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工学结合”精炼学生技能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38444208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0.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实施“工学结合”精炼学生技能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实施“工学结合”精炼学生技能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实施“工学结合”精炼学生技能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实施“工学结合”精炼学生技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工学结合”精炼学生技能(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身球禹藏#枚带摩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成果之典型案例实施“工学结合”精炼学生技能基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6月实施“工学结合” 精炼学生技能基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摘要】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校将企业规范化生产模式引入到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模拟企业生产真实场景,以“工学结合为基 点,精炼学生技能为目标,带动了学校的整体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 本文以具体教学项目教学过程为实例,阐述了“工学结合由“企业 生产车间向“校内实训基地转化的改革实践过程。一、实施校内“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1. 精

2、炼学生技能是企业的客观需求。中职教育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越 来越多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中职教育提出了 新的挑战,那就是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真正成为拥有一技之长,并 且能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生产的技能型人才。2. “工学结合”是精炼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将“产”“学”“教”完全融合,实训基地模拟 生产车间,实训内容切合生产产品,教师转变为师傅,学生转变为工 人,在学习中体会生产场景,在生产中精炼技能,摆脱了课堂教学的 抽象性和枯燥性,以动手实操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真正

3、实 现寓教于乐。3. 校内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场所。多年来,我校一直在探索适合中职学生培养的“工学结合”场地, 将目标完全放在企业的生产车间,认为只有到企业去参加生产劳动才 可以称之为“工学结合”。事实表明,由于企业生产的最终目标是追 逐利润,不能够像学校一样以培养和教育学生为主要目的,这就使得 学生在企业完成“工学结合”的时候遇到了诸多困难,诸如操作单一 化、流水线生产技术层次低、企业不会随着学生对技能的需求而进行 岗位的调换、指导教师参与不了生产等等的问题。近年来,学校研究 了上述问题,不断更新学生实习实训设备,在学校的实训基地模拟企 业生产场景,将“工学结合”从“企业生产车间”转

4、换到“校内实训 基地”,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工学结合”的主阵地,有效 地解决了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生产的问题。改革实践表明,校内实训基 地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场所。二、科学规划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构建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载体。通过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场地以及师资情况的分析,确立一批 能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切合企业生产实践需要、适合学生学习的 教学项目为实施“工学结合”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产”、“学”、 “教”三位一体。2.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实施“工学结合,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将企业生产真实场 景引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生产纪律,规

5、范安全生产操作方 法,为毕业后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生产做好准备。3. 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配套的师资队伍。在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各科目教 学要摒弃单科独进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选取逐步向专业系统化,学 科之间衔接化,知识点相互渗透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 研水平,建立配套师资队伍。4. 开发“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过 程教学经验的总结,完成校本教材的开发。三、以校内实训基地为载体,全面实施“工学结合”1. 构建切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校内实训基地。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每一所

6、中职 学校均有各类专业不同种类实训设备。要更好的完成“工学结合”人 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于 维修专业为例,将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分为三大块进行分类完善(图1)。 一是专业基础课类实验室,二是电控类实验室,三是机械加工类实训 基地。图1构建实训基地通过走访企业调研参观,找出企业情景化生产的共性,结合我校 实训基地现状以及校办工厂亿恒机械厂的生产管理,布置企业情景化 生产车间(图2),教学模拟企业生产过程中,做到“产” “学” “教” 三位一体情景化学习(图3)。图2机加工车间情景化布置图3情景化学习2. 确立“工学结合”“生产”项目。通过教学科研确立一批能够系统

7、融合各科目知识点,切合企业生 产技能的综合训练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达到对专业知识和技 能系统性的认识和练习并能运用到实践生产中。诸如在我校钳工工 艺与技能训练课程中,旋转仪课题的确立可以完成六大教学功能(图 4)。机械制图图纸识读(企业设产品加工其它加工方法机械制造工辅助,剪板机、艺学工艺安排床、锯床下料企业生产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精度:控制(树立产品技能训练训练课题装配钳工组装与调试(企业电设备安,工具钳工钳工加工(锯、锉、 孔加工、螺纹加图4教学项目功能示意图3.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精炼学生技能。以上述旋转仪制作为例,在该项目开题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钳 工初级工、钳工中级工训练,具

8、备了钳工中级工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技能水平。(1)感性认识由老师提供上一班级已完成的旋转仪产品,演示产品的使用状况,介绍产品的整体制作过程,对学生进行感性教育(图5)。图5旋转仪(2)分组进行图纸识读、选材教师提供参考图纸以及原材料,学生根据参考图纸自行设计旋转 仪尺寸与造型、材料计算、工艺编排、小组分工及机械制图等准备工 作并完成分组工作表(表1)的填写,经教师评审合格后,进行下料。表1分组工作样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分组工作表课题名称制表人组别组长预计加工时间组员制图下料工艺编制安全员质检员材料所属零件尺寸数量机床使用情况夹具使用情况安全注意要点图纸及加工工艺设计(可附纸)预计完成时间(时间

9、分配)序号内容课时1234组长意见指导教4师意见(3)零件加工 学生依据准备工作,逐步完成零件加工(图6)。图6旋转仪零件加工(4)装配与调试将已经完成的零件按照装配顺序结合装配工艺完成装配、调试及 修整,课题完成(图7)。图7旋转仪制作完成旋转仪项目“工学结合”的实施过程中,以课题内容为载体,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教师、学生的角色转换,达到精炼学生技能的钳工车间(校内实训基地)图8以教学项目为载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工学结合”实施流程示意图四、校内“工学结合”实施的条件保障1. 成立基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是案例实现 的基础保障。成立基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图9)

10、,保 障教学项目实施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和技能等级水平。2. 营造生产情景是案例实现的后勤保障。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办工厂(亿恒机械厂)设备齐全,管理科学、外加工订单多是实现本案例的后勤保障。学生可以兼顾教学内容学习和生产加工实践(产品制作)(图10),双管齐下,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校内实训基地“工学结合组织机构图9图10学生参与生产的校办企业产品3. 组建“工学结合”教学团队是案例实现的技术保障。近年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以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为例)(表2),我校专业课教师基本上能够达到能讲课、会实操的水 平,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教师的能力提升必将提升学生的技能 水

11、平。表2近年来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师培训情况一览表序号姓名培训专业培训机构培训时间1康舒婷机电一体化内蒙北方重工集团2012.8-2013.12杨晓燕数控无锡高级技工学校2012.7-2012.93杨丹机械制造赛德尔基金会.山东2012.3-2013.24庞东煜机械装调天煌教仪2011.11机制湖北工业大学2012.6-95王晓燕机械制造潍柴职业技术学院2011.4-2012.16郭晓雨机电北方重工集团2013.3-87吴俊机电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2012.7-98雷庭机电无锡机电高级技工学校2013.2-59土荣数控浙江工业大学2013.7-910刘海军电工德国曼海姆IFB2012.2-

12、411志坚机加工河北科技大学2012.6-9五、成效与成果1.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专业技能得到精炼。“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摒弃了单一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选取带有趣味性的教学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专业技能精炼的目的。近年来,我校学生实操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先后多次在全国、全区、全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图11)。同时,通过企业生产场景模拟训练,学生毕业能快速融入企业生产,学生就业率高,企业评价好。I 觐吨业I可学;在 知10年令国职业院校我愣.火拜.1 K . h l :垠按技直技惟笛忍轩工比券中篆 等笑 *担,1化哽H技Jt顷 .系餐证未WQNOPARV CRT

13、 nrNriAl更叩辞词志r削H导 2012 千尘 W 中*E必等T殳乂境 大弈藏国审工实强U莎象.肉*亩福!G 输打向筋古n耕孰心闵点卜.二 d*ii 十血物1W , 图11技能大赛获奖证书示例2. 实训教学有效性大大提高。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 实习实训项目开出率明显提升,实训设备合理利用,教学效果明显有 效。3. 师资水平显著提升,师资队伍逐渐强大。教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有主导地位。通过教学、 科研、生产和指导学生,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和学习,为追寻先进的制 造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教师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4. 校本教材开发。结合校内实训

14、基地设备情况、学生学情分析以及企业生产情景,开发适合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使用的校本教材并完成修订(图12)。图12校本教材开发六、体会与思考中职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基础相对较差,面 对这样的学情要展开教学就必须找准着力点,那就是实践教学。实践 证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 串联起来,是适合中等职业教学的培养模式。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使得每一所中职学校都有各类、各专业、各科目的教学实训设备,加 强对实训设备的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产、学、教”之间的 练习,在校内实训基地就可以完整实现“工学结合”,贴近企业生产 的教学场景,可以精炼学生的技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将校 内实训基地建设成真正的“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