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

上传人:xian****hua 文档编号:138147066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因数和倍数》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因数和倍数》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因数和倍数》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因数和倍数》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因数和倍数》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因数和倍数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因数和倍数,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但许多老师实际操作时却普遍没有深究教材,认为内容较容易,照本操作简单,因此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有以下:1、过去:用ban表示b能被a整除,bnn表示b能被n整除。现在:用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虽然不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须是整数。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引入整除的概念,毕竟这概念也是比较重要。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

2、在。所以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倍数)时,都可以用乘法去进行解释。如:2为什么是12的因数?可以教学生这样说: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同样,问12为什么是3的倍数?也可以这样说,因为34=12,所以12是3的倍数.如果学生用除法去进行解释,也是可以的。2为什么是12的因数?也可以这样说:因为122=6,所以2是12的因数。同理,12为什么是2的倍数也同样可以如此说。个人觉得,用除法去进行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因数(倍数),学生可能更容易判断,因为就是用题目中给出的两个已知的数相除来进行判断。特别是用除法去判断类似一个数为什么不是这个数的因数(倍数)更直接,效果更好。

3、如:3为什么不是7的因数?因数用73不能恰好得到整数商。3、注意小结:在整数乘法中,两个因数就是积的因数,而积就是两个因数的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则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而商和除数则是被除数的因数。4、注意区分乘法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5、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及教会学生用“倍”“倍数”这些概念去完整而正确的表达.一部分学困生总是不能很清晰的说出()是( )的倍数这样的句子,甚至有学困生说出类似4是8的倍数这样的表达,究其原因,是因为8比4更靠近倍数这个词,所以就有学生认为那个倍数应该放在后面。对这样的句子是没有从整体上去理解的而是断章

4、取义。本质上来说这样的学生的对文字和句子的理解是有一定的障碍的。6、如何能有序的不遗漏不重复的找到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要教会学生有序的思考,可以用乘法去想,乘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想到哪个乘法算式就写哪个,一般都是第一因数从小到大的写,从1、2、3、开始想,或者用除法有序的想:如:361=36,362=18,363=12,364=9,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并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不容易写漏,并且让学生观察出规律,当写的算式中两个因数越来越接近或相同时,或者说当第一个因数接近或达到那个数的一半时,就不用再找下去了。能否快速的找到

5、一个数的因数与其后是否能准确的约分有密切关系,可要求学生熟悉100以内的数的因数,特别是一些因数比较多的数如48,和一些特别的数如91.7、找一个数的倍数相对于找一个数的因数会容易掌握些,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8、2,3,5的倍数的特征很重要,特别是到了约分环节时,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去找公因数进行约分,这样约分的准确性会高些。 至于3的倍数的特征的推导是利用9、99、999能被3整除,然后把各个位上的数拆数来判断的,如个位上是2则拆成0个9余2;十位上是8则拆成8个9余8,百位上是9则拆成9个99余9,依此类推,若干个9肯定能被3整除的,能否被3整除就看各个位上的余数了,只要把各个位的余数起来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而各个位上的余数恰与各个位上的数是相同的,所以只需把各个位上的数加起来再用3去除,就能判断出结果了。老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情况决定是否讲解。9、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与找一个数的因数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它与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又有所不同,只要找到除1和本身之外的第3个就能进行判断了,所以2、3、5的特征在这里又有很大的用武之地了。在判断一个数是合数还是质数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首先用2、3、5的特征去进行思考,特别是3的倍数的特征,学生往往会遗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