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泵站工程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38293899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雨水泵站工程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雨水泵站工程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雨水泵站工程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雨水泵站工程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泵站工程深基坑开挖专项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雨水泵站工程深基坑开挖线专项方案一、 工程概况及附属工程雨水泵站位于*路跨线桥右侧,道路里程K0610,泵站边距离*路道路中心线53米,距离右侧主路下穿桥挡土墙中心线为30米。泵站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泵站地面以上高度3.3米,地下埋深12.7米。基础垫层尺寸10.6米*9.24米。本雨水泵站为*机场*路配套工程,主要用于收集*路跨线桥道路下穿段路面、绿化带雨水,通过*路两侧雨水收水口流经集水井后再通过雨水管流入雨水泵站,再由雨水泵站提升排向*路雨水干管进入机场整体排水系统。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1、工程地质泵站基坑基底设计标高:46.5m。现状地面实测标高:58.3m。基坑开挖深

2、度:11.8m。本雨水泵站没有单独的地质勘察报告,由于其与跨线桥距离较近,参照*国际机场跨线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工程地质情况如下: 层耕土(Qml):层厚0.3m2.8m,层底标高57.97m63.99m,灰黄色、黄灰色,软塑可塑状态,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含氧化铁、植物根等。 层粘土(Q4(al+pl):层厚10.0m14.0m,层底标高42.74m45.91m,灰黄色、褐黄色,硬塑坚硬状态,含氧化铁、铁锰结核及少量高岭土。该层底部局部地段夹粉质粘土,混少量钙质结核并夹残积土。该层土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及粉性高。其标贯实测击数一般为2327击/30cm,平均为25击/30cm。2、

3、水文条件根据*国际机场跨线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雨水泵站施工区域水位54.54m56.16m。根据跨线桥下穿路面实际已开挖断面来看,在勘察报告水位标高范围内并无地下水存在,且由于跨线桥部位路面土方已挖至水位面以下,本泵站基坑开挖施工时,施工土层将不会有地下水存在。三、基坑开挖施工方案1、基坑开挖方法按照机场建设指挥部对雨水泵站的施工工期要求及现场实际施工条件,根据项目部召开的专家论证会纪要,项目部经研究决定采用基坑大开挖放坡的方法进行基坑土方施工。基坑开挖深度11.8m,按1:1放坡,分三级台阶施工,台阶宽度1m,第一级台阶高度4m,第二级台阶高度3.9m,第三级台阶3.9m,基坑底部每

4、边考虑0.5m工作面,基坑底部开挖尺寸11.6米 10.24米。基坑开挖示意图如下: 2、边坡稳定性验算假设边坡不按三级台阶放坡开挖,直接按1:1坡度放坡(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粉质土、粘性土开挖坡度为1:0.33),建立基坑边坡土力学模型如下:根据*国际机场跨线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在基坑开挖范围内,层耕土(Qml)厚0.33米,层粘土(Q4(al+pl)厚11.47米,在基坑边坡稳定性验算时,不考虑层耕土(Qml),全部按层粘土(Q4(al+pl)均匀土质计算,边坡与基坑底夹角为53。层粘土(Q4(al+pl)基本的土力学数据为:重度 = 19.8KN/m3

5、,内摩擦角=16.1。,粘聚力=40kpa(勘察报告采用95.5kpa),则基坑边坡的稳定系数计算如下:边坡土体的内摩擦系数=tan=tan16.1=0.2885;c/(H)=40/(19.8*11.8)=0.1712;该基坑为粘性土,采用圆弧滑动面表解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稳定系数计算公式为:K=A+ c/(H)*B根据上述表解法求K值公式,计算表解法结果如下: 圆心项目Q1Q2Q3Q4Q5A2.341.871.571.41.24B5.7966.577.58.8K1.67 1.57 1.58 1.69 1.86 计算结果Kmin=1.571.25。该模型边坡稳定性较好。实际施工时该基坑采用三级台

6、阶放坡施工,其稳定性较建立的土力学模型有进一步的加强,因此,可以采用已经确定的边坡放坡方案。3、基坑开挖的防雨措施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坡顶线外2m处开挖截水沟,截水沟下底宽度20cm,沟顶面宽度40cm,沟深30cm,截水沟开挖时考虑沟底流水坡度,并埋设出水管道,开挖后的截水沟采用1:2水泥砂浆抹面,以防止地面积水深入边坡土体,影响基坑安全。基坑开挖时,基坑坡面及时采用花雨布覆盖,花雨布上边铺设至截水沟范围以外,坡面花雨布铺设完成后,及时采用3cm以上宽度竹片,按照自上而下全断面50cm间距,用U型钢筋间隔1m距离将竹片卡订在花雨布上。最底层一道边坡开挖完成后,及时采用土工格栅全覆盖,在土工格栅

7、上抹5cm厚水泥砂浆。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在基坑中部设置积水坑,并及时施工泵站垫层,垫层施工完成后第二天再将基坑中部积水坑及时补浇砼,同时在基坑拐角处埋设积水井,在坑底四周人工开挖排水沟,及时组织雨天的抽水。若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下雨天气,立即停止基坑开挖工作,并将花雨布下部铺设至坑底2米以上范围,防止雨水深入坡脚影响边坡安全,在基坑中部开挖集水坑,全天候组织抽水。根据*地区的往年气象资料,1980年7月17日的183.1毫米为最大为气象记载以来的最大降水量。基坑边坡按1:1计算,基坑最大日汇水量为35.2m*33.84m*0.1831m=218m3,拟采用两台大功率清水泵,确保基坑底部无积水存

8、在。根据地质报告及前面已经施工的情况来看,本泵站基坑开挖时将不会有地下水存在。假如在本泵站基坑开挖时在某一个断面存在地下水,当将该地下水层断面开挖完成后,及时采用5cm厚1:2水泥砂浆抹面,并注意将抹面层底部延伸至水层断面以下1米位置处。若出水量较大,砂浆抹面层不能有效阻水,则立即在砂浆抹面下部标高位置留置边坡台阶,人工开挖截水浅沟,并注意用花雨布铺设浅沟沟底,沟通排水水系。根据目前的地质资料来看,在雨水泵站开挖到基坑标高后,有可能遇到岩石地质及地下水,若遇到此种水文情况,项目部将及时在基坑外3m位置处每隔10m采取井点降水措施,确保基坑无地下水。4、基坑开挖及余方弃置注意事项基坑开挖时,应分

9、层、自中心向四周开挖,开挖至坡面时注意坡面的角度。基坑开挖时,应在雨水管接入方向开挖车辆进出通道,通道开挖至泵站雨水接入管道底标高,通道表层采用20cm厚碎石压实,并备足碎石,随时准备雨天过后及时进行通道维修。基坑开挖土方弃至基坑坡顶边线20m以外。5、边坡监控根据本泵站区域的地质情况来看,基坑边坡土质为硬塑坚硬状态粘性土,不会发生突发性滑坡现象。边坡检测时,在坡顶外50cm处、台阶以上50cm位置及基坑底以上50cm位置,沿基坑四周间隔10米设置一根位移、沉降监测桩,每6小时测量一次。边坡监测采取两种方法双控制,滑坡预报应采用现场严密监视和资料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次观测后,应及时整理

10、绘制出各观测点的滑动曲线,当利用位移时间、沉降时间曲线判断有拐点时,应在加强观测的同时,密切注意观察滑前征兆,并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和气象等方面资料,全面分析,作出滑坡预警,或当累计沉降接近30mm时,及时报警以采取应急措施。由于该泵站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较长,基坑开挖后应密切观察边坡土层自然裂纹方向,若裂纹方向和坡脚一致,则应该及时采取钢管桩加固坡脚。四、基坑开挖的安全保证措施由于基坑深度较深,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坠落事故,在开挖基坑时沿基坑开挖线各向外2.5米处设置一道安全网防护,安全网设置的竖向钢管的间距为1米,横向钢管从竖向钢管中间及上部各设置一道横向钢管,竖向钢管入土深度不小

11、于50cm,外露高度1.8m,钢管设置好后再绑扎安全网,并在安全网上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基坑开挖时,安排6人3班轮流在基坑周围巡逻,防止闲杂人员靠近,防止防护钢管的被盗造成安全隐患,防止施工车辆靠近行车时施加坡顶荷载。基坑开挖施工前,对每位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基坑开挖时项目部技术人员及安全人员必须全程旁站,指导作业人员施工、及时发现质量及安全隐患,并快速处理现场突发事件。基坑开挖前,备足基坑抢险物资设备,主要物资设备有抽水泵2台,发电机1台,手电筒20把,铁锹30把,大锤5把,装载机1台,挖掘机2台,钢管200根,草袋100个,抢险人员50个。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时德兴为组长,以项目总工*、安质部长*为副组长,以*、*、*、*、*、*、*、*、*为组员的基坑开挖安全领导小组,随时解决基坑开挖时遇到的突发事件。当基坑边坡出现滑坡征兆时,现场管理人员应立即组织基坑施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及时上报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启动抢险物资设备及人员进入临战状态,并及时进行基坑边坡滑坡的原因分析,采取打埋钢管桩、土袋护底等方案对边坡进行加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