2天的间隔时间夯击。2.1.6加固处理范围强夯的加固处理范围是指实际夯实的地基平面尺寸,应大于建筑物的基础外缘, 一般外扩至加固深度的1 /22/3且不少于3米。本工程按外扩3米考虑。2.1.7收锤标准强夯施工采用的是动态监测,即每夯击一点须监测其夯沉量,收锤采用最后 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宜超过5 cm,同时若夯坑过深而不能达到上述标准时,应停 止夯击,回填夯坑后方继续夯击,以免因夯坑过深而不能起锤,夯击时,若因侧位 移过大而导致夯坑周边隆起超过20cm,亦应停止夯击,以查明原因另行处理。2. 2试夯设计2.2.1试夯区拟在施工场地选择有代表性的40Om2作为试夯区(见

8、图纸),据下列设计参 数进行试夯,经检测以确定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若满足设计要求,可按此参数进行大面积强夯施工,若不满足,应调整参数再试, 直到满足设计要求。试夯参数一览表强夯工艺试夯区夯击遍次二遍点夯,一遍满夯单点夯击能180O-2OO 0KN mm夯点布置5X5m (梅花形)点夯击数6 7击满夯能量800100 O KNm满夯布置1/4锤印搭接满夯击数2击间隔时间1-2d收锤标准1、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宜大于50mm;2、夯坑周围降起不宜大于200mm。收 尾 阶 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2. 准备阶段2. 1 施工准备包括如下主要内容:场地土质概况、强夯处理范围、强 夯能级、夯击遍次、点次、每遍

9、间隔时间等;设计要求的夯后地基土各项物理 力学指标;强夯机具的选定,进场路线选择;施工组织及计划安排;保证强夯 质量及安全施工的措施;其它应准备的事项等。2.2平整场地强夯施工前,建设方应清除场地内的堆积物、障碍物、树根、杂草等,并将 场地整平,还应查明场地施工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 高,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强夯施工造成损坏。3. 施工阶段强夯施工按如下步骤进行:3.1 以准备好的控制桩为基准,测量工作面的高程,测量放点,用小木桩或 白灰标出夯点位置;3.2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将夯锤起吊至预 定高度,待夯锤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夯

10、击时,夯锤应保持平稳, 夯位准确,如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而造成歪斜时,应及时用砂土将坑底整平,再 进行下一次夯击,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作业,移位 至下一夯点,重复以上步骤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3.3完成第一遍夯击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间隔规定的天数,待孔隙水压 力消散后,进行第二遍夯击。3.4 按设计要求,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每夯击一遍后,均须 填平夯坑,并测量场地平均夯沉量。3.5 最后一遍为满夯,调整夯锤落距或更换夯锤,降低夯击能,加固地基表 层,满夯后的地基下沉量,应满足预估设计要求。3.6 满夯后停置时间12周,进行夯后检测,检测强夯加固效果。4

11、. 强夯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措施若在强夯施工15m范围内存在敏感的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管网、管线(含 军用光缆)等,能迁移的应当迁移,不能迁移的一般采取防震措施如挖隔震沟防 护,隔震沟底一般宽5 Ocm,挖深应大于被保护的物件基础底面标高。5. 施工监测及检验5.1 施工监测施工监测的目的是动态观测及调整施工参数,指导施工,测试工作的主要内 容是观测地基土体在夯击的过程中竖立向及水平侧向变形情况。夯坑沉降及周围 地面的隆起值是直接判断夯击能量是否为最佳夯击能,夯点间距布置是否合理, 在点夯施工的每一击后,用水准仪观测夯坑沉降量及地面隆起值,作好记录。5. 2 检验强夯施工完工后1 -2周(视地基土

12、中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而定),我 方进行施工自检,自检采用的方法为轻型动探试验,经自检合格后,向总包及监 理提交自检报告,申请验收,总包可委托第三方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采 用的方法用平板载荷试验或标贯试验、动探试验。(注:平板载荷试验每3 00平方 做一个点,共计78个点)6. 收整阶段6.1 经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强夯机具退场。6.2 强夯处理完工后,进行强夯验收,验收时应具有如下技术资料:强夯施工竣工图;强夯施工记录;第三方强夯测试试验报告。6.3 向业主提交竣工报告。五计划工期本工程计划2010年4月 四日开工,工程预计工作量约2 3 367 m2,工程有 效计划工期为45天(不可抗拒的素干扰除外)。具体如下:1.1第一遍点夯段,工程计划在15天完成;1. 2第二遍点夯,工程计划在15天完成;1.3第三遍满夯,工程计划15天完成。注:1、由于检测及填土的日期无法确定,无法绘制横道图。2、夯点布置图待平面位置确定后布置。强夯设计技术方案深圳市勘察测绘院海南分院二0 一 0年四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