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监理细则

上传人:wuy****ng 文档编号:138246109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性能混凝土监理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性能混凝土监理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性能混凝土监理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高性能混凝土监理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混凝土监理细则(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建宿州淮安铁路工程SHZH-1标段高性能混凝土监理实施细则编 制: 审 批: 华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宿淮铁路监理站2009年10月9日目 录1.工程概况12.监理工作依据13.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23.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控制要点23.2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要点43.3 混凝土施工前准备控制要点53.4 搅拌站设置和工艺控制要点53.5 混凝土运输控制要点83.6 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93.7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控制要点113.8 混凝土养护控制要点133.9 模板拆除时监理控制要点154. 安全、文明监理控制161.工程概况新建宿州至淮安铁路施工监理SHZH-1标段位于苏、皖两省北部,东西

2、连通安徽省宿州市、江苏省宿迁市以及淮安市。沿线经过地貌以黄淮、黄泛冲积平原为主,期间分布少量垄岗。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倾,地面高程一般1228m,相对高差510m。沿线多为耕地、村舍,水网密布,阡陌纵横。在灵璧、泗县零星分布着孤岛状残丘。新建宿州至淮安铁路施工监理SHZH-1标段,正线4座特大桥4776.68m、75座大中桥6826.82m、505座小桥涵15073.29m;疏解线1座特大桥3881.4m、2座中桥1061.5m、7座小桥涵1287m。2.监理工作依据1. 建设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及招投标文件2. 监理规划3. 工程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及设计变更等技术会议纪

3、要和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单位对设计问题的正式答复等;4. 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5. 执行验收标准、施工规范:1) 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TB10402-2007)2) 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3)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TB10210-2001);4)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5) 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6)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7)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8) 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9) 铁路混凝土工程

4、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3.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3.1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控制要点1、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选择的要求和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按桩体、墩台体、梁体分别给出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参考指标。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与本细则的基准不一致或设计文件提出其他要求时,应按实际情况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选择。2、桩体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考指标桩体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考指标序号项目环 境 类 别T1L1H1H2H3H41最大胶材用量(kg/m3)4004004004004004002最

5、小胶材用量(kg/m3)2803203003303603603最大水胶比0.550.450.500.450.400.36456d电通量(C)150010001200120010001000528d最小抗蚀系数-0.80.80.80.86最小含气量(%)2.02.02.02.02.02.07泌水率(%)不泌水8氯离子总含量(kg/m3)0.001B(B胶材用量)9总碱含量(kg/m3)不限制(采用非活性骨料时)10抗碱-骨料反应性抑制效能合格(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11抗裂性应通过对比试验选择抗裂性相对较好的配合比3、墩台体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考指标墩台体C30混凝土配合比

6、设计参考指标序号项目环 境 类 别T2T3L1L2L3H1H2H3H4D1D2D31最大胶材用量(kg/m3)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2最小胶材用量(kg/m3)3003203203403603003303603603003203403最大水胶比0.500.450.450.400.360.500.450.400.360.500.450.40456d电通量(C)1500150010008008001200120010001000-528d最小抗蚀系数-0.80.80.80.8-656d抗冻等级-F3007最小含气量(%)2.0根据设计确定8泌水率(

7、%)不泌水9氯离子总含量(kg/m3)0.001B(B胶材用量)10总碱含量(kg/m3)不限制(采用非活性骨料时)3.0(当骨料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11抗碱-骨料反应性采用非活性骨料抑制效能合格(砂浆棒膨胀率在0.20%-0.30%时)12抗裂性应通过对比试验选择抗裂性相对较好的配合比4、梁体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考指标梁体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考指标序号项 目环境类别(T2)1最大胶材用量(kg/m3)5002最小胶材用量(kg/m3)3003最大水胶比0.35456d电通量(C)1000556d抗渗等级p20656d抗冻等级F2007含气量(%)248

8、泌水率(%)不泌水9氯离子总含量(kg/m3)0.0016(B胶材用量)10总碱含量(kg/m3)不限制(采用非活性骨料时)3.0(当骨料碱-硅酸反应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11抗碱-骨料反应性采用非活性骨料抑制效能合格(砂浆棒膨胀率在0.10%-0.20%时)12抗裂性应通过对比试验选择抗裂性相对较好的配合比5、预应力孔道灌浆料配合比设计参考指标预应力孔道灌浆料配合比设计参考指标序号项目指标序号项目指标1初凝时间(h)47压力泌水率(%)3.52终凝时间(h)248充盈度合格3出机流动度(s)18+497d强度(Mpa)6.5(抗折)35(抗压)430min流动度(s)301

9、028d强度(Mpa)10(抗折)50(抗压)524h自由泌水率(%)01124h自由膨胀率(%)-1.0563h毛细泌水率(%)0.112对钢筋锈蚀作用无锈蚀3.2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要点1、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宜为矿渣或粉煤灰。处于严重化学侵蚀环境时(硫酸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H3或H4)应选用C3A含量不大于5%的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品质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规定。2、粉煤灰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强度等级不大于C50的钢筋混凝土宜选用国标级或级粉煤灰,但应控制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5.0%,细度不大于20%;强度等级不小于C50的预

10、应力混凝土宜选用国标级粉煤灰,但应控制粉煤灰的烧失量不大于3.0%。粉煤灰的品质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规定。3、矿渣粉应采用水淬矿渣的粉磨产品。矿渣粉的品质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规定。4、外加剂宜各级选用聚羧酸系产品。混凝土中不得掺加防腐剂、抗裂剂等无标准不规范的产品。掺入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品质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规定。5、拌和用水可直接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的品质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规定。6、粗骨料宜选用至少二级配碎石,掺

11、配比例应通过试验确定。粗骨料的品质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规定。7、细骨料应选用处于级配区的中粗河砂(用于预制梁时,砂的细度模数要求的2.63.0)。当河砂料源确有困难时,经监理和业主同意也可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人工砂。细骨料的品质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规定。3.3 混凝土施工前准备控制要点1、针对设计、施工工艺环境条件特点等因素,制定严密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2、对设计文件进行复核,保证施工中采用的相关标准和技术指标正确无误。3、对参建

12、人员的资格、施工设备的完好性、原材料的配合比的适用性、工艺方法的可行性、试验检验手段的科学性等进行复查,保证混凝土工程顺利施工。4、混凝土用原材料产地、质量、规定等应与批复配合比原材料一致。应特别注重原材料的质量稳定,选料时应充分考虑供货厂家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生产能力是否满足现场需要,并保持适度储备。5、计量设备检查。对生产系统的各计量仪器设备进行计量监督的测试,确定合理的计量参数和计量精度,制定试验以及施工工艺中各种测试数据准确性的计量措施。6、承墩台、梁体等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试浇筑和试养护,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以及养护工艺的适应性进行检验。3.4 搅拌

13、站设置和工艺控制要点3.4.1 骨料存放场设施1、砂、石应有固定的储存地点并悬挂标识牌,标识牌至少应标明骨料产地、名称、规格、进场日期、代表数量和检验状态等。2、砂、石应有明确的堆放界限,砂、石或不同级配碎石间有可能产生混杂时应以砖墙或混凝土墙等进行分隔。3、砂、石堆场应设置规范的厂棚,以达到必要的防晒、防雨和防尘等目的。4、砂、石堆场地面应以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不小于2%的排水坡度,每种骨料堆场均应设置排水沟。5、二级配的碎石应分场堆放并加以标识。3.4.2 搅拌站系统设施1、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应采用散料仓分别储存。水泥在储存中应采取措施降低温度或防止水泥升温,如在厂家加长储存时间或

14、在现场增加储存仓罐数量延长存放时间进行降温。2、储存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外加剂的容器应悬挂标识牌,标识牌至少应标明材料产地、名称、规格、进场日期、代表数量和检验状态等。3、储存液体外加剂的容器应避免外加剂污染和蒸发,寒冷地区在冬节应有护冻措施。4、骨料堆场与搅拌楼之间、搅拌楼周边地面均应以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5、搅拌机房应防风、防雨。6、每个搅拌楼至少应配备三个骨料仓(一个砂仓和二个碎石仓)。7、搅拌站应采用重量法配料,各料仓材料的重量均应采用电子枰计量系统分别计量,液体外加剂和拌合用水也可有用流量计计量。3.4.3 骨料的质量控制1、为保证骨料的品质和匀质性,料场(供

15、应商的骨料制备或施工单位的内料加工系统所在地)应设置符合要求的骨料筛分系统的清洗设备,其生产能力应满足施工要求。2、一般情况下,细骨料应采用天然河砂,天然开采的河砂不在级配区时,应通过适量掺配、筛除多余部分粒径等措施进行调整。当河砂料源确定紧张,经监理和业主同意也可采用工艺较为先进的设备如摆式圆锥压石机、棒磨机等生产的人工砂。3、一般情况下,粗骨料应采用大尺寸的岩石破碎生产。为减少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宜采用带曲面压板的圆锥式压石机或回转压石机生产。4、天然开采的砂、石料必须经过水力冲洗,人工砂应在破碎前进行冲洗。5、成品砂堆放时,宜采用抓斗起重机堆料,不宜采用推土机沿料堆斜坡向上推送堆放。料堆

16、不宜过高过陡,料堆的坡度宜略小于砂的休止角,防止粗颗粒聚集到坡脚底部。6、一般情况下,新堆湿料砂应进行渗排控水,渗排时间不宜小于24h。7、骨料进仓时应对准料仓出品垂直进料,以防止粗颗粒在料仓内局部堆积。3.4.4 设备及工艺控制1、搅拌站应根据设计要求配备足够的搅拌系统,应选择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并应适当准备应急的完好搅拌设备,以便应对随时出现的问题。2、搅拌站的电子秤计量系统,应在使用前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并签发计量检定合格证明。计量的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等)+1%;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合用水+1%。3、搅拌

17、站正式使用前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试验人员、主管工长、质检员、现场监理共同参加。依据试验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核查各种材料质量,计量系统,搅拌设备系统,计量仪表精度,灵敏度。验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拌合物性能等。4、新建搅拌站首次搅拌混凝土或连续使用达到一年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技术条件(GB 9142)的规定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匀质性进行检验。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匀质性时,可在搅拌机的卸料过程中,分别从卸料流的1/4和3/4之间的部位采取混凝土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2)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

18、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3)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4)混凝土搅拌站建成后,需按京沪高速铁路现场试验室与混凝土拌和站验收程序指南规定报请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5)混凝土搅拌站应设置混凝土配合比标识牌,标牌内容应由试验部门专人负责填写和调整,做到填写项目齐全、数据准确、字迹清晰、更新及时。内容应包括工程名称、使用部位、搅拌日期、试验配合比、坍落度、含气量、原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计算出的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一次性投抖数量等。(6)混凝土生产前,应准确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据此调整配合比,计算出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一次性投抖数量。试验部门签发配合比施工通

19、知单经现场试验监理签认后方可开盘拌和。(7)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按配合批核对原材料的产地、规格、检测状态,检查搅拌设备、拌和机计量系统是否工作正常。(8)雨雪天气生产混凝土时,骨料不得夹杂冰块,并应加大骨料含水率的测试频率,骨料仓和输送带应有防雨雪措施。(9)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应质量均匀、颜色一致,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根据拌和物的稠度、搅拌机的功率等确定。(10)每次生产混凝土时均应密切监视与检测开拌初始的前三盘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如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分析处理,直于符合要求后方可持续生产和用于工程。(11)生产混凝土过程中,应按规定的频次和项目对混凝土质量进行

20、过程检测,混凝土质量应满足工艺和设计要求。3.5 混凝土运输控制要点1、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输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仍保持良好的均匀性。2、混凝土宜采用内壁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渗漏的运输设备进行运输。当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搅拌车运输;近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混凝土泵、混凝土料斗或皮带运输。3、用手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道路或车道板的纵坡不宜大于15%。用机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宜小于40cm。用轻轨斗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轻轨应铺

21、设平整,以免混凝土拌和物因斗车振动而发生离析。手推车、机动车以及轻轨斗车不宜运输流动度较大的泵送混凝土。4、用吊头(罐)运输混凝土时,吊斗(罐)底部的卸料活门应开启方便,并不得漏浆。5、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时,运输过程中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当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灌现场时,应高速旋转2030s后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中。6、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泵的型号可根据工程情况、最大泵送距离、最大输出量等选定。优先选用泵送能力强的大型泵送设备,以便尽量减小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泵的运输能力应与搅拌机械的供应能力相适应。3.6 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1、应预先制定浇筑工艺,

22、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明确浇筑进行方向和入模点,尽可能实行对称入模浇筑混凝土。2、基底为非粘性土或干土时,应浇筑垫层;基底为岩石时,应加以润湿,并铺一层2030mm的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3、应预先根据结构截面尺寸、环境条件等研究确定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4、混凝土入模温度宜为530,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超过28。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15。5、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搅拌的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

23、构要求等条件确定,下表中的数值可供参考,但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泵送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振捣方法浇筑层厚度(cm)插入式振动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表面振动无筋或配筋稀疏的结构25配筋较密的结构15附着式振动30注:表列规定可根据结构特和振动器型号等情况适当调整。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上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6、自高处向内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

24、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就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铺助下落;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7、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对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8、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浇筑新混凝土时,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1)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但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

25、0.5Mpa;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2)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浇筑新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20mm、水胶比比混凝土略小的1:2水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筑混凝土减少10%。(3)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和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间距不大于200mm。有抗渗要求的结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4)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5)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达到

26、1.2Mpa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处理层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2.5Mpa。混凝土到达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6)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按要求及时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入模温度等拌合特性能,在浇筑地点取样制作试件,留置足够数量的混凝土试件,按规定进行同条件养护或标准养护,及时填写施工记录。严禁在拌合站取样制作试件。3.7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控制要点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垂直点振,也可采用插

27、入式振捣棒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混凝土较粘稠时(如采用斗送法浇筑的混凝土)应加密振点。2、混凝土的捣实,一般均应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构件顶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或其他薄层部位可用平板振捣器振捣。3、混凝土振捣密实的一般标志是混凝土液化泛浆后,其表面基本不再下沉、气泡不待续涌出,泛浆、表面平坦。4、不得在模板内利用振捣棒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致引起离析。混凝土捣实后1.5h24h之内,不得受到振动。5、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6、应根据结构尺寸和钢筋间距情况,合理选择振捣工艺,

28、选择不同型号的振捣工具,如振捣棒直径、频率等。为确保钢筋保护层混凝土质量,应选用小直径的振捣棒或采用人工铲对保护层混凝土进行专门振捣和铲实。7、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果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严禁洒水,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尤其寒冷地区受冻融作用的混凝土和暴露于干旱地区的混凝土,更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质量的保证。8、插入式振捣棒操作要点(1)振动棒一般应安放在牢固的脚手板上,不应在启动状态下放置于模板支撑或钢筋上。不得将软轴插入到混凝土内部和使软轴折成硬弯。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吊环、预埋件等。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29、0.5倍。(2)使用振动棒时,前手应紧握在振动棒上端约50cm外,以控制插入点,后手扶正软轴,前后手相距约4050cm左右,使振动棒自然沉入混凝土内。插入式振动器操作时,应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混凝土表层先振实,而下层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是为了使混凝土上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形成的“空隙”,防止形成空洞。(3)振动棒插入混凝土后,应上下移动变换位置,幅度为5-10cm,以利于排出混凝土中空气,振捣密实,也不应少于10s。待混凝土表面基本液化乏出灰浆,不再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时,方可拔出振动棒。(4)振动棒插入点布置应排列均匀,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按顺序移动,不应

30、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R)的1.5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通常为振动棒半径的810倍)一般为300400mm。(5)振捣棒应垂直地插入新浇筑混凝土内,并进入尚未凝固的前一层混凝土50100mm。振捣过程中振捣棒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9、平板振捣器操作要点(1)平板式振动器在每一位置上应连续振动一定时间,正常情况下约为25s40s。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为准。(2)移动时应成排依次振捣前进,移动速度通常23m/min。前后位置和排间相互搭接应为35cm,防止漏振。振动倾斜混凝土表面时,应由低处逐渐向高处移动,以保证混凝土振实。(3)平板式

31、振动器的有效作用深度,在无筋及单筋平板中约为200mm,在双筋平板中约为120mm,且振捣时不应使上层钢筋移位。10、附着式振动器操作要点(1)附着式振动器振动作用深度约为250mm左右。如构件较厚,需要在构件两侧安设振动器同时进行振捣。(2)附着式振动器的转子轴应水平地安装在模板上,每个固定点的螺栓应加装防振弹簧垫圈。在一个构件上安装几台振动器时,振动频率必须一致,在两侧安装时,相对应的位置应错开,以便振捣均匀。(3)混凝长土入模后方可开动振动器,混凝土浇筑高度应高于振动器安装部位,当钢筋较密时和构件断面较深较窄时,亦可采取边浇边振的方法。(4)振动时间和设置间距,随结构形式、模板坚固程度、

32、混凝土坍落度及振动器功率等因素通过检验确定,一般每隔11.5m距离设置一个振动器。3.8 混凝土养护控制要点1、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尽量减少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的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宜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2、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灌筑结束46h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

33、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3、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或通蒸汽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4、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并保证养护时间满足表1的要求。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裹完好。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处长混凝土的包覆(裹)养护时间。5、混凝土采用喷涂养护液养护时,应确保不漏喷,施工缝混凝土不

34、得喷涂养护液。6、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不同混凝土湿养护的最低期限混凝土类型水胶比大气潮湿(RH50%)无风,无阳光直射大气潮湿(RH50%)有风,或阳光直射日平均气温T()潮湿养护期限(d)日平均气温T()潮湿养护期限(d)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合料0.455T1010T2020T2114105T1010T2020T2821140.455T1010T2020T141075T1010T2020T211410胶凝材料中未掺矿物掺合料0.455T1010T2020T141075T1010T2020T2114100.455T1010T2020T10775T1010T810

35、0梁8758100悬臂梁(板)2752100(3)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限和裂缝时,方可拆除。(4)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定的要求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不能过高(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及以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5)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20(截面较为复杂时,温差大于15)时不宜拆模。大风哐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在寒冷季节、若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拆模。在炎热和大风干

36、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6)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7)当拆除拱架、拱圈及跨度大于8m梁式结构的模板或特殊设计的模板时,应按设计要求的程序及措施进行。(8)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它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9)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10)拆模后的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4. 安全、文明监理控制1. 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进行检查审核,并督促其建立完善。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制定的各项安全描述措施进行检查、审

37、核,并对其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理。2. 依照安全生产的法规、规定、标准及监理合同要求,督促协调施工单位从管理入手,全面在施工中执行各种规范,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采取预防措施,实施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及时制止和纠正各种违章作业,及时发现各种隐患,督促其整改。对其重大隐患和问题有权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3. 对施工单位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性能、检修证及特种工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等进行审核、监督,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消除不安全隐患。4. 督促施工单位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用电、机械设备,临边防护、高空作业、消防安全等。5. 每日巡视,并作好安全监理日记,每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运用明火、防护设施、消防器

38、材的设置、设备安装、防火、防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性的检查。6. 检查施工单位特殊工种的上岗操作证。6级风以上严禁高空作业,有关设备或设施应装设防雷装置,以防雷击。7. 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做好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之间分隔、路拦的设置。8. 检查工地的排水设施。9. 管线的保护措施和其它应急设施(包括防污设施)的落实。10. 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保持施工沿线居民的出入口和道路的畅通、整洁,凡在施工道路的交叉口要按规定设置交通标志牌,夜间设示井灯,防止事故发生。11. 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落实各类材料及土方的堆放,做到整齐有序,不侵占道路。12. 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防止渣土洒落,泥浆废水流溢,严格控制噪声。13. 工程竣工后,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现场的清场工作。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要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落实整改并及时向建设单位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