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设计说明

上传人:ch****o 文档编号:138377222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城市道路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道路设计说明(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设 计 总 说 明一、工程概况新三路是高新区横贯东西的一条城市道路,设计路段为高十二路至高十三路段,现状为8m宽沥青路面,旧路挖除不利用,新建道路。新三路在高十三至高十四段设计实施时,已将该段道路由城市主干道调整为次干道,本次设计高十二路至高十三路段时,延续调整后的标准。本次设计路段全长1.104Km,道路等级为级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道路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二、设计依据1、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路专项规划;3、有关标准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2、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TT 37-90)三、设计原则1、遵循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应用技术指标,降低造价,减小工程实施难度。2、设计时与开发区总体规划、道路专项规划相结合,合理设置道路标高,方便沿线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3、本项目按城市次干路,级标准设计,计算行车速度采用40Km/h。四、设计要点1、路线走向及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线为新三路主路面中心线。新三路设计路段走向为自东向西,起点为高十三路(K0+773

3、.51),路线向西跨越运粮专线铁路(K1+591),终点与高十二路(K1+877.312)相交,路线为直线,道路新建。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高程为主路面中心高程。纵断面设计时,根据实际地形情况及规划部门的总体要求,合理采用纵向高程,最大限度的满足技术、经济等指标的要求。自高十三路开始,设计标高接高十三路现状路面边缘高程,为10.06m;设计路段终点接高十二路现状路面边缘高程,为11.25m。设计路段标高控制与规划高程对照后,基本与规划相符。3、横断面设计本项目设计道路横断面为一块板形式,绿线控制宽度42m,红线宽度21m,具体组成为主路宽度15m,两侧人行道23m,外侧绿化带210.5m;道

4、路行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横坡均为1.5%,人行道横坡为向内1.5%。五、路面结构设计1、主路路面结构经现场踏勘及调查,并根据本道路等级,预测交通量等,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施工方便、便于养护的原则,本道路主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的结构厚度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4),采用专用设计程序(HPDS),按设计弯沉与容许拉应力指标控制进行验算;其计算结果见“路面结构组成一览表”。路面结构组成一览表结构层次主路(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面层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PC-3乳化沥青黏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热沥青

5、碎石封层PC-2乳化沥青透层基层216cm二灰稳定碎石底基层215cm石灰稳定土路基土质路基竣工验收弯沉值如下:各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结构层次竣工验收弯沉值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LS= 22.5 (0.01mm)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LS= 24.1 (0.01mm)16cm二灰稳定碎石(上基层)LS= 26.7 (0.01mm)16cm二灰稳定碎石(下基层)LS= 43.5 (0.01mm)15cm石灰稳定土(上底基层)LS= 91.7 (0.01mm)15cm石灰稳定土(下底基层)LS= 202.2 (0.01mm)土基LS= 258.8 (0.01m

6、m)2、与现状城市道路交叉口转角路面结构采用与主路相同结构。道路实施过程中,现状道路(非规划道路)如因短期交通需要与本项目进行顺接时,被交道路结构可采用3cm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封层+20cm石灰土进行实施,顺接长度宜控制在15m以内,宽度以被交道路为准,工程量以实际发生计量。3、人行道路面结构人行道铺装采用6cm荷兰砖+3cm M7.5水泥砂浆+20cm砂砾垫层结构。六、平交设计根据开发区道路专项规划,结合目前开发区建设总体进度,本次分别对高十二路、高十三路交叉口进行交通渠化和竖向高程设计。七、施工说明施工中除严格遵照设计图纸和相关部颁标准、施工规范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路基 清表及

7、路基处理本项目主要为零填或低填路基,加之该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对路基的处理尤为关键,将直接影响道路建成后的整体质量。旧路面进行挖除处理,新主路路面及人行道范围内的原地面进行路基清表,清表深度30cm,清表土可作为绿化带填土使用。原地面清表后的地面标高如在路床范围内,则需进行路基开挖回填以保证路床厚度要求,即设计路面结构底面以下80cm路基范围内必须分层压实。 路基填筑 土方路堤应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采用机械压实时分层最大松铺厚度应经试验确定。 路基填料必须经过试验并符合规范要求,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和含有腐殖质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

8、基填料;含水量超过规定的土应采取晾晒或掺加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区域内路基土的CBR值均达不到6%的要求,而且本项目多为低填路基,其上路床底部接近地下水位处,故对上路床部分路基采取石灰土改善处理,既提高了上路床路基土的CBR值,同时减小了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 路基土的压实度、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以及其它指标应在路基填筑前,在取土地点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击实试验确定。击实试验操作方法按现行部颁公路土工试验规程执行,每一种土至少应取一组土样试验。路基填料和压实度标准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 料土质路基压实度(重型)%最小强度(

9、CBR)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6%1096下路床30804%1096上路堤801503%1594下路堤150以下2%1593零填及挖方路基0306%109630804%1096人行道路基0804%109080以下3%(150以下为2%)1587 路基用土数量全线路基土方(压实方)共计5978方(填缺部分,含清表回填,不含底基层用土),旧路开挖后需换填的土方按实际发生的计取。2、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马歇尔试验法进行,其步骤及最终确定的混合料技术标准遵循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基层、底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一般根据重型击实标准试件,混合料

10、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应特别注意基层、底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要求,其路拱应与面层一致;严格掌握基层、底基层厚度、高程。人行道用砂砾垫层材料通过0.075mm筛孔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且具备一定的级配组成。主路用石灰稳定土底基层压实度不得小于95%(重型击实标准),抗压强度0.7MPa(7d,203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二灰碎石基层压实度不得小于97%(重型击实标准),抗压强度应0.8Mpa,若掺加水泥,则按1.0Mpa控制(7d,203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时

11、必须严格控制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和压实等各工序的施工温度;当施工气温低于10时,则不宜摊铺,必须摊铺时,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石油沥青:根据本工程所在地区气候分区及交通特点,面层沥青采用道路石油沥青70号A,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相关规定要求。基层所用石灰、粉煤灰、碎石及施工用水其具体质量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有关规定。为使建成后的路面结构符合连续体系要求,施工中必须特别注意路面各层之间的连接,对连接起关键作用的黏层、透层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12、和切实保证,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执行,另外各层施工时间之间的衔接应有序紧凑,以避免层间污染,从而保证各层之间的紧密结合。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透层油的养生时间随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确保乳化沥青渗透且水分蒸发,应通过钻芯取样检查透层油是否完全渗透入基层,确定完全渗透后则应尽早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工程车辆损坏。在喷洒透层油后铺筑下封层,热沥青碎石同步封层应采用专用设备进行铺筑,沥青与集料用量,可根据铺筑试验段进行合理调整,封层应做到完全密水。面层间粘层油用量应通过试洒确定,其用量不少于1.0L/m2。喷洒时应均匀洒布,喷洒的粘层油必须成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喷洒后,严禁运料车外的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过。气温低于10时不得喷洒粘层油。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时间,使粘层油的破乳、水分蒸发在洒布当天完成,并紧跟着在当天铺筑沥青层,确保粘层不受污染。3、施工过程若与实际情况不符,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以便妥善处理。4、开挖土方、沟槽时如遇其他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时,需予以保护,并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妥善处理。5、本说明未涉及的部分均应严格遵照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